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協發布史上最嚴限薪令!俱樂部一律使用中性名稱

2020-12-19 南京晨報

中國足球最嚴限薪令出臺

國內球員稅前不超過500萬元

弄虛作假直接降級和禁賽

足協文件截圖

14日,在中國足協召開的「2020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上,史上最嚴限薪令正式出臺。和中國足協在一年前推出的限薪令相比,無論是國內球員還是外援的最高年薪都直接被攔腰一刀。

國內球員稅前不超過500萬元

更為嚴厲的是,在中超俱樂部每年總投入不超過6億元人民幣的支出總額限制下,中超一線隊的球員工資總額,包括外援工資總額都有了非常嚴格的上限規定。

此前,算上國腳的20%上浮額度,中超國內球員的最高稅後年薪是1200萬元人民幣。而從最新限薪規定出臺後,不管是否為國腳,國內球員的最高年薪稅後年薪只有500萬元人民幣。外援的最高年薪從稅前600萬歐元,減少為稅前300萬歐元。

足協文件截圖

此外,新政還規定了俱樂部一線隊國內球員的平均年薪不能超過每人稅前300萬元人民幣,這就意味著,不是所有的國內球員都拿到中國足協規定的頂薪。而根據官方數據,中超國內球員2019賽季的平均年薪在550萬元人民幣左右。

中超各隊可以籤5名外援,但也不是所有外援都可以拿到稅前300萬歐元的頂薪,因為新政要求俱樂部的外援總年薪不能超過稅前1000萬歐元。如果有3名外援以稅前300萬歐元的頂薪籤約,那麼剩下兩名外援的稅前年薪總額度就將只剩下100萬歐元。而2019賽季中超外援的平均年薪超過了730萬歐元。在中超賽場上看到世界級得大牌球星,可能性已經不太大了。

在如此嚴厲的限薪令下,中超各家俱樂部在薪水上的支出將大大減少。以一線隊30名國內球員來算,最多也就是一年9000萬元人民幣的薪水支出。再加上外援的年薪,一線隊薪水的總支出也不會超過2億元人民幣。

要知道,以往一些囤積眾多國腳的中超俱樂部,光是幾名國內球員的薪水支出就超過了新政規定的上限;而超級外援的薪水就更不用說,一兩名球員的薪水支出就可以抵未來一家俱樂部所有球員的年薪總額。

對於年輕球員,中國足協也有規定:U21球員的年薪不能超過稅前30萬元人民幣。如果單賽季U21球員在亞冠、中超、足協杯出場累計超過900分鐘可以不受限,但必須符合國內球員個人薪酬限額規定。

大家關心的歸化球員薪水問題,各俱樂部可以自己選擇入籍球員薪酬按照國內還是外援標準,但必須在足協完成備案。

當然,中國足協也表示限薪規定從2021年1月1日起實行,也就是目前無論是國內球員和外援的已有合同將不會受此限薪令的影響,也不會計入6億元人民幣的支出總額限制裡。

因此,中國足球最嚴限薪令要真正為中超俱樂部節省開支發揮最有效的作用,還是要再過兩三年,等現有合同球員的舊合同到期之後。

如何界定球員的薪水,中國足協也是給出了細則。比如,合同裡的薪酬包括但不限於各種現金、福利和有經濟價值的物品,不包括比賽獎金,合同裡只能規定稅前薪水。每隊國內比賽贏球獎金的上限為300萬元人民幣,平局的獎金上限為100萬元人民幣;亞冠比賽的贏球獎金最高為600萬元人民幣,平局獎金最高為200萬元人民幣。所有的比賽獎金都將被算在6億元人民幣的俱樂部每年總支出內。

另外,中國足協不反對球員要和俱樂部以外的第三方籤署有經濟價值的合同,但必須先由足協審核。如果俱樂部要和球員及其親屬參與或者持股的公司籤合同,也必須經足協審核。俱樂部也不得通過關聯公司向球員和其直系親屬發放任何現金、福利和有價物品。

