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3炮戰中1個臺灣籍步兵:我們就著洗米水吃美國軍糧

2020-12-15 薩沙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薩沙講史堂第六百六十七期】(軍事系列第296講)

823炮戰紀念日又要到了。今天說的是臺灣省南投縣陳鴻柏先生的回憶:我們就著洗米水、吃美國軍糧。聽薩沙說一說吧。

陳鴻柏先生1935年出生在臺灣,炮戰爆發時23歲。

他是家中的獨子,初中學歷,18歲時進入臺北市雙園區區公所擔任小職員。

1956年,陳鴻柏接到服兵役通知,成為駐紮金門地區二擔島的第9師第25團第1營第3連的步兵一等兵。

有意思的是,炮戰是8月23日開始,而8月底陳鴻柏就應該退伍。

根據國軍的慣例,一般提前1到2個月就會有新兵接替陳鴻柏,他們則由運輸船送回臺灣島。

原則上,陳鴻柏是不需要參加此次大戰的。

8月初的一天,突然他們接到通知:對面的解放軍可能發動大規模襲擊,所有官兵暫緩退伍。

於是,陳鴻柏就這樣參加了823炮戰,直到10月才退伍離開部隊。

陳鴻柏是步兵,分配在偵察班。

他們的任務是在島上最高點設置1個觀察哨,防止解放軍部隊登陸。

他們連長是四川人,班上則有9個人,其中5個人是臺灣人,另外4個人是外省人(大部分是山東人)。

陳鴻柏對這4個外省老兵記憶猶新:他們吃飯和我們不同,喜歡吃饅頭喝高粱酒,不喜歡大米飯。他們吃饅頭可以吃三四個,吃米飯就隨便吃一吃就不吃了。我們那時候吃飯,都要登記誰吃饅頭,誰吃大米,然後分別做。這些老兵文化程度不高,為人爽直。他們自己跟我們說「我們都是大老粗!粗人會說粗話,你們不要見怪!」開始確實不太習慣,後面就好了,大家相處的很不錯。

