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是一首絕望的詩歌,全詞充滿故國之思與亡國之痛的悲愴

2020-12-15 愛很簡單我崇拜你

李煜(李後主)自幼「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作為一個國君,在治國理政方面他乏善可陳,甚至應該以昏庸目之。史載,他性驕侈,好聲色,又喜浮圖,為高談,不恤政事。被俘前,偏安一隅,日夜窮奢極侈,縱情享樂,有時還挖空心思,變著法子尋求感官刺激。但李煜的文化素養很高,他博通經史,洞曉音律,填詞更是一流高手。只可惜,這麼一個具有藝術氣質和文學天賦的人卻生在帝王家,不幸成了亡國之君、階下之囚,終日過著以淚洗面的日子。後人有詩嘆曰:「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

李煜《虞美人》賞析

如果說中主李驟的「小樓吹徹玉笙寒」屬亡國之音但尚無切膚之痛的話,那麼後主李煜的《虞美人》便是貨真價實的亡國之音了。「亡國之音哀以思」,李煜不再像《相見歡》中「林花謝了春紅」那樣隱晦,而是一瀉胸臆,把亡國之愁抒到了極致。相傳後主生於七月七日。被俘後過生日那天,他命故伎作樂,唱這首《虞美人》詞。宋太宗知道後大怒,命人送去牽機藥,將他毒死。可憐後主一生愛詞,最後竟以身殉詞。這首驚天地、泣鬼神的詞是以生命為代價,和著血淚寫成的,是他的絕命詞。

評價後主的《虞美人》及其名句,沒有比繆塞的評論更確切的了。《虞美人》是一首最絕望的詩歌,「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是純粹的眼淚。全詞充滿故國之思與亡國之痛的悲愴。開頭以劈空而下的奇語起筆,猶如屈大夫之《天問》。「何時了」特別值得注意。景色的變化,節令的更替,乃是大自然周而復始的規律。面對正常而又美好的景象,作者卻希望它早點完結,早點終了。他完全絕望了,希望這種痛苦難挨的歲月、屈辱的人生能早點結束。葉嘉瑩女士更認為,此句寫出了人類對字宙的永恆與無常的兩種狀態的無奈和悲哀。

下句「往事知多少」,過渡到社會人生。其中包含對往日豪修享樂生活的美好回憶,也有亡國後的反思,對逼死大臣、毒殺大將的追悔。接下來幾句懷念皎潔月光下的故國,「不堪」一詞濃縮了無法承受的痛苦。他想像金陵的宮闕、雕欄玉階應該依然如故,只是當年生活其中的人物已失去了昔日美好的容顏與風採,物是人非啊!結句總括全篇,掀起了巨大的感情波瀾。似乎有那麼一位一直關注他的朋友,實在不忍心看著他這般愁苦,究竟他「能有幾多愁」。詞人回答道:「我的愁苦就像春季滾滾東逝的江水一樣,不舍晝夜!」

結句是全篇感情的總爆發。把無形的愁形象地比喻為江水。大江浩浩湯湯,一瀉千裡,尤其在春季,流域內雨水充沛,江流水位高漲,更是洶湧澎湃。江水的另一特點是萬古長流,綿綿不絕,從秋流到冬,從春流到夏。李煜說,他的愁有江水那麼多,有江流那麼長,像江流那樣永無休止。宋太宗之所以震怒而起殺心,恐怕跟這個比喻有關。起句以兩問開篇,緩緩而起,文意偏「虛」,結句一問一答,奔湧浩蕩,內容實在。首尾各盡其妙又互相照應,見得作者結構安排的匠心獨運。

李煜《yumeiren

誠然,本篇主旨明朗,一氣盤旋,結構完整,首尾照應,是罕見的藝術整體。如此說來,「問君」句便是名篇之名句了。試問,如果沒有那兩年零七個月的階下囚屈辱的人生經歷和體驗,他能寫出這樣的幹古名句嗎?清代評論家趙翼有云:「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因亡國而吟得名句,後主是幸也,抑不幸耶?

