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李世民和長孫皇后所生,既是嫡子又是長子,為何沒能繼承皇位

2020-12-14 百家號

他是李世民和長孫皇后所生,既是嫡子又是長子,為何沒能繼承皇位

在古代是一個王朝統治一個國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封建社會主義國家。在古代皇帝一個人主持著國家的事務,手裡握著一個國家的權利,而正是因為如此,皇帝這個位置也足以讓人垂簾三尺。皇帝的嫡長子,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太子,按理說應該就是皇帝的繼承人。但是在歷史上因為嫡長子卻沒有繼承皇位,他就是李世民和長春皇后的孩子李承亁。

對歷史有所研究的人應該都知道觀年間的文德皇后,她是一個令人欽佩的女性,她在自己13歲的時候就已經被李世民娶到宮中,後來當上皇后的她從來不幹預政事,即便是李世民問她,她也從來不回答。甚至還要提醒李世民要提防自己的哥哥,是一位非常難得的皇后。她是一個遇到事情非常冷靜的人,一方面她的性格就是這樣,另一方面就是她是一個皇后,她要保全自己的兒子,想讓自己的兒子穩穩噹噹的當上太子,登上皇位。所以說她不敢出一丁點的差錯,她害怕別人抓住他的把柄,從兒威脅

但是事與願違,文德皇后還是離開了人世,他的離開最大損失就是她的孩子李承乾,失去了自己最大的保護傘,也是自己最大的屏障。當文德皇后死後李世民的其他孩子是用盡了方法想要把自己的哥哥李承乾拉下位自己當上太子。

而李承乾本人也的確沒有給他的母親爭取氣,他是一個非常愛玩的一個人不務正業,但他是嫡長子,未來是要繼承皇位的,所以說文德皇后和皇帝一直對他管教都非常的嚴格,嚴格到甚至都讓人不能理解的地步。而文德皇后對於他甚至連一句安慰的話都沒有,最多就是問一問他的作業有沒有做完,這也造成了他性格扭曲的原因。曾經有一次李承乾向文德皇后說自己宮殿裡邊的器具比較少,想要讓文德皇后幫她再買一些器具,按理說這只是張張嘴的事情,但是文德皇后卻把他大罵了一頓,說他不想一想怎麼提高自己的道德和能力,卻想著享受。

性格扭曲的他一會兒做事非常的周全,讓大臣們稱讚。一會兒做是有非常的荒謬,讓大臣們對他的行為十分的不滿。我們都知道皇宮是一個勾心鬥角的地方,他的表現自然也就無法讓皇帝繼續把自己的皇位繼承給他。

