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到底有多強?

2020-12-24 平原公子

玄武門之變前,27歲的李世民的官職是這個:」天策上將太尉領司徒尚書令陝東道大行臺益州道行臺尚書令雍州牧涼州總管左右武候大將軍上柱國秦王世民。」

那些亂七八糟一大串的頭銜加起來是什麼意思呢?大概是——國防部長+教育部長+河北河東戰區司令官+陝西、四川、寧夏、甘肅四省省委書記+首都警備司令+特級戰鬥英雄

這一大串封號是怎麼來的呢?是李世民打出來的!我們且看他22歲之前做了什麼?他在隋末統一戰爭中,經常披堅執銳,帶著玄甲軍衝陣殺敵,在對薛氏父子的戰爭中,統兵三萬滅了號稱擁兵二十萬的西秦,以八千追擊殲滅宋金剛數萬之眾,虎牢關之戰以三千精銳大破竇建德十萬大軍,順手滅了王世充,直接為唐朝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五隴阪之戰百騎衝虜陣,驚破突厥數萬大軍,看李世民的軍事生涯,簡直就是神兵天降,所向披靡。

虎牢關大戰之後的李世民早已是天下第一人,功高蓋世,李建成可以和當時的「天下第一人」相提並論嗎?在這個基礎上,玄武門之變就是必然,不是因為他和李建成誰對誰錯,誰好誰壞,而是太子和天策上將根本不能共存,李世民不殺兄弟,兄弟就要殺李世民。

玄武門之變前,兄弟之間就發生了許多事情,比如李淵勸李世民離開長安,把陝西東面全部交給他;後來建成、元吉又上疏,不讓李世民去洛陽;李元吉密請殺秦王李世民、李淵不同意;建成元吉收買尉遲恭失敗;元吉使壯士刺殺尉遲敬德失敗;建成元吉誣告房玄齡、杜如晦,導致房杜二人被驅逐;李世民問計於李靖、李勣,這兩位不說話。

你想想,這段時間長安城是何等波詭雲譎,暗流洶湧,有人在下手,有人在觀望,鬥爭是刀光劍影,緊鑼密鼓,這時候李世民在長安城兵力上並不佔優勢,如果不是玄武門先發制人,那麼人頭落地的,可能是他自己。

玄武門之變前,李淵曾經想把李世民外封,他想要避免兩個兒子之間的爭鬥,勸李世民說:「首建大謀,削平海內,皆汝之功。吾欲立汝為嗣,汝固辭;且建成年長,為嗣日久,吾不忍奪也。觀汝兄弟似不相容,同處京邑,必有紛競,當遣汝還行臺,居洛陽,自陝以東皆王之。仍命汝建天子旌旗,如漢梁孝王故事。」其實讓他回洛陽,建天子旌旗,自帶天策府謀臣猛將,那他就變成了明朝的朱棣,獨霸一方,日後豈不是更加難制?李世民自己是願意去洛陽的。

為了爭奪皇位,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殺了自己的兩位兄弟,確實狠了一點,但他不砍兄弟,兄弟就要砍他,之前他要去洛陽,自建旌旗,是誰上奏把他強行留在長安的?李建成李元吉啊!他們想幹什麼?李世民看不出來?李淵看不出來?

李世民玄武門之變的時候,為什麼整個長安城靜悄悄?沒有人來保護太子?為什麼十二衛將軍都默不作聲?為什麼李靖這些名臣大將都保持中立?大家心裡都有桿秤!天下是誰打下來的?是誰擊潰了薛舉父子?是誰打敗了宋金剛?是誰虎牢關大戰以寡敵眾,大破夏鄭聯軍,生擒竇建德王世充?是誰武功震動天下,功高蓋世,封無可封,不是太子爺,是天策上將秦王李世民。

玄武門之變,甚至算不上陰謀,而是陽謀,李世民就要砍李建成的腦袋,不服你穿越回去去救東宮啊?這叫歷史的進程,浩浩蕩蕩不可阻擋,不是小布爾喬亞傻文青們哀嘆幾句就可以改變的。

