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貌絕倫的甄氏是《洛神賦》的原型嗎?

2021-01-18 瀟湘晨報

甄姬這一名稱因《三國殺》和《王者榮耀》廣為流傳,但歷史上的甄姬並不叫「甄姬」。甄姬這個名字,來自日本遊戲《真·三國無雙》中的「甄姫」,姫(zhěn)、姬(jī)字形字義都相近,遊戲中還有蔡文姫、王元姫,姫在日本有千金閨秀等意思。受此類遊戲影響,很多人也開始誤稱甄氏為甄姬了。

在一些遊戲和電視劇中,她又叫甄宓(fú),源自《洛神賦》中曹植所遇神女宓妃。李善注《文選·洛神賦》:「宓妃,宓羲氏之女,溺死洛水,為神。」

但是事實上對甄姬不能稱「姬」,她是魏文帝曹丕夫人,魏明帝曹叡生母,曹丕後宮皇后之下,有夫人、貴人、淑媛、昭儀、姬等妃嬪,姬的品級相對較低,史載「夫人甄氏卒」,甄氏是死後追諡文昭皇后,所以正確的稱呼是「甄氏」「甄夫人」「文昭皇后」或「文昭甄皇后」,其中甄應讀為juàn(音絹)。

文昭甄皇后(183年—221年),中山郡無極縣(今河北無極)人,上蔡令甄逸之女。她三歲喪父。東漢建安中期,袁紹為次子袁熙納之為妻。建安四年(199年)袁熙出任幽州刺史,甄氏留在冀州侍奉袁紹的妻子劉氏。建安九年(204年),曹操率軍攻下鄴城,甄氏因為姿貌絕倫,被曹丕所納,甚得寵愛,生下兒子曹叡和女兒曹氏(即東鄉公主)。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繼位魏王,六月率軍南徵,甄氏被留在鄴城。魏黃初元年(220年),曹丕稱帝,山陽公劉協進獻二女為曹丕妃嬪,後宮中文德郭皇后、李貴人和陰貴人都得到寵幸,甄氏愈發失意,流露出一些怨恨的話語,曹丕大怒,黃初二年(221年)六月,遣使賜死甄氏,葬於鄴城。黃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病重,立甄氏的兒子平原王曹叡為太子。

聰慧好學勸導母親廣施恩惠

東漢光和五年(183年),甄氏出生於中山郡無極縣(今河北石家莊市無極縣),祖上甄邯曾做過漢朝太保,甄家是當地豪族,世代承襲二千石俸祿的官職,父親甄逸為上蔡縣令,母親常山張氏生三男五女,甄氏是么妹。

甄氏早慧,三歲就懂喪父之痛,號哭哀思,異於同齡孩童,鄰裡親屬都十分驚奇。甄氏幼時,每晚睡覺,家人都仿佛看見有人拿著玉衣蓋在她身上,算命先生劉良曾指著她說,「此女貴乃不可言。」

甄氏九歲時喜歡讀書寫字,常借用兄長的筆硯,兄長就逗她,「你應該學習女工,卻喜歡讀書寫字,將來要做女博士嗎?」甄氏答道,「聽說古代賢女,沒有不鑑誡前世成敗的,不讀書怎麼能長見識?」

甄氏十幾歲時,遭遇兵荒馬亂,饑荒連年,甄家卻囤積了豐厚的穀物,又用部分穀物收購金銀珠寶。甄氏對母親說,「匹夫無罪,懷璧為罪。當今亂世,到處都是饑民,我們卻囤積寶物,不如我們開倉放糧,賑濟親族鄰裡,廣施恩惠,以免招來禍事。」

甄氏十四歲時,二哥甄儼去世,甄氏尊敬寡嫂,篤愛侄子。見母親對寡嫂太過刻薄,數次規勸母親,「二哥早逝,二嫂年少守寡,還留有一子,講大義,您還是應該像兒媳一樣對待她,像女兒一樣疼愛她。」甄母聽後感動得流下了眼淚,從此甄氏和二嫂舉 止 相隨,姑嫂情深。