相關焦點

  • 李世民與長孫皇后所生的子女結局如何?
    長孫皇后是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之女。她13歲嫁給李世民,為李世民當上皇帝立下了不少功勞,在李世民繼位後,也在許多事情上對李世民規勸。李世民成為一代明君,和長孫皇后的恭謙、明理不無關係。她和李世民的關心很好,兩人一共生下了三子四女。
  • 假如沒有嫡長子,長子、嫡子是不是繼承人?
    第一,長子;第二,嫡長子;第三,嫡子;第四,庶子。不論怎麼取名,那是以母親的身份來鑑定的。妻子生下的,為嫡子。如果齒序排在第一,是為長子。從今天的目光來看,妻是有結婚證的。妾呢,是X三。這樣好理解了。以上四個概念再舉個兩例子……劉邦膝下八個兒子,其妻子是呂雉。呂雉生有一兒一女,兒子是劉盈。但,劉邦娶呂雉之前,和曹氏私混,生下劉肥。
  • 作為一個父親,李世民對自己的三個嫡子,到底有多偏心?
    在李世民將李治定為儲君之後,覺得李治有些年幼,於是又想改立李恪,這件事在長孫無忌的阻撓下沒能成功。很多人都是這麼認為的,但是事實並不是這樣,李恪他當不上儲君之位,從他出生那一刻就註定了,李世民根本就沒想過立他為儲君。
  • 李世民和長孫皇后的長子:8歲被立為太子,想成為突厥可汗手下
    自古以來,皇室的皇位之爭都充滿了鮮血和心機。一出生被立為太子,年少時期被立為太子,中年時期被立為太子,但,最後很有可能都被廢了。比如,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李承乾出生於公元619年,是李世民和長孫皇后的長子,也是李世民的嫡長子。李承乾出生之後,深得李世民和長孫皇后的喜愛,為其取名為「承乾」,有承繼皇業,總領乾坤之意。甚至,當李承乾還在襁褓之中,就被封為恆山王。
  • 古代的大家族裡,如果長子去世了,長孫和次子誰繼承家產?
    在極為重視血緣關係的古代,宗法制是一種得到普遍推廣和認同的制度,宗法制也就是以家長制為核心,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一種社會體制,作為血緣關係的直接提現,宗法制的繼承核心,便是「嫡長繼承制」。正妻所生者便為嫡子,而妾所生者則為庶子。而在繼承關係中,首重「嫡庶」,次重「長幼」。
  • 李世民的七個嫡親子女全部都短命,問題就出在長孫皇后身上
    李世民有14個兒子,21個女兒。子女多了,自然要分個三六九等。按照禮制,皇后生的子女是嫡出,嬪妃宮人生的子女是庶出。嫡出的子女,比庶出的子女值錢。李世民對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所生的子女,一向高看一眼。長孫皇后的肚子特別爭氣,她先後為李世民生了七個孩子。 長孫皇后為李世民生的第一個兒子,名叫李承乾。此君身為嫡長子,地位特別尊貴,小小年紀就當上了太子,成為了大唐儲君。
  • 血統高貴的他,為何無緣皇位
    首先,李恪確實血統高貴,然而他確實庶子,而非長孫皇后所生的嫡子,再加上貞觀朝前期李承乾深得太宗李世民的喜愛,在李世民登基以後就被立為太子,早早的確立了太子的名分,李恪在貞觀七年的時候被封為吳王齊州都督,這也是李世民早早的就讓李恪明白自己的職責是作為國家的屏障,杜絕了他對太子之位的覬覦之心。
  • 生了十個子女的皇后,比長孫皇后更得寵,六宮粉黛在她面前無顏色
    李世民的後宮雖然規模不算很大,但是也有幾千人的規模。李世民有那麼多嬪妃,文德皇后跟李世民生了那麼多孩子,足以體現出李世民對文德皇后的愛意。李世民要是不愛文德皇后,今天住這個嬪妃那裡,明天住那個嬪妃那裡,文德皇后怎麼可能生那麼多孩子啊?
  • 想要在唐朝安穩做太子,弟弟不能叫李世民,舅舅不能叫長孫無忌
    說實話這個繼承制度挺合理的,在「立嫡立長」的明面原則下,可以最大限度保證皇位的順利繼承。但是在明面原則之下,卻湧動著一股股不和諧的暗流。一 倒黴催的第一代太子李建成李建成嫡長子出身,老爹李淵很喜歡他,堅定不移地支持他。
  • 長孫皇后:史上最完美皇后,千古第一賢后,李世民賢內助
    高士廉是長孫皇后的舅舅,受到當時還是秦王的李世民的信任和重用,玄武門之變前夕,高士廉、長孫無忌與李世民密謀,高士廉率獄卒釋放囚犯,發放盔甲兵器,到芳林門助戰,玄武門之變後,秦王當上皇太子,高士廉當上太子右庶子,進封侍中,封義興郡公。
  • 長孫皇后的親娘,活到了貞觀九年,在李世民面前沒有存在感
    李世民和長孫皇后伉儷情深,他們的故事令人津津樂道。長孫皇后賢名遠播,她的生母高氏在歷史上卻沒有存在感。筆者今天的貼文,就講一下李世民的丈母娘高氏的人生軌跡。高氏出生在一個高貴的倒黴人家,她是北齊皇族高氏出身。高氏的爺爺是北齊清河王高嶽,她的父親是北齊樂安王高勵。出身皇族的高氏,碰到了北齊亡國,成了倒黴的亡國皇族。
  • 唐太宗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到底荒唐成什麼樣?
