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臺灣的冬天非常溫暖,還飆到28度的高溫,溫室效應席捲全球,最明顯的就是溫度上升,而整個包括臺灣在內的東亞地區,溫度上升的幅度、更是全球的兩倍。我們的環境悄悄在改變,如果您仔細觀察,清晨的水氣變少了,水果也變不甜,這些細微的變化,其實都顯示,全球暖化、正在衝擊臺灣。
陽光普照,把大地曬得暖烘烘,入冬之後,除了幾波寒流,曾帶來攝氏十度以下的低溫,全臺大部分的平均溫度都超過二十度。
根據氣象局數據顯示,2006年12月和2007年1月的平均溫度,比前一年同時期,略升攝氏1到1.5度。細微的溫度變化,生物、感受大不同。
適應溫度變化,人們熱了穿短袖、冷了穿大衣,但樹林裡的斑蝶,卻被迫改變習性。
根據臺灣蝴蝶協會的觀察,成群的斑蝶、每年會像候鳥一樣,會飛往高雄或是臺東等地的溫暖山谷避冬,今年這些越冬谷地的斑蝶數量、明顯減少。
不只是昆蟲,就連植物也適應不良。高雄縣大社鄉這一處棗子園裡,樹上儘是又大又綠的棗子,結實纍纍並沒有帶給農民豐收的喜悅,因為今年的棗子質量變差了。
儘管氣象局強調,近年來溫度變化個幾度,不能就說臺灣氣候暖化,但如果把時間拉長几百、甚至幾千年來看,這、就是劇烈變化。
科學家發現,地球這一千年來,溫度變化維持穩定,但人類高度開發的這一百年來,卻上升了0.6度,而包括臺灣在內的東亞地區,上升幅度更達到1.2度左右,是全球的兩倍。其實,臺灣的環境早已悄悄改變。
溫度上升1.2度,亞熱帶的臺灣,平地結霜的現象減少了,地球上升0.6度,卻導致經過一千年形成的北極冰棚斷裂,而冰原融化,更使得北極熊棲息地急速縮減,北極熊溺死。這一切變化的元兇、就是溫室效應。
全球暖化在溫度計上,只不過上升了一個刻度,卻已經讓地球發燒、臺灣跟著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