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秦始皇陵博物院:新技術修兵馬俑、探水銀江河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西安4月2日電 (卞磊)走進秦兵馬俑一號坑遺址,兵馬俑軍陣恢宏的氣勢撲面而來,秦俑千人千面蓄勢待發。這就是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金字名片——兵馬俑。

秦始皇陵博物院兵馬俑一號坑。 卞磊 攝

在這些高大威猛的兵馬俑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在秦俑發現45周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建立40周年之際,中新網記者於4月1日跟隨「清明祭初祖 文脈傳華夏」網絡主題採訪團來到博物院,感受兵馬俑別樣魅力。

【修繕:「網際網路+」時代的文物復原】

朝九晚五,年復一年,這是人們眼中的文物修繕工作。專家們幾十年如一日地扎進珍寶中,助它們重獲新生。但對秦始皇陵博物院的專家來說,兵馬俑的復原工作似乎更「高科技」。

兵馬俑。

「我們現在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把計算機虛擬修復引入文物修復過程中,」秦始皇陵博物院院長侯寧彬告訴記者,「所有發掘出來的陶片用計算機先掃描,掃描完成以後,通過一種特殊的算法,讓計算機先進行虛擬拼對。」

「計算機虛擬拼完了以後,我們再用人工去核實,這樣就減少了陶片之間的碰撞,同時提高了我們的工作效率,也避免了對文物本身的二次傷害。」侯寧彬稱。在該技術引入以後,過去每年16、17個人能修繕約5到6件文物,現在這個數量能達到10至15件。

2016年1月,一部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走紅網絡,為人們揭開了文物的修復過程及其背後的故事。那麼,秦始皇陵博物院是否也會出類似紀錄片?侯寧彬表示,這是非常好的一種宣傳手段,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也希望能拍出這樣的片子擴大宣傳,讓遊客能有直觀感受。

秦始皇陵博物院兵馬俑工作人員。

【守護:「博物院的責任和擔當就是守護和傳承」】

對於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來說,守護文物不僅僅是修復。

2018年2月,「兵馬俑手指被美國人掰斷帶走」的新聞刷爆網絡。這一狗血且離奇的事件,發生於兵馬俑在美國展覽期間,一名男子在掰斷兵馬俑的手指後,將其盜走。更可氣的是,他在盜竊第二天,還在社交網站上發出兵馬俑斷指照片。之後,美國政府正式向中方書面道歉。

事實上,該兵馬俑在出土時,手指就已經斷了,在修復好之後,才被運到美國參展。美國的該名嫌犯是在原來的斷茬上,又掰斷了。

在談及該起事件時,侯寧彬指出,從文物交流方面來說,中方已經盡到了全部責任。根據合同內容,責任由美方承擔,「最近美國正開庭對該案進行審理,目前已編制了一個完整的修複方案,方案經過陝西省文物局和國家文物局的許可之後才會付諸實施。」

「作為一個博物院,責任和擔當就是守護傳承,創新發展。守護我們的遺產,包括田野的文物、藏品。一個博物院最起碼的職責是先把它守護好,守護好了才可能會傳承,如果守護都沒有達到,更談不上傳承。」侯寧彬的話擲地有聲。

秦始皇陵博物院院長侯寧彬接受記者採訪。

【創新:新技術揭示秦始皇陵地宮的水銀江河】

新的兵馬俑坑道還會繼續挖掘麼?「我們這一代人或者下一代人是看不到秦陵的發掘的。國家不主張對陵墓或大型遺址進行大面積的發掘,發掘本身就是一種破壞。」侯寧彬給出了否定答案。

20世紀70年代,兵馬俑被發現。40多年過去了,挖出的兵馬俑早已不是剛挖掘出來的模樣。侯寧彬介紹稱:「這些文物在地下已埋藏了2000多年,處於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中。如果現在不動,它能保持原樣很長時間。一旦把它挖掘出來,溫溼度急劇變化,導致文物本體和它周邊的環境產生劇烈的變化。」