在違規處罰措施上,無論是俱樂部總支出超標、球員集體薪酬超標,都將視超過程度給予不同的罰分處罰,最高可以一個賽季罰24分。

弄虛作假直接降級和禁賽

俱樂部如果出現弄虛作假、故意隱瞞等方式與球員籤訂"陰陽合同"或違規發放薪酬,一經查出,即剝奪該俱樂部當賽季比賽成績並在下一年度降級至低一級別聯賽。涉事球員也將被處以禁賽24個月的處罰。球員未按要求申報額外收入的,一經查出,每次將被處以該項收入1-5倍金額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將追加停賽處罰。

俱樂部中性名稱

此外,中國足協宣布俱樂部名稱中性化新政。根據要求,俱樂部註冊官方名稱規範為:行政區域+俱樂部名稱+足球俱樂部+企業組織形式;俱樂部名稱不能超過4個漢字;俱樂部報名簡稱或球隊名稱規範:行政區域+俱樂部名稱;名稱中不得含有其他法人或非法人組織名稱,不得使用非漢字。

足協主席痛批:還不覺醒,難道良心已死嗎?

北京時間12月14日,中國足協在上海召開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中國足協主席陳戌源表示,減費降薪對於中國足球的健康發展十分必要。

他表示,對比亞洲其它足球發達國家的薪酬,中國聯賽的薪酬已經高到十分可怕的地步,因此減費降薪也勢在必行。

「我們俱樂部的投入,是J聯賽俱樂部的三倍多,是K聯賽的10倍多,球員薪酬是J聯賽的5.8倍,是K聯賽的11.7倍。金元足球吞噬健康的足球肌體,現在有些人還不覺醒,難道良心已死嗎?」

「兩項工作,四個事關。事關落實總體改革方案的落實,事關中國足球的改革大局,事關俱樂部健康可持續發展,事關人民大眾的美好期盼。職業足球違背市場規律,違背價值規律,因而不可持續。」

陳戌源透露,早在今年夏天,自己就和各俱樂部投資人有過交流,減費降薪的計劃受到了一致的支持,「許家印、王健林、張力、張近東、胡葆森、周京輝,等等,投資人都鮮明表明立場。思想上有認識,思想上自覺,才能有好的執行。」

而對於減費降薪執行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違規問題,陳戌源也表示會嚴格處罰,不會講任何情面。

