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州第一碼頭,鎮海利涉道頭,海上絲綢之路的啟碇港

2020-12-18 攝遊蜂

明州為寧波鄞州區古稱,明朝時為避諱,改為「海定則波寧」的寧波府,後將鄞州及周邊地區統稱為「寧波」,鄞州回歸到唐時的「鄞州」稱謂。

古人稱舟楫為利涉,有「順利渡河涉水」之意。道頭則是寧波話「碼頭」的意思。利涉道頭,是鎮海人對船隻出航安全、順利的美好祝福。

利涉道頭始建於宋崇寧三年即11嚄年,是寧波史載最早的一座碼頭,號稱「明州第一碼頭」。當時,日本、高麗的時辰、僧侶,常常從這裡出入中國,這裡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站。

現在的碼頭古牌樓位於沿江景觀帶萬斛神舟的旁邊,由漢玉白石雕鑿而成,四柱三門平式兩簷,是2003年10月26日重建完成的。

雖是重建,但想必是按照史料記載的地點、樣式、格局,其實也是非常重要的文化遺產,與旁邊的「萬斛神舟」一起,再現了古時繁華盛大的碼頭場景,為人們回顧歷史、學習古人的創新發展的精神,將具有非常大的意義。

牌樓前通往甬江的道路,重建的碼頭淹沒在綠草裡

相關焦點

  • 鎮海打造「海上絲路」起碇港
    「萬斛神舟」古船模型建成,明州第一碼頭也已粗具規模  研究「海上絲路」的專家表示,將協同鎮海進一步考證媽祖封神的史話  文/杭州日報記者張世新王勇  巍然如山的北宋「萬斛神舟」巨艦、接待國外使者的明州第一碼頭、起源於鎮海的媽祖文化……  隨著一系列鎮海「海上絲路」史跡的不斷被發掘,特別是國內第一個提出「海上絲路」概念的專家、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陳炎教授提出
  • 鎮海為「海絲」啟碇港再添史證 - 寧波晚報•數字報刊平臺
    這兩部遣唐使實錄記載了日本真如親王入唐經歷,不僅為後人了解唐朝時期中日歷史地理關係、交通航線、風土人情提供了素材,也為鎮海作為我國官方「海上絲綢之路」啟碇港,以及歷史上寧波河海聯運的港口地位提供了直接證明。    出家的日本皇族    被發現的《真如親王入唐略記》與《頭陀親王入唐略記》,詳細記載了真如親王的入唐經歷。
  • 2020鎮海十大網紅打卡地在上海發布!
    甬江入海口 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大運河」南端入海口 「海上絲綢之路」東方起碇港 …… 鎮海 這個人傑地靈,擁有湖光山色的寶地
  • 鎮海文旅走進上海,十大網紅打卡地強勢發布
    甬江入海口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大運河」南端入海口「海上絲綢之路利涉道頭 海上絲綢之路啟碇港,利涉道頭曾是北宋時期明州最大的碼頭之一鎮海口海防歷史紀念館 中國第一座海防遺址博物館。後海塘 千年古海塘,堪稱浙東海上長城,有「城塘合一,天下無雙」
  • 運河入海口,海絲起碇港,鎮海十大網紅打卡地赴上海吆喝旅遊
    寧波市文化廣電旅遊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邱金嶽,寧波市鎮海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鄭海江,寧波市鎮海區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局長阮一心及滬甬兩地文旅企業和媒體代表共150餘人參加。2、利涉道頭海上絲綢之路啟碇港,曾是北宋時期明州最大的碼頭之一。
  • 南宋《輿地圖》證明鎮海是海絲之路的啟碇港
    宇內孤本:第一幅詳細海外各國位置的地圖日本學者初步判斷《輿地圖》是日本臨濟宗高僧佛照禪師(名惠曉,字白雲)於宋末從定海(今鎮海)帶回日本的石刻地圖拓片。佛照於南宋鹹淳二年(1266年)來華,受教於定海縣(今屬北侖區)瑞巖寺住持釋紹曇(字希叟)。《輿地圖》誕生之時,佛照剛好來瑞巖寺學佛。
  • 網紅打卡地 催熱鎮海遊
    (張正偉 張荻楠 文/攝)九龍湖「森呼吸」、寧波植物園中賞花休閒、寧波幫博物館裡「慢生活」……國慶長假裡,鎮海十大網紅打卡地迎來如潮客流,休閒遊、研學遊一片紅火。作為中國大運河南端入海口和海上絲綢之路東方起碇港,鎮海區近年來大力推進文旅融合,從悠久的歷史、深厚的人文底蘊和現代商幫文化中挖掘亮點和特色,打造研學遊、海絲遊、生態遊等新業態。
  • 宋代寧波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故事
    宋代明州海上貿易的發達,促使政府在此設立市舶司進行管理。明州市舶司設在三江口一帶,這裡是甬江、餘姚江、奉化江交匯處,波斯巷、來遠亭等地名,揭示了這座城市與海上絲綢之路的密切關係。(資料圖片)宋代明州市舶司籤發的公憑(局部)民間商人經營海外貿易,必須獲得市舶司頒發的公憑,否則即為違法,宋代前往高麗、日本的商船,只能在明州市舶司籤發公憑。
