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類是哺乳動物,但是卻沒有像動物一樣濃密的毛髮?

2020-12-23 騰訊網

我們都知道人類是靈長目的哺乳動物,很奇怪的是,我們現代人類卻沒有像大多靈長目的哺乳動物那樣有濃密的毛髮。但其實毛髮有很多作用,不僅有保溫的作用,還能防止皮膚曬傷、水分過多地散失以及抵禦蚊蟲的叮咬等等。我們為什麼在進化的途中,將動物般的毛髮進化沒了,到現在也還沒有一個定論,不過科學家對此提出了很多假說。

寄生蟲假說

遠古時期,人類有著濃密的毛髮,並且當時並沒有衛生這一個概念,在髒亂的毛髮中,很容易滋生蝨子等寄生蟲,給人類帶來疾病,甚至有些導致人類的死亡。

但是這一假說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其他的靈長目哺乳動物,為什麼它們到現在依然存在濃密的毛髮,而不是跟人類一樣將其進化淘汰。

水猿假說

一些科學家提出,人類存在一些在陸棲動物身上所沒有的特徵,而這些特徵卻可以在水生動物身上被找到。

首先,人類的毛髮稀疏,而水生哺乳動物為了減小水中的摩擦作用,同樣毛髮稀疏;其次,人類與水生哺乳動物同樣有著比較明顯的皮下脂肪層。

基於這些發現,就有科學家推測,幾百萬年前,海水上漲淹沒了很大陸地,猿為了生存不得不下樹入水成了海猿。不過這一假說沒有什麼充足的證據來證明,同時,在我們不斷的探索下,這個假說的可能性反而被降低了。

用火假說

我們與其他動物拉開距離是在我們的祖先學會了用火之後。

自從我們的祖先掌握了用火,便能夠使用火來獲取熟食,並且可以利用火來禦寒,祛除蚊蟲野獸等,這樣會使得他們的身體更加健康,族群也得到了發展。

只不過對於早期的人類,使用火存在一個壞處。因為自身毛髮太過濃密,容易導致身上的毛髮會被火引燃,毛髮被燒毀,甚至灼傷皮膚,十分的危險。

於是,在人類在進化中就逐漸放棄了毛髮。

散熱假說

這個假說是流行最廣的假說。

它認為,我們的祖先在熱帶地區生活,由於陽光的暴曬太多,尤其在學會直立行走後,接受陽光照射的面積變大了,並且在炎熱的天氣下狩獵,追逐動物,濃密的毛髮會讓體溫變的很高。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到像有濃密毛髮的哺乳動物,在烈陽下大多都並不會去狩獵,而是懶散的躲在有遮蔽的地方。並且人類並不具備像其它獵食者一樣的狩獵能力,所以為了延長狩獵、追逐富含營養的大型獵物的時間和散發體內的熱量,人類便在進化的過程中,減少了毛髮的誕生,同時也發展了大量的汗腺。

但問題是,雖然毛髮的減少的確會保證白天體溫的涼爽,但對於晚上的遠古人類來說,沒有毛髮很難維持體溫。同時,沒有了毛髮,白天熾熱的陽光又會曬傷皮膚。

到現在為止,我們人類為什麼毛髮稀疏,也並沒有確定科學的定論。這一個個假說仍然是我們的猜想,並沒有十分充足的證據來證明假說的成立,每個假說都有著很多爭議,不過大家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毛髮的減少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有益的自然選擇。

