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原始靈長動物化石顯示人類祖先像松鼠

2020-12-24 央視網科教

最原始靈長動物化石顯示人類祖先像松鼠

最原始靈長動物化石顯示人類祖先像松鼠(圖)

  北京時間10月25日消息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公布了對世界上最古老最原始靈長類動物的新見解。對最近發現化石作了分析的研究人員表示,6600萬年前小而敏捷的普爾加託裡猴用大部分時間吃水果和爬樹。這些化石是已知最早的普爾加託裡猴頭下骨骼,以前只發現過它的牙齒。

  研究報告作者之一、美國耶魯大學脊椎動物古生物學家史蒂芬-切斯特說:「這些踝骨表明普爾加託裡猴已進化出和今天生活在樹上的靈長類動物一樣的可移動踝關節。這種移動性會使它們以不同方向轉動腳,以便適應呈現出不同角度的樹幹和樹枝。」

  切斯特指出:「它還顯示最早的靈長類動物沒有你今天在許多現存靈長類動物中看到的伸長的腳踝。我們認為,這和跳躍行為有關。」切斯特和兩位同事——美國佛羅裡達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喬納森-布洛克以及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萊分校榮譽教授兼該大學古生物學博物館館長威廉-克萊門斯進行了這項研究。

  這些研究人員分析了這些化石,認為普爾加託裡猴的複雜踝骨在早期靈長類動物的成功進化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布洛克表示:「這些新化石支持這樣一個想法,就是靈長類動物進化的第一個1000萬年出現在一個類似於有多樣性開花植物的非常時期。在這個時期內,靈長類動物攀爬樹枝、採摘水果和樹上其他食物的能力才凸現端倪。」

  普爾加託裡猴生活在古新世,當時非鳥類恐龍滅絕後不久。隨著恐龍時代的終結,一個由哺乳動物佔主導地位的新時代開始了。普遍認為,這種哺乳動物很小,棕色,還有一條毛茸茸的尾巴。這些研究人員把它比作另一種早期靈長類動物Dryomomys。迄今為止,科學家已獲得更多可用的Dryomomys化石材料。

  經研究發現,普爾加託裡猴重約1.3盎司,大致和現存最小的靈長類動物馬達加斯加鼠狐猴一般大。這種哺乳動物有很多牙齒,其中包括專門用來吃水果的低冠臼齒等。當然,它還吃其他食物。

  普爾加託裡猴和其他靈長類動物都在樹上生活,就連現存的一些靈長類物種在一定程度上依然保持著樹棲生活習慣。但人是個罕見例子。普爾加託裡猴滅絕後約6000萬年,人類更近的祖先就離開樹,在陸地上生活。最近,研究人員在北卡羅來納州羅利市舉行的古脊椎動物學會第72屆年會上公布了他們的發現。

  普爾加託裡猴小檔案:

  普遍認為,這種小哺乳動物是棕色,而且長著一條毛茸茸的尾巴。它重約1.3盎司,大致和現存最小的靈長類動物馬達加斯加鼠狐猴一般大。這種哺乳動物有很多牙齒,其中包括專門用來吃水果的低冠臼齒等。當然,它還吃其他食物。研究人員認為,它用大部分時間吃水果和爬樹。他們在美國蒙大拿州東部的普爾加託裡猴山沉積物中發現最早的普爾加託裡猴化石,認為它們已有約6600萬年歷史。(孝文)

