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位愛好者向我抱怨說直播間裡看到的玉也不知真假,不好看,價錢卻並不便宜,而我還得勸慰他這就是如今這個行業的常態,除了真假難辨以外,我們還經常能見到同一種和田玉,相似品相的成交價格相差數倍乃至數萬倍,對其的評價也會有天壤之別,咱們要適應這種亂象。
譬如對於和田墨玉,業內外的言論就眾說紛紜。首先,對什麼是墨玉,行裡人就有所爭議,有的人認為冷眼看去,是黑色的就可以叫墨玉。可是有許多符合這一要求的玉石在手電筒的透射光下分明會呈暗綠色,它們明顯的應歸入黑青序列。
支持者多曾經營過翡翠,他們的論據主要是人家高檔墨翠粗看漆黑,透光豔綠,依理類推,那麼同樣狀態的和田玉當然可以叫做墨玉了。
如此一來甚至有人將品相類似的墨碧玉也拉來充數,大有天下大亂之勢。事實上此二者的至色元素為鐵與鉻,與專業人士認定的墨玉截然不同。
狹義的墨玉是和田玉青花墨的一種極至體現,它的黑色沒有其它色彩傾向,為石墨礦物所至,按照新國標規定,一枚玉石,只要其黑色物質體積超過30%就可稱之為墨玉。這一佔比確認的規定明顯是借鑑了糖玉的相關標準,在業內有其指導意義,但對於和田玉收藏而言,價值不高。
有些修為的和田玉藏家對於墨玉的訴求定然還是以絕大多數體量以「黑如漆」為主,對於國標的下限認定標準當是視若無睹。
在對和田墨玉的實際購買中,咱們還要考慮到俄羅斯青花與青海煙青的幹擾。前者多黑白分明,給人以賞心悅目地感受,可惜玉質依然是俄羅斯軟玉中典型的燕麥片顆粒狀結構,入手後溫潤感不強。
後者的黑色則與玉石高度融合,如煙似霧,絲毫不見任何石墨顆粒,仔細觀察略帶紅紫色調。玉質也是最為典型的青海料的水嫩、無油潤、老熟、脂粉、糯性可言。偶有與當地特有的翠青糖色共生,如能巧雕,也具有一定的價值。
對於和田玉中的青花與墨玉的價值,業界也存在著較嚴重的分歧,可謂是冰火兩重天。看多者的依據為「一紅、二黃、三墨、四羊脂」這句民諺,你瞧講得多清楚,人家這不都說了?墨玉僅次於紅玉、黃玉、屈居第三,比珍惜的羊脂白玉還高呢!
其實只要碰到以這些俗語為依據的人你只需問他一句「羊脂玉是什麼樣的?」他們便會原形畢露。無疑,這些諺語中積累了不少民間智慧,但無可否認,它們並非不可動搖的真理,同時也存在有惡意炒作的成份。
可以肯定的說,從全局的角度去看,不考慮少數個別品種,羊脂白玉絕對是和田玉中的無上之選。墨玉,哪怕是極品的青花墨玉,也僅可作為旁門左道中的特色小品種,偶爾作為旁枝,稍作收藏也就罷了。
墨玉中的精品都要黑白濃淡相宜,要麼黑白對比鮮明,要麼如同水墨山水畫,肆意揮灑,加之巧雕創意的俏色雕刻,終成獨一無二的和田玉藏品,這也確實值得多費些銀兩入手。
但絕大多數的和田青花墨玉子料隨著石墨含量的提高而片狀結構也隨之顯著,所以結構粗大不堪,側裂叢生,油潤感也難以盡如人意,收藏玩賞的價值並不高。加之在消費領域,愛好者們難以逾越對青花類玉石是白玉上含有雜質汙垢的成見,一直以來民間的真實和田玉交易中,青花墨玉的成交價格一路走低。
只要是帶有少許墨色的青花類玉石籽料,掛件、手把件、哪怕是手鐲,通常能售得幾千元就算不錯了,個別特色貨能賣到一兩萬也就是高價了。當然這並不妨礙那些無良者蒙蔽初學的小白們,張口就是幾十數百萬的開價,反正在他們的花言巧語下,一切都能自圓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