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桃粿又名紅曲桃,是廣東潮汕著名的小吃,取桃果造型而得名,桃果象徵長壽,故制桃粿正反映祈福祈壽的願望,紅桃粿、酵粿做完後,要放在祖宗靈位前祭拜,紅桃粿屬於精品主食,主要食材是大米、白面、糯米,口味是香,工藝是蒸。
紅桃粿又名紅曲桃,是廣東潮汕著名的漢族小吃。取桃果造型而得名。桃果象徵長壽,故制桃粿正反映祈福祈壽的願望。有些地方叫作粿桃和紅桃粿,因為外形像個平面的紅桃子。潮汕家庭婦女,一般都能掌握這類食品工藝。由於整個過程必須從舂搗米粉開始,故做又稱為舂粿。潮州民間習俗,凡時年八節,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做紅桃粿、酵粿、白飯桃。紅桃粿、酵粿做完後,要放在祖宗靈位前祭拜,白飯桃則只是拿來吃,那是因為潮州人認為紅色是吉祥如意、好意頭的象徵,而酵粿在製作過程需要發酵,故取其「發」的好意義。
紅桃粿在潮汕人的心目中具有特殊的文化地位,時年八節和祭祀活動幾乎不可或缺。究竟紅桃粿有什麼文化內涵呢?或許很多人在解讀她時側重於「壽桃」外形,認為寓意長壽、吉祥;紅色象徵興旺、喜慶。但這只是紅桃粿最直觀最表面的文化詮釋。如同很多人對於出土的彩陶等文物上刻有「魚」或「魚鱗」的圖形,只是簡單的認為這是象徵「年年有餘」一樣。
接下來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紅桃粿怎麼做吧!
主料
粳米粉、糯米飯、香菇、蝦米、雞內臟、花生仁、生蒜、豬肉
配料
味精,胡椒粉、魚露精、 鹽、食用油、胡椒粉、蔥蒜等
步驟
把糯米飯、切成丁的溼香菇、蝦米、切成丁的雞內臟、炒香去外衣的花生仁、切碎的生蒜,一起下油鍋爆炒,調入味精,胡椒粉、魚露,即成紅桃粿餡。
粳米粉衝開水做成紅桃粿皮,把紅桃粿皮搓成長條,捏一小塊,壓成圓薄皮,包上餡,然後用粿印印出,上蒸籠蒸熟即可,也可在吃前略微用油煎香。
粳米粉在衝開水之前,一定要先上蒸籠蒸熟,否則紅桃粿的粿皮不爽,吃的時候會粘齒。
做紅桃粿的粿皮很講究,用一個大鍋盛水,水和米粉的比例要恰到好處,水多一點會糊掉(俗語稱"爾做一缽糊"就在這裡出實的),水少一點又揉不到一起。比例要求極為嚴格。1斤梗米粉、1.1斤水,等水煮開了,放上一點紅花末。然後把火捻小,只有蟹目水的樣子,水尚未沸騰時,再將米粉輕輕地倒進去,這樣使米粉浮在水上面,要是沉到鍋底,就會著底燒焦。小火燜10分鐘,起鍋攪拌,再倒在一個大缽子上,用手不停地揉搓著,怕涼了那皮揉不粘合,等揉好之後,要再放一兩勺涼水,叫做開水(不是沸騰的開,是再把成團的米粉用水重新打開的開。)開了水後再接著揉搓,說這樣皮會更好吃,這是先輩不知試了幾代人才總結出來的經驗啊,這個無書可查,無理論可講,憑著感覺一代一代傳下來。
潮汕民間習俗,凡時年八節,幾乎家家產戶都要做紅桃粿、酵粿、白飯桃。紅桃粿、酵粿做完後,要放在祖宗靈位前祭拜,白飯桃則只是拿來吃,那是因為潮州人認為紅色是吉祥如意、好意頭的象徵,而酵粿在製作過程需要發酵,故取其"發"的好意義。
紅桃粿的原料、製作方法和白飯桃完全一樣,只不過在水磨粳米粉蒸熟後要衝開水的時候,開水中調入一點玫瑰紅的食用色素,使做成的粿呈粉紅色。
過去潮汕人做紅桃粿時,有時往開水中調入一種叫"紅花末"的色素,"紅花末"所含化學成份,吃後對身體稍有不利,所以我們提倡使用食用色素,且要限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