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清軍陣亡4萬人,日軍傷亡多少人?答案你可能想不到

2020-12-14 騰訊網

1894年,在黃海海面上,中日海軍爆發了戰爭。3月14日,朝鮮遭到日本入侵。大清乃是朝鮮的宗主國。按照朝鮮的要求,北洋水師派出了專門的力量去運兵。誰知,半路上卻被日本人偷襲了。日本人不宣而戰,他們完全不按照國際法。另一方面,大批日本海軍駛向我國海域。當時,北洋水師正在日常維護。誰也沒有發現異常。

甲午海戰

等到哨兵看到敵人軍艦,日軍離我們已經不足十幾公裡了。倉促之中,北洋水師急忙應戰。他們組成之字形隊列,然後很快地準備開炮。在噸位上,我們擁有七艘兩千多噸的艦船。反觀日本,他們則只用五艘。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我們佔有優勢。可是,一場大戰下來。結果卻是出人意料。

兵精糧足的北洋水師竟然不堪一擊。在對戰中,我們的防守很快被撕開了一道口子。日軍的"浪速"艦直接率先開火,並擊中我方的主艦。混戰之中,日軍炮火猛烈,他們瞄準精確,發發命中北洋水師。相反,北洋水師卻屢屢失敗,一些炮彈長期未能得到保養,戰場上無法發揮作用。艦載大炮甚至偏離方位,在行進途中多次出事。

馬關談判

一系列的烏龍事件,最終釀造了北洋水師的慘敗。他們不遺餘力地想要奪回尊嚴,最終卻是越來越慘澹。以鄧世昌為首的愛國水兵們奮勇反擊。他們力戰到了最後一刻。為了不讓敵人奪走艦艇,他們加足馬力,迅速地撞向敵人的"吉野"艦。可是,願望還是落空了。浩渺的黃海上,只有水兵的英魂在迴蕩。

甲午戰爭失利後,大清朝四面楚歌。日本不依不饒,明治天皇親自發來討賊檄文。他們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要從山東登陸,並且打垮清政府。危難之時,清廷又一次把李鴻章推了出來。雙方的談判也正式開始了。在日本馬關,圍繞著賠款價格,雙方不斷討價還價。起初,日本人索要十億兩白銀。看到日本人獅子大張口,李鴻章氣的青筋直冒。

雙方損失出爐

於是,談判陷入了僵局。之後,日本人拿出了損失兵力表。令人驚訝的是,他們竟然清楚的知道北洋水師陣亡人數。在甲午海戰中,清廷累計損失了四萬多名精銳水兵。陪同談判的清廷官員目瞪口呆,他們一下子失去了底氣。實際上,自從明治維新以來,日本人就滲透到了大清。為了打贏甲午戰爭,他們準備了數十年。在情報方面,他們自然佔優勢。

李鴻章默不應答,過了許久,他也慢慢吐出了一句"你們日本也損失了不少吧。"一聽這話,日軍臉色突變。之後,他們臉上又換上了笑容。作為勝利者,他們沒有一點遮掩。當著清廷官員的面,日軍交代了損失情況。在戰爭中,日軍共有一萬三千多人死亡。全場再一次鴉雀無聲,日本人發出了猖狂的笑聲。是的,他們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最終也一定要讓大清來買單。

