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到底荒唐到什麼程度?

2020-12-17 方程讀史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璀璨的一頁,提起唐朝的皇帝,相信大多數人想到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其次就是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武則天從唐高宗李治手中接過大唐的統治權,唐帝國就這樣大權旁落入外姓人之手。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立下千秋功業,而他的兒子卻並沒有繼承他的優良基因,唐高宗李治拱手送出帝國最大權力,但李治已經是英明的唐太宗選擇的繼承人。

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個兒子,按照封建社會的嫡長子繼承制度,李治是不可能成為太子,進而登基稱帝的,那唐太宗的長子李承乾到底都幹了什麼「荒唐」事呢?

至於荒唐與否,各位看完一起來評評理。

李承乾是李世民的長子,唐高祖李淵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李承乾出生,此時的李世民還是秦王身份,李承乾的母親就是秦王妃長孫氏。

李承乾的名字是爺爺唐高祖李淵賜的,一說是因為其出生在承乾殿,故而取名為李承乾。還有人認為承乾雖然是宮殿名字,但是用在皇家身上卻意義深遠,承乾可以解釋為「承繼皇業,總領乾坤」。

在李承乾出生的第二年,李淵就將其封為恆山王,在李承乾五歲那年,再封其為中山王,可見李淵對這個皇長孫的喜愛程度。

作為父親,李世民對李承乾也是極盡寵愛,對李承乾的教育非常重視。在秦王李世民平定了王世充勢力之後,專門為李承乾找到兩位儒學大師,他們分別是陸德明和孔穎達。

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登基為帝,同年十月就將李承乾立為太子,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喜愛這個兒子,史書中隨處可見誇讚李承乾的詞句。

在《貞觀政要》中記載,李承乾從小就非常謙虛,尊師重道,在李承乾年僅十歲時,他的老師李綱因病不能行走,所以就坐著轎子進宮,而李承乾親自去攙扶老師進入大殿,恭恭敬敬地行禮,對待老師李綱謙卑有禮,後來李綱去世後,李承乾親自為李綱題字立碑。

在李承乾11歲的時候,唐太宗李世民下了一道聖旨,要求李承乾開始「聽訟」,這是李世民開始在朝政上鍛鍊李承乾的表現,為李承乾將來繼承大統打下基礎。

在《唐會要》中記載,公元631年,李承乾的冠禮本來是定在2月份,但是太宗為了不影響百姓耕種,將日期改至10月。但不幸的是,李承乾在這年生病,疼愛兒子的李世民打破自己原本不信佛道的傳統,請了道士為李承乾祈福驅病,同時還修建了西華觀和普光寺,希望李承乾的病能夠痊癒。

公元632年,唐太宗李世民前往岐州,臨行前,李世民安排李承乾太子監國,這是有意鍛鍊李承乾的治國能力。

後來,李承乾再次生病,李世民再次為兒子舉辦大型的祈福儀式,而同時要求李承乾不要學習過於勞累,要注意身體。但是李承乾並沒有放鬆對自己的要求,一次,唐太宗讓李承乾寫治國的策略,沒想到李承乾一下子寫了滿滿三頁紙,李世民看後非常開心,從中看到了李承乾的治國才能。

公元636年,長孫皇后大限之期將近,李承乾憂心忡忡,他想要通過大赦囚徒來為母親祈福,但是被長孫皇后拒絕,於是李承乾不敢再說。

後來,大臣們紛紛上奏請求大赦,李世民想要另一種辦法來為長孫皇后祈福,他將近四百座已經廢棄的廟宇重新修建,目的就是為長孫皇后祈福。可惜李世民的鐘愛與李承乾的孝敬,都沒能挽救長孫皇后的生命。

公元639年,李承乾已經20歲,李世民專門在太子宮中修建崇文館,幫助李承乾提高對經史子集的學習。

同時,李承乾在此時由於身患足疾的原因開始出現逆反心理。唐太宗李世民一直崇尚虛懷納諫,而他對李承乾也是這樣要求的,李世民非常相信太子老師們的話。

唐太宗可以說為了輔助太子學業,費盡心思,先後安排了十多位名臣大儒來教授李承乾,而這些大臣大多都是按照諫臣的角色來對李承乾的所作所為進行批評指點。

在李承乾21歲時,他自己蓋了一個房子,當時擔任太子輔臣的于志寧就批評太子過於奢華,看到太子與宮中宦官一起玩遊戲,就將其比作秦二世批評他。

還有批評教育更加強烈的人,他就是太子輔臣孔穎達,只要看到太子的做法不對,孔穎達立即就會上前諫言批評,太子的乳母曾經勸孔穎達讓他顧及太子的面子,但孔表示自己就算是死也不怕,最後導致李承乾非常反感輔臣,更不可能接受諫言。