來源:新聞晨報、中國新聞網等

編輯:思源

相關焦點

  • 足協今日頒限薪令選擇四星級酒店,中性名或不一刀切
    這屆大會上,會正式出臺新賽季中超的限薪政策,以及備受關注的中性名政策。 有意思的是,或許是為了契合投資帽和限薪令的精神,中國足協罕見的沒有選擇五星級奢華酒店召開會議,而是選擇了上海普陀區的一家四星級酒店,而且還明確告知沒有車輛接送,所有參會人員都要自行前往。
  • 重拳出擊 | 中超最嚴限薪令誕生:國內球員限薪500萬
    重拳出擊 | 中超最嚴限薪令誕生:國內球員限薪500萬 2020-12-15 07:22  雪緣園gooooal
  • 中超最嚴限薪令帶來最大疑問:上港3大神操作將如何服眾?
    中國足球歷史上的最嚴限薪令,國內球員的年薪在去年1000萬人民幣的基礎上再次被對半打折,直接變成500萬,外援也只剩下每年300萬歐元的水平,這種收入規模一下子有種一下子回到10年前的感覺,直接讓中國足球變得全無吸引力。
  • 足協限薪應全力支持,俱樂部名稱中性化這個方案更好
    足協限薪和限制俱樂部投資額度這件事兒,即便充斥著一些非議,我也認為必須要大力支持。我們可以做一個假設,假如我國的汽車最低價都在50萬元人民幣起步,你看看馬路上還能跑多少車?
  • 限薪+中性名政策落地,變革後的中國足球會更好嗎?
    中國足協進一步加強限薪。資料圖今天中國足協在上海召開的2020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上公布了多項政策,從各俱樂部支出總額限制到球員限薪,再到中性名政策,均為中國足球職業聯賽拉開了巨變的序幕。十年金元足球並沒有給中國足球帶來質的改變,中超繁榮的時候,映襯的背景是中甲、中乙俱樂部舉步維艱。足協主席陳戌源用一番話來表達足協此次加大限薪力度的決心:「我們俱樂部的投入,是J聯賽俱樂部的3倍多、K聯賽俱樂部的10倍多,球員薪酬是J聯賽的5.8倍、是K聯賽的11.7倍。我們還不覺醒,難道良心已死嗎?」在限薪的推進下,大牌外援全部撤出中超已是時間問題,這是現實做出的倒逼。
  • 中國足協:俱樂部中性名不得含有商號或品牌名稱
    中國足協:俱樂部全部使用中性名,不得含有商號或品牌名稱 澎湃新聞記者 祁東 2020-12-14 14:27 來源:澎湃新聞
  • 足協主席痛批:中國聯賽薪酬已高得可怕,還不覺醒!
    今天,在中國足協召開的「2020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上,史上最嚴限薪令正式出臺。和中國足協在一年前推出的限薪令相比,無論是國內球員還是外援的最高年薪都直接被攔腰一刀。大家關心的歸化球員薪水問題,各俱樂部可以自己選擇入籍球員薪酬按照國內還是外援標準,但必須在足協完成備案。當然,中國足協也表示限薪規定從2021年1月1日起實行,也就是目前無論是國內球員和外援的已有合同將不會受此限薪令的影響,也不會計入6億元人民幣的支出總額限制裡。
  • 中性名一刀切,大連人走在前列!恆大搶得先機,國安泰達建業傷離別
    中國足協向來如此。足協看來,當中國足壇的老大,就要拿出個老大的樣子。12月14日中國足球聯賽工作會議上,中國足協主席陳戌源正式宣布一系列舉措,其中包括更改中性名。歷史傳承?在足協這裡沒有例外,包括北京國安、河南建業、天津泰達類似名字將「傷離別」。
  • 中國足協公布聯賽限薪和俱樂部名稱新政
    據新華社電 中國足協近日在上海召開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公布2021-2023賽季各級職業聯賽俱樂部財務約定指標,同時發布《關於各級聯賽實行俱樂部名稱非企業化變更的通知》。根據指標,下賽季起中超俱樂部年度總支出限額為6億元人民幣,中甲和中乙俱樂部年度總支出則分別不能超過2億元人民幣和5000萬元人民幣。中超俱樂部一線隊國內球員年薪限額500萬元,外籍球員年薪限額3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382萬元)。中超俱樂部國內球員平均年薪應不超過300萬元,外籍球員薪酬年度總支出限額為10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7941萬元)。
  • 中超限薪令出臺:國內球員稅前不超過500萬,外援低於300萬歐
    中超限薪令出臺:國內球員稅前不超過500萬,外援低於300萬歐 2020-12-14 20: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足協新政出爐,俱樂部年支出上限6億,中性隊名禁含法人組織名稱
