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畫製作的熬糖配方,畫糖畫用的糖怎麼樣熬製熬糖方法糖稀的做法

2020-12-16 小葉鄉下手工糖

配料,白砂糖,白色麥芽糖,自來水。

比例:1斤白砂糖加50-80克麥芽糖,自來水100毫升,在鍋中最好以水面沒過白砂糖為準,白砂糖溶化後再放麥芽糖。

熬糖方法。使用煤氣灶,火量調到中等,粗顆粒的糖不用攪動,細小顆粒的糖就要慢慢攪動直到糖完全化開,剛開始沸勝時很易漫溢出鍋,人一定要守在鍋旁邊,看見要溢出來就關火,

到泡沫下來就開最大的火力,熬到糖色由白變黃,再到金黃色就可以出鍋了,最好用探針式溫度計當溫度升到175度時,以最快速度關火,迅速出鍋倒到擦了油的大盤或者高溫布上,儘量涼薄一點讓糖的溫度迅速降下來,那樣糖就不會變紅變黑和發苦。

熬好的糖一定要密封好存放,沒密封存放很易回潮變白色返沙,那樣的糖就不能做糖畫了。

熬糖要注意的幾點;

1.建議用煤氣灶,火量調到最大,這樣有效防止返沙,縮短熬糖時間。

2.要是用電磁爐最好是少熬一點,因為電磁爐只是底部加熱,上下受熱不均勻,一次熬多了糖很易反沙。

3.糖完全化開後就不要再繼續攪拌,因為越攪拌越容易返沙。

4.這是以10斤糖為例,要是怕掌握不好可以2-3斤糖一次的熬,少糖就要掌握好火力,太大火會糊鍋邊,出糖時間也要準確,出鍋早了會返沙、粘牙、粘鋁板,畫的糖畫會軟不能定形。出鍋遲了溫度過高糖變紅變黑,影響外觀,甚至味道變苦,無法食用。

