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什加人:生活在伊朗的遊牧民族,兩次世界大戰都積極支持德國人

2020-12-25 騰訊網

位於西亞的伊朗,是一個歷史非常悠久的國家,在伊朗的歷史上,由於曾多次遭到外族的入侵,因此也使伊朗成為了擁有許多民族的國家。從公元十一世紀開始,遊牧的突厥人和蒙古人曾在伊朗建立了許多王朝,這些王朝創建者的後裔很多仍然生活在伊朗,而本文要介紹的卡什加人,便是生活在伊朗的一個遊牧民族。

戴著傳統帽子的卡什加兒童

卡什加人的人口大約有九十五萬,主要分布在伊朗中南部的法爾斯省和胡澤斯坦省,古代的卡什加人一直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但是到了近代,由於城市的發展和牧場的稀缺,大部分卡什加人開始定居,少部分卡什加人則繼續保持著祖先的生活方式。

在十一世紀的時候,卡什加人的祖先開始從中亞向西遷移,在經過兩個多世紀的遊蕩後,卡什加人來到了高加索地區,他們被當地人稱呼為白羊部落,以盛產驍勇善戰的騎兵而聞名。

到了公元1402年,中亞之王帖木兒率軍遠徵奧斯曼帝國,在安卡拉之戰中,白羊王朝的酋長卡拉·奧斯曼對帖木兒進行了支援。因此當戰爭結束後,帖木兒將小亞細亞半島東部的一些土地交給卡拉·奧斯曼統治,白羊王朝就這樣誕生了。

白羊王朝貴族的戰盔

後來,白羊王朝又出現了一位名叫烏宗·哈桑的雄主,在烏宗·哈桑的帶領下,卡什加人擊敗了黑羊王朝和帖木兒帝國的軍隊,白羊王朝的領土擴張至伊朗西北部,並且定都於伊朗的大不裡士城。

但是隨著烏宗·哈桑的去世,王朝的國力開始衰弱。到了十六世紀初期,白羊王朝被新興的薩法維王朝滅亡。而薩法維王朝的開國君主伊斯瑪儀一世,為了抵禦葡萄牙人對波斯灣的侵擾,便命令卡什加人向伊朗南部遷移。

從此之後,卡什加人便一直生活在伊朗的中南部地區,他們分別隸屬於五個部落。為了能夠獲得豐美的水草,卡什加人每年會進行一次遷移,在夏季的時候,他們遊牧於設拉子城北部的高地,到了冬季的時候,他們會前往靠近波斯灣的地方尋找牧場。

現在的卡什加人則以擅長編織地毯而被人熟知

由於過著遊牧的生活,因此在那段時期,世人並不太了解這個人口不多的民族,後來隨著兩次世界大戰的相繼爆發,卡什加人開始進入了公眾的視野。而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卡什加人則對德國人進行了積極支持。

卡什加人之所以要支持德國人,則和一位名叫威廉·沃斯穆斯的德國外交官有關。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曾派出勞倫斯前往中東地區,組織當地的阿拉伯人反抗奧斯曼帝國的統治,而德國則派出了沃斯穆斯,讓他負責組織伊朗的居民反抗境內的英國勢力。

當時的伊朗,正處於愷加王朝的統治,而衰弱的愷加王朝已經成為了歐洲列強的半殖民地,其中英國和俄國在伊朗的勢力最大,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這兩個國家都是德國的敵人。

沃斯穆斯佩戴過的頭盔

沃斯穆斯抵達伊朗後,很快便發現生活在伊朗中南部的卡什加人非常反感英國人,而且他還了解到卡什加人是一個驍勇善戰的民族。於是沃斯穆斯便在卡什加人的聚集地散發反對英國人的傳單,並且在當地人的幫助下順利和部落的酋長取得了聯繫。

而卡什加部落的酋長,在和沃斯穆斯進行交談後,便決定對德國人進行支持。到了1915年的7月,三百多名卡什加騎兵在沃斯穆斯的帶領下襲擊了英國領事館的夏季住所,僅僅三個多月後,卡什加人便幫助沃斯穆斯攻陷了英國領事館。

在此後的一段時間裡,卡什加人一直和英國軍隊以及支持英國人的南波斯步槍團作戰,但是後來隨著同盟國的戰敗,沃斯穆斯便逃離了伊朗,卡什加人也暫時停止了和英國人的戰爭。

巴列維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雖然德國納粹並沒有給卡什加人提供什麼支援,但是卡什加人仍然選擇站在了德國人這邊。

在1941年的時候,為了清除伊朗境內的親德勢力,英國和蘇聯對伊朗的巴列維王朝進行了入侵,而卡什加人在得知消息後,便立即前去阻擋英國和蘇聯的聯軍。但是由於武器過於落後,卡什加人在這場戰爭中損失慘重。

