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初升的時候,陽光喜歡在爺爺的菜園裡多停留一時半會兒。當陽光圍著菜園子轉悠的時候,菜園裡便熱鬧起來,一下有了生氣。
爺爺已年過八旬,真的老了。用他老人家自己的話說,都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我總是開玩笑的說,爺爺怎麼老呢,你看高祖今年都一百多歲了,她都還沒嫌自己老呢。每當說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爺爺便不說話了。
爺爺他們那一輩的人總是勤勞的要命。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叫不知道享福。每當閒在家裡的時候,他總喜歡拿著農具出去,這裡弄弄,那裡整整的。如果一天不弄點什麼,就覺得渾身不自在,好像生病似的。難怪經常有人說爺爺一輩子就是勞碌的命。這不,屋後的菜園子就成了爺爺的精神家園。
家的屋後原是一片小竹林,汶川地震後,竹子枯死了許多。爺爺乾脆就把這小片竹林開墾出來,進行了細細的平整,成了爺爺的菜園子,也成了我們家的綠色蔬菜「基地」。自從有了這小菜園,爺爺便一心一意的照顧他的菜園子。菜園子不大,卻種著許多季節性的蔬菜。除了種著的那一小片的扎耳根。
茄子、辣椒、番茄、黃瓜、四季豆、苦瓜、芋頭、冬瓜、南瓜等成了爺爺菜園子的常客,一年四季總是有吃不完的蔬菜,那結滿枝頭的蔬菜總是格外的惹人愛。每次做飯之前到這小菜園子摘菜是最滿足的時候,不用擔心農藥殘留、藥物催熟等安全問題,吃的一個叫環保、生態,新鮮。
有時候,村裡的人路過這片菜園子,總是說一句:「朱大爺,你的菜照顧的巴適哦!」
「來嘛,整點回去吃噻,沒有打過農藥的。」爺爺笑著說。
「要的嘛,那就道謝了哈,朱大爺」摘菜的人客氣的說。
一年四季,反覆如此。爺爺的菜園子從來不缺少生氣。
不管在哪個季節裡,菜園子裡總會有那麼一些蔬菜供你摘取。在爺爺的菜園子裡,你不會看見任何的雜草。因為爺爺時常在那裡轉悠,看見雜草就迅速的除去。所以爺爺的菜園子裡也很是乾淨,那些雜草完全是在爺爺的手工下除去的,沒有打農藥。說是避免壞根,我也不知道啥意思。反正爺爺也習慣了那樣的手工除草。
播種、施肥、除草,照顧都是爺爺「一手策劃」的。那些蔬菜成熟的時候就該我上場了。我是一個只會摘不會種的人。真不知道當爺爺走了以後,這菜園子還有沒有如此的生機。也許這方土也是戀舊情的,沒有了爺爺的耕作,這方土便沒有了生機,沒有了一年四季的菜園子。
夕陽落山的時候,爺爺還會在菜園裡忙活著,忙碌了一輩子,還是繼續忙碌著。即使夕陽已經落下山的那一邊,明早的太陽升起的時候,爺爺的菜園子裡依舊生機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