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鄭和下西洋614周年 南京牛首山景區「旅遊+」激發新活力

2020-12-24 環球網

文旅中國移動端融媒體記者 王焰

今年7月11日是我國第十五個航海日,江蘇省南京市牛首山文化旅遊區內的鄭和文化園舉辦「弘揚海絲文化 圓夢中華復興」——鄭和下西洋614周年紀念活動。海絲文化詩詞大賽、青少年航海模型系列賽總決賽等精彩活動讓遊客們直觀地感知鄭和七下西洋,打造海上絲綢之路的光輝歷史故事。

「攬勝推開天闕門,撫心細數遠航痕。波濤萬裡騰牛氣,一嶺青松守海魂。」一首精心創作的壯闊航海詩篇引得遊客交口稱讚,這是榮獲2019「鄭和杯」海絲文化詩詞徵集大賽一等獎的作品《遊鄭和下西洋陳列館》,由江蘇鹽城陸志清創作。詩詞朗誦成為當天活動的最大亮點,鄭和後裔、二十世孫鄭寬濤獨誦《致鄭和》,牛首山講解員蘇釗平、徐玥帶來《絲路帆影—牛首山憶鄭和》,江蘇省朗誦協會副秘書長湯德珍帶領朗誦團的孩子們合誦兩首不同題材的《海魂書》,致敬歷史上這位傑出的航海家。

2019「鄭和杯」海絲文化詩詞大賽現場

活動現場還有精美的沙畫演示,突出了鄭和下西洋的軍陣儀仗、服飾、軍械、旗幟等元素,反映了明代中國勇於探索世界的時代縮影。

今年恰逢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70周年。經過2個月的角逐,「鄭和杯」2019南京青少年航海模型系列賽總決賽在南京牛首山文化旅遊區寶相湖精彩上演。來自南京各中小學的多名選手成功入圍決賽,爭奪東方號電動貨櫃模型拼裝、航海模型自航競速、電動水池遙控模型競速賽等8個項目的獎項。比賽不僅讓孩子們深入學習海模拼裝、競速、遙控等專業知識,更弘揚了中華民族航海精神。

遊客參觀相關活動展覽

學茶道、賞桃花、品梵音……牛首山文化旅遊區緊扣大眾旅遊時代新特點,不斷探索旅遊供給側改革,堅持遊客需求導向,不斷完善綜合服務配套,建設和提升了佛頂前苑、桃花溪、青年廣場等一批生態景觀,打造了佛頂文化藝術節、春牛首國際馬拉松、中國杯國際定向越野、M2K街道競速嘉年華等一系列體現景區創新性的重視體驗和互動的文化活動,「旅遊+體育」「旅遊+文化」「旅遊+教育」「旅遊+生態」等已逐漸成為牛首山的旅遊特色名片。

(圖片均由主辦方供圖)

