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開盲盒的「泡泡」,我們發現了價值千億的潮玩新大陸

2020-12-25 站長之家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 財經無忌(ID:caijwj),作者: 無鏽缽,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

12月11日,頂著「盲盒第一股」名頭的泡泡瑪特,在香港交易所的鐘聲中,迎來了成立以來的高光時刻。

時隔一年零八個月,這個昔日因「調整經營決策,減輕資金壓力」而終止新三板掛牌的品牌,終於再度圓了股市的夢想。

單從營收數據來看,過去三年裡,藉助「彩票」槓桿實現出圈的泡泡瑪特,似乎的確牢牢抓住了人性的弱點,近十倍的銷售增長也讓盲盒及其背後的潮玩經濟得以正式映入資本的視野。

來自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中國潮流玩具零售的市場規模預期將於2024年達到763億元,複合年均增長率高達29.8%。

然而廣闊的市場空間之外,遺憾的是,源自這一品牌自身模式端的諸多缺陷,已經註定了它無法成為這一新興浪潮之中的掌舵者。

從這個角度來說,泡泡瑪特或許打開了一個時代的大門,卻又親手將自己關在了門外。

盲盒的「泡泡「還能吹多久?

什麼是一門好生意?

或者說,評判一門生意優劣的原則究竟是什麼?

這一點,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在分析醫療行業時,曾經總結過一套行之有效的模板:

市場需求 + 發展空間 + 準入壁壘。

相形之下,泡泡瑪特的業務模式,無疑與這三點相去甚遠。

首先是在需求端,儘管短期內,消費者對於盲盒的熱愛並沒有遞減的傾向,但眾所周知,盲盒對於消費者的吸引相當程度上源於盲盒手辦背後的IP,而泡泡瑪特在這一點上顯然缺乏足夠的造血能力。

作為一個營收80.7%都依賴盲盒的潮玩品牌,泡泡瑪特自身的業務結構過於單一。赴港IPO的資料顯示,泡泡瑪特的大部分營收都有賴於「頭部IP」Molly的支撐。

2017年,Molly創造的營收佔比接近總營收九成,即便是在泡泡瑪特不斷擴充IP的努力下,截至2019年,Molly加上第二大IP PUCKY,兩者營收佔比合計也依然高達55.7%。

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顯然不是一個明智的策略,這背後所展示的,更多是泡泡瑪特在IP端話語權上的弱勢。

作為一家主打潮玩藝術的品牌,截止赴港IPO前,泡泡瑪特合作的原創型藝術家僅有20餘位,絕大多數爆款IP都只能藉助於高價買斷的方式獲得授權。

拋開當下的火爆,這一品牌究竟能否長期滿足市場的審美需求,顯然值得憂慮。

其次是在發展空間上,泡泡瑪特依賴高流量商圈和高價格營銷的打法,也抑制了其未來向二三線城市延展的可能。

這一點,從泡泡瑪特絕大部分集中於華東地區一線城市的門店之中就可以窺見。

招股書資料顯示,泡泡瑪特目前在北京、上海的門店數量超過100家,廣東、江蘇、山東的門店數也超過50家,而在西南和西北地區,基本除了西安之外沒有門店。

這種完全依賴大型商圈導流拉新的模式,放諸商業流量密度偏低的三四線城市,顯然無法適應。然而倘若單純依靠一二線城市的年輕人,這一品牌的增長空間又顯然十分有限。

畢竟,全國15-40歲人口中,近八成的日常生活軌跡,都在一二線城市以外。

最後,在商業壁壘上,面對名創優品旗下TOPTOY等一眾競爭對手的紛紛入局,泡泡瑪特自身在供應鏈端的弱勢,也決定了它講不出任何高壁壘的故事。其商業模式過於淺顯,對於行業的未來也缺乏長遠的認知和規劃。

從這個角度來說,泡泡瑪特或許可以在一段時間內依靠沉迷機製成為潮玩界的「彩票店」,但這一品牌註定無緣於潮玩市場的未來。

千億市場迎來「硬核」玩家

「潮玩」這一細分市場真正的門檻和壁壘是什麼?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看一個案例:

同樣作為大熱細分市場的美妝,在五年前曾一度迎來韓國品牌的統治。

崛起於電影、電視劇、偶像產業的韓流文化,為韓國美妝產品進入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然而短暫的爆發之後,這一系列產品的上升勢頭卻迅速陷入了疲軟。

曾經乘著韓流 「東風」 盛極一時的韓系品牌為什麼由盛轉衰?這背後,在華銷售渠道的混亂和定價權的失位,才是主要原因。

一位接受媒體採訪的代理商就表示,韓國化妝護膚品牌絕大多數都注重短期利益,對於銷售渠道沒有規劃,直營、代理、代購網店混雜,極大擾亂了市場秩序,除此以外,相當一部分走平價多銷路線的韓系美妝乘著東風,在國內胡亂定價,靠營銷維持高端價格。

這場韓國美妝速生速朽的故事證明了,在細分市場,「流量、話題、營銷」這些看似光鮮的門檻只是金玉其外,真正能支撐品牌的,依然是價格體系、供應鏈這些容易被忽視的「內功」。

套用到潮玩領域,這或許也是新品牌TOPTOY為市場所看好的關鍵。

潮玩並不天然等價於「高價」,低廉的工業生產成本背後,昂貴的價格更多是各個品牌對於營銷、門店零售成本的轉嫁。

以泡泡瑪特為例,這一品牌在「IP買斷」、「產品代工」、「高昂地租」下,所維持的近七成的高昂毛利率,幾乎全部來自消費者的「用愛發電」。

所幸,伴隨著TOPTOY等品牌的入場,這一現象正在有望得到改善。

作為名創優品旗下的潮玩集合店,TOPTOY可謂得天獨厚,一方面積聚了名創優品這一零售品牌過往在線下布局和供應周轉方面的成功經驗。

另一方面還在不斷發力,希望通過更包容的潮玩集合店生態,建立潮玩全產業鏈一體化平臺,打造亞洲潮流文化集合地品牌。

資料顯示,截至目前,「TOPTOY」已完成100多家供應商的初步搭建,並正在與國內超過200個有影響力的工作室和設計師建立關係,挖掘優質IP和原創設計孵化,同時也在進行潮玩展會探索。

而在此基礎上,TOPTOY還將建立廣泛藉助線下實體門店+機器人商店實現對於消費者的直接觸達,並通過社群營銷和會員體系建立,構建消費者關係,增強消費者粘性。

「潮玩生態」的煉成邏輯

而在那之外,TOPTOY致力於打造潮玩生態的目標背後,同樣也隱含著名創優品對於這一行業的判斷:

盲盒只是潮玩業的冰山一角,潮玩還包含許多其他的品類,每一個品類都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更細分的圈層文化。

數據上也可以看到,雖然研究機構都認為中國潮流玩具市場很大,泡泡瑪特作為中國潮流玩具零售市場第一的參與者,招股書中顯示其所佔市場份額也僅僅只有8.5%。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19年,潮玩行業的CR5僅有22.8%,而其他的市佔率為77.2%。

對於當前的潮玩市場來說,過低的行業集中度意味著業內品牌的分散,同樣也意味著消費者忠誠度的缺失。

可以說,當前市場,融盲盒、藝術小件、日漫手辦、美漫手辦、娃娃模型、拼裝模型、積木等多個業態於一身的潮玩市場,本質上仍然是一片亟待開墾的「處女地」。

名創優品迪士尼反派、維尼小熊家族聯名盲盒

這之中,各大品類看似不相關聯的特點背後,潮玩業態又因其共通的文化屬性,而具備了被整合為統一生態的過程。

這也正是名創優品繞開單品邏輯,另闢蹊徑打造潮玩生態的原因所在。

而在這一生態的構建落地中,相較於海面上的盲盒,更多海平面下的積累才是零售企業的優勢,也將成為TOPTOY超越「盲盒玩家」泡泡瑪特的更多商業想像的基礎。

相較於競爭對手對於營銷和流量的執念,「TOPTOY」旨在打通創作、挖掘、生產、銷售、售後、迭代等全鏈條環節,打造更包容開放的潮玩生態,未來將堅持走集合店概念,深淘灘,低作堰,把上下遊產業鏈做大,扶持一些小而美的工作室和設計師一起成長。