戰爭開始前,解放軍頻繁通過鐵路調動部隊和物資,我們知道會有大的戰鬥,只是沒想到這麼快。

開戰之前,我們每人發了血型牌,掛在脖子上。本來我只有一支步槍和一彈帶的子彈,現在又配發了防毒面具、1挺輕機槍和2箱子彈(在哨位上)。

二擔島很小,長度只有800米,寬度不過400米,只有2門74山炮,其他都是小炮和高射炮。

解放軍距離我們很近,距離鼓浪嶼只有1萬2000米,距離青嶼島只有4000米。青嶼島上的直瞄炮,可以準確打到我們這裡。

8月23日下午6點30分,我在觀察哨上,首先聽到炮聲。

我用望遠鏡一看,有炮彈落在大擔島上。幾秒種後,我們二擔島上也落下了炮彈。

當時我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還沒意識到是解放軍炮擊。

我立即打電話到大擔島上,詢問怎麼回事。

那邊緊張的回答:「解放軍開炮了!」

我趕快拿起手搖報警器,拼命搖起來。

此時,全連剛吃過晚飯,有的人在洗澡,有的在洗碗筷,有的在下象棋,有的人以為是演習,大家都沒想到開戰了。

聽到警報聲,連長趕快下令作戰,我們立即鑽入碉堡。

炮戰一開始,解放軍用的是空炸炮彈,也有落到地面才炸的。一瞬間,二擔島就像下了大雨一樣,到處都是炮彈。

二擔島的碉堡很多,也很堅固。第1回合解放軍的炮擊,我們還頂得住,但越打越不行了。

沒有多久,解放軍的炮彈就變為延遲引信,就對我們造成更大威脅。

經過半個月炮戰,我們碉堡上面覆蓋半米的泥土,都沒了;有的連水泥都不見了,屋頂見天了。

我們沒辦法,只能在碉堡傍邊挖土洞,炮彈來了就鑽進去。

當時夥房早就被炮彈炸塌了,炊事兵也被炸死了,每個班只能自己做飯。

好在,戰前我們已經儲存了四五個月的糧食,吃飯還是沒問題的。沒想到,很快儲存罐頭的倉庫也被擊中,補給軍士也被炸死了。

連長讓我們每個班都把罐頭和米麵搬走,分散存放,各自開夥。

至於飲水,二擔島有個成功井,水還是有的。傳說當年鄭成功來到這裡,用劍往石頭裡一插,水就有了,不管怎麼都用不完。

但是炮戰中,我們很難去取水,所以連洗米水都捨不得倒掉。

很多時候,我們就喝洗米水,吃乾糧。

我記得我們還吃過美國的C級口糧,是開戰以後用運輸船送來的。一人一盒,裡面是罐頭裝的餅乾、肉醬、咖啡、奶精,還有一包香菸。

炮戰期間,我們傷亡不小。

我們1個加強連,陣亡19人(資料上是17人),受傷的有40多人,也包括我。

當時我在掩體裡面觀察,臉部和手臂放在外面。

突然,一發炮彈打過來,離我非常近爆炸。炮彈一炸,地面上的沙土通通被掀起來,全部朝著我噴過來。一瞬間,我感到天昏地暗,似乎昏迷過去,大概有幾秒鐘。

我清醒過來以後,感到身上很灼熱,臉部、手部看起來都爛爛的,很像麻風病人。當時我感到不斷抽痛。其實,是我的皮膚被燒傷了。

為了避免再被炮擊,我和一個下士立即轉移觀察陣地,繼續觀察。我受了傷,本該撤退。但當時離晚上還有4個多小時,根本無法撤退就醫,只能繼續堅持觀察,顧不得臉上和受傷燒傷很嚴重。

10月7日,炮戰停止了,我才奉命撤退到後方,隨後退伍。

聲明:

