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優異種質資源打造珍稀魚類長壽園
■動態播報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曄 通訊員馬一杏)「由於受長江生態環境惡化、水利工程建設、漁業資源過度開發等多重因素的影響,長江珍稀魚類資源日趨枯竭,形勢十分嚴峻。」近日,中洋集團副總經理郭正龍在江蘇省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平臺2015年庫圃工作會議暨長江珍稀魚類種質資源展示會上介紹道,「沒有了魚種就沒有了繁育,也更沒有了優質魚類的可持續發展,長江珍稀魚類種質資源的保護迫在眉睫。」2004年,江蘇省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平臺啟動,藉助先進的基因重組與選擇技術,力圖改變農作物、水產、林木、家養動物四大類種質資源分散保存、管理混亂的局面。
-
分子指紋圖譜庫讓薰衣草有了「親子鑑定」
5月8日,來自該大學的消息稱,蘇秀娟團隊歷時4年,構建了新疆薰衣草主栽品種的分子指紋圖譜庫。利用分子指紋圖譜庫可以通過「親子鑑定」來驗證和區分薰衣草種質類型,快速準確地鑑定出種質資源中的優異基因。薰衣草是名貴天然香料,被譽為「芳香女王」。伊犁地區與世界著名薰衣草產地法國普羅旺斯、日本北海道屬於同一緯度帶。
-
湖北隨州隨縣琵琶湖細鱗斜頜鯝省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建立
,湖北省水產局以鄂漁函〔2014〕36號文件正式批准建立「琵琶湖細鱗斜頜鯝省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在不增加飼料的情況下,水體中放養或混養細鱗斜頜鯝不僅能提高單位面積魚的產量,而且能減緩水體富營養化的進程,是「以魚養水」、「以漁保水」的主要魚類,因此細鱗斜頜鯝被稱為「清潔工」、「環保魚」。大力推廣細鱗斜頜鯝的養殖技術,對充分利用自然資源、改善水域環境、生態防治水體富營養化具有深遠意義。
-
快速、簡單、準確的安捷倫魚類 DNA 檢測技術成為海產品種類鑑定和...
快速、簡單、準確的安捷倫魚類 DNA 檢測技術成為海產品種類鑑定和標籤信息驗證的常規檢測方法 2010 年 3 月 8 日,佛羅裡達州奧蘭多市,匹茲堡儀器博覽會(Pittcon) 2010—安捷倫科技公司(紐約證交所代碼:A)日前發布了一 套系統,加速和簡化了利用 DNA 鑑定食用魚種類的分析過程
-
收藏了這麼多種長江野生魚類……
收藏了這麼多種長江野生魚類…… 2020-06-22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際合作救護新疆額爾齊斯河珍稀魚類
這是繼加拿大、美國等國際專家技術服務後,以魚類原種和技術成果相結合的中哈兩國國際合作項目「梭鱸原種引進及養殖技術試驗」進入實質性階段。 發源於我國新疆阿爾泰山脈的額爾齊斯河,由東向西流經哈薩克斯坦國後,繼續北流到達俄羅斯匯入鄂畢河,從而與北冰洋水系直接相連。從源頭至入海口的5400多公裡水域內,生長著30多種來源於歐洲種質資源庫的額爾齊斯河特種冷水魚類。
-
遼寧省地方標準《中國蛤蜊(種質)》和《中國蛤蜊苗種繁育技術規範...
