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伏羲文化肇始之源》作者馬步真:一個人,一本書, 一幅...

2020-12-17 中國甘肅網

  原標題:一個人,一本書, 一幅「陰陽魚」暢想圖

  「陰陽魚」太極暢想圖(受訪者提供)

馬步真講解中華文化肇始源項目規劃設計理念。首席記者 王蘭芳 攝

  中華文化肇始源項目圓形祭祀廣場

  中華文化肇始源項目遊客服務中心

  受訪人:《天水·伏羲文化肇始之源》作者馬步真

  採訪人:首席記者 王蘭芳

  眾所周知,伏羲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活水源頭,是連接全球華人的精神基因和文化紐帶。近些年,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加入到挖掘、探尋伏羲文化的行列中來,用大量翔實的文圖筆墨論證伏羲文化的先進性和重要性。近日,《天水·伏羲文化肇始之源》的出版發行,再次引發讀者共鳴。作者馬步真先生接受蘭州晨報記者採訪時,吐露了耗時8年編著這本書的初衷和心聲。

  壹.與先民對話,深度解讀大地灣彩陶紋飾密碼

  記者:這些年來,一系列研究伏羲文化的專著相繼面世,《天水·伏羲文化肇始之源》一書闡述了哪些方面?蘊含哪些新的看點?

  馬步真:該書上溯達8000年之久,涉及跨度近3000年之長,亮點多多。如卦臺山特殊地理與先天八卦的生成,大地灣房址的分析,中華傳統文化的溯源,人頭形器口平底彩陶瓶圖案密碼的破譯等。這些原創性和系統性的成果,內容新穎,拓展了遠古文化研究的新視野。

  這本書中,首次系統地對大地灣一期、二期、三期以及馬家窯文化彩陶圖案進行了破譯並得出結論,早在5500年前,生活在大地灣的先民已普遍具有太極八卦的概念。被譽為「大地灣女神」的人頭形器口彩陶平底瓶素有「陶聖」美稱,是大地灣三期曠世真品,有著空前絕後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然而,陶身紋路代表什麼?後人觀之能從上面捕捉到哪些遠古信息?目前面世的研究成果中深度解讀的甚少。研究表明,瓶身上的弧三角、弓弧面、弓弧線和斜線四部分組成的「太極眼」和「伏羲琴」,無不蘊含著太極八卦的眾多信息。

  記者:聽聞您攻讀碩士學位期間主修建築結構工程專業,擔任天水建築設計院院長也有18年之久,可否從建築學的角度談談審視大地灣遠古時代房址時的感悟?

  馬步真:由於數十年從事建築設計工作的緣故,在平時工作生活中對先進的設計理念和優秀的建築作品會特別留意。近十年間,我曾無數次前往大地灣,從建築學的角度深層次探究房屋遺址,置身其中,說實在的真有點穿越時空隧道,與遠古先民對話的感覺。探尋發現,在大地灣的文明發展史中,房屋建造從來沒有間斷過,大地灣一期到五期的房屋遺存,自成體系,平面布局講究中軸對稱,主門和灶址沿中軸排列。室內地面、牆面(穴壁)、灶臺(灶坑)和立柱,也由原來的不做處理就地踩踏、火烤加固到後來使用料礓石水泥漿塗抹,工序越來越多,技術越來越好。

  記者:編著此書的初衷是什麼?

  馬步真:機緣巧合。2000年初,一次偶然的機會遊覽卦臺山,被卦臺山及周邊獨特的山川地勢、氣象變化深深吸引。憑藉建築規劃專業的本能和對傳統文化平時積累的素養,驚喜地發現了卦臺山太極陰陽魚,並在2013年發表了《卦臺山新解和文化利用》一文,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其中的「卦臺山太極圖」已成為天水旅遊推介的新標誌。

  《天水·伏羲文化肇始之源》的出版發行,本意是讓廣大讀者能夠深入認識伏羲文化的同時,進一步了解天水,為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略盡綿薄之力。

  貳.一幅「陰陽魚」,一張暢想圖

  記者:由天水伏羲女媧文化研究會主辦的《天水·伏羲文化肇始之源》一書研討會已如期舉行,相關專家和學者給予這本書怎樣的評價?