5.白秒糖的廠家和批次也會有差別,最好是在實踐中摸索,確定好溫度點,固定好貨源。

6.也可以用竹籤點糖液放入冷水中,以糖脆不粘牙,口咬嘎嘎響脆可口為宜。

大家有什麼建議和疑問可以留言或者關注我,讓我們一起守護老祖宗留下的老手藝,下次我會寫一編畫糖畫的文章。

相關焦點

  • 雞蛋布丁套上1個籠子,宅家的情人節禮物,做法及焦糖熬製配方
    在這情人節到來之時,為了增加情味,學習並借鑑了中國傳統民間手工藝糖畫的熬糖方法,結合焦糖布丁製作所需糖稀,經過多次實驗,得出了一個比較適合家庭製作的熬糖比例配方和火候控制方法。可以用在焦糖布丁裡,也可以用在糖畫的製作上,於是做了一個籠子中的雞蛋焦糖布丁作為情人節的禮物:愛就和你粘一起。
  • 新疆小夥痴愛做糖人 兩噸白糖學熬糖
    羅剛老家在重慶,6歲時的春節,他跟奶奶去趕集,他第一次看到有人畫糖人,「遠遠就聞到熬糖的香味,那種香味很特別,我至今忘不了。」手藝人變魔術般把白白的糖變成透明漂亮的小人,讓他十分驚奇。想做糖人、畫糖畫的想法自此在他心裡扎了根。16歲,羅剛進入技校學烹飪,學習期間他還去附近餐館後廚打工。當時他的心思都在跟老師傅們學雕刻和塑形上,這在他後來做糖人時非常有用。
  • 蜂蜜怎麼熬糖稀?蜂蜜能熬糖稀做糖嗎?
    蜂蜜是蜜蜂採集花蜜釀造而成,是一種甜潤好吃且健康的食品,而糖稀在各種烹飪中常用,那蜂蜜怎麼熬糖稀呢?糖稀又稱「飴糖」,由麥芽中的糖化酶作用於碎米中的澱粉所製成的一種糖,為淺黃色粘稠透明液體,主要成分為麥芽糖、葡萄糖及糊精,味道甜柔爽口,廣泛用於糖果、糕點製品。由於麥芽做法周期較長、工序較多,原本的麥芽糖稀已經很少有人做了,目前較為常見的是用紅糖、白糖、紅薯製作,也可以添加蜂蜜。
  • 漫談糖畫技藝
    糖畫,顧名思義,就是以糖做成的畫,它是糖也是畫,可以觀賞也可以食用,民間俗稱「倒糖人兒」、「倒糖餅兒」。糖畫由明代的「糖丞相」不斷發展和改善而來的,吸收了傳統皮影的製作方法及雕刻特徵,而改為直接用小銅勺,倒糖液繪出皮影圖案,就這樣民間技藝「倒糖影兒」誕生了。
  • ​佛山糖畫師傅堅守傳統手藝 繪製「能吃的畫」
    原標題:熬糖數十載勺下妙生花佛山糖畫師傅堅守傳統手藝,繪製「能吃的畫」家住南海平洲的林師傅已經50多歲了,從十幾歲開始走南闖北,他畫了半輩子糖畫。糖畫,顧名思義,就是以糖做成的畫,它亦糖亦畫,可觀可食,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民間手工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只需白糖些許、碳爐一架、熬糖的小鍋一口、銅勺一隻,林師傅往那小桌旁一坐,便能在案板上繪出各色有趣鮮活的事物。林師傅的足跡曾遍布整個廣東省乃至半個中國。從上世紀80年代起,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林師傅和糖畫,一起歷經了生活百態、社會變遷。
  • 一口鍋,一勺糖,驚豔時光的非遺記憶——糖畫
    糖畫是民間藝人的一門高水平手藝,需要熟悉人文歷史、風土人情、繪畫技藝、糖料加工等諸多知識。同時,糖畫技藝是一種集民間工藝美術和美食於一體的獨特傳統手工技藝。它亦糖亦畫,觀之若畫,食之有味。石家莊的糖畫藝人於國昌今年63歲了,他受祖輩人的影響,自幼學藝成為了糖畫技藝的傳承人。
  • 看了包會,很多食品中需要用糖,糖該怎麼熬,各種菜式熬糖方法
    滷肉的糖色1,紅燒肉和滷肉上色的糖色用冰糖、白棉糖和白砂糖都可以,如果這三種糖的熬製方法是一樣的拔絲的糖一般都是用油來熬製,鍋底放一點點油,先大火把糖化開然後轉微小火慢慢熬,糖先是起透明的大泡,最後會變成密集的小泡沫,然後再繼續熬到糖液的顏色有些發黃了,就可以把食材放進鍋內翻勺裹糖了。
  • 劉煥忠:以勺為筆糖為墨,傳承糖畫的指尖記憶
    清初《堅瓠補集》裡的詩句,真實地記錄了當時糖畫在民間流行的盛況。糖畫,顧名思義就是用糖製作的畫,這種以勺為筆、以糖為墨的繪畫方式脫胎於明代「饗糖」技藝,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在民間藝人的手下,「饗糖」逐漸演化為糖畫,走入了街頭巷尾,衍變成為一種文化符號。2008年,糖畫這種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被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後,進一步增加了它的特有魅力。
  • 做拔絲時是用水熬糖好,還是用油熬糖好呢?口感有什麼不同呢?
    拔絲就是把糖熬至到一定的程度,然後將預先炸好的食材倒入到糖漿中進行快速攪拌均勻,用筷子夾起食材時可以拉出長長的糖絲,是美食烹飪製作比較常見的一種方法,常見的有拔絲地瓜、拔絲山藥、拔絲雞蛋等美食。唯有愛與美食不可辜負,她說,她曾經說過的。
  • 水果做的甜品糖葫蘆,拔絲熬糖技巧都在這,三口之家,一人吃一個
