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承彬淺談傳統文化之甘肅天水伏羲廟奇觀

2021-01-21 魯網

近日,在濟南北園大街(三孔橋附近)548號嘉匯環球廣場3C515室,天珠學者、佛學者、傳統文化學者邱承彬向記者介紹了甘肅天水伏羲廟奇觀。

   近日,在濟南北園大街(三孔橋附近)548號嘉匯環球廣場3C515室,天珠學者、佛學者、傳統文化學者邱承彬向記者介紹了甘肅天水伏羲廟奇觀。 

  邱承彬對記者說:「伏羲廟原名太昊宮,俗稱人宗廟,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西關伏羲路。伏羲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公元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重修,形成規模宏大的建築群。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公元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伏羲廟牌坊(徐傑攝影) 

  邱承彬說:「伏羲廟坐北朝南臨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進四院,宏闊幽深。其古建築包括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共10座;新建築有朝房、碑廊、展覽廳等共6座,新舊建築共計76間。」 

  邱承彬說:「『繼天立極』牌坊中的『繼』是繼承,『天、極』指皇帝,意思是繼承天子的皇位。據宋朝朱熹《大學章句序》載:『天必命之以為億兆之君師,使之治而教之,以復其性,此伏羲、神農、黃帝、堯舜,所以繼天立極。』」 

   

  伏羲廟「繼天立極」牌坊(劉彤攝影) 

  邱承彬說:「『開物成務』牌坊中的『開』是開通、了解,『務』是事物。意思是通曉萬物之理,得以辦好各種事情,通曉萬物的道理,並按這個道理行事,從而到到成功。」 

   

  「開物成務」牌坊(田夢攝影) 

  邱承彬說:「『開天明道』中的『開天』就是指開天闢地的意思,比喻空前的,自古以來沒有過的,『明道』就是指明示道理,闡明道理。『與天地準』全句應為『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意思是《易經》是經典中的經典,學問中的學問,哲學中的哲學,是宇宙萬物一切學問的標準。這裡的『與天地準』是指伏羲文化跟天和地一樣是一切文化的標準。『與天地準』四個字是有明朝著名文學家、大書法家胡纘宗所提,當然他題寫原刻的已經遺失,這塊匾是1988年依據照片復原的。」 

   

  「開天明道」及「與天地準」 

   

  伏羲廟大門 

   

  「一畫開天」殿 

  邱承彬說:「『一畫開天』出自出自宋·陸遊《讀易》詩,即『無端鑿破乾坤秘,禍始羲皇一畫時』。 相傳伏羲畫八卦,始於乾卦三之第一畫,乾為天,故謂『一畫開天』。」 

   

  伏羲像及「文明肇啟」牌匾 

  邱承彬說:「『肇啟』是初創、開始的意思,出自《正旦大會行禮詩》。據晉·張華《正旦大會行禮詩》之三載:「肇啟晉宇,遂登皇基。以『文明肇啟』四字作為伏羲像的匾額,是說伏羲是人類文明的創始人。」 

   

  天棚上的河圖及八卦圖(邱荊義攝影) 

  邱承彬說:「在中國古代漢族傳說中龍馬是一種兼具龍和馬形態的生物,被認為是吉祥的象徵,龍馬也被認為是精神健壯的象徵。據明謝肇淛(zhè)撰《五雜俎》載:『龍性最淫,故與豕交,則生象;與馬交,則生龍馬。』據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伏羲氏觀天下,看龍馬之身,出河圖,其體形像馬,但卻有龍頭、龍爪、身上有龍鱗、乃祥瑞之獸。據清·王鐸《龍馬記》載:『龍馬者,天地之精,其為形也,馬身而龍鱗,故謂之龍馬。高八尺五寸,類駱有翼,蹈水不沒,聖人在位,負圖出於孟河之中焉。』」 

    

   

  伏羲廟供奉的「龍馬」(邱荊義攝影) 

   

  太極殿及上面的「盤龍」和「團鳳」 

   

  伏羲塑像 

   

  太極殿簡介 

   

  伏羲廟裡的八卦及河圖 

   

