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3炮戰60周年:瞄向廈門的這一種巨型重炮,依舊陰魂不散

2020-12-15 轉管炮

今天是「823炮戰」六十周年,雖然這一我國歷史上極為關鍵的炮戰已經過去這麼久,但其歷史重要性絲毫未降低。

而距離廈門僅有狹窄水域阻隔的金門島上,有一種巨型榴彈炮,可謂「陰魂不散」,值得我們再好好研究。

這一號稱「黑龍」的240毫米重炮,是金門與馬祖兩島的重要火力支援武器。

說起來,「黑龍」240毫米重炮,曾在東北亞半島上與中國志願部隊交戰!

二戰後的這一場中美交鋒的戰爭中,我志願部隊首次遭遇美軍二戰中最好的重炮之一、編號M1的「黑龍」240毫米榴彈炮。

1953年5月,美軍把M1型榴彈炮首次投入實戰,美軍使用飛機實施射擊引導,第一次射擊原本只是為了激勵一下士氣,沒想到就擊中了目標山頭隧道中的大量彈藥,引發大爆炸,山頭被削掉了一小半。

隨後,1950年代末,臺方從美軍手中買來了30門「黑龍」,很快進駐金門、馬祖堅固的鋼筋水泥炮臺(下圖),一直服役至今。

除了「黑龍」,在「823炮戰」中受傷的臺關鍵將領俞大維,緊急要求美國提供203毫米榴彈炮(下圖),很快美軍將部署在衝繩島的203毫米重炮也送到了臺方手中。

但是,與203毫米重炮相比,M1「黑龍」240毫米榴彈炮才是美軍給出的最好的壓制武器,它是美國陸軍最好、最大威力的火炮,只有要塞安裝的從海軍艦艇上拿來的艦炮才比它更出色。M1可以攻擊23公裡外的目標,每一發高爆炮彈重達160公斤。

雖然M1「黑龍」240毫米榴彈炮機動性非常糟糕,使得它很難像美軍203毫米榴彈炮那樣靈活作戰,但是威力上的優勢使得美、臺都很看好這一武器,特別是安排到金門、馬島的炮臺中,避免了機動性的劣勢。

美軍根據「823炮戰」的情況,為臺方構思了兩種炮臺,一種是敞開的圓周型炮臺,但凹陷於地下,敵方炮彈如果在外部爆炸並不會傷害凹下的空間內的「黑龍」240毫米榴彈炮;一種是除了狹窄的正面射擊口之外完全用鋼筋混凝土覆蓋的封閉式炮臺。

據稱廈門有4個目標被「黑龍」240毫米榴彈炮預先瞄準,包括炮兵指揮所、車站、政府辦公樓和機場。因為「823炮戰」讓臺高官心有餘悸,而「黑龍」240毫米榴彈炮很搶眼,臺政府、部隊高官甚至要親自過問這一火炮的戰備情況。

「黑龍」240毫米榴彈炮的射擊速度很慢,而臺方沒有為其配置加快裝填和射擊速度的機械裝填設備,而是僅僅依賴人力進行裝填、瞄準、射擊。重達30公斤的藥包要由士兵逐一裝填,非常不便。這使得「黑龍」240毫米榴彈炮在今天已經非常落後,特別是在與空中發射的制導武器,或者先進的信息化炮兵發射的制導炮彈相比,實在是非常老舊。不過臺軍依然不捨得放棄這一武器。

實際上這並不符合「823炮戰」得到的經驗教訓,因為這一炮戰已經證明了金門島地區並沒有抵禦長期火力打擊的能力,只不過政治上的各種考慮才令金門島沒有被徹底拿下而已,臺方耗費巨大精力保持「黑龍」240毫米榴彈炮在金門的運轉,實際上對整體局勢的影響力甚至不如零散分布、能夠機動規避的小型自行火炮。

此外,這一重炮居然要25個人操作,也是一大缺點。

最終,金門、馬島地區居民也對這一老舊武器進行了許多投訴,主要是「黑龍」240毫米榴彈炮的戰鬥力已經落後,可是臺方卻不捨得放棄,於是就要不斷進行練習射擊。這讓周邊居民非常痛苦,因為巨大的衝擊波影響生活,甚至房屋門窗都會被震壞。