相關焦點

  • 寒冷的冬季,我們只有裹緊厚衣服,為什麼人類進化褪去濃密的毛髮
    大家應該都感受到今年的冬季格外的冷,這陣子全國更是開啟了速凍模式,人們都不得不穿上了厚厚的衣服來避寒保暖,不經想到假如我們像動物一樣有著厚厚的毛髮
  • 揭秘為何哺乳類動物毛髮顏色沒有綠色的原因
    自然界之中的哺乳動物真的是特別的多,在我們的周圍隨處都能夠看到各種各樣的哺乳動物,相信家裡面養的一些寵物狗狗貓貓之類的,大家都看到過它們基本上毛髮都是灰色白色,那麼大家有沒有發現過哺乳動物的毛髮純天然長的是綠色的呢?
  • 你不一定知道的科學常識,你知道為什麼沒有綠色哺乳動物嗎
    在自然界中,哺乳動物與其它類別的動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比如昆蟲、青蛙、蜥蜴、鳥類等非哺乳動物,它們中的某些種類進化出了綠色的皮毛和皮膚。變色龍就常常用「善變」的體色來巧妙偽裝,融合到環境中,不易被敵人發現。但是為什麼偏偏哺乳動物不這麼做呢?
  • 很多動物都有厚厚的毛髮,為何人類身上的毛髮很少很短?
    人類祖先其實是擁有厚厚毛髮的,主要作用是保暖和保護皮膚,後來學會了用動物毛皮製作衣物保暖,加上火的使用,人類對毛髮的依賴度大大降低,經過數十萬年的進化後,留下了如今很短的體毛。陸地上生存的絕大部分哺乳動物,無論是在熾熱的非洲,還是寒冷的兩極,幾乎都有著厚厚的毛髮(也有例外,比如非洲裸克分子鼠),動物毛髮有著兩大作用,一是保暖防寒,二是保護皮膚不受外界傷害,比如蚊蟲叮咬,太陽直射等等。
  • 真問真答:為什麼沒有綠色的哺乳動物
    ,通過反射和幹涉產生明亮的藍色,三種顏色最終混合成有深淺變化的綠色 那麼回到哺乳動物身上就會發現,產生綠色的困難主要集中在光學色的部分上:相比鱗片、羽毛,或者裸露的表皮細胞,哺乳動物的角蛋白毛髮雖然非常適合保溫,但也缺乏精細的微觀結構,表面只有一層粗糙的毛鱗片,很難讓可見光發生規律的幹涉和衍射,這讓我們失去了製造藍色和紫色能力。
  • 哺乳動物家族的「裸體」動物!
    哺乳動物家族的「裸體」動物!在自然界,有很多沒有毛皮的動物,它們有的是進化來的,有的到現在也不知道原因的,小編呢,想給大家普及一下哺乳動物中的無毛皮的動物,有興趣的,一起來看看吧!河馬有厚厚的脂肪,不需要皮毛河馬是淡水物種中的現存最大型雜食性哺乳類動物,也是現存僅次於非洲象、亞洲象、非洲森林象、白犀牛、印度犀牛的陸地動物。河馬缺乏毛髮與其它水生和半水生動物擁有同樣的原因,脂肪對於大部分時間呆在水中的大型動物來說能夠更加有效的隔絕熱量。有趣的是,河馬事實上與現代的鯨目動物關係最密切。
  • 「赤裸」的真相:人類皮膚為何大多裸露在外
    毛髮的脫落,促使人類祖先的大腦容積變得更大,增強了他們的象徵思維能力——在人類進化史上,這是極為關鍵的一步。  靈長類動物中,僅有人類皮膚幾乎完全裸露——不論是披著短黑毛髮的吼猴(howler monkey),還是身穿鬆散銅色「外衣」的紅毛猩猩(orangutan),其他靈長類動物身上都長著濃密的毛髮。
  • 人類是否起源於「海猿」為什麼有科學家會提出這個奇怪的假設?
    1960年,英國人類學家阿利斯特·哈代別出心裁地提出了人類起源於「海猿」的假說。這是一種典型的「反向思維」:為什麼恰恰是在這個人類進化的關鍵時期,沒有留下任何化石呢?這是因為人類的祖先並不是生活在陸地上,而是生活在海洋中。
  • 在哺乳動物中,為什麼人類可以全年365天都能繁殖後代
    同為哺乳動物的人類,與其他哺乳動物截然不同。動物繁衍後代的時間都是非常有規律的,而人類每時每刻,每分每秒,都可以進行繁衍後代的行為。換句話來說,人類全年365天都處於繁衍期。生物的繁衍生息,是為了讓生命不間斷地延續下去。儘管人類的智慧已經是地球生物最高的生物,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獨特意識和想法,但是仍然擺脫不了激素所帶來的,對異性的,渴望。
  • 哺乳動物都是四條腿的,那為什麼沒有六條腿的哺乳動物呢?