  「象天法地」匾額 

   

  伏羲廟龍圖騰 

  邱承彬說:「『象天』的意思是觀天象,天象有青龍朱雀白虎玄武四象。『法地』的意思是了解大地,即看風水,『法』是效法、學習的意思。據《老子》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意為『人按照大地的規律,大地萬物按照天的規律,天遵循道的規律,道效法自然的法則,自然無為,無不為,這就是道。』」 

  邱承彬說:「伏羲為三皇(羲皇、媧皇和農皇)之一,是人類文明的創始人,是人類的祖先。五千多年前出現的伏羲文化是中華文化與文明的源頭。傳說伏羲皇發明網罟(gǔ),教民漁獵,創八卦,別姓氏,倡導彩陶文化、玉石文化、龍文化等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伏羲皇用爻片創作的『日月三爻圖』是中華文字與數字的開端,也是中華易學的開端。伏羲皇與女媧皇結婚,創立了婚姻。因此,伏羲皇被歷代中華兒女尊稱為『人文始祖』。」 

相關焦點

  • 邱承彬遊記之山東威海廣福寺奇觀
    (摘自2016-08-30 10:17魯網《邱承彬淺談黑龍江五大連池市鍾靈禪寺奇觀》、2016-12-21 12:40魯網《邱承彬談河南商丘清涼寺奇觀》、2017-05-03 10:31魯網《邱承彬遊記之山東淄博周村千佛寺奇觀》、2017-03-17 15:23魯網《邱承彬遊記之山東濟南千佛山奇觀三》、2017-06-13 11:20魯網《邱承彬遊記之山東淄博普照寺奇觀》等)
  • 邱承彬遊記之雲南昆明圓通寺奇觀二
    (2015-03-30 11:27魯網《邱承彬淺談觀音菩薩天珠奇石》、2017-05-17 09:55魯網《邱承彬遊記之山東德州齊河定慧寺奇觀》、2017-07-31 11:02魯網《邱承彬遊記之雲南昆明海源寺奇觀一》)  千手觀音又稱千手千眼觀世音、千眼千臂觀世音、千眼千臂觀世音菩薩等,全稱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 邱承彬遊記之山東淄博彌陀寺奇觀
    (參照邱承彬編著《解密天珠》一書,山東教育出版社、2016-12-23 13:48魯網《邱承彬談河南商丘民權白雲寺奇觀》、2017-02-27 10:00魯網《邱承彬遊記之河南鎮平菩提寺奇觀》、2017-01-03 13:11魯網《邱承彬談河南開封大相國寺奇觀》、2016-12-21 12:40魯網《邱承彬談河南商丘清涼寺奇觀》、2017-03-17 15:23魯網《邱承彬遊記之山東濟南千佛山奇觀三
  • 邱承彬淺談尼泊爾藍毗尼奇觀
    作者:邱承彬(天珠學者、佛學者、傳統文化學者,天珠學創始人,旅遊專欄作家,藏名:扎西多吉,網名:神奇的天珠,號:六不居士,辦公地點:六不精舍)   藍毗尼是梵語音譯,又譯作嵐毗尼、臘伐尼、林微尼、龍彌尼、論民、臨兒等,意譯作花果、勝妙事具足、樂勝圓光、解脫處
  • 邱承彬遊記之甘肅敦煌鳴沙山月牙泉奇觀
    作者:邱承彬  鳴沙山月牙泉景位於甘肅省敦煌市西南約5公裡處。從敦煌市區盤旋路站乘3路公交車到鳴沙山月牙泉站下車即是,票價2元,旺季6分鐘一班,淡季12分鐘一班。   作者邱承彬在敦煌鳴沙山月牙泉景區
  • 邱承彬遊記之雲南昆明金殿奇觀一
    (參照2016-12-30 13:15魯網《邱承彬談河南開封市開封府奇觀》、2017-05-12 12:55魯網《邱承彬遊記之山東淄博周村古商城奇觀三》、2017-07-17 11:25魯網《邱承彬遊記之山東濰坊青州古城奇觀二》等)  昆明金殿因用黃銅鑄成,陽光照耀下,光芒四射,映得翠谷幽林金光燦爛,故而得名,又稱為銅瓦寺。
  • 邱承彬淺談傳統文化之山西忻州五臺山菩薩頂奇觀