  來源:新浪科技

相關焦點

  • 蝙蝠的起源和演化簡史:它的祖先不是老鼠也不是翼龍
    這是一種鼩鼱大小的動物,擅長在樹枝上攀爬,約16釐米長、20克重。然而最新研究將它歸於北方磨楔齒獸類(一類原始獸類,是後獸和真獸的共同祖先)的基礎類群,這意味著它比有袋類還要原始,只是我們的旁系遠親。完整的前肢顯示出抓握型的前爪(趾骨長,爪強烈彎曲),證明它擅長爬樹。從牙齒形態看,它以昆蟲為主食。可以肯定,蝙蝠、老鼠以及人類等所有現代真獸的共同遠祖,就是類似於侏羅獸這樣的動物。單從長相上看確實有些形似老鼠,但解剖結構肯定完全不同。只能說蝙蝠祖先是長得有點像老鼠(實際上更像鼩鼱)的原始真獸,但絕非今天的老鼠。
  • 人類祖先可能很早「走出非洲」
    新華社北京9月3日電  一個國際科研團隊最近報告說,他們在希臘克裡特島發現了一批腳印化石,可能屬於570萬年前的一種原始人類,這可能表明人類祖先很早就已「走出非洲」。  這個由波蘭、瑞典等國科研人員組成的團隊在英國《地質學家協會學報》上報告說,他們發現的腳印化石出土於克裡特島西部,沉積物和微體化石分析表明它們形成於570萬年前。  人腳的形狀與其他陸生動物均不相同,腳掌較長,五趾較短且都朝向前方,且沒有爪尖。猿類的腳更像人類的手,大腳趾較長,向外側伸出。研究人員認為,他們發現的腳印更像人類留下的,尤其是大腳趾的形狀、大小和朝向。
  • 人與猿猴有共同祖先 這些祖先確定長得像黑猩猩?
    幾十年後,他們說服了懷疑論者,因為新的化石發現為他們的理論提供了確鑿證據。所有的靈長類動物化石,包括類人猿,到20世紀60年代都已經曝光。其中,名為臘瑪古猿(Ramapithecus)或被稱為西瓦古猿(Sivapithecus)看起來很像人類的直接祖先。
  • 地球上最古老的基幹四足動物化石「現身」中國
    新華網北京10月24日電(記者吳晶晶)記者24日獲悉,中國科學家在雲南發現了迄今最古老的基幹四足動物化石「奇異東生魚」。該化石距今約4.09億年,將四足動物支系的演化歷史前推了1000萬年。
  • 奇特的化石種類世界,五種難於分清動物化石,以克柔龍化石最震撼
    在宇宙中,地球是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體,是包括人類在內的億萬種生物的居 住地,據估算地球現是40億~46億歲,地球出現過無數種生物,隨著環境變化,物種有些消失了,有些新出現了,對於那些消失的物種,現在的人類只能從化石探索了解,而化石的研究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並能幫助確定地層的年代
  • 全世界長得像松鼠的奇怪猴子,且是唯一不具犬齒的靈長類動物
    其骨瘦如嶙的手指長得十分奇特,中指既靈活,又柔軟無力,不適於握物,卻適於刺探和抓挖,指猴的另一個不尋常的特徵在於牙齒,僅有18枚,不僅比其他靈長類動物要少得多,而且是唯一不具犬齒的靈長類動物。它也沒有一般原始猴類所特有的梳齒,但門齒高度發達,與齧齒動物的門齒很相象。
  • 哺乳類動物的祖先是誰?與人類的出現有哪些關係?
    比方說人類。人類作為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物,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我們是由猿類進化而來的,不過,猿類作為哺乳動物,嚴格意義上來說,陸地地球上哺乳動物的祖先沒有出現,我們現在也是很難出現的。什麼是哺乳動物?恆溫胎生、具有脊椎,可以通過乳腺來分泌乳汁等等,這些都是哺乳動物的特徵。
  • 人類的祖先是啥?可以用《易經》解釋嗎?
    2002年4月,權威學術期刊《自然》公布了一項研究發現:靈長類動物(比如說,我們人類就是最典型的靈長類動物)的共同祖先,即一種體積和鼴鼠或者松鼠差不多大小的哺乳動物,曾和恐龍們共存在地球上,在大約8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就已經存在,還幸運地躲過了後來導致恐龍大規模滅絕的那場距今6500萬的全球性生命滅絕大災難。
  • 中科院新發現:4.1億年前水中掠食者是人類魚形祖先
    原標題:新發現:4.1億年前水中掠食者是人類魚形祖先本報訊 (記者 劉歡)4.1億年前,它們競逐著地球水域的統治權,並最終演化出包括人類在內的四足動物。昨天,中科院古脊椎所朱敏研究員及其團隊向世界公布了他們的研究成果,藉助高精度CT掃描技術,他們揭開了「魚類時代」稱雄地球水域的人類魚形祖先演化謎團。
  • 為什麼人類是哺乳動物,但是卻沒有像動物一樣濃密的毛髮?
    我們都知道人類是靈長目的哺乳動物,很奇怪的是,我們現代人類卻沒有像大多靈長目的哺乳動物那樣有濃密的毛髮。但其實毛髮有很多作用,不僅有保溫的作用,還能防止皮膚曬傷、水分過多地散失以及抵禦蚊蟲的叮咬等等。我們為什麼在進化的途中,將動物般的毛髮進化沒了,到現在也還沒有一個定論,不過科學家對此提出了很多假說。