本文參考

《823戰役參戰官兵口述歷史》

圖片來自網絡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

相關焦點

  • 823炮戰秘辛美軍解密文件曝光
    據中時電子報報導:今年是823炮戰(金門炮戰)62周年,1958年爆發期間,美國對海峽兩岸的影響一直不容忽視。
  • 突然愛上823?美國人首次出席823炮戰紀念活動,民進黨又高潮了!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8月23日這天,臺防務部門發布了一段名為「枕戈待旦,同島一命」的影片,提到解放軍今年以來的多次海空訓練、及在臺海南北兩端軍演。臺軍在影片中聲稱,「即使戰到最後一兵一卒,也絕不會讓『敵人』越雷池一步」。另一件事則是美國人又來搞姿態性表演。
  • 823炮戰60周年前夕 臺軍火速拆毀金門碉堡
    這是一位臺灣老兵在臉書發出的呼籲。 1958年「823炮戰」即將迎來60周年紀念,然而就在紀念前夕,幾處見證歷史的軍事遺蹟被臺軍草草拆毀。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8月2日報導,臺軍金門軍方近期火速拆除「823炮戰」中的發射反擊炮彈最多的三獅山碉堡及山前營區的「反攻庫」、「復國庫」等幾處軍事設施遺蹟。
  • 823金門炮戰紀念日蔡英文沒去 呂秀蓮:嚴重傷害金門人情感
    中國臺灣網8月24日訊昨天(23日)是「823炮戰」(金門炮戰)60周年紀念日,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只選擇在Facebook發文,沒有前往金門。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當天專程赴金門的前臺灣地區副領導人呂秀蓮今天表示,很多金門民眾問她,蔡英文怎麼沒去?為何不請陳建仁(臺灣地區副領導人)代表參加?對金門人來講,這是很嚴重的情感上的傷害。盼蔡英文辦公室能說明。
  • 823炮戰60周年:瞄向廈門的這一種巨型重炮,依舊陰魂不散
    今天是「823炮戰」六十周年,雖然這一我國歷史上極為關鍵的炮戰已經過去這麼久,但其歷史重要性絲毫未降低。而距離廈門僅有狹窄水域阻隔的金門島上,有一種巨型榴彈炮,可謂「陰魂不散」,值得我們再好好研究。二戰後的這一場中美交鋒的戰爭中,我志願部隊首次遭遇美軍二戰中最好的重炮之一、編號M1的「黑龍」240毫米榴彈炮。
  • 宋楚瑜爆料:金門炮戰後,美國曾在臺南部署核武器
    據香港中評社8月19日報導,臺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18日晚在臺南演講時爆料,60年前金門炮戰(臺灣稱823炮戰)後,美國曾經以裝有核彈頭的「鬥牛士」飛彈「協防」臺灣,當時的核武器就在臺南的機場。1958年部署在臺灣的MGM-1「鬥牛士」飛彈 圖片來自臺灣論壇宋楚瑜表示,過幾天就是八二三炮戰的60周年,他有兩個啟示:一是金門看兩岸通水。60年前兩岸武裝對立,臺灣沒有落下一顆炸彈,但有多少炮彈重創金門,金、馬替臺灣挨了多少炮彈,但卻沒有足夠的水可以喝!
  • 文件解密:823炮戰期間 美擬向廈門投核彈
    在今年5月解密的文件「1958年臺灣危機時的空軍作戰」表明,美國曾在1958年夏,中國人民解放軍準備攻臺時,檢討要對福建廈門使用核子武器。今天的解密文件,稍前解密文件有所關連。此次解密的文件標題為「美戰略空軍的歷史58年1至6月」。
  • 823情人節炮戰 全臺灣十大最佳摩鐵各執牛耳
    其中首家走精品風格的「薇閣精品旅館」與中部摩鐵龍頭「沐蘭時尚精品旅館」本在北部與中部市場各自雄踞一方,而今年情人節8月23日正逢「823炮戰」,摩鐵同樣也在這個日子正面交鋒。
  • 823炮戰使用了原子炮彈?臺軍上將回憶203自行榴彈炮
    年輕有為的葉昌桐,又被派到美國接受高級軍官訓練,1958年擔任賀蘭艦少校副艦長職務。結果剛剛上任,金門炮戰就爆發了。9月,葉昌桐接到1個秘密命令,讓他擬定運輸秘密武器到金門的計劃。這就是M55 203毫米自行榴彈炮。
  • 「日軍國軍共軍」全當過的臺灣人(七)金門炮戰
    本文節選自臺灣作家廖信忠作品《臺灣這些年所知道的祖國》,講述一個臺灣本省人林水源,從日本人變成中國人,從國民黨人變成共產黨人,從國內戰爭到抗美援朝,在槍林彈雨中存活下來,最後以一位金門老兵的身份退伍的故事。平凡的小人物,在時代激蕩的洪流中,保全性命已是難事,他卻幸運地在歷史的屢次更迭中留下傳奇的經歷,年老後談笑風生。
  • 金門高粱、823和逝去的那些年