於是,臺方「823炮戰」後仰仗的「黑龍」240毫米榴彈炮,現在已經很少試射,基本上一年只有一次射擊,已經淪落為了擺設性的武器。

相關焦點

  • 823炮戰60周年前夕 臺軍火速拆毀金門碉堡
    這是一位臺灣老兵在臉書發出的呼籲。 1958年「823炮戰」即將迎來60周年紀念,然而就在紀念前夕,幾處見證歷史的軍事遺蹟被臺軍草草拆毀。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8月2日報導,臺軍金門軍方近期火速拆除「823炮戰」中的發射反擊炮彈最多的三獅山碉堡及山前營區的「反攻庫」、「復國庫」等幾處軍事設施遺蹟。
  • 823炮戰秘辛美軍解密文件曝光
    據中時電子報報導:今年是823炮戰(金門炮戰)62周年,1958年爆發期間,美國對海峽兩岸的影響一直不容忽視。
  • 文件解密:823炮戰期間 美擬向廈門投核彈
    在今年5月解密的文件「1958年臺灣危機時的空軍作戰」表明,美國曾在1958年夏,中國人民解放軍準備攻臺時,檢討要對福建廈門使用核子武器。今天的解密文件,稍前解密文件有所關連。此次解密的文件標題為「美戰略空軍的歷史58年1至6月」。
  • 金門炮戰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
    >乘船出海遠眺,登島戰地尋蹤再看威武炮陣重探巨型喇叭歷經六十二載的潮起潮落究竟還能留下多少驚世炮戰的刻痕?廈門我國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六十多年前在這片直線距離不足五公裡的海面上空數十萬發不同口徑的炮彈擦身而過從此一場名為金門炮戰的特殊戰役震動了整個世界
  • 823金門炮戰紀念日蔡英文沒去 呂秀蓮:嚴重傷害金門人情感
    中國臺灣網8月24日訊昨天(23日)是「823炮戰」(金門炮戰)60周年紀念日,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只選擇在Facebook發文,沒有前往金門。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當天專程赴金門的前臺灣地區副領導人呂秀蓮今天表示,很多金門民眾問她,蔡英文怎麼沒去?為何不請陳建仁(臺灣地區副領導人)代表參加?對金門人來講,這是很嚴重的情感上的傷害。盼蔡英文辦公室能說明。
  • 突然愛上823?美國人首次出席823炮戰紀念活動,民進黨又高潮了!
    8月23日是解放軍「炮擊金門」戰役62周年,這一天,島內有兩件事值得觀察。隨後,酈英傑前往水頭碼頭,在兩位美國軍官的紀念碑前獻花,這兩位美國軍官殉職於1954年的金門炮戰中。對於「美國在臺協會」第一次派員參加823紀念活動,蔡辦幕僚欣喜若狂地宣稱:美方參與此次活動,加上「美國在臺協會」近期通過社群媒體披露的文章看,美方釋放的正面信息仍是再三強調美國與臺灣是「真朋友、真進展」,雙方關係的緊密程度,臺灣民眾應可深刻感受。
  • 823炮戰中1個臺灣籍步兵:我們就著洗米水吃美國軍糧
    炮戰紀念日又要到了。於是,陳鴻柏就這樣參加了823炮戰,直到10月才退伍離開部隊。陳鴻柏是步兵,分配在偵察班。陳鴻柏對這4個外省老兵記憶猶新:他們吃飯和我們不同,喜歡吃饅頭喝高粱酒,不喜歡大米飯。他們吃饅頭可以吃三四個,吃米飯就隨便吃一吃就不吃了。我們那時候吃飯,都要登記誰吃饅頭,誰吃大米,然後分別做。這些老兵文化程度不高,為人爽直。他們自己跟我們說「我們都是大老粗!粗人會說粗話,你們不要見怪!」開始確實不太習慣,後面就好了,大家相處的很不錯。
  • 金門炮戰60周年:臺當局「出手」抓了18位大陸漁民
    金門炮戰60周年這天,臺當局「出手」了——》  參考消息網8月24日報導(文/杜薇)昨天,2018年8月23日,是臺海關係史極具特殊意義的一天。  這一天之特殊,既在於歷史,更在於現實。  這一天,是金門炮戰60周年紀念日。  60年後,也同樣是在這一天,臺當局竟再度對大陸漁船出手,抓捕扣押18名大陸漁民。
  • 金門高粱、823和逝去的那些年
    這一期的內容比較複雜,講的既是酒又不是酒,主要是因為這幾天在廈門玩,還去了趟金門和廈門之間的「邊境」——不錯,今天要說的酒,就是傳說中的「金門高粱」。對於大多數北方人民來說,這個酒通常只是「聽說而已」,但在臺灣、福建一帶,金門高粱可以說是最拿得出手的白酒之一,非常的有排面。而且,同老牌的五糧液、茅臺與近幾年活起來的習酒等相比,它實在是一點也不貴。
