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效應衝擊全球 臺灣冬天不冷

2021-01-12 華夏經緯網

今年臺灣的冬天非常溫暖,還飆到28度的高溫,溫室效應席捲全球,最明顯的就是溫度上升,而整個包括臺灣在內的東亞地區,溫度上升的幅度、更是全球的兩倍。我們的環境悄悄在改變,如果您仔細觀察,清晨的水氣變少了,水果也變不甜,這些細微的變化,其實都顯示,全球暖化、正在衝擊臺灣。

 

陽光普照,把大地曬得暖烘烘,入冬之後,除了幾波寒流,曾帶來攝氏十度以下的低溫,全臺大部分的平均溫度都超過二十度。

 

根據氣象局數據顯示,2006年12月和2007年1月的平均溫度,比前一年同時期,略升攝氏1到1.5度。細微的溫度變化,生物、感受大不同。

 

適應溫度變化,人們熱了穿短袖、冷了穿大衣,但樹林裡的斑蝶,卻被迫改變習性。

 

根據臺灣蝴蝶協會的觀察,成群的斑蝶、每年會像候鳥一樣,會飛往高雄或是臺東等地的溫暖山谷避冬,今年這些越冬谷地的斑蝶數量、明顯減少。

 

不只是昆蟲,就連植物也適應不良。高雄縣大社鄉這一處棗子園裡,樹上儘是又大又綠的棗子,結實纍纍並沒有帶給農民豐收的喜悅,因為今年的棗子質量變差了。

 

儘管氣象局強調,近年來溫度變化個幾度,不能就說臺灣氣候暖化,但如果把時間拉長几百、甚至幾千年來看,這、就是劇烈變化。

 

科學家發現,地球這一千年來,溫度變化維持穩定,但人類高度開發的這一百年來,卻上升了0.6度,而包括臺灣在內的東亞地區,上升幅度更達到1.2度左右,是全球的兩倍。其實,臺灣的環境早已悄悄改變。

 

溫度上升1.2度,亞熱帶的臺灣,平地結霜的現象減少了,地球上升0.6度,卻導致經過一千年形成的北極冰棚斷裂,而冰原融化,更使得北極熊棲息地急速縮減,北極熊溺死。這一切變化的元兇、就是溫室效應。

 

