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用拼死也能吃河豚
因為時間的原因,我們此行沒有去揚中,而是到了北京一家叫「天正河豚」的餐廳。這是一家專門主打河豚飲食的餐廳,既有日式生魚片的做法,也有中式的紅燒手段。王常玉是這家餐廳的創始人。餐廳的主廚王成濤曾經跟日本的師傅學廚,全憑自學能說上一口流利的日語。王成濤是山東人,原本是魯菜師傅,燒得一手好的膠東海鮮。
-
上海首個有資質河豚加工企業日銷河豚800斤 市民能吃到本地養殖...
上海市民可以吃到更加新鮮、在本地養殖並加工的河豚魚(學名:河魨)了。記者從崇明區獲悉,位於該區的上海潤魨農產品加工配送有限公司已經取得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頒發的養殖河豚加工企業資質,是上海首個獲得這一資質的企業。去年,同一個老闆所擁有的河豚養殖基地成為了合法魚源基地。
-
我在魏村拼死吃了頓河豚!
而對於吃貨來說,來回趕了60公裡的路,卻是為了嘗一嘗長江三鮮之一的河豚。從水裡撈出河豚的時候,大概它是感覺到自己即將成為盤中之物,生氣得脹大了它的肚子,露出一口萌萌的牙。別看它一臉萌相,野生河豚的牙口,足以咬斷人的手指。沒吃過河豚的,實在很難想像這麼可愛的生物究竟有什麼魅力,一邊釋放著致命的毒素,一邊卻讓人「拼死」只為這一口滋味!
-
拼死也要吃的美食——河豚
▲古人吃河豚的應急方案在中國民間也一直有「拼死吃河豚」的說法,據說過去吃河豚,桌旁要備一桶稀釋後的糞便,有中毒跡象立馬灌糞催吐。在追求河豚極致味道的道路上,不少廚師和食客用生命做賭注,運氣差一點,就是最後的晚餐了。
-
深圳食客爭相「拼死」吃河豚 沒熟人帶領吃不到
宋人梅堯臣一詩道出了河豚之珍美,但因河豚魚有劇毒,故又有「拼死吃河豚」之說。早在1990年,我國就明令規定「河豚魚有劇毒,不得流入市場」。10月至12月,又是一年河豚肥美時,記者走訪市場發現,深圳多個餐館有供應河豚魚這道菜,專門而來的拼死食客亦絡繹不絕。 暗訪: 河豚成餐館「招牌菜」 「深圳哪裡有河豚吃?」
-
河豚!河豚!河豚!餐飲界「狠角色」來杭州!這家店吃了會上癮!
很多吃貨聲稱自己啥都敢吃,可河豚還是不怎麼敢吃吧,聽說河豚有劇毒,而且沒有解藥,關鍵吃起來還很貴,突然新開一家河豚魚火鍋店,也就是普通火鍋的消費,讓大家十分好奇......星光大道的「拾裏海河豚主題火鍋」餐廳開業了,店名超級霸氣逼人,河豚魚在美食江湖上可是威名遠揚的狠角色,光聽到「拼死吃河豚」這句話,就知道有多好吃。吃過各種火鍋,這種無敵豪橫河豚火鍋吃過的就不多了。拾裏海一開業,就吸引了無數吃貨前去打卡,小姐姐們吃的不要太嗨哦。原來,不是小姐姐們拼,其實早就不用拼死吃河豚了。
-
調查稱:不用拼死吃河豚 花大錢買的是人工養殖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河豚在民間被戲稱為食物中的「西施」,味道極其鮮美卻含有劇毒,烹製方法相當講究。 儘管衛生部先後發布「禁食令」和安全預警,但在江蘇揚中、江陰以及上海地區,「吃河豚」近年來正俏然紅火起來,揚中市烹飪協會更是透露,目前正是吃河豚魚的旺季,每天到揚中嘗鮮的外地遊客中四成多是上海客人。
-
拼死吃河豚,值得嗎?
在中國古代,早有「拼死吃河豚」的說法,在嗜好食用河豚的鄰國日本,為嘗試河豚美味而死於河豚中毒的「勇者」也不在少數。然而,河豚料理真的這麼危險嗎?這種拼死一吃的美味值不值得?了往今來,因貪圖食物美味而致死的食客不在少數,而因食用有毒河豚而死亡的人,大約是其中最著名的群體之一。中國古代早有「拼死吃河豚」的說法,還流傳著不少關於此事的笑話段子。在嗜好食用河豚的鄰國日本,為嘗試河豚美味而死於河豚中毒的「勇者」也不在少數。
-
別「拼死」,河豚將到最毒時!
