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科學家曾在7年前預測,10年內會有一個來自蝙蝠的烈性病毒出現

2020-12-16 上觀

「2012年,很多人問我SARS會不會回來?我的答案是,肯定會,但不知道是同一個病毒還是類似的病毒。2013年,又有人問我是否會暴發大規模傳染病,我說幾乎可以肯定,未來10年內會有一個來自蝙蝠的烈性病毒出現。」日前,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教授、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院院士王林發,在未來論壇做了演講。他在蝙蝠來源的新發傳染病領域已工作了25年。

目前對於人類最危險的是哪一類病毒?

王林發強調,直到現在,人們在確定侵染性病害病原物時,遵循的還是100多年前的科赫法則,即判斷一個新發傳染病,第一要有病人群體,第二要從病人身上分離出病原,第三要從體內能夠長這個病原,第四把病原放回人體能導致同樣的疾病。儘管現在有了高通量測序,但每個國家都不會馬上去申報,還是要等病原學調查結果。「新冠病毒以後,全世界需要考慮是否仍然按照舊的方法來證明病原,還是可以通過高通量測序來報告懷疑的病原,這可能會是一個大的轉折點。」

王林發在1990年到澳大利亞動物健康實驗室工作,這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1993年,在澳大利亞發現了亨德拉病毒,這是近代病毒史上第一個從蝙蝠傳給馬、再從馬傳給人的病毒,王林發正是這個病毒的命名者。

SARS暴發後,王林發受世界衛生組織邀請參加了病毒溯源調查組,與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石正麗研究員等人合作,2005年第一次在蝙蝠裡發現類SARS病毒。

目前對於人類最危險的是哪一類病毒?在王林發看來,第一是流感,流感病毒每隔幾年就有一次暴發,第二就是來自蝙蝠的冠狀病毒。

「提倡把蝙蝠作為新的醫學模型來研究」

「關於新冠病毒的起源爭執很多,石正麗團隊的工作到現在為止是最有說服力的。他們發現,新冠病毒在整個基因組水平上與蝙蝠冠狀病毒的同源性為96%。」王林發說。

由於蝙蝠和病毒之間有一個很好的平衡,蝙蝠攜帶的病毒量不是很高,它傳給其他動物和人的概率也很低。一般來說,小概率事件一定要通過中間宿主來放大,亨德拉病毒的中間宿主是馬,SARS的是果子狸,「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人們還不清楚,我覺得蛇的可能性很小,穿山甲還是有可能的,肯定是哺乳動物。」

大家現在對蝙蝠很感興趣,為什麼蝙蝠會攜帶這麼多病毒?在哺乳動物裡面,相對壽命最長的就是蝙蝠。什麼叫相對壽命?哺乳動物的壽命和身體大小有關,身體越大壽命越長。蝙蝠在飛行的時候代謝率是基礎代謝率的15-30倍,心率可以達到1000,體溫可以上升到38-42攝氏度。假如人長期處於這種壓力下,肯定會生病或死亡,但蝙蝠就可以抵抗,非常健康。

蝙蝠的出現比人類早很多年,大概有6500萬年,長時間的適應性進化使它的防禦系統、免疫系統與其他哺乳動物有很大差異,這個差異也使得它能夠成為很好的一個動物宿主,它們在地球上和病毒的共生關係已經非常平衡。蝙蝠是那麼多病毒的宿主,但是自身不發病,包括與炎症、自身免疫、代謝相關的疾病等,「現在我們提倡把蝙蝠作為新的醫學模型來研究,因為就連高血壓、糖尿病的研究也都可以在蝙蝠身上學到很多東西。」

