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繞開甜膩的蛋撻,來一次清爽的舌尖之旅

2021-01-15 24HOURS

  




提起澳門的美食,似乎總繞不過甜膩的蛋撻,這種吃一個足矣的甜點,總拿來當作澳門的美食頭牌,我有點為澳門氣不過。而且說實話,那種人滿為患的名店,在我看來,由於慕名者太多,為了應付都耗盡了心力,單就口感來說,路邊的小門臉烘焙房更勝一籌。


名店vs路邊攤:


澳門雖地盤狹小,由於遷居者眾多、融合頻繁,吃食也博採眾長,逐漸衍生出頗具自身風味的融合菜系。


經歷了葡萄牙人四百多年的統治,飲食上留下了深深的葡國烙印;加之澳門又是集散海港,世界各國美食都在這片土地上碰碰撞出火花,難怪連美食家蔡瀾都感嘆:「澳門是一個美食之城」。


繞過甜膩的蛋撻,來一次清爽的舌尖之旅。

 

7:00 

盛記白粥


廚人改造最樸素的白粥


圖|Ins@chiuying.yip


白粥是他家的招牌,做法甚是特別。先將米磨成米漿,再加入豆漿熬煮,質地絲滑,米則被熬到幾乎融化。吃起來軟綿順滑,濃鬱的米香融合淡淡的豆香相,掛喉間回味無窮。


圖|Ins@eudora_wendyb


點單的時候誤以為是類似豬腸的小吃。端上桌才恍然大悟,原來是素腸粉裹油條,看著寡淡無味,若蘸著桌上兩大瓶的花生醬和甜麵醬配合著吃,則香膩過癮,口感很有層次,轉眼就變成重口味人士心水的小食。


圖|Ins@obxxob


不同於臺灣的香煎做法,一大塊蘿蔔糕浸著醬油如粽子般置於碟中,其貌不揚,但白蘿蔔絲清甜的口感配上臘肉的油香,足夠讓你舌尖發顫。


圖|Ins@1.man.dinner


圖|Ins@serenesayyian


盛記白粥

新馬路天通街14號雅致大廈地下

7:00-19:00


━━━━━━━━━━━━━━━━


10:00

最香杏仁餅


藏在老巷的古早味道


圖|Ins@dukelin


從民政總署出來,沿著新馬路拐進狹窄的老巷,穿過居民區,再躲過密密麻麻的晾衣竹竿,「最香杏仁餅」的醒目招牌闖入眼中。


靠著40多年手工制餅的老字號,嘗過一次就知道「最香」名副其實,毫不摻假。


圖|Ins@kaykay7117


能親眼看到製作的全過程這一點平添了不少好感。夥計們熟練地將報滿的綠豆去皮磨粉,還會打上白潤的豬油膏,原本噎喉嚨的餅食變得溫潤滑喉。最後,在入模定型的步驟,夥計們還會在模子底部撒進大顆粒的杏仁粒,跟不要錢似的。


圖|Ins@jacobyip1987


真材實料成就「最香」二字。


圖|Ins@hiulaammm


手工制餅的工藝,在享用時候充分體現。(不會譁啦啦掉渣)


現在依舊是每天限量供應,想吃還得趕早。


最香餅家

夜呣街12號B地下A座

10:00-19:00


━━━━━━━━━━━━━━━━


13:00 

新鴻發咖啡美食


澳門本地人的舌尖記憶


圖|Ins@h87071


在澳門,可以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咖啡餐室比便利店還要密集。它們提供各式簡餐和茶飲,一日三餐都能在這裡解決。


