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平人氣象論》中記載,人以水谷為本,故人絕水谷則死。
這裡描述了水谷精微的重要性,而水谷精微是需要脾胃來運化的,因此《脾胃論》中認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
孩子容易生病,就與他們脾常不足、經常積食有關,脾胃是元氣之本,脾胃傷則元氣衰,元氣衰則百病生。
94歲的兒科肖哲教授,研究小兒積食幾十年,在他看來,積食很多時候都是父母「養」出來的,家長不顧孩子的消化能力,一味地給予,導致孩子積食脾虛,身體素質越來越低下。
兒科教授:6歲以下的娃,3種食物要拉進「黑名單」,儘量少吃,會積食脾虛1、骨頭湯
總有些家長喜歡「以毒攻毒」,比如孩子明明已經發燒了,卻還希望給孩子「捂熱退燒」,孩子明明已經積食了,卻還是給孩子喝「骨頭湯」通脾胃,毫無科學依據,最終只是害了孩子。
2、巧克力
有的家長存在著錯誤的認知,總覺得糖果含有的甜度高,那巧克力總可以了吧,其實巧克力含有非常高的熱量,而且它其中的脂肪含量也很多,不好消化,而且巧克力會影響胃腸蠕動的纖維素,導致消化減慢,引起積食。
3、碳酸飲料
碳酸飲料中含有比較多的二氧化碳,會破壞體內的菌群平衡,影響鈣的吸收,更影響食物中營養的吸收,而且碳酸飲料會產生比較多的氣體,會導致腹脹,尤其是孩子已經有積食了,就儘量不要再讓他喝碳酸飲料了。
94歲兒科教授忠告:積食不可怕,常喝1種「水」,脾慢慢變強
小孩脾胃不調,容易積食,可以適當喝這1種水:柳果刺鋅,其中有柳果、猴頭菇、雞內金、山楂等消食導滯的成分,幫助孩子化解積食,此外還搭配了麥芽、山藥、茯苓、橘皮等健脾祛溼的成分,在積食緩解之後起到健脾的效果,柳果刺鋅中的金銀花還有清熱解表的作用,預防因積食鬱熱導致的發燒。
肖教授表示,現代飲食不節的家庭非常多,若是嚴格禁止孩子的某些飲食,也會損傷他的情志,不利於他良好性格的養成,因此日常可以養成喝柳果刺鋅的習慣,可以每周喝兩次,起到保健的效果,預防積食就很有效。
日常生活中堅持做好2件事,積食會「繞道行」
1、吃七分飽
小兒先天脾常不足,所以最簡單的辦法就是不要讓他吃太多,如果每餐都吃得非常飽,脾胃便會不堪重負,而且很多時候孩子已經飽了,但是卻還想吃,是因為喜歡食物的味道,而沒有考慮自己的消化能力,這個時候父母要注意控制孩子的飲食,不要讓他吃得過多,引發積食。
2、受三分寒
現在的父母就是不捨得孩子「受涼」,一到冬天就捂得非常多,中醫上有句話叫,重衣溫暖,多衣多寒,不讓孩子受一點涼,會使他耐風寒的能力下降,俗話說,受一分寒,勝服解表之藥,可現在的父母寧願讓孩子吃藥也不願他們受凍,明顯本末倒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