伊朗在這場戰爭中失敗後,親近德國的禮薩·汗被流放後,他的兒子巴列維則開始清除境內支持德國人的勢力,而卡什加人遭到了巴列維的打擊,這件事也導致卡什加人和巴列維王朝決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卡什加人仍然是反對巴列維王朝的重要力量。

參考資料:《伊朗通史》《波斯南部的卡什加部落》

相關焦點

  • 保加利亞曾經與德國一樣是兩次世界大戰戰敗國
    很多人知道一戰和二戰的戰敗國都是德國,其實還有一個國家,和德國一樣,不過還有德國的實力,卻在打腫臉充胖子。這個國家就是保加利亞。保加利亞是一個非常可憐又可恨的國家。可憐的是它兩次世界大戰都站錯了邊,都是以戰敗國的身份被瓜分。可恨的是它自己又是一個侵略性極強的國家。
  • 世界史記:三次遊牧民族的大遷徙,印度歐羅巴人的遷徙
    在這些進行遷徙的遊牧民族中,主要是以所謂「印度歐羅巴」族為主,尤其是第一次遷徙,完全是印度歐羅巴人的活動,只是在後兩次遷徙中才夾雜著其他種族的遊牧民族。古代史上這三次遊牧民族的大遷徙對古代世界農業人口的土著地帶奴隸制國家的歷史發展發生了關鍵性的作用。在最初,它們所發生的作用都是破壞性的。在西方,第一次、第二次的遷徙先後破壞了兩個大帝國巴比倫與埃及。
  • 遊牧民族的雄鷹一一卡哈比,戰鬥力不是一般的狠。
    功夫世界 武術丨健身丨生活丨正義 小鷹超強戰鬥力集錦
  • 伊朗強勢崛起 「什葉新月地帶」幾成現實
    近年來,伊朗強勢崛起,並通過黎巴嫩真主黨等什葉派代理人發揮影響,「什葉新月地帶」大有由預言成為現實之勢,這對沙特等國的利益構成直接威脅。伊朗取代以色列,成為部分阿拉伯國家的頭號敵人。其實,對於大多數阿拉伯國家而言,巴勒斯坦問題早已不是官方表述中的「首要和中心議題」。一些國家將其工具化,作為拓展地區影響,增加軟實力的抓手。
  • 那麼多強國,為何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選擇義大利做盟友?
    拋開戰爭的正義性看,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的戰鬥力表現的非常強的,只不過德國人的「隊友」不怎麼地,不能幫忙還時常拖累德國,尤其義大利,完全是來搞笑的,在非洲搞定個衣索比亞都費勁。那麼德國放著那麼多強國不結盟,為什麼非得和義大利結盟呢?
  • 發明「雅利安血統」:伊朗的波斯民族迷思
    實際上,我們所說的波斯人是指那些母語為波斯語,且具有本民族認同感的一類人,他們在伊朗所佔的人口比例大約為50%(還有一些估值表明波斯人所佔的比例高達60%),除此之外,還有亞塞拜然人、阿拉伯人、俾路支人、庫德人、吉拉基人、馬贊德蘭人、盧裡族人、卡什加人、巴赫蒂亞裡人、亞美尼亞人以及其他一些少數民族,這些少數民族說波斯語,但是他們在民族認同上是伊朗人,而不是波斯人。
  • 雅利安民族--希特勒所嚮往的種族
    雅利安人歷史上原是俄羅斯烏拉爾山脈南部草原上的一個古老民族,是世界三大古遊牧民族之一。納粹的白人至上種族主義標準是金髮碧眼的白種人就是雅利安人是最優秀的主宰種族。當然金髮碧眼的猶太人不被納粹承認是雅利安人,斯拉夫人也不象人們想像中那樣受納粹排斥得那麼強烈,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曾在蘇聯孤兒中選擇金髮碧眼的蘇聯孤兒進行德國化。
  • 兩次世界大戰之後,為何都要禁令德國與奧地利合併?
    但就是如此的一個的小國,為何很多世界強國都害怕其與德國合併呢?奧地利與德國同文同種,本就同屬一個民族,而在歷史上的很長時期,這兩個國家也都是在一起。按理說,德國與奧地利合併不合併乃屬其民族內政,別國不應該幹預。那為何兩次世界大戰之後,都要明令禁止德奧合併呢?
  • 美國炸死伊朗將軍後,為什麼沒有一個國家站出來支持伊朗呢
    作為一個世界大國,很多國家的表率,在第三國公開暗殺另一國的二三把手級別的核心領導人,並且還公開承認,這種霸道,把所有的國際規則都搞亂了。蘇萊曼尼死了,從活著的烈士變成了真正的烈士,他也算是徹底成了神一般的存在了,無數伊朗人和中東什葉派民眾正在情緒湧動、隨時準備為他報仇。