可以說,憑藉名創優品所賦予的供應鏈能力與全鏈條精益管理,TOPTOY的目標已經不再僅僅是做潮玩文化的推廣者,而是融匯各大品類生態於一體的,潮玩界的「優衣庫」。

在此基礎上,名創優品自身持續創新、上新的能力,和對於市場需求的精準洞悉,也將成為這一潮玩優衣庫始終保持市場敏感,並直達消費者內心的又一關鍵。

而藉助於TOPTOY未來的成功,零售3.0時代,名創優品或許還將繼續孵化更多品牌走向全球,構建全球領先的平臺型公司。

當然,關於上面的這點還只是一種猜想,但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

TOPTOY的出現,能讓價格實惠的盲盒產品觸及更多消費者,也能幫助更多人重新找到深藏於心底的那份快樂。

相關焦點

  • 盲盒撐起泡泡瑪特千億市值 潮玩行業「漲潮」
    (09992.HK)正式登陸港交所,並一度突破千億港元市值,小小盲盒創造了投資圈的奇蹟。   支撐起千億市值的Z世代偏好   對於泡泡瑪特的市值飆升,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認為,泡泡瑪特的盲盒貼合了年輕消費群體在現實中壓力過大,生活沉悶中希望尋求潮流熱度的驚喜和新奇,並通過將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寄託於潮玩發洩釋放的消費需求,另外在成規模的Z世代群體內部進行價值交易的衍生市場也不容忽視。
  • 泡泡瑪特上市:市值超千億港元 王寧靠盲盒引領潮玩文化
    十年磨一劍,今天我們非常自豪和大家一起分享上市的喜悅,更加值得自豪的是,我們開創了一個品類、一個行業,打造了一個關於潮流玩具的生態體系,讓一代年輕人了解到什麼是潮玩,並在這個時代留下了關於潮流玩具的文化印跡。未來,泡泡瑪特希望成為一個偉大品牌,一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企業。」
  • 當潮玩走向主流,泡泡瑪特的「盲盒泡泡」能吹多大?
    2020年12月11日,「潮玩第一股」泡泡瑪特正式在港交所上市,股票代碼9992.HK,發行價38.5港元/股。首日開盤高開超100%,股價飆升至77.1港元,市值翻倍突破千億至1040億港元上下;截止當日收盤,泡泡瑪特股價報69.00港元,漲幅為79.22%,總市值達953.3億港元。
  • 盲盒潮玩走向主流,千億泡泡瑪特處於爆發階段?
    本文精編自民生證券《認識泡泡瑪特:小盲盒的大生意——新經濟系列研究報告系列(一)》、長城證券《盲盒巨頭出圈,輕量級IP治癒Z時代用戶心靈》、光大證券《泡泡瑪特,定義新時代潮玩》 牛牛敲黑板: 泡泡瑪特為中國最大的潮流玩具公司
  • 泡泡瑪特:「盲盒」裡的潮玩經濟 | 光華案例
    人們對不確定性又愛又恨的心情,讓「盲盒」這一銷售形式,在近些年大放異彩。追溯「盲盒」 的概念,它並不是全新的產物。回看盲盒的應用,從日本的扭蛋機,到國內一度吹上風口的口紅機、幸運盒子等產品。但不同的是,他們從未真正在中國成為一種風潮。可是,有一款潮玩盲盒在近些年實力圈粉,它裡面裝的是一個名叫Molly,有著湖藍色大眼睛、傲嬌嘟嘟嘴的小女孩形象潮玩角色。
  • 泡泡瑪特隱憂待解,千億潮玩市場誰與爭鋒?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調研數據顯示,中國潮流玩具零售市場的規模將於2024年達到763億元,複合年均增長率達到29.8%,可以說潮玩成為千億美元的市場指日可待。最近就連河南博物館也涉足了潮玩,推出了儀式感滿滿的文物考古盲盒,讓中國的文創產業有了更貼近年輕人的玩法。泡泡瑪特的上市並不是這個行業的最高潮,而是拉開了潮玩創業快速擴張的序幕,誰能成為潮玩市場的最後贏家,依然有待市場檢驗。