美貌傾城與三曹父子傳「緋聞」

明代大儒楊慎曾感慨:「甄氏何物,一女子致曹氏父子三人交爭之如此?」

建安年間,甄氏先嫁給袁紹二兒子袁熙為妻。袁熙去幽州做刺史,甄氏則留在鄴城侍奉婆婆劉氏。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曹丕父子領軍攻破鄴城,曹丕捷足先登,進入袁氏府邸。甄氏當時害怕極了,她披髮垢面,將頭伏在婆婆劉氏雙膝上,曹丕令其抬起頭來。據《魏略》記載,甄氏容貌,「顏色非凡」。《魏晉世語》載,「姿貌絕倫」。《世說新語》稱,「惠而有色」。白居易《白氏六帖》載:「甄后面白,淚雙垂如玉箸。」曹丕不禁稱嘆甄氏美貌,婆婆劉氏見此情形對甄氏說,「我們不用死了。」曹操也看穿了兒子的心思,就讓曹丕娶了甄氏。

孔融曾以此事嘲諷曹家父子:「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曹操不理解孔融何意,問出自哪部典籍。孔融回答:「以今度之,想當然耳。」其實甄氏和妲己,除了貌美外,還真不可比。妲己惑主亂政,有妖后之名,甄氏只不過是因為生得美一些,被強搶掠奪,和被搜刮的戰利品沒有本質區別。

《後漢書·孔融傳》記載甄氏嫁入曹家,實為曹丕私搶:「曹操攻屠鄴,袁氏婦子多見侵略,而操子丕私納袁熙妻甄氏。」盧弼《三國志集解》批註道:據此,則當日見侵略者不獨甄氏,謂為「私納」,非迎取可知,戰勝之後恣意虜掠,匆匆將去,何暇議婚娶之禮乎!清代抗英禁菸派人物梁章鉅曾感慨,甄氏歸曹丕,本不是明媒正娶,最後不得善終,也不足為怪。

城破搶人,好比群狼爭肉,曹丕抱得美人歸,曹操也和甄氏鬧出了緋聞。據《世說新語·惑溺篇》:曹公之屠鄴也,令疾召甄,左右白:「五官中郎將已將去。」公曰:「今年破賊,正為奴。」六年前,圍下邳城時,關羽屢次請求城破後娶秦宜祿妻杜氏,曹操由此懷疑杜氏有美貌,先遣人抓來,一看果然是美人,於是搶先納入營帳。兩相對比,曹操有心奪甄氏,也並非無根據。

據《典略》與《文士傳》記載,曹丕一次宴請當時文學名家,酒酣之時,命夫人甄氏出來行禮。座中眾人全都低頭避嫌,獨有劉楨竟然與甄氏平視。曹操得知後非常不高興,竟將劉楨下獄,治了個「大不恭」的死罪,後死罪雖免,卻被拉去「挖煤」。千載之後,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寫了一篇《甄后》,講甄氏死後登仙,念及劉楨當年因她受罰,乃下凡以身報答劉楨的後身劉仲堪,又派銅雀臺的姬妾嫁與他。

甄氏與曹植的故事,則因唐代李善註解《文選·洛神賦》而起。

李善轉引《記》稱:曹植曾向甄逸之女求婚,曹操卻將甄氏許給曹丕。甄氏被郭皇后讒言害死,曹丕悔悟,將甄氏的玉鏤金帶枕贈送給了曹植。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曹植離京途中,經過洛水,恍惚間見到甄氏送枕託心,自稱「此枕是我在家時從嫁,前與五官中郎將,今與君王」。甄氏說完即消失不見,又遣人獻明珠,曹植回贈玉佩,悲喜交加,有感而發,遂作《感甄賦》。後來魏明帝見到賦文,為了掩蓋母親的「緋聞」,改名為《洛神賦》。

甄氏在史書中富有傳奇色彩、美貌傾城,而且知書達理。三國時北有甄姬,南有二喬,可見三人在三國鼎立時期人們心中的地位。甄氏著有詩歌《塘上行》一首,屬《相和歌·清調曲》:

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

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

想見君顏色,感結傷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賢故,棄捐素所愛?莫以魚肉賤,棄捐蔥與薤?

莫以麻枲賤,棄捐菅與蒯?出亦復何苦,入亦復何愁。

邊地多悲風,樹木何翛翛!從君致獨樂,延年壽千秋。

此詩以決絕的筆觸抒發了因讒言而與丈夫嫌隙的沉痛,追思昔日歡好。不同於其他閨怨詩的哀愁,整部作品於陰雲密布中透露出一種難得的自尊之情。

晚唐著名學者王叡在《炙轂子》中又說此詩名《塘上辛苦行》,評結尾「從君獨樂,延年千秋」之語可稱絕妙,「於悲慟傷絕中又生沉致之姿,風採殊絕。」明代徐禎卿在《談藝錄》中感慨此詩云:「詩殊不能受瑕,工拙之間,相去無幾,頓自絕殊。」這首《塘上行》堪稱樂府詩歌的典範,最初編入南朝《玉臺新詠》、唐《藝文類聚》等詩集,承傳於後世。

故事被後世演繹甄氏並非洛神原型

甄氏真的是洛神原型嗎?她真的與曹植有感情戲嗎?