新鴻發算是當地人非常愛來的老店了,出品的厚多士、豬扒包和各類簡餐早已成為澳門本地人的舌尖記憶,一直保留至今。


圖|Ins@gerrary


最有名是招牌厚多士,高達六公分。剛上桌就能聞到楓糖漿混合煉奶的香甜味道,切開後,裡面是會流心的花生醬,麵包雖厚,卻意外軟糯。


圖|Ins@rongrong710


澳門人對豬扒似乎有著特殊的情結,無論什麼東西和這塊大肉排都是百搭。


圖|Ins@regina_naa


這個巨大的豬扒芝士菠蘿包,豬扒比包大,肉質軟嫩且含汁水;麵包的酥皮又脆又香,搭配芝士一起吃,香而不膩,半甜半鹹的口感簡直停不下來。


圖|Ins@eimoleung


沒錯又是豬扒...簡餐裡的豬扒是帶骨的,肉也炸得更香酥,加上鮮番茄和番茄醬,酸酸甜甜振奮食慾。湯汁下的米飯,粒粒乾爽耐嚼,時間久了也不泡發,米香味也很香,吃出了新米的口感。


圖|Ins@ahhh_ip


新鴻發咖啡美食

高士德賈伯樂提督街55號A(大三巴牌坊附近)

6:00-18:00


━━━━━━━━━━━━━━━━


19:00

六記粥面


本地人最愛的夜宵聚集地


圖|Ins@macau.d

 

第一次撲了個空,這家店早午市都不營業,下午6點半才開門,一直營業到凌晨2點,60幾年皆是如此,是當地人的夜宵首選。我在這裡吃到了人生第一碗竹升面,可以說刷新了個人對麵食的三觀。


圖|Ins@anna__lo__


門口撈麵的阿姨像是身懷絕技的武俠高人,手執長筷上下翻飛抖面,我足足盯了10幾分鐘沒有恍神。只見竹升面穿梭於冷熱水間,淋兩次油過三次冷水,最後,將燙熟的麵條反覆揚散、甩幹,麵條不含一丁點水分。


圖|Ins@eimoleung


圖|Ins@this_is_coey

 

內地很少能吃到的蝦子撈麵,毫無疑問得點一份!


麵條非常幹,Q彈爽滑,面和蛋的香味全都鎖進細細的麵條中。蝦籽分量頗足,也烘得夠香,原本以為會因略有腥味而吃不慣,沒想到越吃越上癮。


湯水鮮美至極,一仰脖喝到底。



圖|Ins@jamenx

 

爸媽愛死了這家的雲吞麵。麵條爽彈,蛋味濃厚,鹼水味相比在北京吃到的完全可以忽略不計。雲吞更是極品,內餡是粉紅色的蝦肉,而且各個都是丸狀,雲吞外皮薄到透明,勾得人口舌生津。湯水帶著骨湯的醇厚,又有海鮮湯的鮮,一勺一勺喝至碗底。


圖|Ins@dingding_dang

 

既然叫六記粥面,這裡的水蟹粥必然很靚。

米爛如綿,餬口掛喉。


圖|Ins@florriechen


沙爹拼盤、幹炒牛河、咖喱魚蛋等小吃也都值得一試。

不少當地人習慣打包回家當作宵夜。

 

圖|Ins@jamenx


六記粥面

沙梨頭仁慕巷1號D地鋪

18:30-次日2:30


━━━━━━━━━━━━━━━━


22:00 

杏香園雪糕甜品屋


隨便點都好吃的甜品店


圖|Ins@weekle


密密麻麻的菜單,無論點哪個都不會錯。

 

圖|Ins@3yukari3


用一碗暖心又暖胃的糖水結束在澳門的一天,是最正確的選擇。


很喜歡這種老式餐廳的裝修和布局,雖然有些陳舊,但要的就是這種情結。去的時候已是晚上10點,正巧碰上店裡的阿姨在手剝杏仁,於是當機立斷,先來一碗杏仁茶!