  • 「中國潮玩第一股」IPO市值超千億,王寧:做世界的泡泡瑪特!
    12月11日,泡泡瑪特(9992.HK)正式登陸港股市場,發行價38.5港元,開盤後股價一度漲超100%,飆升至81.75港元,市值突破千億港元。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及其妻子這對85後夫妻的身價也突破500億港元。
  • 如果潮玩只是盲盒生意,未免太過於簡單了
    潮玩文化是怎麼從小眾出圈,走向大眾的?都是什麼人在玩潮玩?疫情對POP MART泡泡瑪特線下業務的影響幾何?作為國內潮流玩具領域千億市場的頭部企業,POP MART泡泡瑪特已經打造出了一套完整的全產業鏈布局模式。
  • 千億泡泡瑪特背後:盲盒「印鈔」,Z世代「傾家蕩產」
    更準確的描述不是成為「中國的迪士尼」,而是成為「世界的泡泡瑪特」,這是我們對這家公司未來的期許。到底如何來定義泡泡瑪特,或許可以從此前王寧與華興資本創始合伙人包凡的對話中窺探一二。「有些人覺得我們是做零售的,因為我們開了很多很多店;有些人覺得我們是做賣玩具的,因為我們在賣手辦;也有一些人覺得我們是做IP的,因為我們籤了很多IP;還有一些人說我們做展會的。
  • 泡泡瑪特敲鐘!市值暴漲100%超千億,33歲夫妻是怎麼玩轉盲盒生意的
    摘要:從一個雜貨鋪,到中國最大的潮玩公司。 天下網商記者 章航英年輕人對潮玩、對盲盒的熱愛,把泡泡瑪特推上了市。12月11日,潮玩公司泡泡瑪特正式登陸港股,上市首日高開超100%,報77.1港元/股,市值超1000億港元。如果說幾年前,「盲盒」還是一個小眾詞彙,那現在,看看泡泡瑪特線下門店的熱鬧,看看其天貓旗艦店59元一次的抽盒機月銷量超10萬單,就知道盲盒不僅出圈,而且大火。
  • 「盲盒」千億巨頭泡泡瑪特上市!賣盲盒一年賺4.5億,85後...
    在IPO敲鐘現場,泡泡瑪特創始人兼董事長王寧表示:  「我們開創了一個品類、一個行業,打造了一個關於潮流玩具的生態體系,讓一代年輕人了解到什麼是潮玩,並在這個時代留下了關於潮流玩具的文化印跡。  未來,泡泡瑪特希望能夠成為一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企業。」  縱觀潮流玩具的發展歷史和泡泡瑪特自身的成長可以發現,這家公司的核心能力並非是創造了molly等一眾潮玩IP,而是做到了能讓潮玩這種文化成為一種大眾娛樂的消費品。  85後創業賣盲盒,1年淨利潤4.5億
  • 小盲盒大生意,潮玩經濟為何如此「潮」?
    最初泡泡瑪特是一家賣玩具、化妝品等創意小百貨品牌,什麼流行賣什麼,也就是傳統文創小百貨,初期發展並不如意。在思考如何突破企業發展瓶頸時,其創始人王寧發現一款來自日本的IP形象玩具銷售額增速驚人。王寧從中發現並鎖定了未來發展方向,泡泡瑪特從傳統文創小百貨轉型為潮玩IP品牌。
  • 搶灘千億潮玩市場,TOPTOY能否再造更多「泡泡瑪特」?
    「小潮玩」也有大生意。最近,「中國潮玩第一股」泡泡瑪特上市,開盤一度漲超100%,市值突破千億港元。資本「用腳投票」,表達了對潮玩整個新興行業的看好。其實潮玩並不是什麼新事物,這是一個在日本已經被成功驗證過的市場。我們會發現,伴隨日本經濟逐步的穩定和階層固化,年輕人向上的動力和意願越來越低,再加上個人獨居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很多人便將情感寄托在潮玩這個介質上,希望獲得更穩定的情感回報。