在兵馬俑的彩繪保護中,彩繪在4、5分鐘內就會迅速弱化,甚至有的會直接脫落。在兵馬俑的環境發生變化以後,導致水分急劇流失,秦俑表面的一層生漆層連同上面的彩繪,就會同時脫落。

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在有生之年無法再得知地下的結構樣貌。據侯寧彬介紹,通過物探,我們就能夠知道秦始皇陵的地宮到底是什麼樣的。通過物探,已經能得知地宮在地面以下30米,是一個約80米乘50米的4000平方米的空間。裡邊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甚至有用水銀做的江河湖海。

目前,秦始皇陵博物院在籌建數字博物館、籌建數字體驗中心,希望將來通過數字體驗中心,告訴公眾更多的歷史文化信息。(完)

相關焦點

  • 虛擬考古告訴你秦始皇陵不只有兵馬俑
    虛擬考古告訴你秦始皇陵不只有兵馬俑  不久前有網友爆料,說自己在西安入住了兵馬俑主題的民宿,床前床後、牆壁、洗手盆、檯燈……房間裡到處都是兵馬俑大大小小的複製品,頗為驚悚。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長侯寧彬也關注到了這則新聞:「這是一個非常差的創意,兵馬俑不適合民居。」
  • 中國雕塑藝術,兵馬俑藝術,秦始皇陵奧秘的傳聞
    秦俑坑的西端西距秦始皇陵外城東牆1225米,和秦始皇陵內城的東北角成一直線。它引起文物考古部門的重視並進行了勘探和試掘工作。從此,秦始皇陵地下建築工程的奧秘將逐步揭開。經過多年的普查、鑽探和試掘發現,陵園及其從葬區範圍很大,東西、南北各為十五華裡,總面積達二百二十五平方華裡。陵園面積近八平方華裡,其形制分為內外兩城。
  • 走進西安之兵馬俑、秦始皇陵
    每個到過西安的人,都要去看看秦始皇陵和兵馬俑,盡情賞閱浩蕩雄渾、鐵骨錚錚的兵馬俑和沉睡在驪山之側、渭水之濱的秦始皇陵。一到臨潼,遙遠的大秦帝國便張開博大的胸懷,讓我在歷史的時空裡穿梭,腳下的每一寸土地都鑄就著大秦的顯赫和威嚴,每一株草木都煥發著秦風遺韻。
  • 秦始皇陵真有「江河湖海」?專家:封土上的石榴樹,它都喝飽了水銀
    這個封土堆一般的工程量無法挖開,而且秦始皇陵中據說有水銀製作的「江河大海」,進去之後就會中毒。 《史記》記載秦始皇在皇陵之中修建了「江河大海」,全部都是水銀澆築的,裡面的水銀應該很多。公元前7世紀中國人就發現了水銀,剛開始是用這種毒藥「煉丹」,真不怕吃死人嗎?
  • 秦始皇陵中的水銀,到底存在什麼作用?驢友:秦人的智慧無法想像
    眾所周知,西安是一座國際性的旅遊城市,每年吸引大量海內外遊客赴往遊玩,不少去到西安的驢友,除了品嘗本地很多耳熟能詳的陝西名吃外,就是遊覽參觀著名的名勝景點,例如楊虎城陵園、秦始皇陵、兵馬俑等等,之中秦始皇陵和兵馬俑基本是中國家戶喻曉的。
  • 秦始皇陵中的水銀,到底存在什麼作用?驢友:秦人的智慧無法想像
    秦始皇陵中的水銀,到底存在什麼作用?驢友:秦人的智慧無法想像眾所周知,西安是一座國際性的旅遊城市,每年吸引大量海內外遊客赴往遊玩,不少去到西安的驢友,除了品嘗本地很多耳熟能詳的陝西名吃外,就是遊覽參觀著名的名勝景點,例如楊虎城陵園、秦始皇陵、兵馬俑等等,之中秦始皇陵和兵馬俑基本是中國家戶喻曉的。
  • 秦始皇陵裡面為何有水銀,且深度達到35米深,當時是如何得來的?
    大量的水銀是用來模擬江河湖海的,而秦始皇陵中能夠擁有這麼多水銀,主要還靠一個女人。公元前247年,年僅十三歲的嬴政初登大寶,而一項耗時最長、耗費人力物力最大的工程也隨之開始,這項工程前後持續約39年,歷經三個階段,從秦始皇登基持續到其駕崩為止,這就是擁有「世界文化遺產」美譽的秦始皇陵。