  • 恐龍都有化石留下,人類始祖的化石為什麼至今未被找到?
    距今幾億年前的古生物化石都能夠順利出土,而我們能夠找到的距今最久遠的人類化石也只有幾百萬年,就連人類之前的地球霸主——恐龍,也留下了不少的化石,而人類的祖先究竟在哪裡?對此,科學家們給出了三種解釋。一是,化石的形成需要依靠外部條件。
  • 像松鼠這樣的小體型動物,能否進化出智慧?為什麼?
    在某問答平臺上,有一位童鞋問了這樣一個問題:小體形動物比如松鼠有可能進化出智慧嗎?這個問題我把它換一個形式可能會更好解釋——智慧生命的體型重要嗎?經過反覆地探究,人們找到了一個可以比較客觀反映大腦與體形的參考數值,稱為腦指數,是動物的腦容量與模擬預期腦容量的比值。貓的指數恰好接近1,而老鼠只有0.4,人類是7,在所有動物中無出其右者。為什麼說這是經過反覆探究的呢?因為之前出現過很多比較方法,但是都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效果(也就是人類沒有拿第一,哈哈……)。
  • 蝙蝠的祖先是誰?考古家發現1.25億年前的化石,或許能找到答案
    蝙蝠,脊索動物門、哺乳綱下的一類動物,它是哺乳動物中唯一能真正飛翔的獸類,從外表看起來,蝙蝠就像長了翅膀的老鼠。一直以來,蝙蝠祖先是誰?蝙蝠到底是由什麼進化而來的呢?都是古生物學家非常感興趣的問題,研究這個問題,也是在研究地球生物的大進化歷史。
  • 誰敢說提塔利克魚是人類祖先?出來先做200個伏地挺身再聊
    (泥盆紀有陸生動物,但是目前的化石顯示都是類似紐氏呼氣蟲的昆蟲類)在泥盆紀,當時的埃爾斯米爾島應該大致屬於勞倫大陸的一部分,在那個地質年代,地球上的大陸大部分集中在南半球,而埃爾斯米爾島的位置應該在赤道附近。
  • 盤點地球上比人類存活更久遠的20種動物
    鴕鳥的祖先來自今天被稱為古鳥的鳥類。最古老的化石是在1930年代中歐發現的,這表明它們已經存在於地球上約4000萬年。但是,現代鴕鳥的化石記錄可追溯到20至2300萬年前。
  • 研究顯示,早期人類可能通過冬眠來度過漫漫長冬
    例如,如果動物在冬天下來之前得不到足夠的食物儲備,他們可能會在冬眠後患上許多疾病。「我們必須強調,冬眠並不總是健康的,」古人類學家安東尼斯·巴蒂歐卡斯(Antonis Bartsiokas)和胡安·路易斯·阿蘇阿加(Juan-Luis Arsuaga)在他們的新論文中寫道。
  • 人類真的沒有天敵嗎?有一動物差點吃光人類祖先,如今還有人害怕
    最恐怖的是,它的口味也隨性情大變,吃人成了它的最愛。遠古的這個傳說並不是空穴來風,人類如今是所有地球動物的天敵,不知有多少動物因人類活動而滅絕。但強悍的人類真的沒有天敵嗎?大自然中的人類遠祖可不敢這樣想。傳說中的猰貐長著虎爪,樣子像豹貓,和一種已經滅絕的食人怪獸十分相似。
  • 320萬年前的人類祖先兩足直立行走
    南方古猿阿法種(AL 333-160)第四蹠骨化石  (化石網/冉燃編譯)來自衣索比亞(Ethiopia)哈達爾(Hadar)地區的一塊足部骨骼化石,表明在320萬年前的人類祖先雙足行走這個標本來自哈達爾地區333,被譽為「第一家庭遺址」( First Family Site),是東非南方古猿阿法種化石最富有的標本來源,到目前為止已知有超過250多個標本,代表了至少17個古猿個體。
  • 人類的祖先竟然是魚!它是什麼樣的魚?這條魚最早出現在哪兒?
    人類的祖先是誰?很多人會脫口而出——猿。不過,「從猿到人」可能只有數百萬年的歷史,更早呢?近年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古生物學者試圖從更廣的時空中,描繪一條「從魚到人」的演化之路。近日,該所專家表示,基於對瀟湘脊椎動物群遠古有頜類化石的研究,4億多年前,人類魚形祖先的起源地很可能就在雲南曲靖。目前,大量的科學證據將人類的祖先推向了海洋,這裡出現了最古老的脊椎動物——遠古魚類。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所長鄧濤曾在科普文章《你是一條來自遠古的魚》中指出,迄今發掘出最古老的魚類——海口魚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5.3億年前的寒武紀。
  • 5億年前人類最古老的祖先原來是它
    那麼,是誰或者說是哪些低等動物創造出了這些基本構造?這些基本構造又是如何出現的?研究表明,人體有8大系統、50多個器官,它們不是同時出現的,而是被逐步創造出來的。最早出現的人類的祖先的祖先,應該是像卵子一樣的小囊體,有口,但是可以沒有肛門,也不會有鰓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