如果這兩位已經讓李承乾難以忍受,那還有更為極端的,他就是張玄素,只要稍有不當,立即言辭激烈勸諫。

對於父親李世民,他更願意相信輔臣們的匯報說法,對太子的表現也開始有些失望。

後來李承乾寵幸一位太常樂人,並且親暱地將其稱為「稱心」,有點今天「甜心」的味道。唐太宗李世民聽說此事後,大怒,下令將太子的甜心處死。李承乾非常傷心,在宮中還為「甜心」設置祭奠場所,並且建冢立碑,經常祭奠。也正是從這時開始,李承乾心中對父親李世民的生疏距離感開始逐漸蔓延。

公元642年,李世民的另一個兒子李泰將編撰的《括地誌》交給父親,唐太宗看好大加讚賞,將書收藏到皇家藏書閣,還不斷有各種賞賜,甚至超過了太子李承乾的規格。

同年九月,太子李承乾因重新另外一名太常樂人被李世民知道,再次將樂人殺死,李承乾悲傷之餘和李世民賭氣,竟然選擇幾個月都說自己身體有病不上朝。

由於李世民對李泰的寵愛,導致李承乾覺得自己太子之位有危險,所以計劃暗殺李泰,結果失敗告終。李承乾一不做二不休,乾脆決定效仿父親李世民當年的玄武門之變,聯合漢王李元昌和侯君集等人,準備發動兵變逼宮。

李世民當年就是靠玄武門兵變登基的,因此成為皇帝之後的李世民對宮城的控制非常重視,太子李承乾兵變失敗。本來皇子發動政變絕對是死罪,而唐太宗卻沒有處死李承乾的意思,也許是曾經的傷痛是他難以抹去的夢魘的原因吧。

跟隨太子李承乾謀反的人員全部被處死,其中也包括侯君集等有功之臣,但李承乾被貶為庶人,流放黔州。公元644年,李承乾在流放之地去世,唐太宗李世民為他罷朝數日,以國公的禮制下葬。

在太子被流放後,李世民開始考慮新太子的人選,其實李泰很有機會,但是李世民覺得李泰如果上位,則李承乾和李治都將被害死,所以李世民最終選擇性格溫和的李治作為太子,雖然保全了其他兒子的性命,但不曾想被武則天奪了皇帝寶座。

說到太子李承乾的「荒唐事」,大部分人說的是寵幸太常樂人、暗殺兄弟、密謀造反逼宮這幾件事,但是這些真的算是荒唐事嗎?