  • 為什麼秦始皇陵不開挖?秦皇陵裡有啥?你覺得秦始皇墓該挖嗎?
    既然很多人都好奇, 先說一下秦皇陵裡都有啥吧,按已經發現的秦始皇兵馬俑來看非常高大上,秦始皇不愧是千古一帝,預計真正的地下秦始皇墓陪葬的物品絕對是千古難見極品。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從這段記載來看,修皇陵耗費巨大,光工人就達七十多萬人。奇珍異寶不計其數,機關防衛相當了得,布局壯觀大氣。直達地下泉水深處,又用銅打造基座,水銀造江河,鯨魚油點燃的長明燈照亮地宮世界,總面積預計達18萬平方米,看來當初造秦始皇陵幾乎是埋藏了當時全天下的財富……那為什麼現在不開挖呢?
  • 秦始皇陵是一個水銀世界?周圍植物都含有劇毒,專家至今不敢發掘
    這部電影就是圍繞著秦始皇陵來展開的。而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他的陵墓必然會受到人們的關注。秦始皇陵建於秦王政元年至秦二世二年,歷時39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這座陵墓,由丞相李斯為陵墓的設計者,大將軍章邯監工,統一六國後,又從各地徵發了十萬多人繼續修建,總共徵集了72萬人力,相當於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數的8倍。
  • 秦始皇陵中為何會有水銀,深度達到35米,它們都是從何而來?
    西安的秦始皇兵馬俑相信很多人都有所了解,秦始皇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稱自己是皇帝的人,在死後其陵墓也是十分宏偉,但是出初期考察秦始皇陵的時候,發現地下有將近35米深的地下水,相當於現在的4層樓那麼高,先不說是怎麼建成的,最主要的是這裡面竟含有大量的水銀。
  • 秦始皇陵裡面到底埋了多少水銀?考古學家:看看山頂上的石榴樹
    專家們也研究出秦始皇陵的墓葬裡有大量的水銀,墓穴裡究竟是什麼樣子?現在還沒人知道秦始皇陵裡到底有多少水銀呢?看一下山頂上的石榴樹就知道了。公元246年,秦始皇命人建造了雄偉壯觀的兵馬俑,把它安放在自己的陵墓周圍,目的是讓千軍萬馬在死後仍能為他驅使。整座秦始皇陵建了整整39年,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設計最完美的一座陵墓。
  • 秦始皇陵中究竟存有多少水銀?山上的石榴樹已說明一切,細思極恐
    當用衛星地圖對秦始皇陵進行觀察時,讓人大吃一驚。有些人認為秦始皇陵所在的位置正好在巨龍的眼睛上,若是盲目挖掘很可能會破壞我國的風水。而且在《史記》中曾有記載: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 秦始皇陵如果有水銀河,經過2200多年水銀還會流動嗎?
    縱觀世界上下五千年的帝王陵,像秦始皇陵這樣神秘的陵墓,絕對是獨一無二的存在。秦始皇陵的獨特之處,主要就是遍布內部的大量水銀,還有在出入口設置的各種機弩。而讓秦始皇陵歷經2200餘年依然無人敢盜掘的決定性因素,還是那毒性極強的水銀。
  • 秦始皇陵究竟有多少水銀?專家:看看周圍的石榴樹,你就全明白了
    陵墓裡到底有多少奇珍異寶,沒人親眼見過,但旁邊的陪葬坑兵馬俑坑就已經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那麼真正的秦始皇陵內部,肯定埋葬著當時全天下最珍貴的寶物。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還記載了在各處要道都裝著帶有利箭的弓弩,盜墓賊只要一靠近就會被射死。