評價一個統治者,一個政治家,唯一的標準就是治國水平、安民手段、軍事能力和政治能力,這些方面,李世民在中國歷史上數一數二,他贖回隋末被販賣成奴隸的漢人百姓,休養生息,輕徭薄賦,興科舉,取人才,抑制豪門貴族。他平定天下,擊潰空弦百萬的草原帝國,滅高昌、打崩土谷渾、薛延陀,天下大治,被草原各族尊為天可汗,「貞觀之治」成為中國歷史上治世的標杆。

老百姓只在乎統治者是不是個有能力、有抱負、有理想、有手段的明君。

在封建時代,皇帝殺個自家人,不算什麼大事,皇帝哪怕不孝不悌,和老百姓並沒有多大關係。

皇帝無能、廢柴、昏庸、殘暴,於百姓就有很大關係。如果楊廣有李世民的本事,掃平天下,消除戰亂,擊潰外夷,同時還能休養生息恢復生產力,你看老百姓還管不管他天天龍舟下揚州?管不管他河西自駕遊?

老百姓最看重的是統治者的本事,而不是統治者的私德。

李世民是什麼樣的人?是讓近代偉人都讚嘆不已的封建君王,是中國歷史數一數二的軍神天子,十幾歲就領軍,獨當一面,屢破強敵,披堅執銳身先士卒,滅薛舉父子,滅宋金剛,滅王世充竇建德,所向披靡,打的都是神仙仗,唐朝的功業,一大半都是他打下來的,身邊的名臣大將,一個個都比他年長,卻能團結在這個年輕人的周圍。從魅力,到能力,都令人神往。這天下,若不是他的,才會讓人質疑天道不公。

自西晉滅亡之後,華夏數百年都在黑暗中流血沉淪,太需要這樣的人物出來扭轉乾坤了。之後的貞觀之治是中國政治史上最清明的時代之一,他甚至數十年致力於換回被北方擄去做奴隸的漢人,恢復人口和生產力;面對突厥內亂,他主動出擊,把人家的可汗抓回來陪酒跳舞,一舉摧毀了威脅中原百年之久的遊牧帝國,他的武功和威望,讓他成了東亞共主,成了天可汗。他力排文官集團的意見,堅持把廣袤的西域和北疆都看做自己的領土,無論華夷都看做自己的子民,用強大的武力和先進的文化,開創了一個真正「世界性的帝國」。

乃至於千年後的今天,我們依然在享受他和他的同袍戰友們奠定的文化遺產和民族自信。

面對這樣的人物,只討論他的私德,太幼稚,太無知,太淺薄,如同麻雀對扶搖直上九萬裡的大鵬聒噪不休,指責它羽毛的顏色不對。

雖然有「玄武門之變」,李世民依舊是中國古代政治家的標杆,是公認的明君聖主,是最有能力的皇帝之一。他接手的,是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隋末亂世,他去世的時候,留給後人的是四夷賓服、萬國來朝、國泰民安、文治繁榮、武功鼎盛、雄踞東亞的大唐帝國。