全球暖化在溫度計上,只不過上升了一個刻度,卻已經讓地球發燒、臺灣跟著燙。

相關焦點

  • 冬天極寒天氣的「元兇」或許是溫室效應,冰河世紀或許成為現實
    冬天為何如此之冷,是寒流麼?我個人認為,它更像是溫室效應的預警信號,今兒咱就跟傢伙從科學的角度分析一下,溫室效應為何是冬天變冷的「元兇」。大家知道的溫室效應,可能簡單地認為它只會導致全球溫度變暖,依照這個理論想法,冬天應該會變得越來越像「暖冬」才對啊,為何變得越來越冷?
  • 溫室效應,你真的了解嗎?
    冬天是不是也變得越來越暖和了?隨便出門都會出一身的汗,冬天也不用穿太多的衣服,而這一切都要從世界工業化那一刻說起。溫室效應,你真的了解嗎?溫室效應,也稱之為花房效應,主要造成的原因就是人類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植物吸收能力不足而導致大量的二氧化碳停留在上空之中,而這也是人類活動過於激烈而導致的問題,但是目前的人們還是沒有意識到溫室效應的嚴重性。
  • 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 因紐特人或因此痛失家園
    溫室效應——因紐特人即將失去自己的家園?  自工業革命以來,由於人類活動釋放大量的溫室氣體,使得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急劇升高,結果造成大氣中的溫室效應日益增強,科學家們把這種人為活動引起的溫室效應稱為「增強的溫室效應」,這正是全球環境科學家們密切關注和擔憂的溫室效應。
  • 深度解析:為什麼溫室效應會讓地球進入冰河時期?
    為什麼溫室效應會讓地球進入冰河時期?答:因為溫室氣體排放過多,導致溫室效應,所以地表溫度越來越高,從而使冰川融化成冰河所以叫冰河時期!(不要打我,我只是開個玩笑)今天梵君就嘗試著和大家解釋一下為什麼高溫之後又會極寒這種說法?
  • 溫室效應日益加劇,全球變暖,冰川中的古老病毒正在甦醒
    澳大利亞山火,持續了4個多月,面積相當於2個上海,無數動物喪生在山火之中,給澳大利亞帶來巨大經濟損失的同時也帶來了無數的二氧化碳,更加劇了溫室效應。美國流感,已有2000多萬人感染,死亡人數上萬。非洲蝗蟲,非洲遭遇了70年來最大的蝗災,目前蝗蟲還在遷移中。
  • 溫室效應愈來愈嚴重 全球氣候逐漸升高
    但是隨著全球社會經濟發展的快速進程,我們一直提及的溫室效應越發嚴重。野生動物生活在野外。如果人類不主動破壞棲息地,其實,人類社會和野生動物保護區完全可以互不幹涉,這便是最好的保護。古人就有過保護環境的智慧「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有節制的向自然索取,自然資源本身就會不斷產出。
  • 全球生態急劇變化溫室效應,原生植物該何去何從?
    近期來大陸頒布旅客旅遊籤證限制令,大陸旅客想要申請臺灣自由行更難了,哪怕是跟團出行的機會也大大減半,手上還有出入臺灣地區許可證的旅客朋友們都在瘋狂購物囤種種平常不容易買到的愛用物、好用物,趁此機會我們不如一起再來整理一下有哪些不可錯過的「臺灣必買」!
  • 你以為全球在變暖嗎?專家:不!地球正在變冷,而且持續20年
    1.全國共同的感受是冷最近,是不是有個特別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冷!冷的可不是北方,而是席捲全國各地。我所在的江西贛南地區,以前幾乎很少出現0度以下,今天最低氣溫達到了零下5度,出門都感到害怕,打破歷史最低值,而且持續多日的低溫天氣,讓人徹底感受到冬天的冰冷。據天氣預報,2021年首個寒潮持續生效!預計此次最低氣溫最低點主要在7-8日,哈爾濱、長春、瀋陽、呼和浩特、太原、北京、天津等15城最低氣溫將創入冬後新低,太原將是入冬後首次跌破-20℃。
  • 海洋溫度突破歷史記錄,遠古病毒起死回生,溫室效應會毀掉地球嗎
    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冬天正在慢慢地離我們而去。到了該是冬天的時節,除了樹木出現泛黃葉子以外,再也體會不到冬天的感覺。烈日高掛,汗水直流,心愛的絨毛大衣只能擺放在衣櫃中,再也沒理由拿出來穿了。這些都給人一種錯覺:冬天,是不是已經拋棄人類了?
  • 全球變暖,為何「冬天越來越冷」?
    在全球變暖的趨勢下,為何我們的冬天反而變得更冷呢?難道是全球變暖真的停滯了?針對這些問題,《科技文摘》專刊特約請《中國氣象報》記者採訪權威氣象專家為讀者解疑釋惑。  遇有持續低溫冷凍天氣,對於全球變暖的質疑總是此起彼伏。全球變暖了,可是為何我們的冬天變得更冷了呢?難道是全球變暖停滯了?提及對未來的氣候變化走向,總會聽到地球「繼續變暖」和「進入小冰河期」等不同觀點的交鋒。  有研究認為,1999年以後,全球氣候變暖進入了一個停滯期。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認為,「現在得出這一結論為時尚早。