    因為父親工作的原因,我們家經常接觸跑東南亞線的船員,而他們一旦靠到臺灣,帶幾瓶金門高粱總是少不了的。尤其是前幾年,我也經常喝各種各樣奇怪的金門高粱。除了「土牛欄山」版的平裝金門高粱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喝的「823紀念款」金門高粱:當時我還在想,這823是怎麼回事?後來才反應過來,這指的就是58年著名的「823炮戰」。
  • 臺海觀瀾|臺灣823天無選舉,兩岸70天後進入冷靜期
    前天,2020年8月23日,是「823炮戰」62周年紀念日。破天荒地,臺灣領導人蔡英文和美國在臺協會(AIT)處長酈英傑一起趕到金門,出席了一場名為「八二三戰役62周年追思祭悼」的活動。從個人意願方面分析,這未必是蔡英文和酈英傑願意參加的活動。因為兩年前的8月23日,是60周年,日期更有意義,蔡英文沒有來。
  • 金門炮戰:毛澤東招數美國難懂 蔣介石連說三個"好"
    1958年8月23日,震驚中外的「金門炮戰」爆發,小小金門一夕成名,成為兩岸關係演變的重要坐標。  年光似鳥,世事如棋。金門這個名字,已經不與「固若金湯」這充滿火藥味的詞彙連在一起很久了,取而代之的,是「小三通」、金門高梁和貢糖……「8.23炮戰」50周年之際,讓我們踏上這塊曾經風雲激蕩的土地,感受歷史與現實的交匯與脈動。
  • 金門炮戰!知多少,看看這裡,體會當年的歷史!
    金門炮戰(臺灣稱八二三炮戰,香港稱金門八二三炮戰),又稱第二次臺灣海峽危機,是指1958年8月23日至10月5日之間,發生於金門及其周邊的一場戰役。國共雙方以隔海炮擊為主要戰術行動,因此被稱為炮戰。炮戰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首先發起,國民黨軍隊隨後開始反擊。
  • 1958年金門炮戰,毛主席是如何不懼美國,在大國博弈中取得勝利?
    在這種棘手的情勢下,中共中央研究了美國對臺的幹預政策,決定試探美軍的對臺底線,這便是炮擊金門的國際背景。金門炮戰的開場戲由解放軍空軍部隊上演。關注軍事的人都知道,在搶灘陣地戰中,空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二戰中的諾曼第登陸戰,英軍的飛機在登陸部隊搶灘之前,傾瀉了近萬枚炸彈,掃清了暗堡等據點。
  • 誰家軍糧最奢侈?意軍紅酒比子彈多,此國軍糧能換3箱美國軍糧
    軍事實力是每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是指軍隊戰士在戰爭中的實際作戰能力。而作戰能力分為三個方面,分別是:強有力的軍事戰略,科學的軍事制度以及軍隊後勤補給。當然在戰爭中起決定性因素的還是人,所以單兵素質和單兵戰鬥能力顯得至關重要。
  • 臺灣軍公教年改「釋憲案」 八百壯士823上陣
    「大法官」會議今天下午將就軍公教年改「釋憲案」做出解釋文,八百壯士捍衛中華協會除將在臺「司法院」直播結果外,下午2點起將在北市中山堂舉辦緬懷823炮戰紀念活動後,率同與會退休軍公教、警察前往「司法院」,臺北市警局規劃400警力維安,部分道路也會進行交通管制。
  • 臺灣軍工自行研製的步兵戰車---「雲豹」裝甲車
    "雲豹"戰車軍方代號為CM-32,是臺灣地區陸軍2005年定型的裝甲車。20世紀80年代初期,臺灣軍方從美國購進約300輛"突擊隊員"V-150輪式裝甲車,不過,V-150戰鬥全重不到10噸,乘員3人,載員2人,到了上個世紀80年代後期,其性能已經明顯落後。
  • ...炮戰第一村」到「海峽第一村」——探訪與金門一水之隔的圍頭村
    不過只要在村中走一走,就隨處可見那次炮戰留下的痕跡。在光鮮亮麗的自建房中間,一棟彈痕累累的二層小洋樓頗為顯眼。村幹部吳宏霈介紹說,這座建築名為毓秀樓,是當地旅菲華僑吳天敬在上世紀30年代建造的,所有建築材料都從菲律賓海運而來,結構異常堅固。在炮戰中,毓秀樓身中6炮,周圍落下炮彈近30顆,卻仍然屹立不倒。
  • 中國網友從烏克蘭買到美國援助政府軍軍糧MRE
    9月21日,百度貼吧網友「六面獸1」在「烏克蘭局勢」貼吧發帖,稱他買到了美國援助烏克蘭政府的軍糧,並配有多張高清照片。在該網站上可以看到,所售的軍事援助口糧全部附帶美國國防部的封條。售價為每包109-142格裡夫納(1格裡夫納約合0.9元人民幣)。貨物包括咖啡、糖、口香糖,以及土豆湯、雞肉、肉丸、麵條等。售價遠低於成本價。美國《時代》周刊稱,烏軍一名物資銷售員弗拉基米爾•別洛諾格參與了倒賣活動,在接受電話採訪時,他矢口否認這些貨物來自美國援助,不過隨後這些貨物被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