相關焦點

  • 印尼旅遊部長阿里夫出席三寶壟紀念鄭和下西洋610周年活動
    印尼旅遊部長阿里夫出席三寶壟紀念鄭和下西洋610周年活動 2015-08-14 01:06:4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印尼三寶壟市13日隆重舉行紀念中國航海家鄭和下西洋610周年活動,印尼旅遊部長阿里夫身著中國古裝(左)和當地民眾、軍人、華人華僑近千人出席活動。
  • 南京冷門景點,和鄭和下西洋有關,不需要門票錢
    南京作為六朝古都,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南京很多景點都是依託其獨特的歷史意義吸引廣大遊客的。如果在南京旅遊的時候去夫子廟、中山陵一代的話,你會發現遊客絡繹不絕,這些景點是去南京旅遊的大部分人會選擇的地方。但是在南京,還有很多幾乎沒人知道的歷史景點,這些景點不僅風景優美,而且還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 跟著李哥遊南京:鄭和七次下西洋,均得媽祖保佑,明成祖建宮紀念
    跟著李哥遊南京:鄭和七次下西洋,均得媽祖保佑,明成祖建宮紀念。該宮始建於明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九月初八,由明成祖賜名,以紀念鄭和第一次下西洋平安歸來。 與鄭和下西洋有著深厚歷史淵源的靜海寺—天妃宮歷史景區,包括獅子山西入口廣場、特色商業步行街、靜海寺和鄭和紀念館以及天妃宮媽祖廟,該景區被定位為商貿、旅遊、文化、休閒、觀光為一體的歷史景區
  • 南京公布與鄭和有關旅遊景點圖 多數免費
    記者 李花  偉大的航海家、外交家鄭和,在他60餘年的生涯中,除了七下西洋之外,其餘大部分時間是在南京度過的。南京稱得上是鄭和的第二故鄉。你知道哪些景點和鄭和有關嗎?昨天,在2012中國航海日活動90天倒計時儀式暨專題網站上線發布會上,中國航海日專題網站(http://zh.nju.gov.cn)首次公布了「鄭和與南京的旅遊景點示意圖」。
  • 鄭和下西洋,和平的遠航 | 探秘海上絲綢之路
    鄭和與他的寶船明朝永樂年間,國力強盛,鄭和下西洋,把中華文明傳播到了異國他鄉,明成祖朱棣為了褒獎他,敕建靜海寺。這座位於南京城西北角的寺廟,取名「靜海」,寓意為「四海平靜、天下太平」。趙志剛介紹,寶船模型是根據當年鄭和下西洋使用的主力船型設計的,它的長度是63米,寬度是13.8米,這樣的船最多可以裝兩千人。
  • 千人共聚南京牛首山 感受旅遊行業發展變遷
    活動現場,鄭和、嶽飛等歷史名人「穿越」而來,接連「亮相」。中新網南京10月28日電(張傳明)27日晚,2019牛首山文化藝術節開幕,上千民眾共聚南京牛首山文化旅遊區,感受旅遊行業的發展變遷。牛首山又名天闕山,是金陵四大名勝之一。
  • 國際學術論壇上曝猛料 專家判斷鄭和死於南京
    「鄭和最後一次下西洋應該是活著回來的,最終死在南京,而並非在海上。」在昨天的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國際學術論壇上,浙江省平湖市史志辦的蔣蒼蒼語出驚人。    鄭和七下西洋活著回來     蔣蒼蒼告訴記者,1982年,鄭鶴聲、鄭一鈞兩位先生根據從明代古籍中的資料,提出了鄭和1433年4月在歸國途中死於印度古裡的觀點被學界廣泛接受,《中國大百科全書》採納了此觀點,2002年版的《辭海》也說「鄭和……死於最後一次下西洋歸國途中,歸葬南京牛首山。」
  • 南京牛首山金陵小鎮正式開工 樣板區預計明年開放
    同時,金陵小鎮亮相,意味著牛首山文化旅遊區由核心圈層的「以山為點」向第二圈層的「以城為面」正式邁進,南京人耳熟能詳的「春牛首」將拓展新內涵、進入新時代——兼具觀光、度假、休閒、體驗、旅居、創意創業功能的全新牛首山,正全力構建江寧旅遊橋頭堡、南京城市會客廳、江蘇文旅新地標、中國文旅小鎮新典範。
  • 鄭和下西洋611周年紀念活動在印尼隆重舉行
    人民網7月31日雅加達電(記者席來旺)連日來,印尼三寶壟市舉行多場形式多樣的活動,隆重紀念鄭和下西洋611周年。 印尼中爪哇省政府、三寶壟大覺寺、三保公廟和三寶壟市華人聯合舉辦了今年的系列慶祝活動。7月29日,慶祝活動在三寶壟三保洞拉開序幕。
  • 牛首山,了解一下?
    在訴說與聆聽之間,牛首山為你精心打造2018年新春系列活動——「百業共旺新時代·萬民同福春牛首」!大年除夕到大年初六,每天都有不同活動為您呈現!2018狗年,屬「汪星人」的你最大!在牛首山景區內,主要的景點有牛首廣場、佛頂寺、佛頂塔、佛頂宮、牛頭禪文化園、明代摩崖石刻、嶽飛抗金故壘、世凹桃源、鄭和文化園等等,接下來就為大家一一介紹。牛首廣場
  • 鄭和下西洋給馬六甲帶來深遠影響