  • 沿江路 | 鎮海人的「小外灘」,海上絲綢之路的起碇港就在這裡
    亭內設立「海上絲綢之路」陳列館,以圖板和實物形式展示鎮海作為「海上絲綢之路」啟碇港的歷史和「海上茶瓷之路」的古老文化。公元1123年,北宋宋徽宗在招寶山下造的兩艘「萬斛神舟」,正式從三江口古船碼頭啟程。
  • 新安沉船與海上絲綢之路
    中朝隔水相望,中日一衣帶水,天然的地理優勢,很早便形成了東北亞地區的海上交通航路網絡,並依託這一網絡進行商貿往來和政治、文化交流,學界或稱之為「海上絲綢之路東海航線」,與中國東南沿海通往東南亞、印度洋的「南海航線」相得益彰。新安沉船就是海上絲綢之路東海航線的見證。
  • 泉州——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 曾經世界第一大港
    泉州海岸線泉州先民充分利用當地得天獨厚的宜海條件,在沿海地帶長期進行造港運動,形成了「三灣」(泉州灣、圍頭灣、深滬灣)及兩江(晉江、洛陽江)範圍內由眾多碼頭構成的集群港,與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進行頻繁的海上貿易活動,孕育出了「海上絲綢之路」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古代的「刺桐港」。
  • 鎮海:建設更具競爭力的港口強區
    這是「浙東門戶」鎮海為自己確立的新坐標。 一座港口的古今傳奇    絲綢之路起點港  歷盡滄桑再啟航鎮海歷史悠久。早在史前時代,就有人類生存痕跡;記載表明,唐元和四年(809年),在甬江口建望海鎮,為鎮海建治之始。自古以來鎮海就是中國對外交往的重要口岸之一,素有「浙東門戶」之稱。
  • 一張手繪地圖 帶你探訪海上絲綢之路千年遺址
    浙江在線06月12日訊(錢江晚報記者 周文丹)自唐朝起,寧波就是「海上絲綢之路」中重要的一環。早在唐朝,來自日本、朝鮮半島的貨船想進入中國,必須要在明州港「驗明正身」允許放行後,才能將貨物四散到各地。一直至明代,明州港都是官方指定的允許東南亞貨船進港的唯一合法港口。
  • 明州泉州同列宋朝四大港口,為何現在前者全國第一,後者十名以外
    據統計,2018年寧波舟山港年貨物吞吐量超10億噸,位列世界前十,中國第一。而福建泉州港僅僅為位列中國十餘名。在宋代,泉州、廣州和明州(寧波在古代的稱呼)是中國的三大港口;到元代,泉州甚至被稱為「東方第一大港」。旅行家馬可·波羅在遊記中提到:「如果有一艘載胡椒的船去埃及的亞歷山大港或地中海的其他港口的話,那麼必有一百艘來到刺桐(泉州)。」如今,明州港和泉州港的差距越來越大。
  • 明州泉州同列宋朝四大港口,為何現在前者全國第一,後者十名以外
    據統計,2018年寧波舟山港年貨物吞吐量超10億噸,位列世界前十,中國第一。而福建泉州港僅僅為位列中國十餘名。 在宋代,泉州、廣州和明州(寧波在古代的稱呼)是中國的三大港口;到元代,泉州甚至被稱為「東方第一大港」。旅行家馬可·波羅在遊記中提到:「如果有一艘載胡椒的船去埃及的亞歷山大港或地中海的其他港口的話,那麼必有一百艘來到刺桐(泉州)。」如今,明州港和泉州港的差距越來越大。
  • 溫州寶藏|這件唐代執壺緣何成為溫州「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歷史見證物
    「自唐文宗開成四年(839)至唐哀帝天佑四年(907)的七十年間,日本商船停泊我國楚州、蘇州、松江、明州、台州、溫州、廣州等十多個港口」「唐代貿易港。……他若福州、明州、溫州以及蘇州之松江等,皆貿易港也」。  多年來,溫州地區各地除發現唐代邢窯白瓷碗、唐三彩陶瓶外,龍灣、平陽、永嘉各發現1件長沙窯褐彩青瓷執壺,蒼南發現1件長沙窯褐綠彩青瓷執壺。此外,鹿城區還發現少量長沙窯瓷片。
  • 探秘海上絲綢之路 | 山東半島,夢開始的地方
    早在哥倫布、達・伽瑪、麥哲倫的航海大發現之前,就有一條連接著中國與東南亞、印度、阿拉伯半島直至非洲東海岸的海上交通網絡,不僅流通著絲綢、瓷器
  • 關於海上絲綢之路的幾個問題
    19世紀70年代,李希霍芬回國後,陸續撰寫《中國:親身旅行的成果和以之為根據的研究》10,其中1877年出版的第一卷中最早使用「絲綢之路」一詞,用以論述漢代亞洲的絲綢貿易之路11,並以此構築了一個宏大的亞洲交通貿易史研究的新視角。
  • 中國歷史: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
    據9世紀中葉阿拉伯地理學家伊本·霍伯達編著的《道裡及郡國志》中所述,揚州與廣州、泉州、明州(寧波)等稱為唐代四大貿易港。據曾經到過揚州的阿拉伯商人蘇萊曼·丹吉爾的著作《東遊記》記載,到晚唐時期,廣州的外國僑民有12萬人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