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濟南北園大街(三孔橋附近)548號嘉匯環球廣場3C515室,天珠學者、佛學者、傳統文化學者邱承彬向記者介紹了甘肅天水伏羲廟奇觀。
近日,在濟南北園大街(三孔橋附近)548號嘉匯環球廣場3C515室,天珠學者、佛學者、傳統文化學者邱承彬向記者介紹了甘肅天水伏羲廟奇觀。
邱承彬對記者說:「伏羲廟原名太昊宮,俗稱人宗廟,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西關伏羲路。伏羲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公元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重修,形成規模宏大的建築群。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公元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伏羲廟牌坊(徐傑攝影)
邱承彬說:「伏羲廟坐北朝南臨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進四院,宏闊幽深。其古建築包括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共10座;新建築有朝房、碑廊、展覽廳等共6座,新舊建築共計76間。」
邱承彬說:「『繼天立極』牌坊中的『繼』是繼承,『天、極』指皇帝,意思是繼承天子的皇位。據宋朝朱熹《大學章句序》載:『天必命之以為億兆之君師,使之治而教之,以復其性,此伏羲、神農、黃帝、堯舜,所以繼天立極。』」
伏羲廟「繼天立極」牌坊(劉彤攝影)
邱承彬說:「『開物成務』牌坊中的『開』是開通、了解,『務』是事物。意思是通曉萬物之理,得以辦好各種事情,通曉萬物的道理,並按這個道理行事,從而到到成功。」
「開物成務」牌坊(田夢攝影)
邱承彬說:「『開天明道』中的『開天』就是指開天闢地的意思,比喻空前的,自古以來沒有過的,『明道』就是指明示道理,闡明道理。『與天地準』全句應為『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意思是《易經》是經典中的經典,學問中的學問,哲學中的哲學,是宇宙萬物一切學問的標準。這裡的『與天地準』是指伏羲文化跟天和地一樣是一切文化的標準。『與天地準』四個字是有明朝著名文學家、大書法家胡纘宗所提,當然他題寫原刻的已經遺失,這塊匾是1988年依據照片復原的。」
「開天明道」及「與天地準」
伏羲廟大門
「一畫開天」殿
邱承彬說:「『一畫開天』出自出自宋·陸遊《讀易》詩,即『無端鑿破乾坤秘,禍始羲皇一畫時』。 相傳伏羲畫八卦,始於乾卦三之第一畫,乾為天,故謂『一畫開天』。」
伏羲像及「文明肇啟」牌匾
邱承彬說:「『肇啟』是初創、開始的意思,出自《正旦大會行禮詩》。據晉·張華《正旦大會行禮詩》之三載:「肇啟晉宇,遂登皇基。以『文明肇啟』四字作為伏羲像的匾額,是說伏羲是人類文明的創始人。」
天棚上的河圖及八卦圖(邱荊義攝影)
邱承彬說:「在中國古代漢族傳說中龍馬是一種兼具龍和馬形態的生物,被認為是吉祥的象徵,龍馬也被認為是精神健壯的象徵。據明謝肇淛(zhè)撰《五雜俎》載:『龍性最淫,故與豕交,則生象;與馬交,則生龍馬。』據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伏羲氏觀天下,看龍馬之身,出河圖,其體形像馬,但卻有龍頭、龍爪、身上有龍鱗、乃祥瑞之獸。據清·王鐸《龍馬記》載:『龍馬者,天地之精,其為形也,馬身而龍鱗,故謂之龍馬。高八尺五寸,類駱有翼,蹈水不沒,聖人在位,負圖出於孟河之中焉。』」
伏羲廟供奉的「龍馬」(邱荊義攝影)
太極殿及上面的「盤龍」和「團鳳」
伏羲塑像
太極殿簡介
伏羲廟裡的八卦及河圖
「象天法地」匾額
伏羲廟龍圖騰
邱承彬說:「『象天』的意思是觀天象,天象有青龍朱雀白虎玄武四象。『法地』的意思是了解大地,即看風水,『法』是效法、學習的意思。據《老子》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意為『人按照大地的規律,大地萬物按照天的規律,天遵循道的規律,道效法自然的法則,自然無為,無不為,這就是道。』」
邱承彬說:「伏羲為三皇(羲皇、媧皇和農皇)之一,是人類文明的創始人,是人類的祖先。五千多年前出現的伏羲文化是中華文化與文明的源頭。傳說伏羲皇發明網罟(gǔ),教民漁獵,創八卦,別姓氏,倡導彩陶文化、玉石文化、龍文化等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伏羲皇用爻片創作的『日月三爻圖』是中華文字與數字的開端,也是中華易學的開端。伏羲皇與女媧皇結婚,創立了婚姻。因此,伏羲皇被歷代中華兒女尊稱為『人文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