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海事和漁業部部長金英碩與俄羅斯遠東發展部長亞歷山大·加盧什卡會晤時稱,韓國準備為開發北方海路建造破冰船。
此外,北方海路是俄羅斯推進的一個重大項目,經過的水域大部分在俄羅斯的經濟專屬區內,從摩爾曼斯克出發,航行5620海裡可向東穿過巴倫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新西伯利亞海和楚科奇海五大海域,達到白令海峽和遠東的符拉迪沃斯託克,北方海路開發綜合計劃將有助於發揮俄羅斯的運輸物流優勢。
俄羅斯對北極航道的開發早已開始。1912年到1914年,他們在北方海航線沿線建立了3個無線電站,組建了西伯利亞輪船公司。自20世紀30年代開始,蘇聯開始著手建立完善的沿海航行安全體系,在1932年建立北方海航道管理總局。1959年蘇聯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破冰船「列寧號」。
2015年北方海路的貨運量每年只有400多萬噸,當時俄羅斯方面預計,未來15年通過北方海路的貨物運輸量將比目前增加19倍,達到每年8000多萬噸。
隨著各國對極地資源的看重,各國都在加緊建造破冰船,俄羅斯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多的破冰船,同時還建造了排水量超過數萬噸的大型破冰船。
根據資料顯示,韓國的第一艘破冰船「ARAON號」於2008年開建,用於勘測和研究南極等極地,Araon號是韓國自行設計建造的首艘破冰船,世宗科學基地和張保皋科學基地兩個南極科學考察站的科考船。
ARAON號於2009年12月首次起航,船長110米、載重噸達7487噸,可以打碎1米厚冰川,並以3到4節的速度航行,最高時速為16節,船上可搭載直升機。「ARAON號」可一次性裝載70天航海用的肉類和生活用品,且航海距離達到2萬海裡。
2011年,韓國還建造了一艘全球最大的商用破冰船,排水量高達19萬噸,長310米、寬51米、航速為每小時11公裡,按照設計可以壓碎最大厚度為1.7米的冰層,該船主要用於運送鐵礦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