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連鎖巨頭星巴克的視線再次瞄準了中國市場,動作不斷的星巴克明顯加快了對中國市場的掘金力度。8月4日,統一集團旗下的統一超商通過一項議案,決定投資6000萬元人民幣成立泰州物流公司,加強其在中國內地運營的上海統一星巴克業務。
作為擁有星巴克江浙滬地區經營權的統一超商成立泰州物流公司,為星巴克提供物流配送,意在滿足未來統一星巴克在江浙滬的擴張需求。此前星巴克曾對外披露,公司預計今年花費約14億美元在全球新開1650家門店,其中850家在中國市場。
今年早些時候,統一的競爭對手康師傅也宣布與星巴克「結盟」開拓中國內地市場即飲咖啡市場。種種跡象表明,如今星巴克對中國市場的開拓正在加速。然而如今動「星巴克奶酪」的咖啡品牌越來越多,星巴克在擴張之路上面臨的挑戰正越來越多。
擴張之路挑戰多
據星巴克7月24日公布的截至6月份的第三財季業績顯示,第三財季星巴克淨利潤按年增長22.3%至6.27億美元,期內營收增長17.5%至48.8億美元,超過市場預計的48.7億美元,主要受益於收購星巴克日本和在過去12個月新開張的1592家分店。同店銷售增長7%,其中美洲市場增長8%,中國及亞太市場增長11%。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4年12月底,星巴克在華共擁有門店1500家。星巴克CEO舒爾茨此前對外表示,將繼續增加門店數量。其中,亞太區目前有5000家門店,未來5年將達到10000家。同時,中國地區也將增加1800多家門店。
星巴克中國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對於開店,星巴克一直很謹慎。這個戰略的提出完全是因為市場需求,包括供應鏈以及品控、服務等方面星巴克已經準備好了,各方麵條件成熟星巴克才會大規模開店,並非冒進。
此舉也意味著星巴克18個小時就將在中國開一家新店,未來4年時間內星巴克所開門店比進入中國16年開得還要多,星巴克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前所未有。在星巴克方面看來,進入中國市場以來開店速度一直很穩健,更重要的是為滿足消費者需求,消費者需求才是衡量戰略最重要的指標。
在不斷開店的同時,星巴克還嘗試了一些其他舉措以加深其在中國的本土化特色。此前還進軍早餐市場適應中國市場發展,今年3月,星巴克咖啡公司與飲料生產商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宣布正式籤署合作協議,聯合開拓中國高端瓶裝飲料市場。
根據協議,星巴克將負責產品研發和創新以及品牌發展,而康師傅則負責在中國大陸生產、銷售星巴克的即飲飲料產品。目前中國即飲咖啡和功能飲料市場規模達60億美元,根據2014年歐睿調研結果,預計未來三年將進一步增長20%。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對記者分析稱,星巴克顯然不想錯過中國快速增長的即飲咖啡市場。
如今隨著國內消費者對咖啡認可度的提升,星巴克正面臨來自多領域的咖啡競爭者。不管是韓式咖啡連鎖,還是相對價廉物美的麥當勞「麥咖啡」,近年來都已經成為星巴克在中國的分食者。
多年來星巴克不斷深入國內一二線城市,如今隨著人們消費能力的提高,星巴克也把目光瞄準中國的三四線城市。星巴克加速開店,既是因為看好中國市場,也是因為面臨了競爭對手的巨大壓力。
相比韓式咖啡為實現在中國高速擴張而大規模放開加盟,星巴克則「謹慎」地選擇合作夥伴,比如統一商超、康師傅等,都是為了借力,避免陷入單槍匹馬作戰的境地。只是,相比其他咖啡連鎖大規模加盟模式而言,星巴克顯得較為保守。在全國更大的市場上,星巴克還需自己建立供應鏈,這對計劃將中國打造成最大海外市場的星巴克而言,挑戰頗多。事實上,門店擴張並非簡單的複製,深入了解當地市場布局將成為考驗星巴克的一道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