  馬步真:參加研討會的伏羲女媧文化相關專家學者認為,參天之木必有其根,長江黃河必有其源。在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今天,《天水·伏羲文化肇始之源》一書從卦臺山伏羲作卦、大地灣文明曙光等角度,深入淺出地闡述了伏羲女媧文化作為始源文化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性的同時,還在傳承古遺址、古遺物的基礎上體悟到前無古人的創新成果,內涵深邃,意義深遠。

  記者:有人說,書中有一幅「陰陽魚」圖,是您耗時多年繪就的,此話如何解讀?

  馬步真:此話不假。這幅「陰陽魚」指的是中華文化肇始源項目卦臺山暢想圖,是耗時8年在反覆論證反覆研究的基礎上規劃設計的。該項目規劃總用地9280畝,用地採用「一軸、一帶、兩核心、兩街區、三種體驗」的規劃格局,將項目分成了十個片區,即卦臺山「太極」恢復區、易理溼地公園、易經文化中心、伏羲祭祀大道、伏羲祭祀廣場、歷代建築風情區、藝術星級酒店區、養生度假區、農耕文化體驗區以及歷代少數民族再現區等。

  記者:項目整體如何定位?

  馬步真:以創新型經濟為運作模式打造本項目,融入文化與新服務結合、文化與金融結合、文化與產業融合的創新型理念,以文化產業為靈魂,全面打造祭祀經濟、論壇經濟、旅遊經濟三大體系,帶動度假休閒、生態健養、民俗觀展、定製地產、商業貿易等五大產業發展,進一步改善天水人居環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後記:

  記者採訪時了解到,2018年底,天水市政府組織召開天水卦臺山伏羲始祖文化旅遊產業園項目方案討論會。會議要求,卦臺山作為伏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旅遊資源,對其進行開發建設影響深遠、意義重大。本著對歷史負責的態度,要以打造全球華人尋根祭祖肇啟文明聖地為目標,深入挖掘伏羲文化和易經文化,堅持保護與開發並重,切實將卦臺山景區這一寶貴的歷史文化遺存開發好、建設好,切實留住卦臺山景區的「根」和「魂」。

