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日,梁溪區住建局發布《舊住宅區樓道燈裝表接電流程》,幫助老舊住宅居民徹底解決樓道燈不亮的問題。
梁溪區建區以來,在舊住宅區整治改造工程中,持續加大「樓道亮化工程」。然而,在不少老舊小區,樓道燈裝好後一直沒有通電亮燈,長期處於「休眠」狀態,樓道成為「瞎眼」樓道,不利於居民出入與治安安全。
究其原因,舊住宅小區樓道燈維護費、電費分攤很麻煩,不是每位住戶平均承擔那麼簡單:一方面低層住戶自認為使用次數極少,從公平的角度講,高層住戶理應多承擔一些,意見很難統一,導致後續管理事宜一直擱置;另一方面,無物業管理的零星小區沒有繳納電費主體和帳號,供電部門無法為樓道燈通電亮燈。
為此,廣瑞路街道政協工委積極尋找對策,探索出幾條行之有效的通行做法,解決了樓道亮燈問題,將為民辦實事項目徹底落實。
廣瑞路街道所屬的廣瑞一村社區、廣瑞二村社區老舊住宅小區(涉及徵收的除外)於2016年進行了綜合改造,惠及314個樓道4300多戶近萬名居民。但此後兩年,樓道燈處於「黑燈」狀態。街道政協工委調研後認為,問題卡在了費用收取上。在社區的配合下,試點樓道通過協商找到了不同的對策:有的大樓設立了「樓道燈管理基金」,居民也樹立起「花錢買服務」的理念,花錢僱用企業專門負責樓道燈維修、保養及電費交納等,錢花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有的社區探索「政府零投入、居民零負擔」的市場化運作模式,通過出租樓道內廣告位的方式籌集樓道燈的電費和維修費用;有的社區為居民設立樓道燈電費繳納帳戶,代表居民向住建部門申請裝表接電,並負責日常電費的收取。
雖幾經波折,廣瑞一村和廣瑞二村老舊住宅大樓終於告別了「瞎眼」狀態,日常維護也有了著落。區住建局依據樓道亮燈的「廣瑞經驗」,發布了《舊住宅區樓道燈裝表接電流程》予以推廣,由區住建局指導各街道做好舊住宅小區樓道燈裝表接電的申請工作,確保小區增設樓道燈正常投入使用,完善設施,提升功能。
依據《流程》,街道、社區首先確認樓道燈電費繳納帳戶,然後填寫申請安裝電錶相關材料,選擇施工單位並籤訂委託書。安裝過程由當年舊住宅區整治改造工程相關標段監理單位和審計單位進行跟蹤,安裝完成後,費用從舊住宅區整治改造費用中支取,不需要街道或居民支付任何安裝費用。日常使用所產生的電費由小區業主自行承擔。
(盧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