後世演繹的文藝作品很多,但他們真沒戲,羅貫中《三國演義》裡都不敢這樣編。

清代學者何焯認為,史書沒有記載曹植求娶甄逸女之事,李善所引的《記》應該是唐傳奇《感甄記》,純屬小說杜撰。《感甄記》影響甚廣,李商隱《無題》借用此典故:「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又在《東阿王》中嘆曹植沒能爭得儲位,「君王不得為天子,半為當時賦洛神。」

另外,建安九年破鄴城時,曹植才十三歲,如果他是向甄家求婚,應該還在甄氏嫁袁熙之前,那時曹植可能才幾歲。因此,求婚之事純屬唐小說家胡亂編造,送枕之事也前後矛盾。前已講曹丕將甄氏枕頭送給曹植,後又講在洛水上遇甄氏送枕託心,到底是曹丕贈送還是甄氏的神魂贈送?

唐傳奇中講甄氏情事的還不少,另有一篇名《蕭曠》,講述隱士蕭曠也在洛水遇到甄氏。問曰:「或聞洛神即甄皇后,謝世,陳思王遇其魄於洛濱,遂為《感甄賦》,後覺事之不正,改為《洛神賦》,託意於宓妃,有之乎?」女曰:「有之,妾即甄后也……」甄氏稱自己因傾慕曹植才華,被魏文帝賜死。甄氏離開前也如《洛神賦》的故事一樣,贈送蕭曠明珠和翠羽。

何焯、朱乾、潘德輿、丁晏、盧弼等歷代文人學者,都認為甄氏與曹植絕無可能有故事。曹植寫《洛神賦》本意和屈原、宋玉的「楚辭」類同,都是託辭宓妃以「寄心君王」,自序中也說「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朱乾:「《文選·洛神賦》注載子建感甄事,極為荒謬……小說家附會『感甄』,李善不知而誤採之,不獨汙前人之行,亦且汙後人之口。」潘德輿:「致使忠愛之苦心,誣為禽獸之惡行,千古奇冤,莫大於此。」

兄長贈送嫂嫂的枕頭給弟弟,何焯認為,「裡巷之人所不為,況帝又猜忌諸弟」。曹植備受曹丕父子猜疑,被困於封地,一舉一動都被朝廷監視,他一直上書懇求重用,抑鬱不得志,憂慮恐懼,哪還有膽量以「感甄」為題作賦?叔嫂私通,有違人倫,就憑「感甄」二字,曹丕或曹叡就可以「大不恭」治曹植死罪。宋人劉克莊說:「《洛神賦》,子建寓言也,好事者乃造甄后以實之。使果有之,當見誅於黃初之朝矣。」

另一種觀點認為,《洛神賦》的前名為《感鄄賦》,是魏黃初四年(曹植自序誤作黃初三年),曹植離開鄄城,由鄄城王徙封雍丘王時所作。曹植當年進京朝拜後,就要返回新的封地雍丘,感傷自己連年遷徙,備受猜疑,懷才不遇,遂作《感鄄賦》。三國之前,「鄄」與「甄」相通,都讀juàn,東吳避孫堅諱(吳人讀jiān、juàn音近),改「甄」為zhēn音。魏明帝為母親諱,或避免「感鄄」被解讀為「感甄」,才改為《洛神賦》。

還有一種解釋,認為《洛神賦》並非寓意君臣大義,但其中洛神形象原型也不是嫂子甄氏,而是曹植亡妻崔氏。崔氏因穿了華麗的錦繡,被曹操賜死,藉此打壓曹植和崔琰一族。曹植從此失去儲位,多年沒續正室。《洛神賦》「恨人神之道殊」「怨盛年之莫當」「悼良會之永絕」「哀一逝而異鄉」,都是在怨恨夫妻正當盛年,天人之隔。而「嘆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更是寫明了喪偶之痛。