相關焦點

  • 全國多地有伏羲故裡之稱,天水伏羲文化有何獨特之處?
    伏羲,中華民族傳說中的人文始祖。風姓。又稱包犧、庖犧、宓羲、伏戲、太昊等。傳說華胥在雷澤履大跡,生伏羲於成紀。伏羲人首蛇身,繼天而王,都於陳。被尊為「三皇之首」。一、伏羲傳說伏羲擅長養牛羊,「養伏犧牲,故謂之伏犧也。
  • 杜松奇:伏羲文化旅遊節成為天水的美麗名片
    華夏各民族共同創造、傳承了伏羲文化。伏羲文化綿延博廣、海納百川,是千百年來哺育、滋養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精神家園和營養寶庫之一。公祭活動古已有之,是感念祖先的一種形式。《左傳》云:「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天水公祭伏羲歷史悠久,自春秋時期始,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
  • 邱承彬淺談傳統文化之甘肅天水伏羲廟奇觀
    近日,在濟南北園大街(三孔橋附近)548號嘉匯環球廣場3C515室,天珠學者、佛學者、傳統文化學者邱承彬向記者介紹了甘肅天水伏羲廟奇觀。    近日,在濟南北園大街(三孔橋附近)548號嘉匯環球廣場3C515室,天珠學者、佛學者、傳統文化學者邱承彬向記者介紹了甘肅天水伏羲廟奇觀。   邱承彬對記者說:「伏羲廟原名太昊宮,俗稱人宗廟,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西關伏羲路。
  • 甘肅天水古城,伏羲畫卦第一山,陰陽八卦圖的誕生
    農曆十月十八,天水古城的伏羲廟內,正在舉行一場神聖而莊嚴的祭祀典禮。威嚴莊重的廟宇內,供奉著被稱為三皇之首的百帝之先的人文始祖——伏羲。伏羲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先祖,更是華夏兒女心中信奉的神靈。也是古城人最敬仰的「人宗爺」。儘管姓氏不同,但大家都把伏羲視為共同的祖先。
  • 人文始祖伏羲的誕生地,探秘天水伏羲廟,感受華夏人文歷史
    伏羲是中國古代歷史傳說中的第一代帝王, 三黃之首,百王之先。是伏羲、女媧點燃了中華文明薪火,對中華文明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而在神奇美麗的土地—天水, 有一座國內唯一有伏羲塑像的伏羲廟。來此朝拜祭祀「人祖爺」, 在這裡可以看看伏羲廟的花園,博物館,近距離的了解華夏人文歷史傳說在這裡的真實再現。伏羲廟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西關伏羲路,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天水,歷史上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這裡是伏羲的誕生地和伏羲文化的發祥地,這裡留有大量的伏羲文化遺存。
  • 天水伏羲廟遊覽隨筆:伏羲所畫八卦及其中的爻,是怎麼演化來的?
    我們今天只要知道以下就可以了:伏羲,因一畫開天創八卦而啟文明先河,學蛛網結繩為罟(gǔ)而始漁獵,刻劃書契以記事而代結繩,開物成務以龍紀官始定圖騰,分地設官而有家庭,稱王一百一十一年,自此人類文明有了傳說或記載,被後世奉龍祖,為三皇之首,華夏人文之祖,享受全球各地華人血脈後裔立廟祭祀。
  • 新天水-2020(庚子)年卦臺山民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典禮隆重舉行
    新天水訊據麥積區融媒體中心消息 6月21日上午,麥積區卦臺山上彩旗飄飄、禮樂聲聲、香燭縈繞、翠柏掩映,一片莊嚴肅穆、吉慶祥和的氛圍。由當地各界群眾自發組織的2020(庚子)年民間祭祀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典禮在這裡隆重舉行。
  • 甘肅天水伏羲廟發現罕見彩繪古建《山海經》神獸圖
    甘肅省天水市博物館工作人員閆鵬飛23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表示,天水伏羲廟發現的《山海經》神獸圖,完整地反映了五百年前明代人對其的認知,對當今研究意義非凡。圖為《山海經》神獸圖。有專家稱「龍頭魚」,目前尚未定論。魏建軍 攝  近期,此前「無人問津」的伏羲廟明代古建先天殿後簷下的彩繪,吸引了國內諸多專家學者的關注,並引起廣泛討論。
  • 天水姜維文化考察報告
    甘谷縣歷史悠久,於公元前688年置縣,迄今已有2697年的歷史,為全國縣制肇始地,有「華夏第一縣」之稱,是古絲綢之路上的商旅重鎮,宋有「茶馬大市」之名,明享「商旅之家」美譽。甘谷縣是人文始祖伏羲氏、孔子七十二賢人之一石作蜀、蜀漢大將軍姜維等名人先賢的生息之地。縣內文物古蹟眾多,有新石器時期的文物古蹟11處,古墓葬18處,國家一級珍貴文物人面鯢魚瓶、唐三彩鳳首壺圖案分別搬上郵票煙標。
  • 庚子(2020)年秋祭伏羲典禮在天水伏羲廟舉行
    9月6日上午,庚子(2020)年秋祭中華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典禮在天水伏羲廟隆重舉行,祭祀典禮儀程有擊鼓鳴鐘,鳴炮奏樂;明燭、上香、化表;行三獻禮;恭讀祭文;焚化祭文;瞻仰伏羲聖像等,市民和遊客觀看了當天的秋祭伏羲典禮活動。圖為祭典活動現場。
  • 2019年公祭伏羲大典期間,天水天氣良好
