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公裡多的高速公路隧道裡行車是什麼體驗?請看洛報融媒記者的實地「考察報告」。
在9公裡多的高速公路隧道裡行車是什麼體驗?請看洛報融媒記者的實地「考察報告」。
■實地體驗
16日,河南省最長公路隧道——鄭西高速堯欒西高速項目(下稱堯欒西高速)伏牛山隧道全線貫通。
趕在貫通儀式前,15日上午10點,洛報融媒記者與伏牛山隧道項目總工程師何鵬飛、項目副經理郭大亮等一起駕車進行體驗。我們開的是一輛越野車,出發地是隧道南口,位於南陽市西峽縣太平鎮境內;終點是隧道北口,位於洛陽市欒川縣廟子鎮境內;郭大亮負責掐表計時,司機以70公裡左右的時速駕駛。
「隧道內限速80公裡,設計為分離式雙向四車道。」何鵬飛介紹,伏牛山隧道是堯欒西高速的重難點控制性工程,為全省最長的公路隧道,全長約9.18公裡,內部共設置行車橫通道11處、人行橫通道23處、洞內變電所2處、通風斜井3處。
那麼問題來了:行車橫通道、人行橫通道的作用是什麼?
何鵬飛解釋,這兩種橫通道與隧道垂直,其作用主要包括兩個:一是未來隧道內堵車、發生事故時,可利用橫通道導引車輛、人員,保障救援工作順利進行,儘快使隧道內交通秩序恢復正常;二是將來如果需要改擴建,這些橫通道可作為預留設施提供建設便利。
路上,記者注意到手機信號時斷時續。何鵬飛說,目前隧道內的基站還在建設中,不久即可實現全覆蓋,將來不用擔心信號問題。
伏牛山隧道最直觀的作用是方便出行。何鵬飛說,以前他往返隧道兩頭所在地需要駕車繞行241國道,單程起碼得半個多小時。那麼,這次通過隧道需要多久?他預計是10分鐘。
到達目的地時,郭大亮按停計時器——8分02秒。
■背後揭秘
伏牛山隧道穿越複雜地質帶,施工難度大,是堯欒西高速重難點控制性工程。何鵬飛介紹了建設過程中的「秘聞」。
●建設「智能隧道」,保證工程質量——隧道門禁系統、應急電話報警系統、人員定位系統、洞內視頻監控系統、有毒有害氣體監測系統應有盡有,對隧道內的作業人員、作業環境、消防交通等進行全面監控;隧道鋼材加工採用智能數控化設備,包括等離子切割機、全自動網片焊接機等,保證了隧道半成品加工整體質量。
●「施工工藝機械化」既安全又高效——開挖作業中使用三臂鑿巖臺車進行全斷面開挖,使掌子面(開挖坑道時不斷向前推進的工作面)作業人員僅需4個,且能夠遠離掌子面並處於頂棚保護下作業;支護作業中使用溼噴機械手,施工人員遙控作業,既保障了自身安全,也大大提高了施工進度和施工質量。
●現場科研攻關,克服地質難題——成立創新工作室,通過現場試驗、會議分析、工藝創新改進等形式,比如針對長距離掘進通風困難問題,技術人員採用分段分時通風及巷道射流通風技術,大大提高了通風排煙速度,顯著改善了工作面作業環境;針對洞室交叉多、結構複雜的問題,他們發明了多種施工方法,節約工期45天。
●VR體驗學習,加強安全教育——在隧道口建立1200平方米的室內安全體驗館,定期組織建設人員到VR全景安全體驗中心、安全事故展播培訓教育中心、隧道逃生安全體驗中心、安全實體體驗中心等進行實地培訓教育。
■其他「情報」
堯欒西高速是河南省在豫西南布局的重要高速公路項目。這條總長約141公裡的高速公路包含三段,串起了平頂山、南陽和我市的多個縣鄉,並與鄭堯高速、312國道相交,形成公路網。
●堯山至欒川段,預計今年年底前建成通車;欒川至雙龍段,預計明年年底前建成通車;雙龍至西峽段,預計2022年年底前建成通車。
●平均海拔在900米以上,被稱為「雲中高速」;
●連接堯山、木札嶺、白雲山、西泰山、老君山、龍峪灣等景區。將來在這些景區和沿線鄉鎮都會有出入口。(洛報融媒記者 趙碩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