    南方網訊 六百周年前鄭和七次下西洋,竟有五次到馬六甲,每次他率領官兵駐紮在三寶山上。鄭和船隊駐紮在馬六甲海域,沒有佔領馬六甲一寸土地,甚至一芥不取,是名副其實的和平使者。鄭和還護送馬六甲蘇丹祖孫三代朝貢往返,並對入侵的鄰國軍隊進行調和,為馬六甲王朝奠下關鍵性的基礎。
  • 南京牛首山景區開啟夜遊模式 點燃夜經濟
    牛首山景區開啟夜遊模式牛首山景區夜遊模式戲曲表演8月22日晚,南京牛首山文化旅遊景區內,牛首夏夜最美和聲舉行,為遊客獻上一場經典懷舊的視聽盛宴;與此同時,冰酷炫跑、趣味奔跑等互動節目,為廣大遊客奉上一場健康活力的夏夜運動會
  • 南京值得一去的牛首山佛頂宮
    牛首山又名天闕山,位於南京市江寧區境內,是金陵四大名勝之一。作為佛頂骨舍利長期供奉地,其秀麗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著中外遊客。有人說,「一座牛首山,半部南京史。」此話不假,牛首山有嶽飛抗金故壘、弘覺寺塔、摩崖石刻、鄭和園等名勝古蹟,去南京玩,自然要去拜訪這個充滿典故,與諸多歷史人物緊密相連的傳奇之山。
  • 江蘇隱藏在牛首山內的村落,村名與嶽飛有關,很適合周末前來遊玩
    千年古都的南京旅遊資源資源豐富,在鐘山有南京最美600米的明孝陵神道,但江寧區的牛首山也是一大美景,東西兩座山峰對峙形如牛角。在牛首山的西南側,雲臺生態廊道的最北端,有「中國最美村鎮」美稱的世凹桃源村。
  • 江蘇隱藏在牛首山內的村落,村名與嶽飛相關,很適合周末前來遊玩
    千年古都的南京旅遊資源資源豐富,在鐘山有南京最美600米的明孝陵神道,但江寧區的牛首山也是一大美景,東西兩座山峰對峙形如牛角。在牛首山的西南側,雲臺生態廊道的最北端,有「中國最美村鎮」美稱的世凹桃源村。
  • 去南京牛首山走一趟佛教文化與現代休閒旅遊完美結合的心靈之旅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鄭劍瑾「南朝四百八十寺」,來到佛文化繁盛的南京,怎麼能錯過牛首山?這裡供奉著世界佛教界至高聖物——釋迦牟尼佛頂骨舍利。今天下午,南京牛首山文化旅遊區專場推介會在杭州舉辦。南京鈞和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許娟女士接受錢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接下來景區準備建設一座金陵小鎮——牛首山金陵小鎮位於文化旅遊區西片區,佔地5平方公裡,秉承產業、文化、旅遊「三位一體」和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的理念,致力於打造成為具有旺盛生命力和富含商業價值的文旅創意特色集聚區。
  • 「紀念鄭和」七下西洋 萬古流芳——鄭和下西洋的豐功偉績和歷史意義
    《鄭和航海圖》本名《自寶船廠開船從龍江關出水直抵外國諸番圖》,為方便起見,簡稱為《鄭和航海圖》。該圖約成於洪熙元年(1425年)至宣德五年(1430年)間,即第六次下西洋之後,其時全體下西洋官兵守備南京,明宣宗朱瞻基醞釀再下西洋(即第七次)之際,是為適應需要集體編制而成,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航海圖集。
  • 鄭和墓有什麼隱秘,為何一直到1956年才被發現
    文章引言:鄭和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航海家,然而他的埋葬之地,一直都是謎團。1956年7月14日,幾個小青年,在遊覽牛首山時,在弘覺寺中發現一個地宮,解開了這個幾百年的謎團。另外,康熙22年修訂的《江寧縣誌》中,有這樣的記載:三寶太監鄭和墓,在牛首山之西,永樂中命其下西洋,有奇功。最後一次下西洋,在古裡國病逝,皇帝賜葬衣冠冢於此處。疑問又來了,像鄭和這樣的一位大航海家,死後幾百年為何還找不到準確的埋葬地點?
  • 文旅融合「繡」出新畫卷,十一黃金周南京牛首山迎客超10萬人次
    10月1日,超80萬網友線上觀賞「秋牛首」;10月1日-7日,南京牛首山文化旅遊區接待遊客10.16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破1000萬元;10月8日,#來南京一定要來趟牛首山#話題閱讀量接近百萬。南京牛首山文旅融合「引爆」國慶小長假,用豐富的遊覽體驗點亮「新消費」。
  • 暢遊中國名山之「春牛首」——南京牛首山
    今天第五十三期,南京牛首山。牛首山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由牛首山,祖堂山,將軍山,東、西天幕嶺,隱龍山等諸多大小山組成。牛首山屬於寧鎮丘陵西段南支,山高248米,因東西雙峰對峙性似牛角而得名,《金陵覽古》曰:"遙望兩峰爭高,如牛角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