    6月21日下午,天水市氣象臺製作的最新一期2019(己亥)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暨第30屆天水伏羲文化旅遊節專題氣象服務。每日甘肅網天水6月21日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王佔東 文/圖)2019(己亥)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暨第30屆天水伏羲文化旅遊節將於6月22日在天水舉行。今日下午,記者從天水市氣象臺獲悉,2019年公祭伏羲大典期間,天水市秦州區將是陰間多雲的天氣,氣溫在18℃—22℃,利於公祭。
  • 甘肅天水:伏羲廟
    P01▲     天水伏羲廟,又稱「太昊宮」,俗稱「人宗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旅遊景區,是專門祭祀伏羲氏的宗廟建築群。伏羲作為中國上古時期的第一代帝王,他始畫八卦,造書契代結繩記事,結網罟促漁獵生產,制嫁娶變原始婚姻,作曆法定節氣,以龍紀官,分部治理,嘗百草,作樂章,立佔筮之法,肇啟了中華文明,被尊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作為羲皇故裡,天水千百年來延續著對伏羲氏的祭祀和對伏羲文化的傳承。
  • 伏羲八卦
    上古時期,孟津東部有一條圖河與黃河相接,龍馬負圖出於此河,伏羲氏依龍馬之圖畫出了乾、兌、離、震、巽、坎、艮、坤為內容的卦圖,後人稱為伏羲八卦圖。伏羲氏仰觀象於天,俯察法於地,用陰陽八卦來解釋天地萬物的演化規律和人倫秩序。伏羲氏取火種、正婚姻、教漁獵,結束了人們茹毛飲血的歷史。龍馬負圖寺遂成為「河圖之源」,伏羲氏則被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根之祖」、「人文之祖」。
  • 6月22日天水臺北兩地共祭伏羲
    6月22日天水臺北兩地共祭伏羲  每日甘肅網6月19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 記者6月18日從天水市公祭伏羲大典組委會獲悉,2020(庚子)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將於6月22日在天水舉行。
  • 禮敬伏羲 百家同根 全國300名百家姓代表匯聚天水尋根
    「禮敬伏羲,百家同根——華夏子孫尋根問祖」活動今日啟幕 記者 張雅萍 攝    華龍網6月21日8時訊(特派記者李天春 張雅萍)2014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暨第二十五屆中國天水伏羲文化旅遊節即將在甘肅省天水市開幕,今日,作為本屆伏羲文化旅遊節的重要活動之一,「禮敬伏羲 百家同根——百名百家姓氏甘肅天水尋根問祖活動」也將在天水啟動,來自來自全國的全國300名「百家姓」和30名企業家代表齊聚天水,開啟他們的尋根之旅。
  • 臺北與甘肅天水同步舉辦2019兩岸共祭伏羲典禮
    【解說】6月22日,2019兩岸共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典禮在臺北市與甘肅省天水市同步舉辦。這是兩岸連續第六年同步祭祀伏羲。    【現場】  2019年,歲至己亥年,五月二十日之良辰,兩岸共祭人文始祖伏羲大帝三獻大典,大典開始。
  • 2020年天水旅遊形象大使走進伏羲廟(圖文)
    旅遊形象大使走進伏羲廟,開展節會前宣傳活動。本次形象大使選拔賽由天水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天水市旅遊協會承辦,啟動於4月30日,經過初賽,30名選手進入複賽。 當天,選手們走進天水伏羲廟,開展節會前第一次宣傳活動。
  • 海峽兩岸共祭伏羲的意義深遠
    期間將舉行甘肅天水伏羲廟贈送伏羲聖像啟程儀式、臺灣接駕暨安座儀式以及2014年臺灣祭祀伏羲大典活動錄像、兩岸共祭伏羲電視新聞專題制播等系列活動,進一步加強海峽兩岸文化交流。除此以外,與往年相比,今年的公祭伏羲大典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祭祀規格高。公祭伏羲大典由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中國僑聯和甘肅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甘肅省文化廳、天水市人民政府承辦。二是參祭範圍廣。
  • 甘肅天水和臺北同時舉行公祭伏羲大典,系兩岸第四年異地共祭
    甘肅天水和臺北同時舉行公祭伏羲大典,系兩岸第四年異地共祭 6月22日上午,2017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22日上午在甘肅天水市和臺灣臺北市同時舉行,這是海峽兩岸連續第四年同時、異地共祭伏羲
  • 走在絲綢之路上 尋訪文化古蹟 天水
    「天上之水」天水是絲綢之路必經之地,留下許多文化古蹟供後人瞻仰。她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發祥地,享有「羲皇故裡」的殊榮。境內四季分明,氣候宜人,物產豐富,是甘肅少有的山青水綠的地方,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稱。文化古蹟眾多,現有國內僅存的有伏羲塑像的天水伏羲廟,雕梁畫棟,古柏森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