「殺母留子」寓言甄氏因何被賜死成謎

甄氏嫁給曹丕後,生魏明帝曹叡和東鄉公主。盧弼《集解》認為,曹叡不是曹丕之子,乃是袁熙遺腹子。正因為有此疑慮,魏明帝久久不能被立為太子。

甄氏無疑是被曹丕賜死的。《甄后傳》稱「賜死」,《明帝紀》稱明帝「以其母誅,故未建為嗣」,《晉書·閻纘傳》「魏明帝因母得罪,廢為平原侯」,《方伎傳·周宣傳》載,「宣對曰:『天下當有貴女子冤死。』是時帝已遣使賜甄后璽書,聞宣言而悔之,遣人追使人不及。」

甄氏因何被賜死,盧弼認為原因有三:一是因搶走甄氏,曹丕被曹操記恨,曹丕久久不得立為太子,遷怒於甄氏。二是曹丕初遇甄氏時,甄氏21歲,年方少艾,到黃初二年,甄氏色衰齒長,已38歲,前一年,曹丕稱帝,娶了漢獻帝二女,郭后、李貴人、陰貴人又並受寵幸,《郭后傳》稱「文帝為嗣,郭后有謀」,而「甄后之死,由郭后之寵」。三是魏明帝身世存疑,如果真是袁胤曹嗣,不排除曹丕殺母留子,藉以滅口。

《魏末傳》和《世說新語》都記載了一個「殺母留子」的寓言故事。曹丕父子打獵,見子母鹿,曹丕射殺了鹿母,讓兒子曹叡射鹿子,曹叡哭著為鹿子求情,「陛下已殺其母,臣不忍復殺其子。」曹丕有所感悟,於是決心立曹叡為嗣。

甄氏之死還有個很直接的原因,就是甄氏失寵後,對魏文帝有怨言,《甄后傳》載,「後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遣使賜死」。甄氏固然並非賢良淑德的「聖母」,魏國官修《魏書》記載甄氏的言行之善,各種溢美之辭,都難以證實,被陳壽刪去不取。但正如前人感嘆,曹魏「開國之初而不能容一婦人」,事出離奇,不能不讓人想仔細推究考證一番。