海洋所聯合丹東永明食品有限公司和山東藍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經過數年技術攻關,解決了親貝誘導產卵、幼蟲培育、高效採苗和苗種規模化中間培育等關鍵技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中國蛤蜊規模化高效苗種繁育技術,實現了中國蛤蜊苗種培育產業化。
-
守護「華中藥庫」之源 探訪湖北首個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
「作為華中地區專門從事中藥材研究、開發和利用的科研機構,我們應義不容辭地扛起全省藥用植物種質資源保護這份責任!」劉翠君表示。省農科院中藥材研究所以恩施藥用植物資源為基礎,以行業優勢為底氣,以高素質專業人才為保障,於2018年2月申請建立「湖北省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
-
我國冷水性魚類產業現狀及發展趨勢探討
在當今人們高度關注生活品質和食品安全的今天,正在逐步受到全社會的關注和追捧,產業規模和技術需求在不斷提升,為提高產業發展技術支撐能力,2010 年在農業部的支持下,黑龍江水產研究所牽頭承擔了公益性農業行業專項——「冷水性魚類養殖產業化技術研究及示範」項目,在項目中設定了產業信息調研和產業信息平臺的建立工作,通過兩年的運行,對冷水魚產業現狀有了較為清楚的認識,建立起冷水性魚類產業信息平臺
-
青海省作物分子育種重點實驗室建設取得新成效
近期,青海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對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承擔的青海省作物分子育種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進行了驗收。在省科技廳和依託單位的大力支持下,三年來實驗室科研條件、科學研究、團隊建設、人才培養和對外交流等各項工作取得了較大的提升。
-
安捷倫:快速、簡單、準確的魚類 DNA 檢測技術
安捷倫科技公司日前發布了一 套系統,加速和簡化了利用 DNA 鑑定食用魚種類的分析過程,使得 DNA 檢測這種高精度技術能夠作為一種常規方法應用於海產品標籤信息的驗證以及相關成分的檢測。安捷倫魚類品種鑑定方法將樣品與物種 DNA 資料庫中的數據進行匹配。該系統整合了安捷倫魚類品種 DNA 指紋圖譜資料庫,安捷倫 2100 生物分析儀以及專屬的數據分析軟體(RFLP Decoder)。這種 DNA 分析方法基於聚合酶鏈反應-限制性片斷長度多態性(PCR-RFLP),不僅其準確性和穩定性均遠高於目前的蛋白質檢測方法,而且確定品種的時間也從幾天縮短到幾個小時。
-
陳新:創新綠豆選育栽培,推進技術集成應用
針對我國在綠豆生產上存在 的產量低、抗病蟲能力差、區域性強、機械化程度不高等問題,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所長、二級研究員陳新領導科研團隊在「綠豆新品種選育及綠色高效栽培技術集成應用」的項目支撐下展開了系列研究,並在多年探索下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突破,項目研究成果還獲得了2018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
海南收集保存熱帶作物種質資源4.7萬份 保存量處世界領先水平
海南種業發展按下「快進鍵」海南日報訊(記者傅人意 實習生王偉君)海南日報記者從日前舉行的全省種子站工作會議獲悉,我省近年強力推進種質資源收集與保護、品種選育及示範推廣、種子監管職責落實等工作,海南種業發展按下了「快進鍵」。
-
我國建成首個以耐鹽植物為主的種質資源庫
近日,我國第一個以耐鹽植物為主的種質資源資料庫在山東省科學院生物所建成。該資料庫涵蓋了自1953年以來世界上各相關研究單位公開發表的耐鹽植物信息,涉及99638個分類種。同時,與資料庫相對應的,耐鹽植物種質資源實體庫正在建設中。 耐鹽鹼性極強的小灌木——白刺,常常匍匐於地面生長,它的株高30—60釐米。作為荒漠、半荒漠地區的重要植被之一,白刺的耐鹽鹼度可以達到30%。
-
武漢3種花卉種質資源庫入選「國家隊」
呂文君 攝 12日,記者獲悉,武漢3處花卉種質資源庫,成功入選「國家隊」。 它們分別是:東湖風景區磨山管理國家梅花種質資源庫、武漢市園林科學研究院國家櫻花種質資源庫、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國家莢蒾屬種質資源庫。在國家林業草原局10日公布的第二批33個國家花卉種質資源庫名單中,它們榜上有名。這是武漢地區的花卉種質資源庫,首次躋身「國家隊」。
-
全國首個耐鹽植物種質資料庫建成
□記者 王亞楠 通訊員 陳強 報導 本報濟南訊 近日,我國首個耐鹽植物種質資源資料庫在省科學院全面建成,該資料庫涵蓋了自 1953年以來世界上各相關研究單位公開發表的耐鹽植物信息
-
魚類育種專家金萬昆:堅守60年 只為養更多更好的魚
他一頭扎進了魚苗的人工繁殖和新品種的實驗研究裡。魚類也像其它任何生物一樣,要保持它的種質不衰,種性不退,就要不斷的堅持科學選育,在選育中剔除衰退的基因,保留優良種質。鯉魚的性成熟周期通常是3年~4年,選育成一個新的良種要經過6代,期間投入的精力無法統計。
-
澳研究發現熱帶珊瑚礁魚類壽命可達80歲以上
澳大利亞海洋學研究所在一份報告中說,該機構研究人員在西澳大利亞州海岸附近4個地點和印度洋中部的查戈斯群島附近抽樣調查了熱帶魚的生長情況,共發現11條年齡超過60歲的魚。在西澳大利亞州西北部一處名為羅利沙洲的珊瑚礁海域,研究人員發現了這條年齡高達81歲的斑點笛鯛和一條79歲的白斑笛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