相關焦點

  • 李承乾荒唐到什麼程度,才會被舐犢情深的李世民,廢了太子之位
    說起唐太宗李世民,其文治武功在中國歷史上,應該都是名列前茅的。其子嗣也很多,一共有14個兒子和20多個女兒。但面對如此眾多的子女,李世民的教育卻不盡如人意,尤其是他的兩任太子,都遠不如他雄才大略。前任太子李承乾荒唐任性,胡作非為,沒能等到繼位那天,就被貶黜,最終鬱鬱而終。
  • 唐太宗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到底荒唐成什麼樣?
    祖父是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父親是文韜武略的唐太宗李世民,母親賢良淑德的長孫皇后,舅舅是戰功卓著的太尉長孫無忌。說他是含著「金鑰匙」出生,都低估了。他8歲就被立為皇太子,從小得各大儒教誨。再看李世民給他取的名字,我們就可以看出他以後將會有什麼樣的未來。李承乾,"承繼皇業,總領乾坤",繼承李氏天下也。如果沒有意外,李世民百年之後,李承乾將無可爭議地繼承大唐江山,延續李家的統治。
  • 李承乾作為唐太宗李世民的長子,結局為何那麼慘?
    其實,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曾經很有希望成為大唐盛世的延續者,但無奈造化弄人,他最終從萬眾期待的皇太子變成了發配邊疆的庶人。那麼,原本被唐太宗用心栽培,多次代替父親處理國政,並得到朝野內外一致好評的李承乾為何逐漸成為結黨營私、陰謀篡逆的亂臣賊子,並被世人紛紛嘆道"荒唐"呢,他到底荒唐成什麼樣呢?
  • 唐太宗李世民的嫡子李承乾,為啥要幹這些荒唐事?
    武德3年,還是嬰兒的李承乾就被封為恆山王。武德5年,李世民將他夫人的侄子、長孫熾之孫長孫家慶都叫他們為他的兒子李承乾做侍讀。武德7年,李承乾被封為中山王。就在李世民平定王世充以後,就把陸德明和孔穎達這二位儒學大師全都聘任為他們王府的18學士,讓這些老師全心教導他兒子李承乾經典的儒學,所以在李世民登基後,在冊封太子的詔書中寫到李承乾從小聰慧,小時候就精讀《詩》、《禮》」等書,這不只是單純的誇讚。在李承乾年紀只有8歲就被冊立為太子。這就是用事實說話了。
  • 李承乾已經穩坐太子位,為什麼還要謀反?老爸李世民逼的
    公元644年,大唐第二個廢太子李承乾病逝於黔州,白髮人送黑髮人,這個打擊對李世民來說太大了,廢朝一日以示哀悼。此時的李世民想起了高祖李淵,當年自己親手斬殺了大哥建成和四弟元吉,順帶處死了十個侄子,那時的李世民並沒有什麼感覺。
  • 李承乾荒唐到什麼地步?才會讓愛子深切的李世民不得不廢了他?
    然而,李世民雖然稱得上是一個厲害的人,但是他的兒子卻並不怎麼樣,也許是沒有遺傳到他的優良基因吧!他先後立了兩個太子,一個早早的被貶黜,另一個上位沒多久就被武則天奪取了大權。今天小編跟大家聊的就是有關李承乾的一二事,李承乾究竟做了什麼?為什麼甚是寵愛寬容李承乾的李世民,要貶黜他呢?在這裡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四點。
  • 重識薛家(增五)太子李承乾被廢,李世民為何不立李泰為新太子?
    在貞觀年的中後期,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之爭在朝廷中掀起了軒然大波。太子李承乾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嫡長子,母親為長孫皇后,從李世民即位起便被立為太子。魏王李泰是李承乾的弟弟,是長孫皇后所生的嫡次子,也是李世民的第四個兒子。因為從小聰明過人,在文學上很有天賦,所以受到李世民的寵愛。
  • 儲位之爭——唐太宗李世民的子孫之禍|李治|魏徵|房玄齡|李承乾|...
    武德二年,秦王妃長孫氏為李世民誕下了嫡長子,根據史書的記載,因為這位皇子生於太極宮承乾殿,故取名李承乾,字高明。次年,尚在襁褓中的李承乾被封為恆山王,對於自己的這個兒子,李世民還是很重視的,他任命妻子長孫氏的族侄長孫家慶為李承乾的侍讀。
  • 作為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已經當上大唐太子,為何還要謀反?
    然而他的兒子們似乎沒有遺傳到他的良好基因,諸子多有不善,尤其是其長子李承乾。他年少聰敏,深得太宗喜愛,八歲時即被立為太子,卻在17年後,因謀反被廢,一手好牌打得稀爛。那麼,本已是太子的李承乾,為何要冒險謀反呢?關於李承乾被廢的原因,歷代史學家早有研究。
  • 李承乾:從大唐儲君到階下囚的一生
    李承乾李承乾,字高明,在武德年間就被封為中山郡王,唐太宗即位,因其是長孫皇后長子,舅舅是凌煙閣功臣第一位的長孫無忌,他又是大唐嫡長子,李世民將其冊封為太子。並且在他十二歲時就李世民開始培養他做儲君的能力,可見李世民對其的重視。但如此被李世民器重的李承乾,為什麼會從優秀儲君變成了一個階下囚呢?李承乾早年深受父親李世民和李淵喜愛,李淵以「承繼皇業,總領乾坤」之意為這個皇孫親賜名字,可見對其喜愛程度。