封面新聞記者 文康林

【來源:尚一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曹丕登上皇位,就冤殺了妻子甄氏,原因可能就隱藏在《洛神賦》中
    曹丕和甄氏兩人已經有了十幾年的婚姻,在曹丕剛剛登基一年,就對甄氏如此恩斷義絕,是在說不過去。而且,曹丕既然知道甄氏是被冤枉而死的,可是對當事人並不進行懲罰,反而對郭貴嬪更加寵愛。曹丕死後,郭貴嬪還做了太后。而且,曹丕還用那種手段去給甄氏下葬,明擺著就是死不悔改。更為奇怪的是,曹丕殺了甄氏,卻又立他和甄氏的兒子曹睿為繼承人,這就更匪夷所思了。
  • 《洛神賦》是為甄妃所寫?二橋和甄妃誰美?告訴你真實的亂世紅顏
    曹植在《洛神賦》中寫道:「黃初三年,餘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先人在點評《三國演義》時,在曹丕納甄氏一段中也提到了《洛神賦》。可見長久以來有這樣一種說法,甄氏又叫甄宓,曹植一直和甄宓互相愛戀著,《洛神賦》就是曹植寫給甄宓的。這個說法是否是真的?
  • 追言情不如賞古畫:國寶《洛神賦圖》背後的千古虐戀
    東晉 顧愷之《洛神賦圖》故宮博物館三國時期的美女,除了二喬,還有甄氏。根據《文昭甄皇后傳》載,這位甄氏祖上為孔家的親家,族中歷代為官。甄氏本人則嫁給了袁紹的次子袁熙。是的,史料記載中,她只有姓氏留下,被稱為「甄氏」或者「甄皇后」。因為曹植的名作《洛神賦》,她才被後世安上了神話中洛神(洛水女神宓妃,上古神話中伏羲的女兒)的名字「宓」(fú)。《洛神賦》是曹植在甄氏死後次年寫作的文章,有資料顯示,當時的名字是《感鄄賦》。
  • 甄宓:曹植寫就洛神賦,曹丕娶得美人歸,曹操同樣有著小心思
    導語:甄氏何物,一女子致曹氏父子三人交爭之如此?正所謂亂世出英豪,同樣也上演著美女配英雄的戲碼,至今還流傳著三國群英的故事,以及那個時代的絕色美人。曹氏三傑(曹操、曹丕、曹植)便是那個時代的翹楚,然而這父子三人卻也同樣在一個美人身上有著故事,這便是洛神賦的原型——甄宓。建安九年(204年),袁紹已然病逝兩年,而兩位兒子卻還在火併,這就給了曹操機會,這一年鄴城被曹軍攻陷。事實上,這自然是曹操成就霸業的一大步,但卻也衍生出了另外的說法來。
  • 「洛神」背後的故事:文人心中的很美的仙女,愛而不得,只留遺憾
    不過,對民間的了解還是相當到位的,洛神是個大美人啊。她在司馬相如的筆下:「絕殊離俗,姣冶嫻都,妝飾靚麗,便嬛綽約。」(《上林賦》)在張衡的文章中,有這樣一句話:「鹹姣麗以毒攻毒,以蛾眉為食。」(思玄賦)然而,在曹植看來,洛神仍是一位不能超越的神,「思交甫之棄言兮,愁疑猶疑。
  • 洛神甄妃
    宓與射日的后羿、奔月的嫦娥之間有一段很複雜的的狗血愛情劇,咱們這裡就不展開說了,總之最後是后羿一怒之下射死了九個太陽,嫦娥偷吃了靈藥飛上月亮,而宓在洛水隱居,被封為洛神。話說中國的神話故事其實非常複雜,遠比西方那些神要複雜得多,這個類別以後有機會再看吧,也許將來有空再寫一些中國神話故事玩。
  • 甄宓歷史原型是誰?甄宓結局是什麼
    軍師聯盟甄宓歷史原型是什麼《軍師聯盟》甄宓歷史原型是文昭甄皇后。文昭皇后(183年1月26日-221年8月4日),姓甄,又稱甄夫人。魏文帝曹丕的正妻,魏明帝曹睿之生母。曹睿即位後追尊甄氏為文昭皇后,中山無極(今河北省無極縣)人,上蔡令甄逸之女。《三國志·魏書·后妃傳》注列舉了其兄弟姐妹的名字,唯獨沒有她的名字。因為曹植描寫宓妃的《洛神賦》被一些人認為是寫給甄氏的愛情篇章,故此她一般被稱為「甄宓」或「甄洛」,有時又稱為甄妃、洛神宓妃等。但從其子魏明帝為避母姓將《感甄賦》改名《洛神賦》而「洛」「宓」二字未被避諱來看,此二字皆非甄氏本名。
  • 洛神?甄姬?《洛神賦圖》賞析
    被稱為「六朝三傑」的顧愷之,根據曹植的作品《洛神賦》,創作了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的第一幅《洛神賦圖》。顧愷之是東晉著名的畫家、理論家、書法家,被稱為「畫絕、才絕、痴絕」有繪畫作品《洛神賦圖》、《女史箴圖》、《烈女仁智傳》理論著作:《畫雲臺山記》、《魏晉勝流畫贊》、《論畫》。
  • 曹植見洛神,被驚豔,一篇《洛神賦》道出心聲
    你夢想過那個叫海螺姑娘的仙女嗎?(當年看仙劍被感動到了)也曾幻想過古代四大美女的美姿,咳,唐朝雖以胖為美,但是也各有各的特色,雍和美也是比較具有美感,小編曾有幸見過一位,確實非常養眼。而洛神賦中也存在著這樣一位神女——洛神。
  • 你知道洛寧濱河公園浮雕畫中的神秘女子是誰嗎?