  • 中國有一特殊民族,高鼻子藍眼睛,說伊朗語,卻誓死保護中國每一寸領土
    中國有五千年文明,影響力最大的是漢文化,但不可否認,中國不同的民族也有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理想和追求。在這些民族中有一個民族很特別,他們無比愛國,雖然遠離中原故土,卻一直堅守著祖國的邊防安全,像熱愛自己眼珠和心臟一樣,愛著我們的大中國。 這個民族就是塔吉克族,他們藍眼睛,高鼻子,說伊朗語。
  • 兩次世界大戰之中,英國這個曾經的世界霸主,角色有何變化?
    可以說,全世界任何角落都有英國的影子,或者說在英國影子下存在。但在兩次世界大戰的影響下,這個曾經被呼喚為日不落的大英帝國也有日落夕陽的時候。2、英國失去對殖民地的掌控力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帝國殖民地的民族情感得到了觸發,帝國內部政權動蕩起來。
  • 伊朗人和阿拉伯人有什麼不同?
    感覺就像他稱我為阿拉伯人-現代伊朗諺語。對於一個不熟悉中東地區的人來說,伊朗人和阿拉伯人這兩大民族似乎幾乎是相同的,同一種宗教和相似的外表。實際上,兩者之間的差異比例如波蘭人和德國人之間的差異要大得多,而波蘭人和德國人曾並肩生活了幾個世紀。
  • 東胡,開創了遊牧民族以劫掠為專業的生存時代
    從語言學上,生活在中國北方與東北方的遊牧民族被分為三大族系:突厥語族、蒙古語族與通古斯語族。其中通古斯語族就包括了東胡,以及後來的女真與滿族。這三個語族又被統歸於「阿爾泰語系」。阿爾泰山脈位於南西伯利亞、蒙古和中國的交匯處,阿爾泰語系被認為源於這裡。
  • 雅利安人的崇拜是怎樣形成的:歐亞大陸上最早的遊牧民族
    這個發現證據明確,證明了馬車的製作位於草原深處,因此,學者們必須放棄遊牧民族無力自主製造手工產品的觀點,同時也必須修正遊牧民族總是不斷流動的觀點。證據明確顯示,他們不僅是眾多先進產品的發明者,也是聚落的創造者和維護者,儘管由於流動生活的需要,聚落存在時間並不是很長。
  • 農耕民族、漁獵民族和遊牧民族之間都有什麼根本上的區別呢?
    在這個廣袤的土地上,有許許多多的民族,而從獲取資源的手段上劃分,大體可劃分為農耕民族,漁獵民族和遊牧民族。那麼,這三種民族的文化、生活習性以及政治統治上都有什麼區別呢?下面我們來逐一分析。農耕民族顧名思義,農耕民族獲取生活資源的方式是種植,人們通過耕種培育農作物獲取食物。
  • 為什麼兩次世界大戰都爆發在歐洲?白人為什麼異常好戰?
    我想熟悉世界歷史的人都知道,兩次世界大戰都爆發在歐洲。一次是因為歐洲列強爭奪中東主導權,另一次是因為東歐的意識形態衝突,但是主戰場都在歐洲。歐洲人明顯比其他人好戰,這一點應該是沒有疑義的。有的朋友說蒙古西徵和阿提拉,以此證明黃種人在古代打仗也很厲害。
  • 美國為什麼這麼想搞垮伊朗
    這時阿拉伯人的祖先還是沙漠中毫不起眼的遊牧民族。因此伊朗一直把1400年前加西亞之戰中被阿拉伯人打敗看成是永遠的恥辱,即使在阿拉伯人徵服波斯後卻在文化上不得不倚重波斯文化:儘管波斯人接受了阿拉伯人傳來的伊斯蘭教,然而諸如像《一千零一夜》這樣的諸多阿拉伯文學作品在相當程度上借鑑了波斯文明。這些都令波斯人內心深處始終潛藏著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 伊朗人秋天的幸福生活|圖集
    伊朗秋天是伊朗歷7月至9月(相當於公曆9月下旬至12月下旬),實際伊朗秋天非常短暫,差不多一個多月左右,例如伊朗北方在深秋時候開始下雪。伊朗秋天雖短暫,確是一年四季的最美,無論北方還是南方,伊朗秋天的自然風景都是驚詫人們想像的美好。伊朗秋天是農業收穫的季節,例如各種農產品成熟期,伴隨蔬果豐收,伊朗農民還會舉辦相關的民俗表演來慶祝,例如石榴節、葡萄節、椰棗節、大米節、大蒜節等。這些節日不僅顯得格外熱鬧,也是傳統波斯文化的繼承。
  • 伊朗旅行紀行系列之一
    伊朗故事,古今波斯之: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