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文明的輝煌?佛教傳播的見證?阿育王柱如何出現在北京?疫情期間,大家不便遠行,幾個朋友在北京的郊外山上閒坐,農家院主人拿出一個物件兒供大家欣賞。這是一個有點綠青釉感覺的瓷器,大體又像是汝窯的出品,四頭雄獅坐於蓮花之上,瓷器形狀獨特,還兼有淺浮雕和透雕,刻瓷的工藝,很少見的藏品。主人介紹說是大約30年前在北京潘家園古玩市場購得,形狀就是古代印度的阿育王柱頭!當時說是清末的老物件。話說回來,大概齊就在春秋戰國時期秦國統一天下的時期,印度次大陸也誕生了一個大國,阿育王是古代印度孔雀王朝的皇帝,他能徵善戰,統治了一個覆蓋當今印度大部分領土的帝國。據說他在徵服羯陵伽國時,殺死10萬人,俘虜15萬。目睹屠殺場面的血流成河後,他決定信奉佛教,佛教由此成為印度國教,得到了廣泛的傳播。為了弘法,他下令建造了很多石柱,刻有佛教經文,其中一根阿育王柱在十九世紀出土,成為印度民族的象徵。柱頂是四頭雄獅,蹲踞在倒置的蓮花上,蓮花四周雕刻有牛馬象獅四種動物,用法輪隔開,代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唐代玄奘大師當年也目睹了阿育王柱的雄偉,他在《大唐西域記》裡寫道:高七十餘尺,石含玉潤,鑑照映徹。如今這件綠青釉的瓷器究竟是何時燒制?何處燒制?是否屬於佛教供器?中國陶瓷工匠又是如何得知阿育王石柱的模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