  • 金門炮戰60年!大陸送去的「不再是炮彈」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司馬巖 環球時報記者 李司坤 張雪婷】在金門炮戰(臺灣稱「8·23」 炮戰)60周年之際,島內各界紛紛舉辦紀念活動。對60年前的臺灣民眾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歷史轉折點;如今,老一輩臺灣人卻開始擔心年輕人忘記當年國民黨提出的「臥薪嘗膽、勿忘在莒」的口號。
  • 823情人節炮戰 全臺灣十大最佳摩鐵各執牛耳
    其中首家走精品風格的「薇閣精品旅館」與中部摩鐵龍頭「沐蘭時尚精品旅館」本在北部與中部市場各自雄踞一方,而今年情人節8月23日正逢「823炮戰」,摩鐵同樣也在這個日子正面交鋒。
  • 823炮戰使用了原子炮彈?臺軍上將回憶203自行榴彈炮
    ,有一種美制武器對戰局影響非常大,這就是M55 203毫米自行榴彈炮。結果剛剛上任,金門炮戰就爆發了。9月,葉昌桐接到1個秘密命令,讓他擬定運輸秘密武器到金門的計劃。這就是M55 203毫米自行榴彈炮。
  • 宋楚瑜爆料:金門炮戰後,美國曾在臺南部署核武器
    據香港中評社8月19日報導,臺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18日晚在臺南演講時爆料,60年前金門炮戰(臺灣稱823炮戰)後,美國曾經以裝有核彈頭的「鬥牛士」飛彈「協防」臺灣,當時的核武器就在臺南的機場。1958年部署在臺灣的MGM-1「鬥牛士」飛彈 圖片來自臺灣論壇宋楚瑜表示,過幾天就是八二三炮戰的60周年,他有兩個啟示:一是金門看兩岸通水。60年前兩岸武裝對立,臺灣沒有落下一顆炸彈,但有多少炮彈重創金門,金、馬替臺灣挨了多少炮彈,但卻沒有足夠的水可以喝!
  • 廈門溪頭下村:昔日炮戰前沿今成婚紗攝影勝地
    >新華社廈門11月1日電(記者尚昊 顏之宏)65歲的臺灣攝影師林國彰舉起手中的相機,將鏡頭對準了眼前這個以「溪頭下」命名的廈門村莊。 它是廈門島上距離金門最近的村莊之一,站在溪頭下的海灘上向南眺望,金門諸島清晰可見。上世紀40年代末,國民黨軍隊退踞臺澎金馬,金門成為兩岸隔海對峙的最前沿。 「金門廈門門對門,大炮小炮炮打炮。」從1958年起,長達近20年的金門炮戰在兩岸軍隊之間展開,造就了一段特殊的歷史。
  • 金門炮戰60年!大陸送去的「不再是炮彈」,民進黨仍舊在裝聾作啞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司馬巖 環球時報記者 李司坤 張雪婷】在金門炮戰(臺灣稱「8·23」 炮戰)60周年之際,島內各界紛紛舉辦紀念活動。對60年前的臺灣民眾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歷史轉折點;如今,老一輩臺灣人卻開始擔心年輕人忘記當年國民黨提出的「臥薪嘗膽、勿忘在莒」的口號。
  • 為了中國統一—1958年金門炮戰
    1958年8月23日,福建沿海解放軍萬炮齊發,掀起金門炮戰序幕。自這一天起,福建沿海就進入了戰時前線狀態,直到1979年元旦,中國人民解放軍炮擊金門的軍事行動才徹底結束。這是自1955年以來臺海地區最大規模的戰爭行動。
  • 葉飛後人談金門炮戰
    葉飛後人談金門炮戰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8.08.29 星期三     1958年8月23日,福建沿海的的解放軍和金門島上的國民黨守軍展開隔海炮擊,瞬時間萬炮轟鳴,後來大家稱之為 「金門炮戰」。
  • 昔日「炮打炮」 今朝「心連心」——寫在「炮擊金門」戰役60周年之...
    新華社福州8月23日電(記者許雪毅)1958年「炮擊金門」戰役(臺灣方面稱「八二三炮戰」)發生時,洪水平還沒出生。這一年,他的父母在炮聲中結緣。一個是23歲的民兵,負責運送炮彈;一個是18歲的護士,幫忙包紮傷員。在福建晉江圍頭村,這對年輕情侶經歷了戰火考驗。
  • 昔日「炮打炮」 今朝「心連心」——寫在「炮擊金門」戰役60周年之際
    新華社福州8月23日電(記者許雪毅)1958年「炮擊金門」戰役(臺灣方面稱「八二三炮戰」)發生時,洪水平還沒出生。這一年,他的父母在炮聲中結緣。一個是23歲的民兵,負責運送炮彈;一個是18歲的護士,幫忙包紮傷員。在福建晉江圍頭村,這對年輕情侶經歷了戰火考驗。
  • 金門炮戰有哪些傳奇戰績?
    金門炮戰有哪些傳奇戰績?軍迷丁衛華告訴楊恆這段關於海戰的戰法不能在海上說得到陸地上講這種與陸地有關的海戰戰法究竟會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呢抵達廈門後這輛秘密軍列並沒有著急卸載而是就地隱蔽起來無論是「823」炮戰還是空軍的空戰包括「824」海戰都在戰術突然性這方面下功夫突然迅速隱蔽,然後發起猛烈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