有人說,一朝食得河豚肉,終生不念天下魚。 然而,一個比美味更加眾所周知的事實是,河豚魚身含劇毒。 河豚魚有多毒?上海水產大學生命學院教授鮑寶龍說,河豚毒素的毒性,排在所有毒素的前十名之內,是氰化鉀的1000倍。一條一斤重的河豚魚體內,能提取出約0.5毫克毒素。這是一個人所能承受的最大毒量。
-
男子吃河豚中毒成植物人,廚師被判刑一年
來源:「浦江天平」微信公眾號 原標題為《男子吃河豚中毒成植物人!廚師過失致人重傷被判刑一年》江浙一帶廣泛流傳的俗語「拼死吃河豚」,道出河豚鮮美的同時也一直在告誡人們河豚魚「絕命毒師」的本質。日前,崇明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一起因私自烹飪河豚魚過失致人重傷案。據「浦江天平」微信公眾號消息,6月9日下午,上海市崇明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上海崇明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並當庭宣判上海市崇明區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季某某過失致人重傷案。
-
饕餮中國︱何以「拼死吃河豚」
這種用法直到解放前後仍舊存在,譬如趙元任在回憶錄裡就覺得在閩、粵人面前把吳語稱為「南邊話」有點滑稽,而劉寶瑞的相聲《扎針》裡所說的「南方」,也只是南京、上海一帶。至於食河豚之風之所以在江南興起,原因其實也很簡單,江南地區自古「飯稻羹魚」,有青睞水產品的傳統;而就像明人姚可成在《食物本草》裡斷言的那樣,「河豚,今吳越最多」。
-
拼死吃河豚,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梅堯臣也曾留下五言詩描寫河豚致命的美味。「河豚當是時,貴不數魚蝦……皆言美無度,誰謂死如麻!」「拼死吃河豚」的說法流傳已久,河豚毒素絕非浪得虛名,發病快,無解藥,致死率極高。肝臟與卵巢部分最為美味,卻也是毒性最烈處。古人貪享河豚,生死由命,而今若食河豚致死,必涉刑案。觀諸多案例常依兩罪斷案:過失致人死亡(重傷)或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
-
拼死吃河豚險喪命 告訴你河豚的哪些部位有毒
拼死吃河豚險喪命,洗胃8次才脫險,這是怎麼回事?想必大家都知道河豚味道鮮美,而且具有毒性,我們在食用時肯定會清洗乾淨以防中毒,但是沒想到有家海鮮館在用海豚做菜時竟然處理不當,將帶毒的海豚端給顧客食用,導致有位顧客食用後中毒,險些喪命,十分嚴重。要知道河豚的肝脾腎也就是內臟大部分是有毒的,河豚的卵和卵巢最毒,河豚的皮膚和眼睛也有毒,所以吃的時候一定要慎重哦!
-
拼死吃河豚,吃貨們為一條魚真的需要這樣拼嗎?
古詩「春江鴨暖水先知,正是河豚欲上時。」就是最好的寫照。呃……好像那裡不對,算了本人懶,大伙兒自己找去吧。但它的毒性在所有食材中也算是獨步天下了,不是嗎?它的神經性毒素只需要一點兒就可以讓一個成年人,在三分鐘之內恢復出廠設置,不過時間有點兒長。所以沒事兒別好奇心太重去以身試毒。雖然它看上去蠢萌蠢萌的,但不是好惹的。
-
本網探秘:漳浦漁村「拼死吃河豚」 「危險美食」泛濫不成災
時常要到各地奔跑的吳樹藤說,他除了在北京和江蘇吃過,也在福建省內的寧德、廈門、漳州吃過河豚。他對河豚魚的印象是:肉質鮮美,湯汁白潤,多為蒸燉做法。 河豚美味,讓長江邊的人有心照不宣的「拼死吃河豚」的傳統「潛規則」。而據稱,有史料記載的中國吃河豚的文化歷史可追溯到4000年前,日本吃河豚的歷史只有3000多年。吃河豚,已經變成一種悠久的文化傳統。
-
你拼死要吃的,到底是「河豚」還是「河魨」?
只有視吃如歸的骨灰級老饕,才敢於品嘗它們可能致命的絕妙滋味。宋代大文豪東坡居士,為這些魚兒寫下了「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的佳句。現代大文豪汪曾祺先生,卻發出「六十年來餘一恨,不曾拼死吃河魨」的吃貨式慨嘆。那麼問題來了,饞得汪老先生準備拼死一吃的魚兒,到底應該叫「河豚」還是「河魨」呢?「河豚」還是「河魨」?這是個問題。
-
慎吃河豚魚!
河魨魚又稱「河豚魚」、「龜魚」、「雞抱」、「氣泡魚」、「氣鼓魚」等,盛產於清明前後,歷來為「長江四鮮」之首,河豚之肥美,有口皆碑。
-
如何正確的吃河豚?這些吃法北京就有,不用「拼死」就可享珍饈
河豚有毒,其毒盡在內臟和血液,特別是肝臟和生殖腺裡面的毒素更厲害。因其味美,不少人還是會鋌而走險,故而有拼死食河豚的說法,過去每當江南各地河豚上市時,每每會聽到有人為貪口腹之慾命喪黃泉的消息。最近這些年,人工養殖河豚已獲成功,其毒素不再同以往般強烈,只要處置得當,的確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
-
拼死享用的極致美味——河豚,真的有那麼好吃嗎?
另有「氣泡魚」、「吹肚魚」、「河豚魚」」、「氣鼓魚」(江蘇、浙江)、「乖魚,雞泡」(廣東)、「雞抱」(廣東)、「龜魚」(廣西)、「街魚」(用閩南話讀)(福建)、「蠟頭」(河北)、「艇鮁魚」等稱呼。古時稱「肺魚」。河魨的體型渾圓,主要依靠胸鰭推進。這樣的體型雖然可以靈活旋轉,速度卻不快,是個容易獵取的目標。
-
食品安全法能管住銷售河豚嗎
要避免禁售令成為紙老虎,就得在法律與市場之間尋找平衡點:由法律規範市場,市場也可推著法律走 河豚魚因肉質鮮美而有劇毒,對於一般人來說一直是傳說中的美食。然而,近年來一些生活消費類網站上,搜索一下往往能找到銷售河豚魚的高檔餐廳,讓人一度懷疑河豚魚已解禁。日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重申,禁止食品經營者銷售河豚魚(10月27日《新聞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