  • 舉世聞名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史書上為何沒有記載?
    兵馬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之所以會出現大量雕塑陪葬的情況,主要是因為在秦朝之前,中國還保留這用人來殉葬的習俗,但是在秦朝時被廢除了,所以用來雕塑代替人殉葬。這樣一來,問題就很好回答了,不是因為史書上沒有記載兵馬俑的存在,而是不能記載。
  • 秦始皇陵地宮千古之謎[圖]
    這座陵墓在他生前就開始修建,前後共花了39年時間,修陵頂峰時用工達到70多萬人,佔到了當時全國總人口的1/10!   2000多年過去了,顯赫一時的秦始皇陵如今只剩下了一座孤零零的小山包,聳立在陝西省臨潼縣的驪山腳下。它就是秦始皇陵的封土堆。據史書記載,當年秦始皇命丞相李斯修築陵墓,陵墓挖到一定深度,就再也挖不動了。李斯於是奏表請示,秦始皇回答說:「其旁行三百丈乃至。」
  • 秦始皇陵遊記
    秦陵四周分布著大量形制不同、內涵各異的陪葬坑和墓葬,已探明的有400多個,其中包括「世界第八大奇蹟」中的兵馬俑坑。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 秦始皇掃六合,統一中國,自稱「始皇帝」,在位37年,聚斂了天下數不盡的財富,因此,他的陵墓就成為中國歷代帝王陵墓之最。其規模之大,陪葬之多,工藝之精,機關之奇,都是空前絕後的。
  • 兵馬俑當「網紅」被玩壞了?秦始皇陵博物院院長這麼說……
    「兵馬俑酒店」、「兵馬俑巧克力」、「變臉兵馬俑」……近年來,隨著秦始皇兵馬俑各色製品走紅網絡,爭議也隨之而來。在秦俑發現45周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建立40周年之際,中新網記者於4月1日跟隨「清明祭初祖文脈傳華夏」網絡主題採訪團來到博物院,聽博物院院長侯寧彬講述「兵馬俑熱」背後的故事。資料圖:2019年2月20日,陝西西安一家酒店大堂展銷櫃內擺放著的「兵馬俑巧克力」。這種兵馬俑造型的巧克力每個高約15公分,售價68元人民幣。
  • 揭秘秦始皇陵不為人知的秘密,相信你一定沒有看過!
    據說此墓墓高50餘丈,周圍5裡餘,「冢內作宮觀及百官位次,奇器珍怪徙滿冢中」,以水銀造「百川江河大海」,「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令工匠制弓弩,如有人進入墓道,弓弩自動發射,可把人射死。陵墓修了37年,到他死時還沒有完工。近年來從秦始皇陵的從葬區發掘出兵馬俑8000多個,個個形體高大,神態逼真,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 秦始皇陵為何無人敢挖?衛星照片曝光後,學者:果然是千古一帝!
    秦始皇出生於長平之戰後的邯鄲,年少的時候和母親趙姬一起在趙國為質,他的父親嬴異人自己跑路回國,當上太子後才把他們母子倆接回去。年少的嬴政和趙姬在趙國的日子肯定不好過,或許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童年經歷,才讓他對死亡這件事特別在意,從他13歲登基開始,就在為自己準備陵寢,他的陵墓規模之大,或許沒有其他的帝王可以超越,秦始皇陵現在還沒有被發掘,為什麼無人敢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