    【 提示:點擊上方「百度洛寧貼吧」↑↑免費訂閱】宏大的洛神廣場更是洛寧人民遊玩健身的福地,但是你知道佇立於東側環形的浮雕《洛神賦》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嗎?做為洛寧人,了解下吧!千百年來,人們一直有一個疑問,曹植所描寫的「洛神」和顧愷之畫中的「洛神」到底是誰呢?是不是就是曹植的嫂子甄氏呢? 東晉時期的著名畫家顧愷之有一幅流傳千古的名畫:《洛神賦圖》,此圖描繪的是曹植與洛神相逢,但是洛神卻無奈離去的情景。
  • 洛神賦 曹植(全文新譯)
    洛神賦魏晉: 曹植黃初三年,餘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說神女之事,遂作斯賦。其詞曰:公元222年,我來到京都朝覲,歸渡洛水。古人曾說:這洛水的神名叫宓妃。我有感於宋玉對楚王講的遇見神女的故事,就寫了這篇賦,賦文說:(解讀:1、洛神宓妃,相傳為遠古時代宓羲氏的女兒,因溺死於洛水而為水神。關於這個古老傳說中的女神,屈原在《天問》和《離騷》,司馬相如、張衡又在《上林賦》)和《思玄賦》中進行描寫。
  • 詩詞歌賦取名:《洛神賦》裡100個唯美的男孩名,讓你取名不糾結
    有人說《洛神賦》是寫給嫂嫂甄氏,因甄姬被迫許配給了曹丕後,但曹丕貪戀美色,城府又極深,甄姬過得並不如意。所以熱情灑脫的曹植就像一道光,照亮她的生命。一個溫婉美麗,一個才華橫溢,本就天生一對,無奈現實弄人。他們談詩書,談歌賦,談人生,卻獨獨不敢談愛情。
  • 《洛神賦圖卷》的神人之戀
    《洛神賦圖卷》以曹植的文學作品洛神賦為題材,描述曹植渡洛水時與洛水神女相遇而戀愛,終因人神路隔而無奈分離的動人故事。畫家把人物的神韻,風姿表達得惟妙惟肖。>>>>故宮博物院所藏《洛神賦圖卷》◀按住圖片左右滑動,觀看《洛神賦圖卷》第一卷▶《洛神賦圖》第一卷,宋代臨摹,絹本,設色,縱27.1cm,橫572.8cm 藏於故宮博物院
  • 洛神賦取名:100個洛神賦中冷門驚豔的男孩女孩名字!
    《洛神賦》富有浪漫的色彩,也是一本書法名作,出自曹操之子曹植的名篇。在這本書我們可以看到不少的佳作,也能品讀到不少的書畫。如果喜歡國學,又常常學習書法的朋友,對《洛神賦》一定不陌生。洛神賦之美是絢麗多彩,也是真情實意;是辭藻華麗,也是爛漫天真。但大家一定想不到,我們還可以從《洛神賦》的佳作名句中,為孩子取個唯美有才氣的名字吧。這100個洛神賦冷門驚豔的名字,希望能給你起名的思路和幫助。江南易林建議大家,起名最好還是要結合孩子的生辰八字。
  • 經典的傳世名作,講述最美的柏拉圖之戀,一起來探秘《洛神賦圖》
    不過可惜的是,現在已經無緣再面見「畫聖」顧愷之的真跡,目前僅存的《洛神賦圖》也均為後世摹本,尤其以宋代居多。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傳世名作《洛神賦圖》吧!《洛神賦圖》的作者顧愷之在創作的時候,是有原型的。當時三國時期的大詩人曹植曾寫下了《洛神賦》,用以抒發自己一段無果的感情。
  • 曹植《洛神賦》:悼念亡妻及愛情幻滅
    《洛神賦》以大量篇幅描寫人神之戀, 情感深摯, 故其主旨有愛情解讀路向, 此時曹植與「餘」、「吾」重合, 洛神代指愛情寄託對象。前人多視之為甄后或某未知戀人, 我們認為曹植愛情寄託對象為其亡妻崔氏, 主要依據如下:一是《洛神賦》中有「嘆匏瓜之無匹兮, 詠牽牛之獨處」, 李善注「《天官星佔》曰:匏瓜一名天雞, 在河鼓東。
  • 曹植名篇《洛神賦》,相傳是寫給嫂子的情書,甑洛真有那麼漂亮?
    歷史上一直有個故事,就是曹丕的三弟曹植以甑洛為原型,創作了一篇驚世之作《洛神賦》,因為嫉妒如此漂亮的女子被曹丕霸佔,曹植內心憤憤不平,懷著無比傾慕和感傷之情寫了下這個千古名篇。曹植在《洛神賦》中描寫的這個女子:她輕盈像受驚的飛鴻,柔軟似飛舞的遊龍,豐滿如秋日盛開的雪菊,莊重若一棵古老的松。仿佛,像薄雲偶爾遮蔽的月;飄飄,似大風吹卷下的雪。
  • 出自《洛神賦》的古風三字名,驚羨一世,空靈又有仙氣!
    《洛神賦》是曹植所著,比較於其他賦文,不僅是華美辭句吸引人,尤勝於其音樂性。長短句的穿插音韻上的變異與重複營造的美感,讓人不禁會聯想到婷婷的洛神,玉臂之上挽著輕紗,款款涉水而來,讓人賞心悅目。提取《洛神賦》中的詩詞取名,簡約大氣,優美十分,那麼,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尋找一下藏在《洛神賦》中讓人心動的三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