相關焦點

  • ...曾去西藏張家界西雙版納抓蝙蝠成功找到SARS病毒源頭
    不過,Bedford分析,石正麗團隊提出的RaTG13序列與nCoV-2019有近1100個核苷酸的差異。他結合其他冠狀病毒的假定突變率估計,這兩種病毒在25到65年前有一個共同的祖先,RaTG13病毒突變為nCoV-2019可能需要幾十年的時間。 在「進化樹」上擁有合理的位置,代表了這一病毒由自然進化而來。
  • 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蝙蝠:比人類更自律卻因病毒面臨被「滅族」
    作為研究的一部分,研究人員給16隻蝙蝠注射了一種叫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的物質,這會令蝙蝠的免疫系統發生短暫反應,好像它們生病了一樣,來看看它們的行為是否會出現變化。樹裡總共有31隻蝙蝠,科學家觀察到,「生病」的蝙蝠-它們的免疫系統誤以為身體出現炎症,所接觸互動的蝙蝠比健康的同伴少大約四隻。
  • 老鼠可致千萬人死亡,蝙蝠攜61種病毒,專家呼籲:別吃野生動物
    鼠疫是一種烈性傳染病,因感染後會引起敗血症,使患者渾身布滿黑色斑塊,又被稱為黑死病。它的自然宿主為鼠和旱獺,傳播媒介為跳蚤。也就是說,鼠疫是通過跳蚤來傳播病菌的,通過跳蚤的叮咬,將病菌傳染給人類,再通過呼吸道傳播和接觸傳播,將疫情擴大化。這一傳播方式和發病症狀,使得鼠疫的傳染性和致死性都非常強,病死率約為10%。
  • 2.4萬頭豬離奇死亡,中外科學家聯手揭秘元兇原來是蝙蝠
    楚天都市報4月7日訊(記者賀俊 通訊員 陳逗逗 王以豪)曾導致廣東24000多頭豬死亡的疾病研究取得了新進展。4月5日凌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的一篇研究稱,該致命疾病是一種起源於蝙蝠的病毒造成。
  • 蝙蝠為什麼那麼「毒」?科學家:可能是為了飛行做出的犧牲
    在我們這裡都把蝙蝠稱作「飛鼠」,因為除了一雙翅膀,蝙蝠和老鼠長得還是很像的。科學家發現蝙蝠的身上有140多種病毒,並且其中60多種都可以傳播到人的身上,因此有的人又把蝙蝠稱之為「移動病毒庫」。有很多知名的病毒都是來源於蝙蝠,例如2002年-2003年起源於我國廣東的SARS病毒,果子狸只是中間宿主,而蝙蝠才是最初的源頭。還有全球肆虐的伊波拉病毒,也是在蝙蝠的身體內找到了源頭,而現在正在傳播的新型冠狀病毒據科學家分析大概率是源自於蝙蝠。
  • SARS病毒追擊者15年後在雲南洞穴找到病源蝙蝠
    為了尋找致命性SARS病毒的起源,研究人員在全國範圍內展開搜索,最後終於發現了確鑿證據。病毒學家在雲南省一個偏遠的洞穴裡,發現了一個菊頭蝠種群,在它們體內所含的病毒毒株中,病毒學家找到了2002年傳播至人類身上並在全球範圍內造成約800人死亡的SARS病毒的全部基因組組分。研究人員分析了在菊頭蝠中傳播的SARS病毒毒株,上圖所示為來自雲南省一洞穴內的中華菊頭蝠。
  • 中國科學家十三年尋獲SARS病毒源頭:哪有蝙蝠洞去哪裡
    在漫長的進化歷程中,蝙蝠成為了上百種病毒的自然宿主。上世紀90年代,曾有兩種嚴重的人獸共患病毒傳染病,分別在澳大利亞和東南亞爆發,根本源頭都來自同一種動物——蝙蝠。這向追蹤SARS病毒溯源的研究團隊提出了一個可能性,SARS的源頭會不會也是蝙蝠。
  • 新冠待解|我們「看到」了病毒,但不知道來自哪裡、如何而來
    2019年年底至今,第7種人類冠狀病毒SARS-CoV-2(新冠病毒)已造成全球超過8000萬人口感染,逾177萬人失去生命。而在疫情暴發伊始,即使是訓練有素的病毒學家都不能立即判定局面,在一段時間內「不明原因肺炎」的陰影籠罩了人類社會。在這樣的新發傳染病面前,科學家衝鋒在前、肩負找出「真兇」的重任。
  • 研究稱「生病」的吸血蝙蝠會與同伴「保持社交距離」
    據外媒報導,在COVID-19大流行出現之前,蝙蝠長期以來就「名聲不佳」。這些生活在群居地的高流動性生物是眾所周知的病毒庫,包括冠狀病毒,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這些病毒可以蔓延到人類身上。但這些無辜的動物卻被不公平地對待。它們是重要的傳粉者和害蟲控制者。
  • 蝙蝠帶有大量病毒,把它們全部消滅了,會有什麼後果?