    傳統冰糖葫蘆使用的是冰糖熬製,糖稀遇風受涼硬化,在野果上薄薄地敷上一層糖稀。酸,甜,脆,冰是它的特色風味,大人小孩都喜歡的味道。再用西餐叉串起來,這樣結實方便後面裹糖衣。也可用筷子,籤子來穿,只要保證手拿容易轉動即可。3、熬糖稀,取200克白砂糖和100克純淨水中大火熬製,糖水比例2:1,除非量大,可以增加水的比例。前期輕微攪拌讓糖和水混合均勻,沸騰後禁止攪拌以免反砂。4、到水燒乾就剩下糖稀,出現白色大氣泡後轉成小火。
  • 小糖畫做出大名堂 3噸白糖製成20米糖龍圖
    圖片說明:看,這就是張牙舞爪的「糖龍」  「成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太讓人佩服了,小糖畫也能做出大名堂,有魄力!」在非遺公園的錦江展廳內,一條由3噸白糖製成的全長20米、高3米的「糖龍」吸引了眾多遊客的目光。昨日,博覽會錦江展廳相關負責人向記者揭開了製作「糖龍」的「秘方」。據悉,此「糖龍」的製作方、錦江區文化體育局還計劃將「糖龍」申報吉尼斯紀錄。  展廳內,「糖龍」呈騰空狀,周身鱗甲全部由金黃色的糖片組成,栩栩如生、耀眼華麗,現場裡三層、外三層的遊客對眼前的「龐然大物」嘖嘖稱奇。
  • 宅家自製水果甜品糖葫蘆,拔絲熬糖上色技巧都在這,三口之家,一人吃...
    水果冰糖葫蘆 傳統冰糖葫蘆使用的是冰糖熬製,糖稀遇風受涼硬化,在野果上薄薄地敷上一層糖稀。文章末尾也附有專業版售賣冰糖葫蘆的添加劑配方。 水果糖葫蘆的做法 需要食材: 白砂糖(廣西產的最好)200克,純淨水100克,橙子若干 。
  • 【攸縣技藝】熬糖
    在攸縣城鄉,歷來有分布城關和集鎮的小糖坊,主要製作飴糖,稱作熬糖。用飴糖來製作寸金糖、片糖之類的食品銷售。在商業不發達的時期,靠一些個體戶挑著貨郎擔串鄉走戶去叫賣。
  • 如何製作花生糖?
    花生糖香甜脆酥,好吃不粘牙,花生糖做法也是很簡單,就是把花生炒熟,用白糖、冰糖或者麥芽糖等熬製融化,加入花生凝固而成,每個人的做法都不一樣,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做,又酥又脆,非常好吃。花生糖又酥又脆,香甜好吃,相信很多人都喜歡吃,特別是小孩子,都很喜歡吃,記的小時候家裡窮,能吃上一塊糖,都能高興半天,小的時候每次爸爸出門回來,都會給我帶上幾塊花生糖,現在生活好了,什麼樣的糖都有,不過我還是最喜歡吃花生糖,孩子也很喜歡吃,自己在家做,製作簡單又好吃,下面就來分享一下花生糖的製作方法。
  • 自己動手熬糖做冰糖葫蘆,怎麼讓糖脆脆的不粘牙,趕緊戳進來
    客觀,來一串上篇文章,講解了滷味熬糖色。其中糖和水的比例1:1或者是1:1.5。也順帶提了冰糖葫蘆熬糖是按照糖和水2:1。奶鍋製作方法:一:先把各種水果用竹籤穿好備用已經熬好的糖稀三:就可以用穿好的水果蘸糖了,在糖稀裡面均勻轉一圈,取出放在乾淨的大理石板,或者是泡過涼水的菜板上,也可以撒上適量的熟芝麻。兩分鐘後,就可以食用了。
  • 高青花鳥字傳人賣藝江湖學糖畫
    高青花溝的民間藝人耿曰豪年少時因家庭貧困輟學,後來賣藝為生,走南闖北偷師其他民間藝人,終於學成糖畫這門手藝。考上美校無奈輟學9月11日,在位於淄博高新區的中國課本博物館非遺文化展覽上,記者見到了來自高青縣花溝鎮楊莊村的耿曰豪。眼前金黃色的糖漿冒著氣泡,一股麥芽糖的香味撲鼻而來,「必須等熬好的糖放涼了才能收起來。」
  • 淄博高青:一代人小時候的記憶——糖畫
    淄博高青:一代人小時候的記憶——糖畫近年來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展現形式也越來越受國外有人的喜愛,2017年初,淄博市高青縣花溝鎮的高青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糖畫傳承人、農民藝術家耿曰豪就曾受龍堡聖誕集市邀請,帶著糖畫藝術走進德國傳播交流。為德國當地民眾現場展示了極富中國鄉土氣息的傳統糖畫技藝和花鳥字技藝,受到德國當地民眾的青睞。
  • 普通的糖由於熬製時間不同可以做這麼多種美味,系統講解一下熬糖
    糖,是我們烹飪中最為常見的一種調味品了,將糖經過融化,形成汁液,再粘掛在經過加工的食材表面上而成菜的工藝,在烹飪上面,我們稱之為----沾糖工藝。利用糖熬製時間、分解程度以及最後產生的菜品效果來劃分,沾糖工藝一般有蜜汁、掛霜、拔絲、琉璃、糖色幾種不同的形式。
  • 我們小時候喜歡吃的「糖畫」,竟然源自於唐太宗李世民的喜好
    然後幾毛錢一次,你轉到哪個,商人就會給你畫什麼,我們當時誰要是轉到鳳凰,可是能夠高興一整周的。但是隨著城關的快速發展,這些小攤小販也就慢慢的消失了。竹籤上面一幅美麗的糖畫,不僅有流傳著民間的藝術,還存留著我們這一代人的柜子。那麼糖畫是如何被創作出來的呢,這個事情還要從唐太宗開始說起,因為糖畫的起源和唐太宗的喜好連在一起了。
  • 捏麵人畫糖畫吹糖人 四位手藝人相聚青島(圖)
    手藝人朱慶收,邊捏麵人邊說,「本來現在的孩子就不認識捏麵人的手藝,再加上現在不少捏麵人用上了孩子們常玩的『太空泥』,讓這個老行當正在變味兒。」朱慶收告訴記者,春節前後是一年中生意最好的時候,就因為準備「面」很麻煩,很多人才用上了太空泥。  「為了準備今年春節前後捏麵人的原料,我已經準備了有一段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