中山市東升鎮龍勝村脆肉鯇養殖戶車志強最近為活魚銷路煩惱。如果沒有這次疫情,他承包的275畝脆肉鯇養殖魚塘在今年春節前就基本「出魚」完畢,如今已進入到魚塘整理和新魚苗投放階段。但受疫情影響,他承包的魚塘中,仍有近200畝的成魚待出。「再過一些時間,氣溫上升,魚再大一些就不好出了。」按照養殖規律,留給他處理的時候已越來越少,與此同時,養殖成本和風險卻不斷增加。
這是當下中山東升鎮脆肉鯇養殖業面臨的養殖銷售困境縮影。疫情期間,交通運輸受阻,餐飲市場需求銳減,導致脆肉鯇滯銷。據中山市農業農村局統計,目前中山市約有8000至1萬噸脆肉鯇成魚積壓待銷,其中僅東升鎮龍勝村就積壓了約5000噸。
3月8日,中山市政協組織流通領域企業和多家媒體,到東升鎮龍勝村於養殖戶對接,商討打通脆肉鯇流通銷售的「堵點」,探索構建銷售平臺,加快處理積壓成魚。目前龍勝村所產的脆肉鯇可在市內各大農貿市場購買,有養殖戶呼籲中山市民支援,多購買食用,支持和幫助養殖戶度過難關。企業或團體機構如有集中採購意願,可撥打勝龍村委會諮詢電話:0756-88506755。
滯銷的背後:銷售渠道偏單一
時下,正是脆肉鯇育苗投放季節,但東升鎮龍勝村的各處脆肉鯇魚塘卻沒有什麼動靜,除了個別增氧機開動發出的聲音和塘邊幾個投放飼料的工人,開闊的連片魚塘顯得格外平靜。
平靜的背後是養殖戶的焦慮。中山市嘉華脆肉鯇魚養殖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嘉華合作社」)是東升鎮龍勝村的養殖大戶,水產養殖面積超過1000畝,其中脆肉鯇養殖面積佔大部分。該合作社總經理黃嘉華表示,除了在各地全面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前售出不足2%的產量外,目前合作社仍有近100噸脆肉鯇積壓待銷。
前段的積壓源於後端環節的「堵塞」。嘉華合作社產出的脆肉鯇主要面向深圳等城市的大中型餐飲酒樓,受疫情影響,餐飲業暫停營業,中山脆肉鯇的供應鏈由此被打斷。
中山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事實上,受疫情期間交通運輸不暢和餐飲業暫停營業影響,包括脆肉鯇以及四大家魚在內的多種水產品養殖銷售均出現滯銷等問題,這種影響在春節期間尤為明顯,中山市水產品主要面向市外市場,跨區域運輸和銷售需求大,受影響更加明顯。隨著疫情平穩,交通和市場逐步恢復,多種水產品的供應和價格近期逐步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但與四大家魚等水產品不同,脆肉鯇近期仍處於價低滯銷的「怪圈」中。
東升鎮勝龍村黨委書記林志強認為,脆肉鯇的這種滯銷「怪圈」與其銷售渠道相對單一有關。他表示,目前勝龍村出產的脆肉鯇魚主要面向市外的大中型餐飲酒樓,極少面向一般的農貿市場。養殖戶直接或間接通過魚販與終端酒樓建立供應關係,「點對點」供應,供應渠道相對單一,一旦處於終端的餐飲業受影響,將第一時間傳導到養殖端。
「在正常情況下,這種供應模式需求量大、穩定,可為養殖戶帶來相對穩定的收入,但疫情打破了這個慣性。」林志強表示,養殖戶對這次疫情的影響始料未及,春節原本是餐飲業的經營旺季,也是脆肉鯇魚的出貨高峰期,整個餐飲市場的突然「休眠」,讓養殖環節陷入進退不得的困境。