  • 李世民和長孫皇后的長子:8歲被立為太子,想成為突厥可汗手下
    比如,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李承乾出生於公元619年,是李世民和長孫皇后的長子,也是李世民的嫡長子。李承乾出生之後,深得李世民和長孫皇后的喜愛,為其取名為「承乾」,有承繼皇業,總領乾坤之意。甚至,當李承乾還在襁褓之中,就被封為恆山王。
  • 母親去世、父親不愛、兄弟相殘,李承乾太難了
    李承乾,李世民的嫡長子,一個出生就自帶光環的天之驕子。是如何從一個前途光明的高材生,墮落成了一個愚蠢偏激的叛逆青年。縱觀其一生,既讓人感到可憐同時又感到深深的嘆息。作為李世民的嫡長子,不出意外的話將來是要接李世民的班的。此時唐朝剛建立不久,正是國家發奮圖強的時候。從名字來看,就對他滿載著期望。所以,即使李承乾剛出生,他的身上早已背負了沉甸甸的責任。作為帝國未來的希望,不會像普通的孩子一樣只要快樂成長就行了。就好比現在,平常人家出生的孩子和百億人家出生的,目標需求就不一樣。這就註定了,李承乾的成長環境註定了是壓抑的。
  • 為什麼李承乾名字是三個字, 李泰、李恪、李治名字都是兩個字?
    實際上,李世民的14個兒子中,只有李承乾的名字是三個字,其餘的都是兩個字,比如李泰、李恪、李治、李愔等,兩唐書的說法是,李承乾的名字來源於太極宮承乾殿。他在承乾殿出生,因此取名為李承乾。但其實這個名字是有更深層次的含義的。
  • 第二次玄武門之變:李承乾已經當上大唐太子,為何還要謀反?
    俗話說得好,有其父必有其子,李世民能在玄武門弒兄逼父;我李承乾為何不能自立山頭?與伯父李建成不同的是,李承乾屬於那種高開低走的太子,自己作死。原本他是當之無愧的合法皇位繼承人,二歲封王,八歲即立為太子。李世民對李承乾寄予了濃濃的期望,這從他的名字就看得出來;「承乾」:承乾,承繼皇業,總領乾坤之意。
  • 李世民和李淵矛盾有多深?從他給兒子們起的名字可見一斑
    李世民有十四個兒子,分別為長子李承乾,楚王李寬,吳王李恪,魏王李泰,齊王李佑,蜀王李愔,蔣王李惲,越王李貞,高宗李治,紀王李慎,江殤王李囂,代王李簡,趙王李福,曹王李明。由上可以看出,李建成和李元吉十一個兒子全是承字輩,而李世民卻只有李承乾是承字輩,剩下十三人全都不是承字輩。在相當講究排資論輩的當時,這種情況的發生很顯然非常不正常。那麼為啥李世民的兒子只有李承乾是承字輩呢?
  • 李承乾擔心成為下一個李建成,所以主動起兵,李世民為何要自盡
    當李承乾造反的消息傳來的時候,李世民恨不得找個石頭縫鑽進去。這是鬧哪樣?老天爺在懲罰我嗎?這是李世民當時的心聲。 在李世民看來,大兒子李承乾造反,那就是在打自己的老臉。因為這讓他想起了十多年前的玄武門之變。
  • 李世民與長孫皇后所生的子女結局如何?
    她13歲嫁給李世民,為李世民當上皇帝立下了不少功勞,在李世民繼位後,也在許多事情上對李世民規勸。李世民成為一代明君,和長孫皇后的恭謙、明理不無關係。她和李世民的關心很好,兩人一共生下了三子四女。他們分別是長子李承乾、次子李泰、幼子李治(唐高宗),長女長樂公主、次女城陽公主、三女晉陽公主、幼女新城公主。
  • 他是李世民和長孫皇后所生,既是嫡子又是長子,為何沒能繼承皇位
    他是李世民和長孫皇后所生,既是嫡子又是長子,為何沒能繼承皇位在古代是一個王朝統治一個國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封建社會主義國家。在古代皇帝一個人主持著國家的事務,手裡握著一個國家的權利,而正是因為如此,皇帝這個位置也足以讓人垂簾三尺。
  • 假如沒有嫡長子,長子、嫡子是不是繼承人?
    第一,長子;第二,嫡長子;第三,嫡子;第四,庶子。不論怎麼取名,那是以母親的身份來鑑定的。妻子生下的,為嫡子。很多人都羨慕古人,懷念古代社會,渴望穿越回去,當個什麼王爺地主。實際上,從古至今,一直以來都是一夫一妻制。古代不是多妻制,而是多妾制。這點上,古人是寫進條例之中,受法律保護的。妻子地位與丈夫平等,娶時,那是風風光光,十分隆重,要三書六禮。所謂三書,是指聘書、禮書、迎書,聘書定親,禮書列禮,迎書接新。
  • 作為一個父親,李世民對自己的三個嫡子,到底有多偏心?
    記載的這段是什麼意思呢?皇上擔心懷疑李治有些仁慈軟弱,在私底下偷偷和長孫無忌說,李恪這孩子像我一樣英勇,我想立他,你覺得怎麼樣?其實他的目的很簡單,在嫡子李承乾謀反失敗之後,李世民想要把大家的矛頭引向別處,同時保住自己的這三個嫡子。3.父親的偏愛其實不看這些,從平時的表現就能看出李世民對自己的三個嫡子和其他皇子,究竟是怎麼個不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