    引言:殺死所有蝙蝠便能隔絕所有病毒?此方法雖然簡單粗暴,但是卻是治標不治本,任意殺滅蝙蝠,不僅無法達到遠離病毒的目的,反而可能會造成更多的惡果。隨著疫情的蔓延,蝙蝠成為眾矢之的。以前,「蝙蝠」這一詞語通常出現在網頁或書籍報刊上。如今,不僅是各大網站或書籍報刊,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軟體上也頻頻出現這一詞語。出現這一詞語的語境很簡單,多包含對蝙蝠以及對食用蝙蝠的人的控訴。
  • 石正麗新研究:病毒與宿主間有進化軍備競賽 需持續監控蝙蝠
    原標題:石正麗新研究:病毒與宿主間有進化軍備競賽,需持續監控蝙蝠石正麗等中國科學家發現:進化的「軍備競賽」(arms race)塑造了病毒及其受體的多樣性。鑑定涉及種間傳播的關鍵殘基對於預測潛在的病原體、了解病毒如何從野生動物向人類躍遷,非常重要。
  • 美媒:美國堪薩斯州出現新致命病毒
    【延伸閱讀】美科學家:新病毒或已存在半數人體內新華網倫敦7月27日電如果一半的人口都有某種特點,通常人們早就知道了。但是英國《自然-通訊》雜誌刊登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有一種病毒已在一半的人口體內長期存在,才剛剛被發現。
  • 中國科研團隊對病毒溯源又有重要突破,馬來菊頭蝠中發現新型蝙蝠...
    最近做了幾次預測都準的嚇到我自己了。上個月預測華農的穿山甲要發nature,結果他們還真發了nature。然後前幾天預測,在馬來亞穿山甲的棲息地可能有更接近SARS-cov-2病毒的蝙蝠冠狀病毒的存在,竟然又被驗證了。CELL子刊,Current Biology在5月10號發布了由山東第一醫科大學、中科院版納所、武漢病毒所、雪梨大學等多個研究機構發表的一篇文章。
  • 原來是蝙蝠!14年後非典病毒之謎終於揭開:錯怪果子狸了
    SARS病毒從何而來,一直都充滿了爭議。當時,科學家鑑定出SARS病毒的罪魁禍首是一株冠狀病毒,並在廣東牲禽市場上所銷售的果子狸中發現了基因類似的病毒,從此果子狸背上了無數的罵名。只不過SARS病毒在那種蝙蝠身上出現、如何在蝙蝠中進化,一直都是個迷。
  • 蝙蝠真的罪惡滔天嗎?若蝙蝠全部滅絕,可能會出現什麼後果?
    這次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的宿主已經查出來了,是我們的「老朋友」蝙蝠,早在SARS病毒出現時,科學家們就發現了蝙蝠是這種病毒的攜帶者。網絡上也曾出現過一張圖片,圖中畫了一隻蝙蝠,還配有一些文字解釋,闡釋了蝙蝠身上所攜帶的病毒數量竟然超過了一百多種。
  • 「死神」蝙蝠是如何與病毒共舞的?
    自從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肺炎疫情暴發以來,許多醫護人員與科研人員針對病毒的溯源、入侵機制以及治療與檢測等展開了深入研究。2020年1月23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團隊在bioRxiv預印本平臺上發表論文,率先揭示蝙蝠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
  • 「毒王」蝙蝠隨身攜帶4100多種病毒,如果被消滅了會有嚴重後果嘛
    如果要問地球最強毒物是誰,那非蝙蝠莫屬,據科學家統計,蝙蝠身上攜帶有4100多種病毒,其中冠狀病毒就有500多種,蝙蝠有一份驚人的可怕病毒清單,包括伊波拉病毒,馬爾堡病毒,尼帕病毒和亨德拉病毒等等,蝙蝠甚至還會傳播狂犬病毒。
  • 科學家又發現28種新病毒,甚至出現遠古病毒,人類該怎麼辦?
    根據病毒源的探究,這一次的疫病源自於蝙蝠,蝙蝠這種動物可能是這次病毒的原宿主;而且基本排除了雞鴨魚等家禽傳染的可能,排除了家禽傳播的嫌疑,反倒是確定了蛇、穿山甲等野生動物傳染的可能性。也因此可以斷定這一次的冠狀性病毒有極大可能是由於人類誤食野生動物而感染上的。
  • 緬甸蝙蝠最新研究:科學家發現了6種新的冠狀病毒
    研究人員指出,持續的土地利用變化使人類與野生動物的接觸更加密切,這仍然是出現人畜共患疾病的一個重要驅動力,並證明了在大範圍內繼續進行監測和保持警惕是有道理的,該研究論文發表在 《PLOS ONE》 期刊上。
  • 「致命病毒會一來再來,唯有枕戈待旦」
    東晉醫藥學家葛洪在《肘後方》中曾描述天花帶來的慘狀:「不即治,劇者多死,治得差(瘥)者,瘡瘢紫黑,彌歲方滅,此惡毒之氣。」 有研究者認為,天花殺死的人,可能比人類史上所有戰爭加起來還多。這種由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傳染病致死率高達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