相關焦點

  • 難怪想要當皇帝:李世民登基前的權勢地位,到底有多「可怕」?
    李世民在中國的歷史上可以被稱作是千古一帝,他一輩子的政績得到後人的認可,這是一件足以讓人高興的事情,但是有一件事情,卻是他人生中的汙點,那就是他皇帝的位置拿的不是很光彩,這是從自己的父親和哥哥手裡奪來的,那場政變就叫做宣玄武門政變。
  • 李世民到底是漢人還是鮮卑人?史書給出答案,李世民是「混血」
    隋唐的強大,不僅是因為它是一個宏偉開放的王朝,可以接受多民族。 在宮廷上,有各種服裝和種族,也有主要民族保持領先地位。北方遊牧民族融入隋唐,歸化的胡人渴望得到認可。 他們為皇帝而戰,這大大增強了軍隊的戰鬥力。 他們對唐太宗的軍事榮耀做了很大的貢獻。 當時,迅速崛起的吐蕃一度被說服,松贊甘布主動要求和平。 唐朝的和平締造是唐太宗消滅鄰國的戰略。
  • 作為一個父親,李世民對自己的三個嫡子,到底有多偏心?
    在《資治通鑑中》有記載:「……上疑太子仁弱,密謂長孫無忌:『……恪英果類我……』。」記載的這段是什麼意思呢?皇上擔心懷疑李治有些仁慈軟弱,在私底下偷偷和長孫無忌說,李恪這孩子像我一樣英勇,我想立他,你覺得怎麼樣?
  • 歷史上的李恪到底有多強?為何千百年來,一直有人懷念他呢?
    上面這段文字是從碑文《李恪第四女信安縣主墓志銘》中,特意節選出來的,如果有對文言文比較熟悉的朋友,相信應該能看得出古人對於李恪的評價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高度。誠然,這是李恪女兒的碑文,因而或許會對父親有所美化。
  • 李世民:成就了貞觀盛世,那麼為什麼還會有「髒唐」的來源?
    武則天大家知道,她是中國古代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同時也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太宗李世民的兒媳婦。其實並非如此,傳言說她在跟唐高宗李治之前曾與唐太宗李世民有著錯綜複雜的關係,那麼,究竟倆人之間還存在著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呢?
  • 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到底荒唐到什麼程度?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立下千秋功業,而他的兒子卻並沒有繼承他的優良基因,唐高宗李治拱手送出帝國最大權力,但李治已經是英明的唐太宗選擇的繼承人。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個兒子,按照封建社會的嫡長子繼承制度,李治是不可能成為太子,進而登基稱帝的,那唐太宗的長子李承乾到底都幹了什麼「荒唐」事呢?
  • 李世民殺完弟弟李元吉,為何又強納弟媳楊氏為妃?原因有三
    楊氏之所以能倖存,是因為她的貌救了她一命——李世民被她的美色所迷,要納她為妃。強納弟媳,在中原的傳統文化中是有違有倫之舉,李世民為何甘冒眾人指責納楊氏為妃呢?原因應該有如下幾點:1/婚俗使然在生產力不發達的遠古時期,人口就是財富,所以,地處西北的一些部落,就行成了一種「父死子繼」的奇異婚俗。據司馬遷在《史記·匈奴列傳》中記載,匈奴人有這樣一條習俗:「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
  • 秦王李世民中毒之謎:差點致李世民死亡的「夜宴」,有兩種猜測
    他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非常發達的國家,所以有不少朋友對於唐朝的一個歷史時期也是非常感興趣的,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爭奪皇位的時候,就引起了不少朋友們的重視相傳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之前,曾經在東宮舉行夜宴,邀請自己的弟弟李世民出席,而在這個過程中你是沒差點中毒死亡,那麼這件事情到底是真是假的
  • 歷史上真有少林13棍僧救唐王?李世民沒那麼弱,和尚們也沒那麼強
    這時候,秦王李世民被王世充追殺,少林和尚站在了正義一邊,被少林和尚救下。王仁則追到少林寺讓住持交人,少林眾僧堅決不理睬。後來眾武僧和唐朝軍隊聯手打敗了多行不義的王仁則一夥,覺遠也手刃王仁則,為父親報仇。
  • 有「關中第一大佛」的美稱,形似李世民,史書無記載
    離西安兩個小時左右,有一座神秘的大佛, 雖然不太有名,但是在世界文化遺產上,我看到每個人都受到了衝擊, 最神秘的是,這尊大佛的臉酷似唐太宗李世民,但史書上找不到任何記載。這座神秘的大佛在鹹陽惠州市的大佛寺裡, 全國有很多大佛寺,賓州的大佛寺不太有名,很多遊客不知道這裡, 但是,它的歷史地位很高,是古絲綢之路上從長安北道向西延伸的第一座石垣寺, 2014年,它已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 李世民認為漢兵一千「可擊胡騎數萬」,唐軍為何這樣強?