有行業專家指出,中山脆肉鯇在省外的知名度仍不高,消費群體仍未建立,一旦失去了原來餐飲機構的採購,就陷入了滯銷困境。
養殖壓力:農戶每畝虧損近萬元
事實上,脆肉鯇魚養殖戶的焦慮從2019年底起就已出現。據行業觀察,脆肉鯇的價格從2016年到去年10月呈上升趨勢,在受益的刺激下,脆肉鯇養殖面積不斷擴張。
據中山市農業農村局統計,目前中山的脆肉鯇養殖面積約3萬畝,其中東升鎮有1.7萬畝。龍勝村是東升鎮的脆肉鯇養殖大村,林志強表示,去年,由於看好養殖前景,村中原來的1000多畝苗木花卉種植場地租期到後,被改為養殖魚塘。目前該村養殖面積已增至近7000畝。
不斷增多的養殖面積增加了市場供應量,這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供大於求,市場價格隨之下滑。從去年底起,脆肉鯇價格不斷走低,目前已跌至養殖成本價以下。
「魚在魚塘一天就多一天的成本。」黃嘉華表示,目前養殖戶的養殖成本不斷上升,資金壓力增大。由於資金回籠不了,養殖戶無法進行今年的魚苗投放,養殖節奏被打亂。為了回籠資金,不少養殖戶被迫低價虧本出售成魚,這就進一步壓低了市場價格。
勝龍村脆肉鯇老養殖戶車志強表示,東升脆肉鯇養殖業正面臨著近年來最嚴峻的養殖局面。「光是電費就5、6萬元一個月,壓力很大。」他對自己承包的275畝養殖魚塘算了一筆帳:算上電費、土地租金、飼料等費用,脆肉鯇養殖成本為4-4.5萬元/畝,而按照目前的頭塘收購價格(約7元/斤),他的275畝養殖魚塘虧損為1萬-1.2萬元/畝。「今年本來想不做了,但還是『咬一下牙』,堅持了下來。」但留給他的處理時間也已不多,他表示,隨著成魚逐漸長大增重和氣溫逐漸上升,成魚在運輸途中死亡的風險將進一步增大,他預測,未來十多天是處理的最後時限。
「去年10月份以來價格走低,已經讓絕大部分養殖戶虧損,這次疫情『雪上加霜』。」林志強表示,目前脆肉鯇養殖戶平均每畝虧損約1萬元,勝龍村中的養殖戶養殖面積大多為40畝-50畝,養殖損失慘重。
多方介入:本土消費能否破局?
脆肉鯇「擱淺」,中山政府部門和社會多方力量已介入。
3月8日,中山市農業農村局、中山市政協農業農村委組織菜丁、真鮮生、美菜網等生鮮採購商以及多家媒體到東升勝龍村協商,助農抗疫銷售。
與會人員認為,目前東升鎮勝龍村脆肉鯇積壓數量大,要短期內處理,必須找到精準的銷售流通渠道。林志強希望藉助中山本土生鮮採購商和電商平臺的作用,面向中山本地市場進行精準銷售,「讓更多的中山市民支持本土品牌,消費中山脆肉鯇」。會上,多家生鮮採購商就脆肉鯇採購合作與該村進行了商談。
中山市政協機關黨組書記李小建表示,脆肉鯇在本次疫情中的困境反映出目前產業中存在短板,銷售渠道單一、缺乏品牌影響力、消費群體尚未壯大等問題突出。「這也是中山市水產行業也是發出轉型信號。」他表示,在儘快破解當前脆肉鯇積壓問題的同時,農業部門、鎮區和養殖戶應著眼長遠,進一步完善冷藏、加工、物流等產業鏈條,推動銷售渠道轉型,搭建便捷高效的採購消費平臺,加大品牌構建力度,提升品牌知曉度和認可度,形成更為科學的產業結構,提升產業抗風險能力。
【採寫】南方日報記者 雷海泉
【圖片】南方日報記者 葉志文
【通訊員】鍾鎮信
【作者】 雷海泉;葉志文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