圖|Ins@katie_cheang


開業至今,杏香園的杏仁茶一直延續生磨的老傳統,因此杏仁的特殊味道可保持8、9分,熱食更佳。濃稠的杏仁露同椰汁一起用明火煮出,一碗蛋白椰汁杏仁茶下肚,只一個「潤」字!碗底滿滿的杏仁渣足見店家的良心用料。


圖|Ins@junioryeh


這裡手工磨製的馬蹄沙不會有沙沙粉粉的口感,吃起來很是細嫩。油膩的飯後來上一碗,不但解膩,整個人都清爽起來。芒果和龍眼的搭配也甚是奇特,果香四溢,與馬蹄的甘爽融合得恰到好處。


圖|Ins@miss.arina


圖|Ins@obxxob


圖|Ins@exeqzalie


杏香園雪糕甜品屋

新馬路清平直街13號(議事亭前地附近)

14:00-次日1:00

 

擁有400年歷史的老城,24小時絕對不夠吃。

等我用下次,下下次,下下下次的24小時,把它們一一嘗遍。


━━━━━━━━━━━━━━━━


盛記白粥

新馬路天通街14號雅致大廈地下


最香餅家

夜呣街12號B地下A座


新鴻發咖啡美食

高士德賈伯樂提督街55號A(大三巴牌坊附近)


六記粥面

沙梨頭仁慕巷1號D地鋪


杏香園雪糕甜品屋

新馬路清平直街13號(議事亭前地附近)




