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究竟屬於誰 北冰洋周邊國家展開爭奪戰

2020-12-16 搜狐網

  北冰洋周邊國家展開爭奪戰

  本報綜合報導

  突然間,被厚厚冰層覆蓋的北極成了炙手可熱的「不動產」,北冰洋沿岸的各國紛紛採取行動,試圖將其納入自己的版圖。本月初,丹麥政府甚至還宣布了一項耗資2500萬美元的調查項目,旨在將該國的水域擴大到地球的頂端。

  據報導,丹麥將希望寄托在距離北極670公裡的格陵蘭島上,並派了一個專家組登島勘查地形。丹麥政府希望能夠證明,格陵蘭島與北極通過海底山嶺羅蒙諾索夫山脊連接在一起。

  如此一來,丹麥將進一步爭論說,北極地區是格陵蘭島的自然延伸,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這裡的海洋資源、北極下方及周圍海床都屬於丹麥。

  然而,眼紅北極豐富自然資源的國家不只丹麥。早在三年前,俄羅斯就曾聲稱,包括北極在內的半個北冰洋都是西伯利亞的地理延展,這裡的資源應該屬於他們。另外,加拿大、美國和挪威等北冰洋沿岸國家也紛紛展開了自己的地理勘查,準備瓜分北極。

  除了可能蘊藏著豐富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的北極海床,這些國家的另一個目標是開放的水域。受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北冰洋冰層加速融化,冰帶不斷後退,開放水域的面積越來越大。根據最新勘測數據,最新暴露的北冰洋水域面積相當於兩個美國加州。如果沒有冰層阻隔,船隻通過北冰洋從亞洲前往歐洲的路程將比現在縮短一半。