    哺乳類動物(Mammal)哺乳類是一種恆溫、脊椎動物,大部分都是胎生,並藉由乳腺哺育後代。哺乳動物,是動物發展史上最高級的階段,也是與人類關係最密切的一個類群。哺乳動物具備了許多獨特特徵,因而在進化過程中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 為什麼沒人提「水猿說」了?我們的古猿祖先為什麼不從水裡來?
    人類無論是在靈長類動物家族中,還是在哺乳動物大家庭裡,都是個「異類」,智力、心智先拋到一邊,光是沒有濃密的體毛這一點,就能稱得上個例。想要解釋人類為何是「裸猿」的研究者不在少數,上世紀60年代英國海洋生物學家阿里斯特·哈代提出的「水猿說」就是其中一個,如今水猿說怎麼很少有人問津了呢?
  • 迫於各種壓力,人類放棄厚毛皮,我們是否會再次進化,成為禿子?
    沒有任何一種動物,即使是體型龐大、牙齒鋒利的恐龍能做到這一點。 然而,同樣作為哺乳動物,我們可能是最奇特的,尤其在於毛髮方面。 體毛相對來說是非常少的,唯獨頭髮比較茂盛,而我們的近親,倭黑猩猩、黑猩猩和大猩猩卻是全身毛茸茸的。
  • 人類起源的第二種可能:我們來自海洋
    為什麼我們如此不同,這1.23%的差異是如何形成的?進化論告訴我們一切特徵都是有必要的進化,那人類的這些特徵是發生了什麼事情導致的?先從人類光滑的皮膚說起,人類是陸地上唯一沒有濃密體毛的靈長類動物,沒有毛髮的哺乳動物還有儒艮,海象,海豚,鯨魚,河馬,海牛,都是水生動物。
  • 為什麼人類不像動物那樣長滿毛髮,是因為穿衣服?真相被揭開,讓人不...
    人類體毛特徵主要涉及兩種假說,分別是非洲起源進化說和水猿假說。前者主要是認為人類演化歷程中居住的非洲大陸比較溫暖,體毛髮達與否不是決定生物生存的主要因素,無論在什麼時候,對生物而言攝入能量應該是最重要的
  • 人類由水中來,經歷了一個名為「水猿」的階段?
    水猿假說認為,人類有一些和其它人科動物所沒有的特徵,這些特徵卻可以在水生動物身上被找到。這些特徵包括:1、人類不像其它靈長動物一樣體被濃密的毛髮,而水生哺乳動物因為需要減小水中的摩擦作用,體毛也很稀疏。2、為了彌補失去毛髮帶來的熱量損失,水生哺乳動物有明顯的皮下脂肪層,這和人類相似。而其它靈長目動物都不具有明顯的皮下脂肪層。
  • 我們怎麼從未見過綠顏色的哺乳動物?這是什麼原因呢?
    導語:大自然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動物,它們除了外形長得不一樣,生活習性不一樣外,顏色也各不相同。動物幾乎把我們所知道的顏色全都長了個遍。但在我們心中卻始終有一個疑問:擁有較高智商的哺乳動物卻沒有綠顏色,這是為什麼呢?
  • 除了人類媽媽,其他雌性哺乳動物也在經歷「喪偶式」育兒
    你有沒有發現,哺乳動物大多是由雌性獨自撫養幼崽的?據統計,在所有哺乳動物中,雄性育幼,即父親獨自撫養幼崽的物種僅佔10%。這麼可憐的數據讓人不禁思考,爸爸們都去哪了?雄性哺乳動物們為什麼如此抗拒當「奶爸」?
  • 哺乳動物演化簡史!
    羊膜動物的另一個主要分支是蜥形動物。這些是早期的爬行動物,有一種叫雙孔亞綱的分支是現代爬行動物、恐龍和鳥類的祖先,以及史前爬行動物如蛇頸龍和魚龍的祖先。 雙孔亞綱動物的頭骨兩邊各有兩個開口,就像今天的鳥類和爬行動物一樣。(許多科學家認為,雖然今天的龜鱉目頭骨上沒有任何額外的開口,但它們的祖先卻有。)
  • 同為海洋哺乳動物用肺呼吸,為何海獅可以曬太陽,而鯨魚擱淺就變鯨爆?
    但是如果我們仔細想一下,鯨魚雖然名字裡也有「魚」,但是它們卻更像我們人類。 它們和我們一樣是哺乳動物,呼吸的是空氣,依靠的是肺,它們無法長時間呆在水下,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回到水面呼吸。 但是為什麼它們不能和我們一樣在陸地上多生活,哪怕是一小段時間呢?
  • 哺乳動物系列——齧齒動物(一)
    但是也有一些齧齒目動物成為人類的寵物。齧齒目動物的適應性極強,種類繁多,是機會主義者,它們生活在各類棲居環境中,除了南極洲,其他各大陸都有它們的影子。從旅鼠潛伏的凍土苔原地帶,到沙鼠橫行的沙漠,齧齒目動物幾乎無處不在。大多數齧齒目動物都生活在地面上,但也有一些生活在樹上,還有一些生活在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