澳門|曉食


香港|如果你也想念舊時光


更多文章請點擊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澳門美食推薦,確定不來一場舌尖上的美味之旅麼?
    如果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一個素未謀面的靈魂故鄉,對吃貨的我們來說,澳門一定就是這個靈魂故鄉了,這裡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證的「美食之都」,這裡有數不清的米其林和黑珍珠餐廳,還有藏在街頭巷尾的特色美食。你確定不來一場舌尖上的美味之旅麼?快收下這份澳門美食推薦清單吧!
  • 澳門最具代表性的美食——蛋撻,肯德基的蛋撻配方也來自於此!
    澳門最具代表性的美食——蛋撻,肯德基的蛋撻配方也來自於此!要說起蛋撻,一定要吃吃澳門的蛋撻,葡式蛋撻每款各有特色,如椰汁鮮奶蛋撻,椰汁味與鮮奶味配合得恰到好處;款款酥皮鬆脆,中間的部分香滑柔軟,口感一流。
  • 用美食講訴澳門故事 舌尖上的澳門名片(高清組圖)
    原標題:舌尖上的澳門名片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李雯婷):如果沒吃到正宗的葡式蛋撻就不能算真正來過澳門。葡式蛋撻可以說是很多人對於澳門美食的第一印象,而澳門的美食又不僅僅於此,非洲雞、豬扒包、澳門肉乾、水蟹粥、大菜糕,讓人大快朵頤的同時,這些美食也在講訴著舌尖上的澳門故事。有人說澳門人的生活節奏較之香港要緩慢,令他們對美食有了堅持。
  • 《舌尖旅行》第⑪期 | 葡式蛋撻的誘惑
    原來,當時修道院裡的修士、修女,會拿蛋白來替洗滌完衣物上漿,為了不浪費剩下的蛋黃,正好拿來做酥皮和甜點,最終心靈手巧的修女們,發明了這種小巧可愛的點心。在動蕩的局勢下,修道院為了籌措經費,開始販售葡式蛋撻。最後,修道院在1834年被迫關閉時,蛋撻的食譜被賣給了貝倫糕餅坊的店主。這間糕餅店在1837年開始營業,距離修道院步行只需要三分鐘,至今仍是遊客絡繹不絕的葡式蛋撻創始店。
  • 葡萄牙最好吃的蛋撻店在這裡!秘密配方居然是這樣來的!
    覓食,是花花暴走世界的一大目的,在葡萄牙裡斯本,找到最正宗的蛋撻,才是對嗜甜的本人最大的犒賞,於是,一場覓食之旅就此展開。首先,花花鎖定了裡斯本的貝倫區,這裡代表了葡萄牙的黃金時代,大航海的啟航點也在此。詢問了幾個葡萄牙當地人,大家都推薦了貝倫蛋撻店,說絕對是裡斯本第一,這裡出名到連蛋撻都有了產區原則,不是所有的葡撻都是貝倫蛋撻。
  • 澳門|在小巷間怡然漫步
    三訪澳門,體會到絢麗繁華不過只是它的表層外衣。從新馬路周邊巷弄開始,往人少的方向走,我邂逅了不少讓人驚嘆的荒廢建築,也發掘到一些支撐著澳門新文化的店鋪,實實在在地用腳步連結成一幅城市探索地圖。我沒有點這裡主打的有豐富豆子選擇的手衝單品,而是點了一杯光聽名字就已耐人尋味的Latte On The Ice Ball,連著當日探索澳門巷子得來的感觸一同沉澱
  • 安德魯,傳說中澳門最好吃的葡式蛋撻
    來到澳門,除了買買買,還有什麼可以做的呢?當然是 吃 吃 吃 呀!作為專業吃貨的Alice今天就來說說來澳門必吃的美食:葡 式 蛋 撻 !要問澳門蛋撻哪家最正宗 ?說到安德魯,沒來過澳門的朋友可能對這個名字有點陌生,但對於澳門人和在澳門生活、工作、讀書的人來說,這個名字既熟悉又親切。安德魯蛋撻不僅是澳門最好吃的蛋撻,還是澳門葡式蛋撻的鼻祖。
  • 上海10大美味蛋撻鋪子[圖]
    而蛋撻的品種也不斷推陳出新,各式創意蛋撻層出不窮:蘋果味蛋撻、藍莓味蛋撻、葡式蛋清蛋撻、芝士蛋撻……    蛋撻,一般分為廣式和葡式兩種。廣式是糕餅底,葡式是酥皮底。廣式牛油蛋撻的撻皮用黃油製成,透著一股曲奇的味道,內餡用料沒有葡式的甜膩;葡式酥皮蛋撻的撻皮用豬油製成,剛出爐時口感特別酥脆,內餡甜膩,奶香濃鬱。
  • 澳門著名小吃葡式蛋撻 由英國人掀起的蛋撻旋風
    2019年正逢澳門回歸中國20周年。說到澳門,就不能不說到有著酥脆外皮、滑溜內餡與焦糖香氣,曾讓港澳臺民眾為之瘋狂的葡式蛋撻。當時修道院的修女們習慣使用蛋白,給洗好的衣物上漿好讓衣服立挺,為了不浪費剩下來的蛋黃,便發揮巧思製成甜點,就有了葡式蛋撻。1820年,葡萄牙大城波爾圖(Porto)爆發以廢除君主制為目的的自由革命,革命的烈火很快蔓延至葡萄牙各地。
