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3炮戰使用了原子炮彈?臺軍上將回憶203自行榴彈炮

2020-12-15 薩沙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薩沙講史堂第六百六十八期】(軍事系列第297講)

金門炮戰中,有一種美制武器對戰局影響非常大,這就是M55 203毫米自行榴彈炮。看看臺軍葉昌桐上將,對於當年運輸火炮的回憶。聽薩沙說一說吧。

葉昌桐上將是福建省福州市人,1929年出生。抗戰期間,葉昌桐還在上中學,本來是可以不用服兵役的。他深感國破家何在,毅然投筆從戎,考入海軍學校。

沒想到,國軍海軍沿用英國的模式,軍官要8年才可以畢業。

葉昌桐畢業時候擔任準尉之時,已經是1949年。不用說抗戰,連內戰已經到了最後時刻。

葉昌桐上艦後,經歷的全部是灰暗的行動:基本都是撤退。

年輕有為的葉昌桐,又被派到美國接受高級軍官訓練,1958年擔任賀蘭艦少校副艦長職務。

結果剛剛上任,金門炮戰就爆發了。

9月,葉昌桐接到1個秘密命令,讓他擬定運輸秘密武器到金門的計劃。

這就是M55 203毫米自行榴彈炮。

這是一種相當先進的火炮,美國陸軍也是在1956年剛剛裝備了一批。

金門炮戰之前,臺灣方面早就對廈門的解放軍炮兵反覆偵查。

他們認為,解放軍大口徑火炮數量最少在350門以上,這是金門臺軍無法相比的。

解放軍的火炮基本都是蘇制,最大口徑為155毫米,射程不超過15公裡。

當然,金門臺軍的火炮也是105毫米和155毫米,口徑和解放軍接近,數量卻有很大差距。

顯然,解放軍方面佔有絕對優勢。

所以,臺軍非常希望得到M55 203毫米自行榴彈炮。

它的射程為17公裡,更重要的是威力巨大,遠非155毫米152毫米火炮可以相比。

尤其它還可以使用燃燒炮彈,爆炸瞬間會有強大衝擊波,同時燃燒期間會導致空氣燃燒殆盡,附近人都會窒息死亡。

一旦裝備M55 203毫米自行榴彈炮,臺軍就會獲得優勢。

從1956年開始,臺灣方面就向美國請求購買,後者以各種理由拒絕。

到了金門炮戰爆發後,臺軍幾乎招架不住,2小時內戰死3名副司令,傷亡400多人。

到了這個地步,美國終於同意借用M55 203毫米自行榴彈炮。

美國將關島和衝繩(臺灣的書籍中叫做琉球)的12門火炮,迅速運到金門。

此時臺軍也迅速挑選精英,組成了第607炮兵營,在臺中草草訓練1周。

有意思的是,負責訓練臺軍炮兵的美軍營長,就是後來赫赫有名的駐韓美軍司令官威賽上將。

解放軍的火炮可以封鎖登陸海灘,運輸高達45噸的大傢伙登陸,自然是有很大危險的。

葉昌桐和美方商量,最終制定了登陸方案。

先有美軍軍艦把4門火炮運到金門外海,然後再使用登陸艇送到灘頭。美國不願意和解放軍直接對抗,宣布不會進入金門附近12海裡。

所以,最後12海裡需要臺軍軍艦自行護航。

M55 203毫米自行榴彈炮的機動性相當不錯,最高時速為50公裡,還可以在沙灘上行駛,能夠爬過40度的山坡。

出於穩妥考慮,我們還是在沙灘上鋪設了鋼板,以加快登陸速度,防止遭遇炮擊。

對於此次M55 203毫米自行榴彈炮的登陸,連蔣介石都非常重視。

葉昌桐回憶,9月18日蔣介石親自參加戰前會議,參加大會的還有海軍黎玉璽副司令、美軍第7太平洋艦隊司令。

在聽完所有的人包括葉昌桐少校的報告以後,蔣介石連說了幾個「好」!

9月18日晚上23點開始,第一批3輛M55 203毫米自行榴彈炮和6輛彈藥車,偷偷在金門登陸。

20日和26日,又運輸了3輛,完成了第一批6輛的登陸工作。

9月26日下午17點,其中2門火炮開始向解放軍陣地開炮還擊。

根據葉昌桐回憶,M55 203毫米自行榴彈炮威力太驚人了,甚至超出了我們的想像。

俞大維司令的情報表示:我軍觀測和射擊準確,圍頭解放軍炮位工事散飛火炮破碎,受到前所未有的打擊,八寸炮一個多小時的射擊中,徹底殲滅解放軍40幾處目標。

胡璉司令也回憶:只是一百多發的奇襲射擊,眼看到敵岸上炮毀人亡、煙幕沖天。我軍官兵久處敵人彈幕壓抑,至此歡聲雷動。

葉昌桐也回憶,我們當天炮擊以後,對岸解放軍露天炮兵陣地遭到嚴重損失,並造成了恐慌。第二天,解放軍宣傳員向我們喊話,指責我們違背國際法使用原子炮彈。後來他們發現沒有輻射汙染,又轉而指責我們使用化學武器。

