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年10月19日 10:40 來源:黑河日報
時間,消弭一切,亦記錄一切。改革開放40年、沿邊開放30年,記錄了邊城黑河日新月異的巨大變化,也記錄了我市旅遊產業發展的光輝歷程。
黑河旅遊從無到有、從弱變強、破繭成蝶。遊客從最初的公務人員、邊貿商戶再到尋常百姓;旅行社由國營時代走向民營時代;黑河從默默無聞的邊境小城,變成聞名國內外的旅遊度假勝地……如今,遊人如織的景區(點)、鱗次櫛比的餐飲酒店、日益完善的交通網絡、聲名遠播的優秀旅遊城市,這些發展變化無不昭示著黑河全域旅遊強勁的發展勢頭。
提到黑河這座邊境旅遊口岸城市,不少人想到的是「西瓜換化肥」的故事。1987年,208噸地產西瓜換回俄布市360噸化肥,釋放了黑河對外開放的積極信號。1988年9月24日,黑河國旅與俄布市阿穆爾旅行社達成合作,在全國邊境地區率先開通了「中蘇一日遊」。
黑河是座因邊而建、因邊而興的城市。追根溯源,旅遊和貿易始終如同一對關係密切的兄弟。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黑河旅貿迎來了黃金時代。大量國內遊客前來尋找商機,通過黑河赴俄「淘金」。據黑河國旅總經理、我市旅遊業資深人士付俊玉回憶,那時中俄遊客對旅遊的概念還不深,彼此對以物換物更感興趣。許多邊貿商戶帶著俄羅斯人喜歡的旅遊鞋、運動服、珍珠項鍊等物品隨旅行團到俄布市,換回銀狐領大衣、望遠鏡、紀念幣等物品,旅貿市場異常火爆。1993年下半年,俄羅斯經濟下滑並進行政策調整,黑河中俄旅貿開始滑坡。「九五」期間,我市提出旅貿興市發展戰略,把邊貿旅遊列為「六大工程」之首,初步確立了旅遊業在全市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旅遊業迎來又一個春天。僅2000年,黑河出入境人數達到16.9萬人次。2009年3月,我市成為全國第一批獲準開展邊境旅遊異地辦證工作的試點城市,黑河中俄邊境遊再次煥發生機。
為加快由旅遊資源大市向旅遊產業強市邁進,我市始終把旅遊業作為支柱產業培育,進一步整合旅遊資源,豐富旅遊產品,不斷滿足遊客日益增長的旅遊需求。特別是近年來,我市確定了構建資源全域整合、核心產品帶動力突出、配套服務完善的全域旅遊新體系,深入研究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冷資源」打造成「熱經濟」的發展路徑,充分釋放旅遊產業中的綠水青山、冰天雪地蘊藏的巨大潛力,打造國際著名旅遊目的地。
「全域旅遊讓黑河大放異彩」,黑河市平安國際旅行社總經理趙洪波認為黑河發展全域旅遊未來可期。1995年,從黑龍江大學俄語系畢業的趙洪波來黑河打拼,依託豐富的旅遊資源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業。趙洪波坦言,改革開放40年、沿邊開放30年,黑河旅遊業發展有目共睹。數十年來的工作實踐證明,旅遊業的蓬勃發展給黑河增加了人流、物流、財流、信息流,極大地帶動了通信、交通、商業、城建、飲服、邊貿等相關產業及行業發展,提升了知名度,促進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
旅遊產業從弱到強,五大連池風景區與大沾河風景區共同佔據了我省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半壁江山。山口湖風景區、璦琿歷史陳列館、錦河大峽谷、知青博物館、庫爾濱河鄂倫春民族風情旅遊區、北安慶華軍工遺址旅遊區、紅河谷滑雪場備受遊客青睞,600餘家賓館酒店民宿和80餘家旅行社星羅棋布,讓「遊」在黑河成為一種樂趣。
旅遊業態推陳出新,五大連池聖水節、璦琿上元節、鄂倫春族古倫木沓節、極致冬捕、雪地漂移、揮冰撒雪、「穿越冰雪森林」遜克大平臺霧凇攝影比賽等旅遊產品從無到有,中俄跨國旅居養老、「我的極致遠徵」自駕遊、中俄橫渡黑龍江等國際性旅遊產品相繼形成、逐年延續,讓「遊」在黑河有了更多個性選擇。
旅遊版本不斷升級,從「大包小裹上船,見面物物交換」的互換物品旅遊,到「白天遊玩參觀,夜晚精彩表演」的文旅融合大放異彩旅遊,再到「綠色、生態、邊境、康養、旅居、冰雪、民俗」旅遊新要素全域發展「旅遊+」,邊境遊、康養遊、生態遊、冰雪遊、避暑遊、紅色遊、知青遊、民俗遊、文化遊、體育賽事遊風生水起,不斷放大黑河「旅遊+」的全域效應。
旅遊交通網絡日益完善,改造了黑河鐵路,建成黑河至哈爾濱高速公路,開通多條航線。建成黑河至布市浮箱固冰客貨運輸通道,實現四季通關。中俄黑龍江公路大橋、中俄跨黑龍江空中索道等項目順利推進。
以「旅遊+」促進旅遊業與文化、體育、健康養老等產業融合發展,全力打造「兩大核心產品、六大旅遊功能區、三大冰雪體驗區」,構築「三條旅遊發展帶」,加快建成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黑河市旅發委主任李澤國表示。而立之年的黑河旅遊,正乘著改革開放、沿邊開放的東風,振翅高飛,翱翔天宇。(作者:吳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