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界網站
在零售行業如神話一般存在的Costco,近日在中國賺足了眼球。
27日,Costco上海閔行店一開業即因客流量過盛被迫「暫停營業」;28日,Costco恢復營業時採取了「賣場內限2000人」的限流措施,但依然沒能阻擋廣大上海市民7點不到就排起長隊的消費熱情。零售行業內,雷軍、黃崢、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紛紛拉起大旗「向Costco學習」。
Costco能讓消費者和企業大佬們趨之若鶩的根本原因在於它超強的供應鏈管理能力。然而,在這一領域,中國並不缺乏世界頂尖選手。
29日,科技部在上海公布了最新一批國家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名單,京東因在智能供應鏈領域的絕對實力,成功入選國家隊,獲得「智能供應鏈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稱號,領銜智能供應鏈國家戰略發展。
京東入選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
4000 VS 600萬
Costco無疑是值得學習的。它依靠強大的供應鏈管理這一秘密武器打造了「低價」的消費認知,使其「毛利率不超過14%,淨利率不超過2%」的財務模型遍布世界多個國家,依然能讓自己賺得盆滿缽滿。
據Costco發布的2019財年第三財季財報顯示,其單季營收高達347.4億美元,淨利潤增長至9.06億美元,超出華爾街預期。
低毛利,高利潤,Costco在線下賣場裡已經把供應鏈的效率做到了極致,其核心策略就是直接在供應鏈上遊進行大批量採購。此舉在提升Costco議價能力的同時,還能減少了中間流通環節,從而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劉強東曾在重慶數字經濟峰會上表示,目前全球罕有Costco這樣的超級零售連鎖能夠在10%左右的毛利率水平上仍能保持盈利,而國內恐怕只有京東的自營能夠做到。
從商業邏輯上來看,後輩京東可謂吸收了Costco的精華。作為國內最大的自營式B2C電商平臺,且身處中國這個龐大的消費市場,京東也在與品牌商建立直接聯繫,進行大批量採購,減少商品搬運次數,提升物流效率。
但從操作難度上來講,二者卻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其關鍵點就在於SKU的數量。Costco全賣場不過4000個SKU,每個品類僅選擇幾款爆品,精簡SKU的策略使得Costco更像一個超級買手。而京東僅僅自營版塊管理的在庫SKU數量就高達600萬,面對的品牌商數量多達數十萬,在與消費者的直接溝通中,京東呈現的是海量的商品選擇。
據京東最新財報顯示,2019年第二季度,京東淨收入1503億元人民幣,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營業利潤為人民幣32億元,這已經是京東連續第14個季度實現盈利。
僅從經營表現上就可以看出,在供應鏈管理上,京東早已是國際一流水準。
半年投入91億,京東死磕智能供應鏈
海量的SKU依靠人工進行管理顯然不可能實現,京東依託的正是智能供應鏈。2019年上半年,京東累計技術投入高達91億元,這一數據超過了百度上半年89億元的研發投入,京東也躍升為國內網際網路企業中對技術投入最多的公司之一。
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人工智慧事業部總裁、京東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周伯文博士表示,供應鏈水平是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標誌,京東將以京東人工智慧開放平臺NeuHub為載體,依託京東零售、物流、金融、雲計算、IoT、大數據等能力和資源,共同建設智能供應鏈開放創新平臺,提升中國產業整體競爭力水平,降低中國企業參與全球競爭的門檻。
那京東的智能供應鏈能做什麼?簡單來講,其最突出的兩個發力點就是生產和流通。
在生產環節,通過京東供應鏈,品牌廠商能得到全鏈條的精準數據指導,包括:生產什麼?生產多少?如何調配庫存?定價多少?賣給誰?
早在2017年,快消巨頭寶潔就開始嘗試與京東在智能供應鏈方面進行合作。以海飛絲的產品為例,依託於京東龐大的消費數據,以及對目標人群畫像、用戶行為偏好等進行可視分析,京東梳理出了油性頭皮用戶的清潔痛點。當海飛絲拿到這些信息後,僅 4個月的時間,海飛絲就聯合京東推出了創新產品"小綠瓶"。整個2018年,反向定製的海飛絲「小綠瓶」在京東平臺流量提升了5倍,銷量提升了3倍,好評率99%,累計銷售過千萬。
在流通環節,京東的護城河——京東物流發揮了巨大的優勢。截至目前,京東物流在全國範圍內運營約600個大型倉庫,運營了23個大型智能化物流中心「亞洲一號」,物流基礎設施面積超過1500萬平方米。
比起龐大的基礎設施規模,更重要的是,京正在不斷提升自身的智能物流系統。在京東「亞洲一號」裡,僅1分鐘的時間,智能設備能為商品拍照320000次,分揀機器人能奔跑196200米,揀選機器人能完成商品抓取近2000次,商品智能打包5120件……京東物流的智能控制系統能在0.2秒內計算出300多個機器人可運行的680億條路徑,並作出最優選擇。這些智能化倉儲的運營效率均是傳統倉庫的3倍以上。
肉眼可見的效率提升,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品牌商們選擇與京東物流合作,安心當「甩手掌柜」。據京東財報顯示,2019年第二季度京東物流及其他服務收入同比大幅增長98%,這一增速遠遠領先於行業其他競爭對手。
京東「亞洲一號」
海量的數據和豐富的應用場景讓京東成為了人工智慧研究與應用的沃土。自2017年全面提出技術轉型以來,京東在AI、大數據、雲計算、IoT等領域深化布局,通過打造智能供應鏈體系進行技術整合,帶動行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降本增效。隨著京東從「一體化」走向「一體化的開放」這一戰略思路的持續走深,京東智能供應鏈能釋放出的價值將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