    蕭峰若依唐人言論,唐太宗李世民認為,中原強大,北方少數民族衰弱,以大唐的一千步兵,就可以擊敗他們的數萬騎兵(「今中國強,戎狄弱,以我徒兵一千,可擊胡騎數萬。」)李世民(遊戲形象)再看戰例,貞觀四年(630年)正月,大唐第一名將李靖率三千騎兵,突襲突厥,一舉殺入定襄,打得頡利可汗狼狽而逃。
  • 烏拉那拉氏在後宮到底有多強?網友:真強!
    烏拉那拉氏在後宮到底有多強?網友:真強!在《如懿傳》的開場第一集,青櫻的姑母就千叮嚀萬囑咐要青櫻去參加選秀、延續家族的榮耀。
  • 被比作鏡子的魏徵到底幹了什麼,惹得李世民砸了墓碑洩憤呢?
    魏徵這直言進諫的性子,多數時候唐太宗都會欣然接受,充分表達了一個有道君主的胸懷,但次數多了難免會觸犯龍顏,甚至讓君王下不來臺,既尷尬又憤恨。這種情況下,魏徵的直言就會讓唐太宗產生既愛又夾雜著怒、怕、無奈的複雜情感。
  • 唐朝到底有多開放?你可能想不到
    唐朝到底有多開放?你可能想不到。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繁榮最強大的時期,對外貿易、文化交流也達到鼎盛,它的開放程度也達到了鼎峰。例如,玄武門之變時李世民殺死李建成,隨後強行霸佔了自己的嫂嫂代姬,兩人後來還孕有一個孩子;又比如,武媚娘先是被李世民納為妃,在死之後,武媚娘又跟了李世民的兒子李治在一起生活,
  • 此人英勇善戰、善於用兵,李世民差點就栽在他手裡,最後暴斃而亡
    在中國曆朝歷代的皇帝中,李世民用人用兵的能力非常奇絕,也正憑藉著他的出生入死,居安思危,唐朝實現大一統,並達到鼎盛水平。其實,還有一人比李世民的能力還要突出,曾擊潰李世民被當世人稱為項羽再世,可惜好命不長,要不然唐朝的地位還真的有些危險呢,這麼神勇的人又是誰呢?
  • 唐太宗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到底荒唐成什麼樣?
    祖父是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父親是文韜武略的唐太宗李世民,母親賢良淑德的長孫皇后,舅舅是戰功卓著的太尉長孫無忌。說他是含著「金鑰匙」出生,都低估了。他8歲就被立為皇太子,從小得各大儒教誨。再看李世民給他取的名字,我們就可以看出他以後將會有什麼樣的未來。李承乾,"承繼皇業,總領乾坤",繼承李氏天下也。如果沒有意外,李世民百年之後,李承乾將無可爭議地繼承大唐江山,延續李家的統治。
  • 歷史:被比喻為鏡子的魏徵,在唐太宗的面前到底有多能進諫
    文/秋天殊未曉歷史:被比喻為鏡子的魏徵,在唐太宗的面前到底有多能進諫唐太宗在盛年時期是一個很大度開明的皇帝,在他當政的二十餘年時間裡,君臣之間的關係是非常和諧的。言下之意是,如果你有意見,完全可以私下再跟我講,好給我留一點顏面。魏徵卻絲毫沒有改口的意思,反而反問皇帝,如果他當眾順從背後違背皇帝,豈不成了陰奉陽違的小人?李世民一聽確實有道理,從此對魏徵更加尊重和信任。
  • 唐朝:難怪想要當皇帝,李世民登基前的權勢究竟有多「可怕」
    對中國歷史有所涉獵的人都熟知,唐太宗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殺害自己的親兄弟,然後從父親的手裡奪取了皇位。不過要是了解一下李世民在當時的權利與地位,你就會明白,當時的「玄武門之變」是必要之舉。第一、李世民在洛陽之戰之後被封為「天策上將」,主要掌管天下的軍事作戰,地位比高於所有的朝廷親王。但按照朝廷當時的制度來說,高於所有親王的人,只有太子,而李世民被封為「天策上將」,無異於成了另一個「太子」。第二、被封為「天策上將」的李世民不僅地位高高在上,還被允許開啟「天策府」,自行招募人命的官署。
  • 李世民勾決死囚,只因死囚脖子有個「勝」字,李世民:刀下留人!
    除了玄武門之變殺害手足,以及讓李淵提前禪位之外,李世民這位君主對於百姓而言,確實稱得上是一位仁明的君主。若是提及李世民的仁義之舉,那麼就不得不提他對於唐朝時期死囚的寬恕了。死囚被處決之前,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是在監獄裡度過的,所以根本無法在臨死之前,再見到自己的家人最後一面。
  • 李世民稱帝前,厲害的人都在太子身邊,為何最後李世民得勝了?
    李建成和李世民之爭,本身上就是李淵設置的一種太子和親王之間互相牽制的格局。只是沒有想到,李世民會先發制人,徹底打破這種平衡,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被殺,於是李淵被逼提前退位。只有從這個格局分析,才會明白為什麼李世民會贏得勝利,但也只是慘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