  • 現在的冬天為何越來越感覺沒那麼冷
    從總體感覺上來講,現在的冬天確實是越來越暖和,這一點,生活在北方的人應該體會更深一些,因為北方地區四季的溫度變化更加明顯一些。從自身感受上來講,記得小的時候每到冬天便是棉鞋、棉褲、棉衣、棉帽子的全棉武裝穿著,因為那個時候的冬天確實很冷。
  • 如果全球變暖是真的 為什麼這幾年冬天感覺格外冷?
    在大洋彼岸,「炸彈氣旋」席捲美國和加拿大東部,美國東南部佛羅裡達州出現30年來罕見降雪,北邊的加拿大渥太華可能降溫至零下40攝氏度,成為全球「最冷首都」。鑑於此,一些人作出和美國總統川普一樣的結論也不足為奇:既然冬天這麼冷,全球變暖毫無疑問是一場「騙局」。不過,這樣想最大的漏洞就在於:全球變暖是與氣候相關的術語,它和幾天、或者幾周內的天氣情況沒有直接聯繫。
  • 火山噴發可以緩解溫室效應?黃石公園火山噴發是否會形成冰川期?
    關於火山噴發對於全球氣溫影響可能存在兩個極端,支持者認為火山噴發後大量塵埃將進入大氣層,隨著全球性的環流形成塵埃雲遮擋陽光,因此在噴發後可能會形成小冰期,也就是大幅緩解溫室效應!但有另一種觀點認為火山噴發同時會有大量水蒸氣進入大氣層,而水蒸氣具有極強的溫室效應,因此會加劇溫室效應!到底哪個比較靠譜?
  • 全球「花房效應」停止,地球即將開始降溫,專家稱:冰河世紀到來
    颱風肆虐、冰川融化、海水淹沒大陸,人們擁抱著樹幹四處漂泊……世界末日般的景象莫過於此,而這一切的根源來自於「花房效應。」花房效應也稱溫室效應,亦指全球氣溫升高,南北極冰川融化,海平面逐年上升,其危害性甚至已經傳到了北極熊會滅絕,一些島國譬如鄰國日本幾百年後將會消失等等。反常的是,近段時間以來,世界各地都進入了冰天雪地的環境中,花房效應?一件毛褲確實抵擋不住刺骨寒風了,花房效應,仿佛成為了人們飯後談笑輕生的笑柄。
  • 溫室效應產生的十大氣體排名:水汽居首
    全球氣候轉暖已成為地球環境十分惡劣的問題,促進氣候轉暖的主要原因就是溫室氣體效應,目前,科學家列舉出構成溫室氣體的10種最主要氣體成份,其中水汽位居榜首,人們所熟知的二氧化碳排列第二,來自天然氣中的甲烷居第三。以下是這10種氣體:
  • 謹慎吃牛,拯救地球,牛:溫室效應幹我什麼事?
    可是,二氧化碳也很「冤」:溫室氣體又不止我一個,憑什麼只讓我自己背鍋啊?!說到這,你可能會納悶:溫室氣體難道不是二氧化碳嗎?還有其他溫室氣體嗎?首先,咱們來明確一下:什麼是溫室效應,什麼是溫室氣體。溫室效應,又稱「花房效應」,學名叫做大氣保溫效應。太陽光射到地球上時,一部分會被大氣層反射到太空,一部分會穿過大氣層來到地表。來到地表的光,被地球吸收,地球升溫後也會放出輻射。一般來說,射進大氣層的都是短波輻射,射出大氣層的都是長波輻射。有來有往,地球的溫度就能保持相對的平衡。
  • 2020人類應該警惕,地球兩極正在融化,溫室效應帶來的不止這些!
    作為一個最後被發現的大陸,沒有人類的原因四它的平均溫度在零下80度左右,不適合人類生存。隨著人類對地球的探索不斷增加,南極大陸也沒有被倖免遇難。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各個國家也陸續在南極設立了考察站,以便對南極有更多的探索與發現。南京有很多的生物,最著名的就是南極企鵝了,還有一些南極海豹、南極狼等特有的生物。
  • 它是否是溫室效應的元兇?
    當噴發的熱液遇到海水變冷的時候,一些礦物質會從中結晶而出,而一層白色的細菌類生物就生活在這些礦物質層上。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板塊相對穩定的北極海底為何也會出現海底煙囪呢?科學家給出了兩種猜測:一是這些煙囪可能是北極海底的地下「熱點」所致。
  • 冬天為啥越來越冷?更不敢相信接下來……
    不知道老爺爺老奶奶記憶中可曾有過?今早的朋友圈一片激「凍」△海寧農村田野(網友侯雪源朋友圈) 為什麼江南的冬天越來越冷?曉得娃因為今天太冷了不開空調簡直不能碼字所以一定要弄清楚現在為什麼連江南都那麼冷呢以前覺得零下3-4度已經很厲害啦錢江雪景(網絡圖)或許有人會說西伯利亞冷空氣影響唄那曉得娃當然知道,可為何今年影響那麼大?
  • 缺貨效應衝擊消費市場 臺灣鵝肉店掛鵝頭賣鴨肉
    原標題:缺貨效應衝擊消費市場 臺灣鵝肉店掛鵝頭賣鴨肉   以往假日生意興隆的民雄鵝肉街變冷清了,店家說鵝源不穩,考慮休息一陣子。(臺灣《聯合報》/謝恩得 攝)   中新網7月27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年初臺灣禽流感疫情讓水禽產業幾乎被打趴,近500萬隻鵝、鴨被撲殺,缺貨效應仍衝擊消費市場;臺南鵝肉街營一休一,臺北市東門市場鵝肉攤7月初開始已無鵝肉可賣。   「日子怎麼這麼難過!」業者何時才能走出「寒冬」?臺灣農政單位估計要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