相關焦點

  • 李煜的《虞美人》抒寫亡國之痛,句句血淚令人不忍讀,成千古絕唱
    原創首發李煜的《虞美人》抒寫亡國之痛,句句血淚令人不忍讀,成千古絕唱文人墨客對李煜的感情很複雜,又恨又愛又憐惜又遺憾。沒有哪一個人像他那樣揪人的心。作為一個「好聲色,不恤政事」的國君,李煜是失敗的;但正是亡國成就了他千古詞壇的「南面王」地位。(清沈雄《古今詞話》語)正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語始工」。《虞美人》就是千古傳誦不衰的著名詩篇。被譽為「千古詞帝」的李煜,對後世影響極大。詞存世共有三十餘首,在內容上以亡國降宋為分水嶺。
  • 李煜的一首冷門《虞美人》,沒有名句,卻被譽為「神品」
    此詞語言明淨優美、節奏曲折婉轉、愁思感人肺腑,因而才能被譽為詞中「神品」,千百年間廣為流傳,成為人人能倒背如流的千古絕唱。其實,李煜還有一首《虞美人》,同樣是思念故國之作,並且同樣被譽為「神品」,只不過這另外一首《虞美人》有些冷門,詞中也無名句,所以鮮為人知。
  • 李煜經典的一首詞,改自李隆基的「亡國之曲」,千百年來無人能及
    了解過宋詞的人應該知道,一首詞包括詞牌名和詞名,同一個詞牌名可能有很多首詞。而說到詞牌名就能想到那首詞,一定是千古絕唱。說起《水調歌頭》,想到了蘇軾;說起《破陣子》,想到了辛棄疾。除了這3首,還有一首就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也是名垂千古,無人能及。在李煜42歲那年,剛巧趕上當時的乞巧節,在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
  • 李煜的另外一首「神品」《虞美人》,很少有人讀過!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的以亡國之君作詞,留下許多驚天地泣鬼神的血淚之作,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便是這首《虞美人》,一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平實道來,卻寫盡古今愁痛,雖是抒發亡國之痛,但用之個人之愁、愛情之愁、漂泊之愁,皆無不可。正如王國維所說:後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有如釋迦基督擔荷人類罪惡之意!
  • 李煜最有名的一首詞,寫盡了人世間最大的痛!
    南唐後主李煜是歷史上和陳後主一樣有名的亡國之君,作為君王,他是失敗的。但是在文學上,他是一位具有承上啟下作用的詞人,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對北宋初期詞壇有著深遠影響。如果要選一首李煜最有名的詞作,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想到那首著名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 史上最經典的一首《虞美人》,卻成了李煜的絕命詞
    在李煜的一生當中,對詞的貢獻是非常巨大的,李煜所寫詞的意境優美,情感充沛,語言自然,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李煜現留存收錄的詞大概有三十餘首。李煜的詞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以亡國為界限,迥然是兩種不同的風格。亡國前主要描寫宮廷的奢靡生活和男女愛情,風格綺麗;亡國後主要悼念亡國之痛以及描寫被俘之後的哀婉沉痛。
  • 李煜生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4句成千古名句!到現在仍未被超越
    李煜的詞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亡國前,李煜是個風流才子,他的詞優美心醉,描寫的是歡樂時光。亡國後,李煜的詞多了份悲涼,多了份悽慘。有人說,李煜詞的悲涼,蘇軾和辛棄疾都寫不出來,因為亡國之痛和被貶之痛不一樣,只有君王才能體會到一個國家滅亡的心痛。
  • 《虞美人·聽雨》詩詞賞析
    虞美人·聽雨宋代:蔣捷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南宋鹹淳十年(1274)進士,之後幾年南宋覆滅,深感亡國之痛,隱居不仕,人稱「竹山先生」、「櫻桃進士」。氣節為人所重,其詞多抒發山河之慟故國之思,,以悲涼清雋、蕭寥疏爽為主。
  • 李煜哀怨的一首宋詞,僅56字,說盡身世之怨、人生之愁、故國之思
    李煜哀怨的一首宋詞,僅56字,說盡身世之怨、人生之愁、故國之思南唐後主李煜,實在是一位傳奇人物!他不想做國主,卻又貪戀奢侈的生活;他才華橫溢,卻終日舞文弄墨不理朝政;他寬厚待人、施善於民,卻無力保住自己的國家。在政治上失敗的李煜,卻在詞壇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稱為「千古詞帝」。