相關焦點

  • 北冰洋周邊國家爭奪北極(圖)
    北冰洋周邊國家爭奪北極(圖) 點擊進入>>>   新快報訊 突然間,被厚厚冰層覆蓋的北極成了炙手可熱的「不動產」,北冰洋沿岸的各國紛紛採取行動,試圖將其納入自己的版圖。
  • 加拿大破冰船挺進北極勘探 資源爭奪戰升級
    加拿大破冰船挺進北極勘探 資源爭奪戰升級 2008年08月26日 08:20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8月26日電 由於冰層融化而可供開採的北冰洋石油資源
  • 美俄加等五國掀北極資源爭奪戰 極地冷戰愈演愈烈
    環球網記者朱盈庫報導,圍繞北冰洋深處蘊藏的資源,宣布對該地區擁有所有權的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挪威和丹麥之間的緊張局勢日益升溫,北極冷戰愈演愈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7月15日報導說,這些國家最近剛剛結束有潛艇參加的軍事演習或準備在北極駐紮兵力。專家們預測,受全球變暖影響,到2040年左右,每年北極冰川將有一個月的解凍期,這有助於那裡的資源開發。
  • 加拿大計劃繪製北極領海區域海床地形圖
    新華網今晨專電 加拿大政府16日宣布,計劃繪製加北極領海區域內完整的海床地形圖,以證明北極大部分地區屬於加拿大。     加政府當天在一份聲明中說,加以往從未繪製過領海區域內的完整海床地形圖,「作為證明北極大部分地區屬於加拿大計劃的一部分,我們將展開繪圖工作」。
  • 俄科考隊載譽回國 領隊稱北極一直屬於俄羅斯人
    俄科考隊載譽回國 領隊稱北極一直屬於俄羅斯人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08日 13:00 來源: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美國和加拿大嘲笑俄羅斯北極科考隊8月2日在北極點的北冰洋洋底插上俄羅斯國旗的舉動,不過,該科考隊的領隊俄羅斯知名北極專家、國家杜馬(議會下院)副主席奇林加羅夫8月7日也毫無顧忌地作出了回應。    ?????? ?據美國媒體報導,8月7日,奇林加羅夫率領北極科考隊返回莫斯科,他們得到了英雄般的歡迎。
  • 美國派出航母打擊群前往巴倫支海,北極爭奪戰開始
    像往常一樣,「偉大的美國」希望發洩對某些國家的憤怒,同時希望獲利。美國提出派杜魯門號航母前往巴倫支海,北極爭奪戰開始。 實際上,世界局勢越來越危險。如果其他國家陷於美國飛彈的十字準線中,誰知道這一切會發生什麼?但是俄羅斯擁有一整套武器庫,主要是從前蘇聯那裡繼承而來的。美國還是害怕與俄羅斯作戰。
  • 加拿大可能輸掉北極爭奪戰:巨大油田就在眼前 自己卻無力爭奪
    利刃/TONE隨著遮蓋著遼闊北冰洋的冰蓋正在迅速融化,北冰洋巨量的油氣資源和新航線已經成了北極圈大國爭奪的"新寵":保守估計北冰洋地區擁有30%的未開採天然氣儲量,新航線更可使歐亞、亞美之間的貨運航線縮短至少上萬公裡,利益之大不言而喻。
  • 北極熊俄羅斯是如何爭奪北極霸權的?|蘇聯_軍事|北冰洋|西伯利亞|...
    文/王凱迪日前,俄羅斯總統普京籤署命令批准《2035年前俄羅斯聯邦北極國家基本政策》,標誌著俄羅斯人在日益激烈的北極領土競爭過程中做好了充足的準備。素有北極熊之稱的俄羅斯帝國,是如何一步步在爭奪北極霸權的呢?
  • 雪龍號破冰船首次穿越北冰洋 開闢北極新航線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北京時間17日,中國北極科考隊乘坐的「雪龍」號極地破冰船停靠在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港。法新社說,這是「雪龍」號執行的第五次中國國家北極科考任務,卻是它首次停靠、也是中國科考隊首次正式訪問北極國家。
  • 北冰洋「冰工廠」藏著啥奧秘?中俄北極聯合科考告訴你
    半島記者 徐傑歷時46天、遠航1.2萬公裡後,第二次中俄北極聯合科考近日完成預定航次任務返航。10月30日,記者從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獲悉,本航次科考中,我國首次實現了在北冰洋的「冰工廠」拉普捷夫海的海洋地質研究,獲得了北極「東北航道」三大關鍵海域的水文氣象資料。
  • 北冰洋底可能是「大油庫」很多國家已摩拳擦掌
    北冰洋是一個一望無際的冰的世界,可最近科學考察結果表明,北冰洋歷史上曾經是一個很溫暖的地方,物種非常豐富。此外,他們根據對海底沉積巖層的取樣分析認為,北冰洋海底的巖層可能含有石油,也許是一個巨大的石油儲藏地。對於正為能源而犯愁的很多國家來說,這個消息不能不令他們感到興奮。
  • 美國和俄羅斯在北極的新一輪爭奪已展開,俄羅斯警告美國不要胡來
    美國和俄羅斯在北極的新一輪爭奪已展開,俄羅斯警告美國不要胡來。美國海軍即將在北極地區開展對抗性的航行自由行動,這將威脅到俄羅斯的經濟和國家安全利益。美國海軍最近恢復了在巴倫支海上巡邏,這種舉措表明:自冷戰結束以來,美國及其北約盟國正在進行前所未有的炫耀武力的行為。
  • 北極開始封凍了!數據確定:北冰洋海冰迅速增加,但仍偏低嚴重
    從9月下旬開始,北極海冰開始進入增長期,其冰緣沿北冰洋西部擴展。當然,在過去的9月裡,北極海冰面積平均為432萬平方公裡,是41年連續衛星記錄中的第三低,僅次於2012年和2007年,這比創紀錄的低點(2012年)高出750000平方公裡。
  • 新聞分析:俄羅斯北極科考意在爭奪資源(圖)
    這張8月2日拍攝的電視截圖畫面顯示俄羅斯科考隊的深海潛水器潛到北冰洋海面下。新華社/路透  新華網北京8月3日電(記者任海軍)俄羅斯國家杜馬副主席奇林加羅夫2日率領科考隊員乘深海潛水器從北極點下潛至4000多米深的北冰洋洋底,並在洋底插上了一面鈦合金製造的俄羅斯國旗。此舉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  據俄媒體報導,本次科考活動的任務之一是搜集證據,證明羅蒙諾索夫海嶺和門捷列夫海嶺從地質角度上講是西伯利亞大陸板塊的延伸。
  • 北極科考人員:北冰洋正在死去
    【新華社微特稿】在北冰洋漂浮一年多後,德國「北極星」號科考船12日抵達德國不萊梅港。船上研究人員帶來「北冰洋正在死去」的「噩耗」。法新社報導,「北極星」號在遍布浮冰的北冰洋漂泊389天,收集氣候變化影響北極的重要數據。
  • Topic:俄羅斯核動力破冰船下水,目標是北冰洋的油氣資源
    目標非常明確:尋找北冰洋的油氣資源。「烏拉爾」號可搭載 75 名船員,按照設計標準可以破開厚達 3 米的冰體。如果一切順利,它將於 2022 年交付俄羅斯國有核能公司 Rosatom。屆時,同系列在建的另兩艘破冰船會同步投入使用,組成世界上最大、動力最強的破冰船隊。
  • 角力北極 俄加強北極軍事建設
    早在二戰期間,盟軍首次開闢了北極航線,通過該航線向蘇聯運送戰略物資,其對蘇聯的反法西斯戰爭功不可沒。冷戰時期,北極又成為美蘇兩大陣營對抗的前沿。穿越北冰洋上空,無論是戰略轟炸機還是遠程飛彈,都能以最近的距離向對方實施攻擊。北極地區也因此一度成為全球彈道飛彈部署最密集的區域。同時,北冰洋厚厚的冰蓋為潛艇的活動提供了天然屏障。雙方各型潛艇在浮冰下也是針鋒相對、來往如梭。
  • 以俄「北極戰略」視角看北極地區博弈
    近年來,隨著海洋戰略地位的不斷提高,北極問題日益成為熱點話題。俄羅斯政府自2007年在北冰洋羅蒙諾索夫海嶺插上國旗以宣示主權訴求以來,對北極的科學考察、開發、軍事部署不斷加快,並於2009年在其國家安全會議網站上正式出臺了「北極戰略」。
  • 破冰北極:「北極八國」要壟斷北極
    西方媒體甚至預言,對北極的爭奪有可能像當年歐洲殖民者瓜分非洲殖民地一樣激烈。一貫「抱團」的北極理事會北冰洋周邊有加拿大、丹麥、冰島、芬蘭、挪威、俄羅斯、美國、瑞典八國。1991年,這八國籤署《北極環境保護策略》共同文件。5年後,八國在加拿大首都渥太華開會,發表《渥太華宣言》,從而成立了北極理事會。
  • 「北冰洋正在死去」 這次探險帶回北極垂危的毀滅性證據
    去年9月,來自20多個國家的數百名科學家,組成了一個國際科考隊,分階段前往遍布浮冰的北冰洋,在那裡隨著海冰漂泊了389天。上個月,科考隊終於結束了長達一年多的考察。他們不僅完成了史上最大規模最長時間的北極科考,還帶回了這樣一個噩耗,那就是:「北冰洋正在死去。」在那片遙遠的冰天雪地,科學家們究竟看到了什麼?又經歷了怎樣特殊的一年。兩名中國科考隊員為我們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