  • 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來了 A股概念股曝光
    12月10日,泡泡瑪特暗盤收報79.25港元,較招股價漲105.84%,如果以昨日暗盤收盤價計算,公司市值將超千億港元。  泡泡瑪特一年賺4.5億,創始人身價暴增至200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泡泡瑪特作為中國潮流玩具文化的開拓者,公司擁有強大的IP創作及運營能力以及全渠道銷售及經銷網絡和粘性極高的粉絲群。
  • 搶灘千億潮玩市場:泡泡瑪特向左,X11向右
    泡泡瑪特上市,直接點暴了冬日裡的商業地產圈和資本圈。頭頂「盲盒第一股」,這個在線下耕耘10年的品牌在港交所甫一亮相,旋即斬獲近千億港元市值。然而,在它身後,還剩下超90%的潮玩市場,如水面下的龐大冰山,有待挖掘和開採。
  • 「如果潮玩只是盲盒生意,未免太過於簡單了」—— POP MART聯合...
    充滿藝術感的潮玩、刺激有趣的盲盒、粉絲的狂熱收集帶著潮玩市場一起火爆起來。潮玩文化是怎麼從小眾出圈,走向大眾的?都是什麼人在玩潮玩?疫情對POP MART泡泡瑪特線下業務的影響幾何?作為國內潮流玩具領域千億市場的頭部企業,POP MART泡泡瑪特已經打造出了一套完整的全產業鏈布局模式。
  • 泡泡瑪特的生意,在「盲盒」之外
    泡泡瑪特賣得才不是簡單的公仔,也不僅僅是盲盒,它的獨特「產品思維」將消費者需求升華到了另一個價值層次,下面我們來細細剖析。01 泡泡瑪特是賣什麼的?其實,很多朋友沒明白泡泡瑪特到底是賣什麼的。從產業鏈角度,泡泡瑪特的優勢看似並不強。比如同樣今年登陸美股市場的名創優品,比泡泡瑪特有更廣泛的渠道,更低廉的價格,也是同樣的IP合作+代工廠形式,名創優品買下知名動畫IP美樂蒂出品系列盲盒,叫好又叫座。於是流行起一個討論:名創優品的潮玩能打得過泡泡瑪特麼?其實這樣比較偏頗了些。
  • 泡泡瑪特的千億市值,是閒魚撐起的?
    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用戶出錢,炒貨黨掙錢,盲盒出圈,公司市值水漲船高,而這個鏈條上的各方都在想方設法提高產品的價值,為盲盒的流通拉滿槓桿。有人評價「只要閒魚上隱藏款收購價不降,泡泡瑪特就沒有泡沫。」但熱度都有褪去的時候,當市場情緒回歸理性後,泡泡瑪特又該如何承載這個鏈條上玩家們的快樂、感情和利益,長久地玩下去呢?
  • 盲盒「亂象」叢生 「上癮」、「棄坑」一念間 千億市值的泡泡瑪特...
    記者 | 劉傑  凌晨四、五點的北京寒風凜冽,資深買家們蹲守在泡泡瑪特的販賣機、零售店前等待新品發售;泡泡瑪特舉辦的潮玩會展上,大批消費者為之瘋狂,直呼「上癮」。  不過,可能他們也沒想到,自己的小愛好,已經造就了泡泡瑪特的千億市值。
  • 盲盒出海:在潮玩的「黃金年代」裡,難有國內品牌姓名
    加速進軍海外,潮玩品牌尋找新流量池「任何一種文化都有它的『黃金年代』,不管是搖滾還是雕塑,而現在就是潮玩的黃金年代。」正如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所說,這個觀點不僅適用於國內盲盒市場。從2014年至2016年的連虧三年,乃至其於新三板摘牌退市完成前僅有的20億元人民幣市值,到登陸港交所成為「盲盒第一股」,擁有千億港元市值。靠盲盒實現「鹹魚翻身」的泡泡瑪特,讓盲盒市場變得炙手可熱不說,也帶動了更多品牌開始進行盲盒式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