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清朝影視劇中,都會出現各種類型的清朝軍隊編制,例如鎮、標等等。影視劇《雍正王朝》中,四川提督年羹堯率領500名四川綠營軍,千裡奔襲安徽省南部的江夏鎮。抓捕任伯安、劉八女的過程中,遭遇駐紮江夏鎮附近綠營軍淮安營的阻撓。年羹堯一聲令下,淮安營的官軍被斬盡殺絕。那麼,一個淮安營到底有多少兵力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看看清朝軍隊的組成。清朝軍隊分為了八旗軍和綠營軍,其中,八旗軍是清朝軍隊的主體力量。在清朝入關之前,軍隊主要以八旗軍為主,八旗軍以八旗制度為依託。按照清朝的規定,一個牛錄有300人,5個牛錄組成了一個甲喇。換而言之,一個甲喇為1500人,5個甲喇組成了一個固山。一個固山就是一個旗,清朝入關之前,隨著力量的擴大,逐步組建了滿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漢八旗。
這些就是清朝入關之前的主要作戰力量,在清朝入關以後,八旗軍主要駐紮在全國各個省會城市和主要城市,由各地的鎮守將軍負責管理。例如杭州將軍、江寧將軍、西安將軍、廣州將軍、寧夏將軍等等,負責管理兩三個省的八旗軍。17世紀中期,清朝入關以後,在10多年時間裡,清朝逐步確立了對南方各地區的統治。清朝的兵力有限,南下的過程中,收編了大量的明朝投降部隊。由於採用了綠色的軍旗,因此被稱為綠營軍。綠營軍由明朝投降部隊改編而來,編制與清朝的八旗軍完全不同。
綠營軍的編制,很大程度上沿用了之前明朝軍隊的編制。清朝綠營軍的編制,分為:鎮、標、協、營、汛、棚等等。清朝每個省的綠營軍,由提督負責管理。提督屬於高級武官,品級為從一品。每個省的綠營軍,分為了2到5個鎮,每個鎮的長官為總兵。例如高州鎮、太原鎮等等,一個鎮大約擁有1萬人左右。一個鎮下轄了2到5個標和協,請注意,標和協並不是上下級關係。僅僅是隸屬的單位不同,一個標或者一個協下轄了好幾個營。
營下轄了好幾個汛,一個汛又下轄了好幾個棚。棚是最低級的編制,一個棚有10多個官兵組成。按照這個編制計算,一個營的兵力大約有幾百人。安徽省的綠營軍,自然隸屬於安徽按察使和安徽提督管理。有時候,提督這個官職缺失,由安徽巡撫直接監管提督事務。在影視劇《雍正王朝》中,由於劉八女從監牢中逃脫,再加上任伯安利用「百官行述」上下活動。在這樣的情況下,雍親王胤禛需要人趕到江夏鎮,抓捕任伯安、劉八女,並且拿到百官行述。
在胤禛信得過的親信中,只有年羹堯具備這個能力和條件。當時,年羹堯擔任了四川提督。面對雍親王的命令,年羹堯有點糾結。第一,自己是四川的提督,前往安徽省抓人,這不符合朝廷的規矩。第二,江夏鎮的防守很嚴密,自己帶的兵力少了,根本不夠用。帶了大隊人馬,又太招搖。最後,年羹堯挑選了500精銳官兵。喬裝打扮、分散進入了江夏鎮的外圍。在一個漆黑的晚上,任伯安、劉八女正陪同京城來的黃體仁飲酒。黃體仁是太子胤礽的親信之一,此行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百官行述。
年羹堯率領幾十名精銳,對江夏鎮發動了突襲,成功抓住了任伯安、劉八女等人。但是,卻驚動了江夏鎮附近的淮安營。淮安營隸屬於安徽綠營軍,就駐紮在江夏鎮旁邊,千總阮必大和任伯安、劉八女的關係非常好。得知江夏鎮出事以後,阮必大立刻率領大批官軍增援,把年羹堯一群人圍在了江夏鎮之內。即便是年羹堯亮明了自己四川提督的身份,阮必大仍然沒有一點退讓的意思。
阮必大是正五品,年羹堯是從一品,二人的官品相差懸殊。但隸屬於不同的省份,年羹堯再厲害,也管不了安徽省。此時,任伯安的一句話,更加刺激了阮必大:「必大,我們是太子爺的人啊。」阮必大非常激動,太子就是將來的皇帝,自己跟著太子,肯定不會有錯。更何況,太子的親信黃大人就在眼前。
因此,阮必大直接表示:「年軍門,雖然您是四川的軍門,沒有我安徽臬司衙門的牌票,不能到了我安徽來拿人。請年軍門,把人留在標下的營裡。標下駐防江夏鎮,職責在身。」很明顯,阮必大說了一大串官腔,歸根結底,不肯讓年羹堯把人帶著。對於年羹堯來說,此時已經進退兩難,面對淮安營的阻擾,年羹堯必須下手了。隨後,年羹堯命令江夏鎮外圍埋伏的官軍,迅速增援鎮內,將淮安營的官軍斬盡殺絕。從兵力來說,雙方的兵力相當,淮安營的兵力可能還要多一點。但是,年羹堯帶出來的部隊,戰鬥力肯定遠高於淮安營。一陣較量以後,淮安營全軍覆沒,阮必大被殺。
認真地說,年羹堯的這次行動,打破了朝廷的底線。皇子和地方將領私自調兵,這是大忌。年羹堯這次調動了500人,萬一下次調動了5000人、5萬人呢?後來,年羹堯從四川提督,調任了陝甘總督,品級都是從一品。表面上屬於平級調動,其實,相當於連升好幾級。從一個省的武將,升遷為西北的第一軍政長官。關於清朝軍隊編制的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