    魯網4月7日訊 近日,在濟南北園大街(三孔橋附近)548號嘉匯環球廣場3C515室,天珠學者、佛學者、傳統文化學者邱承彬向記者介紹了山西忻州五臺山菩薩頂奇觀。  邱承彬對記者說:「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和地藏菩薩是中國佛教的四大菩薩,他們的道場分別是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和安徽九華山,五臺山、峨眉山、普陀山和九華山並稱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並有『金五臺、銀普陀、銅峨眉、鐵九華』之稱,這說明五臺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 邱承彬遊記之山東淄博周村千佛寺奇觀
    (摘自2016-08-30 10:17魯網《邱承彬淺談黑龍江五大連池市鍾靈禪寺奇觀》、2016-12-21 12:40魯網《邱承彬談河南商丘清涼寺奇觀》)  山東淄博周村千佛寺彌勒殿裡面供奉的是彌勒佛、四大天王。
  • 邱承彬遊記:雲南保山太保山玉佛寺奇觀三
    (參照邱承彬編著《解密天珠》一書,山東教育出版社、2016-12-23 13:48魯網《邱承彬談河南商丘民權白雲寺奇觀》、2017-02-27 10:00魯網《邱承彬遊記之河南鎮平菩提寺奇觀》、2017-01-03 13:11魯網《邱承彬談河南開封大相國寺奇觀》、2016-12-21 12:40魯網《邱承彬談河南商丘清涼寺奇觀》、2017-03-17 15:23魯網《邱承彬遊記之山東濟南千佛山奇觀三
  • 邱承彬遊記之雲南昆明龍王廟奇觀二
    作者:邱承彬  龍王廟又叫聚仙山道觀,位於昆明市西郊聚賢山腳下海源寺後面。  從昆明火車站公交站點乘83路公交車,到海源寺北站下車穿過海源寺即是龍王廟。另有70、85路公交車到達海源寺北站。  龍王殿、財神殿、送子娘娘殿在2017-08-04 13:58魯網《邱承彬遊記之雲南昆明龍王廟奇觀一》介紹。本文介紹昆明聚仙山龍王廟元辰殿。  昆明西郊聚仙山龍王廟元辰殿供奉的是鬥姥、六十太歲等。
  • 邱承彬遊記雲南麗江古城奇觀二 - 業界聚焦 - 藝術頻道 - 魯網
    南門牌坊、南門世界文化遺產石刻、木府、誦讀三字經雕塑、天雨流芳牌坊、情誼雕塑、大鵬木雕、日月神木雕、官門口、納西文字與漢文對照牆、萬子橋、普賢寺、福字牆、四方街等在魯網《邱承彬遊記雲南麗江古城奇觀一》介紹。本文介紹大水車、龍雕塑、嵌雪樓、青蓮寺、文昌宮、「好好學習 天天向上」題詞、大鵬壁畫、獅子山萬古樓等。
  • 邱承彬淺談神蛇天珠奇石
    近日,在濟南北園大街(三孔橋附近)548號嘉匯環球廣場3C515室,天珠學者佛學者邱承彬向記者介紹了神蛇天珠奇石。   邱承彬對記者說:「神蛇天珠是指珠身上面的圖騰為蛇形狀的天珠奇石。」在傳世的漢代石刻畫像和磚畫中,常有伏羲、女媧人面蛇身交尾像。《山海經》裡有『共工氏蛇身朱發』之說。上古兇神相柳蛇身九頭。貳負人面蛇身,喜殺戮,是上古跑得最快的神祗。由此看來,蛇在古代是受到膜拜的聖物,中國最大的圖騰『龍』,就是蛇圖騰的產物。佛教裡,天龍八部裡面的龍就是印度的大蟒蛇。蛇是古人最早的圖騰之一,是吉祥與神奇的象徵。」
  • 邱承彬遊記之山東濟南五龍潭奇觀
    作者:邱承彬(天珠學者、佛學者、傳統文化學者,天珠學創始人,旅遊專欄作家,旅遊文化學者,銘文學者,藏名:扎西多吉,網名:神奇的天珠,號:六不居士,又名邱六不,《解密天珠》的作者)   五龍潭公園位於山東濟南歷下區趵突泉北路西門橋附近,乘公交車到達西門站下車,附近就是五龍潭公園
  • 甘肅天水伏羲廟發現罕見彩繪古建《山海經》神獸圖