27日,餘下6門M55 203毫米自行榴彈炮也運到金門,火力又增強一倍。

當時M55自行榴彈炮具有先進的瞄準設備,射速不高,但命中率很高。

它是自行火炮,每次炮擊以後可以立即轉移陣地,解放軍炮兵難以鎖定。而解放軍的火炮都是牽引式,轉移較為困難,同自行火炮無法相比。

餘下的炮戰中,炮戰的優勢開始轉到我方。

金門炮戰本來就是政治戰,解放軍也沒有必要承受太大的損失。

於是,10月6日他們宣布停止炮戰7天。

隨後打打停停,最終徹底停戰。

至於葉昌桐,此次行動不過是軍旅生涯的開始,直到1988年任海軍總司令。

相關焦點

  • 823炮戰60周年:瞄向廈門的這一種巨型重炮,依舊陰魂不散
    今天是「823炮戰」六十周年,雖然這一我國歷史上極為關鍵的炮戰已經過去這麼久,但其歷史重要性絲毫未降低。而距離廈門僅有狹窄水域阻隔的金門島上,有一種巨型榴彈炮,可謂「陰魂不散」,值得我們再好好研究。除了「黑龍」,在「823炮戰」中受傷的臺關鍵將領俞大維,緊急要求美國提供203毫米榴彈炮(下圖),很快美軍將部署在衝繩島的203毫米重炮也送到了臺方手中。
  • 金門619炮戰 臺軍240巨炮首發威
    金門的240公釐M1榴彈炮,曾於六一九炮戰還擊共軍。(記者程嘉文攝影)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臺「立法院」日前修法,讓金門六一九炮戰與金馬自衛隊員取得榮民身份。臺灣地區防務部門明天(4月12日)將利用例行記者會,宣布相關人員的核認作業。
  • 823炮戰60周年前夕 臺軍火速拆毀金門碉堡
    1958年「823炮戰」即將迎來60周年紀念,然而就在紀念前夕,幾處見證歷史的軍事遺蹟被臺軍草草拆毀。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8月2日報導,臺軍金門軍方近期火速拆除「823炮戰」中的發射反擊炮彈最多的三獅山碉堡及山前營區的「反攻庫」、「復國庫」等幾處軍事設施遺蹟。
  • 臺灣「黑龍」巨型榴彈炮, 曾一炮炸飛志願軍半座山
    在實戰中它比最為流行的美軍重炮——203毫米榴彈炮更為準確,能夠壓制德國列車炮等遠程武器,戰果令軍官們忘記了原本令人擔憂的機動性問題。二戰中轟擊敵人的M1「黑龍」榴彈炮二戰後東北亞很快爆發新的戰爭,我軍志願部隊與美軍進行了殊死戰鬥。美軍動用了12門M1「黑龍」240毫米榴彈炮參戰。
  • 臺軍演練二戰時古董榴彈炮,射程16.8公裡!揚言覆蓋福建沿海
    據臺媒報導稱,解放軍軍機最近加大繞臺頻率,同時解放軍也舉行了多場演習,這些行動讓臺軍"倍感壓力"。對此,臺灣當局竟然想到把二戰時期的古董榴彈炮搬出來演練,結果被臺網友吐槽……內容極度精彩,咱們繼續往下看!
  • 823炮戰秘辛美軍解密文件曝光
    據中時電子報報導:今年是823炮戰(金門炮戰)62周年,1958年爆發期間,美國對海峽兩岸的影響一直不容忽視。
  • 臺媒:臺軍向美求購超輕型榴彈炮、無人直升機等武器
    11月14日,臺媒報導,本月在美國夏威夷舉行的美臺「國防安全會議」(DRT)上,臺軍向美國提交了十餘項新的軍購請求。這其中,較引人注意的包括:M777型155毫米超輕型榴彈炮、MQ-8B「火力偵察兵」無人直升機、MK.62空投水雷,以及C-130升級改裝項目。
  • 突然愛上823?美國人首次出席823炮戰紀念活動,民進黨又高潮了!
    臺軍在影片中聲稱,「即使戰到最後一兵一卒,也絕不會讓『敵人』越雷池一步」。另一件事則是美國人又來搞姿態性表演。23日當天,蔡英文帶領臺安全會議秘書顧立雄、臺防務部門主管嚴德發、臺軍「參謀總長」黃曙光、金門縣長楊鎮浯等人前往金門太武山公墓參與公祭及追思活動。
  • 為了中國統一—1958年金門炮戰
    雙方除了繼續進行炮戰外,還在臺海上空進行頻繁的空戰。9月24日,國民黨空軍使用AIM-9響尾蛇空空飛彈擊落解放軍空軍殲5戰鬥機一架,首開全世界空空飛彈擊落戰鬥機的先例。炮彈在金門夜晚天空爆炸。5.203毫米火炮炮戰開始後,面對解放軍炮兵的強大火力壓制,國民黨軍壓力很大。
  • 823炮戰中1個臺灣籍步兵:我們就著洗米水吃美國軍糧