    祖父是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父親是文韜武略的唐太宗李世民,母親賢良淑德的長孫皇后,舅舅是戰功卓著的太尉長孫無忌。說他是含著「金鑰匙」出生,都低估了。他8歲就被立為皇太子,從小得各大儒教誨。再看李世民給他取的名字,我們就可以看出他以後將會有什麼樣的未來。李承乾,"承繼皇業,總領乾坤",繼承李氏天下也。如果沒有意外,李世民百年之後,李承乾將無可爭議地繼承大唐江山,延續李家的統治。
  • 乾隆長子永璜20歲就被父親整成抑鬱症英年早逝,後代很繁盛
    永璜卻失去了繼承皇位的資格,抑鬱而亡乾隆原配孝賢純皇后曾經生下兩個兒子,也就是次子永璉和七子永琮,永璉在乾隆即位後就被秘密立為繼承人,但是很可惜上面說過,永璉很快夭折了。幸虧乾隆當時只在氣頭上,消了氣之後,他也覺得對阿克敦有些過分了,所以撤銷了阿克敦的判決。但是從這些都可以看出來乾隆在孝賢純皇后去世後幾乎失去理智,而永璜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因為嫡母去世表現不夠悲傷,所以被乾隆痛打痛罵一頓,同時乾隆在當時直接暗示永璜,他的兩個嫡子去世,按理應該是永璜繼承皇位,但是看永璜如此不孝,乾隆決定終生不會讓永璜繼位,也就是永璜永遠失去了繼承皇位的資格。
  • 除太子外李世民最寵愛李泰,太子被廢,李泰為何未被立為太子
    比如唐朝皇帝李世民,眾多太子中,他就比較偏愛其中的魏王李泰。可最終再唐太宗廢掉太子李承乾之後,非但沒有立它為太子,並且還把他從魏王降到了東萊郡王。這也另很多大臣萬思不得其解,那麼這是什麼原因呢?唐太宗李世民李承乾是唐太宗立的第一個太子,他是唐太宗和長孫皇后生的嫡子,所以李世民一開始就把他當成接班人來重點培養,其實李承乾年幼時期非常的聰明靈動,如若當時他
  • 長孫皇后五個親兄弟:老二無功受祿,老三十惡不赦,老五雞犬升天
    楊諒出發後,長孫無乃關閉太原城門不讓楊諒回家。楊諒一生氣就攻打太原城,長孫無乃兵敗被殺。長孫無忌劇照,感謝原作者長孫無乃被楊諒所殺,驗證了隋煬帝認為他有苦衷的話。長孫無乃死後,楊素、長孫晟等人擊敗叛軍,活捉了楊諒。隋煬帝有感於長孫無乃的忠心,就給了他一個追封官職。追封的官職可以由兒子繼承,長孫無乃沒有兒子。
  • 皇位正統:永樂帝朱棣為了闡明他的皇位合法性而採取的措施
    早在靖難之役時,還沒有登上皇位的永樂帝,對於他的侄兒建文帝就提出了一系列的指控,來證明自己的行動是正義的。他打著「撥亂反正」的旗號,處死了許多建文帝時期的「奸臣」,恢復了被建文帝所違背祖宗制度。以此來證明永樂帝繼承皇位是合法的。
  • 長孫皇后是不是李世民唯一的真愛?
    在後世被稱為一代賢后、視為是帝王之妻的不二楷模的就是大唐的長孫皇后,在大唐而言,就是這樣一個不可或缺的存在,與唐太宗共築大唐霸業、貞觀盛世。文德皇后長孫氏 ,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之女,唐朝宰相長孫無忌同母妹,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唐高宗李治母親,長孫皇后外在氣質動人,溫柔賢淑,自幼喜愛讀書,知書達理、明辨是非。
  • 李世民為什麼要將皇位傳給李治,而不傳給太子或者是其他皇子呢?
    皇帝不僅要考慮天下蒼生,更要考慮他自己死了之後皇位該由誰來繼承等問題。如果處理不好繼承人的事情,更會導致天下大亂,因此這繼承人的選擇,皇帝必然要慎重考慮。李世民作為千古明君,縱使他在治理朝政方面很有一套,但是在皇位的繼承人選擇方面他也遇到了困難,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在眾多的皇子之中,他為何最後又選擇了性格懦弱的李治作為皇帝,而不是把皇位傳給太子或者其他人呢?
  • 長孫皇后的叔叔位高爵重,卻受人饋絹,李世民:賜給他幾十匹絹帛
    長孫順德在李淵那裡住了很久,一直到617年,李淵覺得時機到了,也準備起兵,李世民、劉文靜、長孫順德和劉弘基等人就開始招兵買馬,為李淵起兵做準備。他們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聚集了一萬多人,然後分別訓練這些士兵,而李淵的這一番操作,讓他的副手也是楊廣派來監視李淵的王威和高君雅所懷疑。
  • 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到底荒唐到什麼程度?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立下千秋功業,而他的兒子卻並沒有繼承他的優良基因,唐高宗李治拱手送出帝國最大權力,但李治已經是英明的唐太宗選擇的繼承人。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個兒子,按照封建社會的嫡長子繼承制度,李治是不可能成為太子,進而登基稱帝的,那唐太宗的長子李承乾到底都幹了什麼「荒唐」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