  • 李煜的另外一首《虞美人》,詞中沒有名句,很少有人讀過
    《虞美人》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首《虞美人》是南唐後主李煜的絕命詞。這首詩是李煜為了思念祖國而寫的。一個富有感染力的象徵性比喻,用來表達他內心的悲傷。
  • 李煜兩首《虞美人》,寫盡亡國之音,詞風驚豔,後一首流傳最廣
    南唐後主李煜,可謂是一代愁宗,對詞的發展起到了不可忽略的推動作用。在肉袒出城,被俘落難後,便每日以淚洗面。想起故國繁華錦繡,日日笙歌宴飲,真箇是不堪回首。在他被俘後,寫過兩首《虞美人》,每首詞都是詞風綺豔,帶著傷感與憂愁,寫盡亡國之音,寫思念,寫春愁,寫無邊無際的流連。江山如畫,卻再無當年紅顏舉酒言歡恰,人生如夢,四十多歲已是滿鬢霜華。都成過往,情成傷。春花秋月兩無妨,燭照小樓,愁心掩月,總難說。
  • 李煜經典詞篇
    後因作感懷故國的名詞《虞美人》而被宋太泉毒死。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在詞壇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稱為「千古詞帝」。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 《虞美人》,李煜生前最後一首詞,流傳千古,句句令人心痛
    試想周邊都是虎狼之國,而國主還偏偏是一個只知道風月不知軍事的文人騷客。這樣的國家又怎麼可能長久呢?果然這位莫名繼承南唐皇位的皇帝成為了亡國之君,論文了趙匡胤的階下囚。唐詩宋詞,作為我華夏文史上耀眼的兩顆星辰。雖然叫做宋詞然而其實是源於唐朝,而興盛於宋朝。
  • 「「賤」說詩詞」虞美人之後再無詞
    李煜的《虞美人》是詞帝的誕生,也是後主的殞滅。她是以血淚而凝成,以至於《虞美人》之後再無詞。星移鬥轉,過了三百年,南宋如南唐,此時的李煜化身蔣捷,眼見曠野荒涼、城垣頹廢,隨感故國變換,山河悲慟,便以歲月續寫《虞美人》:虞美人·聽雨宋代:蔣捷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 《虞美人》為何能看哭眾人?將它翻譯成現代漢語,不哭才怪!
    古詩文中有一首特別悲哀的詞,堪稱千古絕唱!其中內容我們都沒歷經過,無法感同身受,可即便如此,卻吃驚地能令我們感觸,隨之落淚。曲調過於哀傷,想必每個講究情義注重感情的人都會為之動容吧。五代十國,南唐後主李煜卻是以詩詞書法著稱於世,一代君王不以皇帝著稱,卻以皇帝之外的職業書法詩詞為人所牢記,這詩詞書法得達到何等的境界?
  • 《虞美人》李煜的失意與逍遙,啟示我們珍惜現在時光,不虛度年華
    據說,虞姬死後鮮血染了地上開出一朵鮮花,為了紀念她,人們便以「虞美人」來命名這花。後來唐朝無名氏將項羽和虞姬的悲情寫成了詩,便有了「虞美人」這個詞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是李煜的絕命之詞。為什麼寫了一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會把命丟了呢?讓我們先從《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這首詞說起吧。
  • 李煜很沉痛的一首詞,不輸《虞美人》,短短幾句令人斷腸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一代詞帝李煜的絕命詞。 在他寫完這首《虞美人》沒多久,就被宋太宗趙光義賜死。 他是個失敗的國主,卻是個成功的詞人。
  • 這一首宋詞,通過今昔對比抒發亡國之痛,感情真摯,讓人感慨!
    這是一首感懷詞。通過回憶去年上元節的繁華之景與今日的冷清和對故土的懷戀對比,抒發了詞人漂泊的悽苦和對故土的思念之情。短短的上元回憶,使詞人心中的愁緒被無限拉扯。燭影搖紅,雙闕中天依然在,然而流年憶昔星辰換,是剩滿懷幽恨。
  • 李煜的一首名作,起句漂亮,落筆驚豔,四句都是名句
    這首詞感情真實,深沉自然,是宋初婉約派詞的開山之作。記得有一首歌裡唱道:我多想回到家鄉,再回到她的身旁。自古以來,離愁就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美味,呼吸童年呼吸的空氣。故鄉,有多美好!鄉愁,就有多濃鬱!而這首詞的每一個詞都簡單明了,合在一起,悲愁躍然紙上。
  • 李煜最牛的一首詞,隨便拿出一句皆是千古名句!至今未被超越
    李煜最牛的一首詞,隨便拿出一句皆是千古名句!至今未被超越在他所有的詩詞中我最喜歡的就是他那一首《虞美人》,隨便拿出一句皆是千古名句:《虞美人》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