    炮戰紀念日又要到了。今天說的是臺灣省南投縣陳鴻柏先生的回憶:我們就著洗米水、吃美國軍糧。聽薩沙說一說吧。陳鴻柏先生1935年出生在臺灣,炮戰爆發時23歲。他是家中的獨子,初中學歷,18歲時進入臺北市雙園區區公所擔任小職員。
  • 一炮在手南沙我有:為什麼臺軍要在太平島部署重型榴彈炮?
    在遍布偵查網的今天,敵方艦隊一旦出現異常行動,臺軍很快會發現,提前出發應對。最可能出現的是兩種情況,第一是使用特種部隊,在軍艦火力掩護下,使用小型登陸艇強攻。第二,將部隊偽裝成漁民甚至難民,採用小船快艇奇襲。那麼,臺軍現有的武器能對付了嗎?還是可以對付的。臺軍在太平島的武器主要是4大件。第一, M1型40毫米機關炮。
  • 臺灣前「行政院長」臺軍上將:兩岸一家人 必統一
    作為臺軍退役四星上將、臺灣方面前「行政院院長」,郝柏村受訪時表示,「臺獨」不會成功,兩岸出路唯有堅持「九二共識」,堅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最終達致和在接受媒體群訪時被問及如何評價島內臺獨勢力。他認為,唯有堅持「九二共識」,堅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最終達致和平統一。「所以今天最重要的,就是讓臺灣人認識到臺獨的害處。臺灣人投票的時候,就會把臺獨勢力拉下臺了。」
  • 一發炮彈能殺傷一個足球場,時隔21年,對岸重啟240巨炮射擊
    在上周進行的聯信操演中,對岸的馬祖防衛司令部炮兵群下屬各部隊重點進行了重炮實彈射擊操演,共有7類41門各類火炮參與了此次演練,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就是目前東亞口徑最大的榴彈炮
  • 首爾的噩夢:東亞最大的朝鮮「谷山」自行火炮
    在這一態勢下,朝鮮炮兵部隊中的精銳力量——「谷山」170毫米口逕自行火炮越發受到外界關注。  射程超遠的重炮   據美國「環球安全」網站猜測,「谷山」大炮與一些俄制(前蘇聯製造)的海岸大炮十分相像,其行走裝置為坦克底盤,採用無炮塔設計,火炮後部還裝備有2個大型助犁,用來抵消發射時的後坐力。
  • 823情人節炮戰 全臺灣十大最佳摩鐵各執牛耳
    因應8月23日七夕情人節的到來,知名網站「蕃薯藤」的輕旅行頻道,首次選出全臺前十大摩鐵(Motel)票選活動,由網友自行於蕃薯藤旗下子頻道投票其中首家走精品風格的「薇閣精品旅館」與中部摩鐵龍頭「沐蘭時尚精品旅館」本在北部與中部市場各自雄踞一方,而今年情人節8月23日正逢「823炮戰」,摩鐵同樣也在這個日子正面交鋒。
  • 1958年金門炮戰,毛主席是如何不懼美國,在大國博弈中取得勝利?
    解放軍的火炮以蘇制152mm和122mm榴彈炮為主,另有繳獲的其他型號火炮,反觀國民黨,其駐守金門的國軍有6個步兵師,和兩個戰車營,共8.8萬人,由國軍金門防衛司令部統一指揮。自西向東在大擔、二擔、虎仔嶼小金門大金門等九個島嶼上一字排開,島上共配備105mm以上口徑的火炮308門,40mm以上的高射炮146門,輕型戰車和自行火炮106輛。
  • 金門炮戰60年!大陸送去的「不再是炮彈」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司馬巖 環球時報記者 李司坤 張雪婷】在金門炮戰(臺灣稱「8·23」 炮戰)60周年之際,島內各界紛紛舉辦紀念活動。對60年前的臺灣民眾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歷史轉折點;如今,老一輩臺灣人卻開始擔心年輕人忘記當年國民黨提出的「臥薪嘗膽、勿忘在莒」的口號。
  • 美軍鏡頭中的58年金門炮戰:炮彈如雨點般砸下,圖6女兵一臉愁苦
    1958年8月23日,福建沿海我軍萬炮齊發,掀起金門炮戰序幕。當時,美軍記者在金門島上拍攝了不少照片。圖為從金門島海灘上的防禦堡壘內,望向廈門的場景。在金門炮戰之前,我軍已經對金門島進行了周密的部署。總指揮葉飛上將調集炮兵部隊17個炮兵營組成蓮河地區炮群,15個炮兵營組成廈門地區炮群,又以海軍岸防兵的6個海岸炮兵連配置在圍頭、廈門、蓮河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