    12月14日,中國足協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在上海召開,會議還通過一項重要內容,就是發布2021-23賽季的俱樂部財務約定指標。其中,中超俱樂部年總支出不得超過6億元,而一線隊國內球員個人薪酬最高(不含獎金)不得超過稅前500萬元,球隊平均薪酬不得超過稅前300萬;外籍球員單賽季個人薪酬不得超過稅前300萬歐元,總薪酬不得超過稅前1000萬歐元。此外,足協還公布了入籍球員的薪酬限額:各俱樂部可自行決定球隊入籍球員的薪酬標準按照國內獲外籍球員標準執行。
  • 足協限薪令違背市場規律,國內球員百萬千萬年薪是應得的
    以郜林、黃博文和馮瀟霆等人為代表的那批球員,是近十幾年來水平最高的一批球員,甚至如今他們仍然是各家中超俱樂部的絕對主力!然而悲哀的是,他們的後輩球員們的能力水平是呈直線下降的趨勢,如今中國男足國家隊各年齡段國字號球隊,在亞洲已經處於三流甚至四流水平了,甚至連東南亞小國都踢不過了。
  • 足協先「封盤」後限薪?中超球員最高稅前年薪不超千萬
    昨日,中國足協下發通知,要求各級聯賽俱樂部暫緩與國內球員籤署工作合同。足協的這份通告被外界認為是去年出臺的「限薪令」加強版,而人民日報的官微更是透露了限薪的具體數字。參加2019亞洲杯、2022年卡達世界盃預選賽的國家隊球員,在個人最高薪的基礎上上浮20%,即最高限額1200萬人民幣。整整一年後,「限薪令2.0」版本即將到來。
  • 俱樂部全部使用中性名 不得含有商號或品牌名稱!綠城國安等老牌...
    在昨天舉行的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上,中國足協宣布了關於發布2021-2023賽季職業聯賽俱樂部財務約定指標的通知,以及俱樂部名稱中性化的規範和要求。其中,俱樂部名稱中性化方面,確定將統一採取「行政區劃+俱樂部名稱」,名稱長度不超過四個字,不得含有股東關聯方字號。
  • 俱樂部投入過大!足協主席痛批中國足球燒錢:難道良心已死?
    昨天,在中國足協召開的「2020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上,史上最嚴限薪令正式出臺。和中國足協在一年前推出的限薪令相比,無論是國內球員還是外援的最高年薪都直接被攔腰一刀。足協主席痛批:還不覺醒,難道良心已死嗎?
  • 足球俱樂部名稱規範,也要兼顧各方意見
    作者:樊成  最近一段時期,中國足協將於新賽季力推的兩大新政:職業聯賽「限薪」和職業俱樂部改名,不斷引發熱議。前不久,廣州恆大將改名廣州隊,已報送相關材料等待審批;接著石家莊永昌足球隊闢謠網傳截圖,表示新名稱徵集活動仍在進行。
  • 中超限薪令:國內球員稅前不超500萬 控制俱樂部運營成本
    中國足協今天(14日)在上海召開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會上不僅出臺了2021賽季的各項新政,其中俱樂部名稱去企業化,以及球員薪資的調控引人關注。  中國足協:2021賽季俱樂部名稱須去企業化  中國足協表示,根據《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的政策要求,從2021賽季開始,參加中超、中甲、中乙三級職業的聯賽俱樂部的名稱必須實現去企業化。按照規定,俱樂部名稱的標準格式應為「行政區劃+俱樂部名稱」。
  • 足協新政公布:中超隊年支出上限6億元 隊名不得使用非漢字
    2-參加聯賽的簡稱是:行政區劃+俱樂部名稱。球隊名不得含有其他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名稱,也不得使用非漢字。3-俱樂部名不得含有俱樂部任何股東、股東關聯方或實際控制人的字號、商號或品牌名,相似漢字或詞組也不行。
  • 足協中性化改名是否可折中,企業名稱作後綴保留,官方使用簡稱
    根據中國足協此前公布的審核流程,各隊必須在12月31日之前提交中性名審核,然後進入緩衝變更期,到2021年2月28日前完成新賽季註冊。 企業冠名俱樂部,涉及到太多現實利益,企業本身顯然是不願意更改的。那麼是否可以採取一種相對摺中的方法,中國足協不將企業名稱的尾巴全部斬斷,企業名稱可作為後綴繼續保留,將各俱樂部原有全稱加多一項。
  • 足協下狠手:球員薪酬大砍!俱樂部名字整改!房企的足球...
    近期,中國足協推出一系列改革新規。其中規定,足球俱樂部名稱中不得含有俱樂部任何股東、股東關聯方或實際控制人的字號、商號或品牌名稱,也不得使用相似或相近的漢字或詞組。也即,俱樂部名稱要「中性化」。足協還規定,中超一線隊國內球員年薪不超過稅前500萬元,平均年薪不超過稅前300萬元,外援年薪不超過稅前300萬歐元。這也被稱為「限薪令」。這兩項規定的推出,令贊助商喜憂參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