    甘肅天水伏羲廟發現罕見彩繪古建《山海經》神獸圖 2020-01-23 22:35:15   始建於明代的天水伏羲廟,是中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但《山海經》為何要用在伏羲廟的建築上,為什麼從400多個神獸裡面選擇了20個神獸,目前仍需進一步研究。  《山海經》是中國記載神話最多的一部奇書,也是一部「百科全書」,具有非凡文獻價值,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
  • 邱承彬遊記:雲南保山太保山奇觀一
    作者:邱承彬  太保山也叫太保山公園、太保公園,明代以前,因山上多松而稱為松山,明嘉靖後易名為太保山,位於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城西,海拔2257.3米,與城區的相對高度為580米。  雲南保山太保山是一個免費景區。
  • 邱承彬遊記:須彌山圓光寺和相國寺4
    作者:邱承彬邱承彬攝影寧夏固原須彌山邱承彬攝影寧夏固原須彌山邱承彬攝影寧夏固原須彌山邱承彬攝影寧夏固原須彌山圓光寺邱承彬攝影寧夏固原須彌山圓光寺邱承彬攝影寧夏固原須彌山圓光寺邱承彬攝影寧夏固原須彌山圓光寺
  • 甘肅天水:伏羲廟
    P01▲     天水伏羲廟,又稱「太昊宮」,俗稱「人宗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旅遊景區,是專門祭祀伏羲氏的宗廟建築群。伏羲作為中國上古時期的第一代帝王,他始畫八卦,造書契代結繩記事,結網罟促漁獵生產,制嫁娶變原始婚姻,作曆法定節氣,以龍紀官,分部治理,嘗百草,作樂章,立佔筮之法,肇啟了中華文明,被尊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作為羲皇故裡,天水千百年來延續著對伏羲氏的祭祀和對伏羲文化的傳承。
  • 邱承彬淺談神兔(月兔、玉兔)天珠奇石
    近日,在濟南北園大街(三孔橋附近)548號嘉匯環球廣場3C515室,天珠學者邱承彬向記者介紹了神兔天珠奇石。   邱承彬對記者說:「神兔天珠又叫月兔天珠、玉兔天珠,指珠身上面的圖騰為兔子形圖騰的天珠。有天然與人工兩種。」
  • 人文始祖伏羲的誕生地,探秘天水伏羲廟,感受華夏人文歷史
    伏羲是中國古代歷史傳說中的第一代帝王, 三黃之首,百王之先。是伏羲、女媧點燃了中華文明薪火,對中華文明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而在神奇美麗的土地—天水, 有一座國內唯一有伏羲塑像的伏羲廟。來此朝拜祭祀「人祖爺」, 在這裡可以看看伏羲廟的花園,博物館,近距離的了解華夏人文歷史傳說在這裡的真實再現。伏羲廟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西關伏羲路,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天水,歷史上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這裡是伏羲的誕生地和伏羲文化的發祥地,這裡留有大量的伏羲文化遺存。
  • 邱承彬的詩《中國頌》
    《中國頌》  作者:邱承彬  三皇五帝 人文祖先  華夏民族 文明萬年  兵馬陶俑 勇武幹練  都江石堰 滋潤桑田  「三皇五帝」出自《周禮·春官·外史》,《周禮·春官·外史》載:「掌三皇五帝之書。」人們多公認「三皇」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五帝」在「三皇」之後。  三皇有多個版本:①天皇、地皇、泰皇,出自《史記·秦始皇本記》。②天皇、地皇、人皇,出自《史記·補三皇本記》。③燧人、伏羲、神農,出自《尚書大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