  • 用美食講訴澳門故事 舌尖上的澳門名片(高清組圖)【2】
    原標題:用美食講訴澳門故事 舌尖上的澳門名片(高清組圖)   純手工捏出來的撻皮保證了酥脆的口感   目前,澳門的安德魯蛋撻每天可以賣出將近一萬三千份,對於慕名而來的食客來說,算的上是最美味的「澳門名片」了。
  • 人民日報:「舌尖」上的澳門
    原標題:「舌尖」上的澳門(與澳門特區共成長)   原來對澳門的印象只是一座賭城,登上澳門半島時,才發現這裡真是一個美食天堂。   走在澳門的街道上,兩邊不少廣告招牌上都可以看到香港美食家蔡瀾在笑眯眯地介紹當地美食。
  • 最正宗的葡式蛋撻——當然在澳門!
    澳門回歸後,這座洋溢著異域風情的美麗城市吸引了更多遊客前往,說到澳門標誌性的美食,最有名的莫過於葡式蛋撻,甚至還有專屬的葡式蛋撻郵票。由於葡撻實在太出名,幾乎所有早茶店、港式餐廳都有出品,而且水準不俗。
  • 澳門的味道,從蛋撻說起
    但與那些繼承了原汁原味中華傳統美食基因的城市不一樣,澳門的美食似乎總與「葡式風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正如這座城市其他的方方面面一樣。在歷史百年的嬗變中,「葡式基因」融入骨髓,化作澳門自身的獨特風味。澳門街頭 本文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為王安迪 圖葡式蛋撻夫婦的愛情故事來到澳門,不得不品嘗的小吃就是蛋撻了。
  • 舌尖上的澳門味道
    有消息說,一年一度的澳門美食節將在11月開始。往年去過的人都說,美食節中的誘惑會讓人掏空口袋,扶牆而出。於是,美食節的日子剛剛敲定,旅行社已按捺不住了。近日,各種圍繞澳門美食節的線路新鮮出爐,網絡上關於「澳門一日遊」、「美食節一日遊」的諮詢也多了起來。為了飽嘗各地美食,旅遊是一種方法。上班一族雖常常蠢蠢欲動,卻無奈坐在辦公桌前。而一些老饕更是鍾情於舌尖上的旅遊。
  • 小小蛋撻不簡單,澳門美食「葡撻」,還有那背後的愛恨情仇
    相比肯德基的葡撻,它沒有那麼甜膩,這點比較喜歡,蛋撻外皮層層分明,入口酥脆,最要贊的當然還是內陷,超過兩公分厚度,蛋和奶油的配比均衡,一口咬下去嫩滑得好似會融化,超有幸福感。葡式蛋撻也叫「葡撻」,最早的葡撻是葡萄牙裡斯本的修女發明,但將它改良並發揚光大卻是在澳門,很多人也因此以為澳門葡撻是葡萄牙人的創造,但其實它是英國人的「傑作」。70年代,英國人安德魯來到澳門,還娶了位澳門女子為妻,他並不是甜點師,而是一位工業藥劑師,做蛋撻完全是跨界的嘗試。
  • 舌尖上的人情味,澳門美食清單
    澳門葡撻:安德魯與瑪嘉烈的愛情澳門蛋撻獨步天下,但最出名和最正宗的莫過於赫赫有名的兩家—安 德魯 和瑪嘉烈。這兩家蛋撻店的淵源頗深,它們的主人本是一對夫妻,後來離婚後,妻子瑪嘉烈另起爐灶,從此成就了 澳門 最有名氣的兩家蛋撻店。
  • 最正宗的葡式蛋撻-當然在澳門!發明葡式蛋撻的老店把配方賣給肯德基
    澳門回歸後,這座洋溢著異域風情的美麗城市吸引了更多遊客前往,說到澳門標誌性的美食,最有名的莫過於葡式蛋撻,甚至還有專屬的葡式蛋撻郵票。由於葡撻實在太出名,幾乎所有早茶店、港式餐廳都有出品,而且水準不俗。
  • 蛋撻這樣做,和澳門瑪嘉烈蛋撻一樣好吃
    沒有吃過蛋撻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 舌尖上的世界盃,德國的啤酒、伊朗的烤肉和葡萄牙的蛋撻
    來德國喝啤酒,如果想顯得更高端一點兒,就暫且忘了酒精度,研究研究原麥汁濃度吧,再看看杯壁上的「愛爾蘭帶」是不是如羊脂玉般潔白細膩。2、舌尖葡萄牙,鱈魚、蛋撻人人愛說起葡萄牙足球,C羅是當之無愧的頭牌與符號,穆蒂尼奧等一眾幹將天資出眾,但葡萄牙國家隊似乎總與頂級強隊略有差距,總是讓人為那些球星的天賦感到惋惜。
  • 澳門24小食,只能想到蛋撻和肉脯的都是觀光客
    04 / 梓記牛什📍新馬路營地街市綜合大樓3樓3255號梓記牛什的咖喱牛雜麵是我在澳門吃的最難忘的一碗麵了,現在一提起,味道都好像還在舌尖。梓記牛什,在20世紀40年代的時候就已經在澳門享負盛名,幾十年來梓記就憑著始終如一的堅持,重新定義一碗好牛什。在澳門有句古話:「吃麵先飲啖湯」,意思就是定義一碗麵的基本,首先就是湯底是否濃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