結語

馬關談判的最後關頭,李鴻章一行人根本無計可施。面對十億兩白銀的勒索,他們甚至一度放棄了。在這個時候,一個日本青年行刺了李鴻章。

後來,列強插手其中。就這樣,在多國的斡旋下,日本人只好重新打算。就這樣,李鴻章用半條性命節省了8億兩白銀。在條約上,他無奈的籤字了。

相關焦點

  • 甲午戰爭清朝陣亡了2萬5千人,日軍戰死多少?說出來真丟人!
    如1894年7月27日爆發的成歡之戰,3500名清軍憑藉極好的地利優勢抵禦遠道而來的日軍旅團,打了還不到兩天就被日軍趕出了戰場,臨走還丟下了500多具屍體。此戰日軍的傷亡,統計僅有在渡河時遭受清軍哨兵襲擊而戰死的39人。
  • 甲午戰爭中日本死傷1.2萬人,清軍死了多少?說出來讓人大跌眼鏡
    【甲午戰爭中日本死傷1.2萬人,清軍死了多少?說出來讓人大跌眼鏡】如果給各朝各代軍隊戰鬥力排一個名,那清王朝一定是倒數第一,畢竟那麼多「光榮」戰績擺在面前,很難讓人承認它的強大。就八國聯軍時,八國軍隊中只有英法出了3000人補刀的正規軍,其餘國家均是從殖民地招來的殘兵,總數不超過萬人,而就是這樣一支軍隊竟然將慈禧太后打得西逃,清王朝的落後甚至都影響到當時的官員。八國聯軍時李鴻章等人發起東南自保,都不願意幫助懦弱的清王朝。那麼在甲午戰爭中,中國軍隊損失是多少呢?
  • 在日本人眼裡:俄軍和清軍哪個更厲害?日軍說他們有一個共同點
    有網友問為什麼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中的旅順戰役差異很大?在日俄戰爭的旅順要塞,是俄羅斯用6萬勞工經過4年時間重新修建的,擁有646門火炮, 64挺重機槍和27.45萬發炮彈。守軍是西伯利亞第4步兵師、第7步兵師、太平洋艦隊水兵等等5.4萬人,還有俄羅斯太平洋艦隊的眾多巡洋艦,裝甲艦和炮艦在港口內,日軍進攻部隊只有4.8萬人(最後增加到13萬),火炮386門。甲午戰爭旅順清軍是1.47萬人和78門火炮,日軍是第2軍參加旅順攻擊戰,其中主力是第1師團。
  • 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慘敗,清軍陸戰情況如何?輸得更慘
    1894年7月25日,日本海軍在朝鮮半島西海岸的豐島海面偷襲了清軍運兵船隊,給清軍造成重大傷亡。雖然當時清軍艦隊也有「濟遠」和「廣乙」兩艘巡洋艦護航,但終究寡不敵眾,敗下陣來,中日甲午戰爭也由此而起。
  • 甲午戰爭被俘虜並被帶到日本的清軍將士,後來結局如何了?
    甲午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慘重的一段歷史,它帶給中國人民的屈辱,無法用筆墨來形容,人員與物質的損失是一個方面,戰爭的失敗帶給中國人民最大的打擊,則是民族自信心與國家驕傲的喪失。甲午戰爭從1894年7月25日挑起豐島海戰開始,到1895年4月月17日以清朝籤訂《馬關條約》完敗而結束。歷時近一年的戰爭,清軍共有清軍19148人死亡,5308人負傷,1790人被俘。
  • 甲午戰爭時期,數十萬清軍為何沒有數萬臺灣義軍消滅的日寇多
    一場戰爭下來,清軍傷亡大約四萬,雖然日軍傷亡也高達1.3萬,但日本90%的傷亡來自疾病,戰死的日軍僅僅1400多人。也就是說,在整個甲午戰爭中,清軍消滅的日軍才一千多人,中日的傷亡比簡直高的嚇人。而在不久後臺灣軍民自發組織的抗日運動乙未戰爭中,臨時拼湊起來的數萬臺灣義軍和日軍血戰五個月,竟然消滅了4000多名日軍,還擊斃了日本天皇的叔叔、近衛師團長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和近衛第二旅團長山根信成,整個乙未戰爭中日軍的傷亡超過3.2萬人,遠遠高於甲午戰爭中的傷亡。那麼為何數十萬裝備精良的清軍竟然沒有數萬臺灣「民兵」消滅的日寇多?第一,作戰對象不同。
  • 甲午戰爭清軍30萬,日軍6萬,為何被會被日軍從朝鮮打到山海關?
    甲午戰爭的失敗,其中一點也是因為清政府的昏暈無能,慈禧只知道享樂。當時清政府擁有的實力,完全可以和日本對抗,但是清朝卻不敢動手,只知道講和。在甲午戰爭之中,在鴨綠江對抗的時候,為什麼清軍30萬人還打不過日軍6萬人?甚至還被日軍打到山海關。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說道說道吧。
  • 甲午戰爭失敗的清軍:火炮是日軍6倍,步槍從美國、德國進口
    而在陸戰方面,清軍對日軍擁有絕對碾壓的優勢!首先,清朝地面軍隊的數量異常龐大,號稱百萬大軍,而日本最多不到25萬人,數量比大致為4:1。清朝還擁有4億人口,潛在的動員人數無法估量!就算日本克服苦難動員軍隊作戰,還要克服跨海運兵的難題,這對當時的日軍而言幾乎是不可能的。反觀清朝軍隊可以慢慢走到戰場,如閒庭信步一般,因此清軍穩操勝券。
  • 甲午戰爭中的清軍戰俘都去了哪裡?
    表面羞辱的是清軍戰俘,真正羞辱的則是中國,一個號稱萬朝來賀的天朝上國,一個時常將日本視為「蕞爾小邦」的東方大國。清軍最大一批戰俘則出現在平壤戰役中。1894年9月15日,日軍在三個地點發動對清軍的總攻。清軍主帥葉志超被日本的攻勢嚇尿,午夜冒雨率部隊北逃。遭日軍阻擊,傷亡慘重。其中大約有683名清軍成為日軍俘虜。
  • 在甲午戰爭時,清軍和日軍的武器到底誰更強
    在早先的一些研究裡認為清軍裝備了新式的後膛連發步槍和克虜伯大炮,其裝備比日本裝備的國產村田單發步槍和青銅炮要先進的多,因此清軍的裝備要優於日軍。然而這種觀點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條件,就是裝備的數量。因此到了甲午戰爭的時候,清軍既裝備有最新式的後膛連發步槍和克虜伯大炮,也有已經被列強甚至是日本淘汰的前膛槍、前膛炮,裝備差點的部隊還會有火繩槍和土炮,裝備最差的部隊甚至還在使用冷兵器。比如說日軍在平壤之戰共繳獲了各類連發步槍550支,單發步槍409支,火繩槍201支,這新式的連發步槍不到一半。
  • 甲午大數據:你或許不知道的15個數字
    4:1       甲午開戰時,清朝陸軍總兵力達96萬人,而日軍總兵力為24萬人,清軍的總兵力優勢達到4:1;然而,清軍一線戰場實際參戰部隊主要以淮軍為主,只有十餘萬人(有說法是最多20萬人),實際參戰兵力可能還不如日軍(17萬人)。
  • 甲午戰爭清軍炮臺,裝備精良,見到日軍竟潰敗逃走,清軍反被炮轟
    與很多記載不同,事實上在甲午戰爭時期,清朝軍隊的軍備要遠遠超過日軍。單從當時的「戰場之王」大炮來看,清軍在作戰戰場上的野戰火炮和要塞大炮實際上達到1000門以上,而且口徑極為巨大,是日本陸軍師團的炮力的至少10倍-20倍以上,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有著絕對優勢。
  • 日本侵華時一共大概來了多少人,死了多少人?
    那麼,日本侵略中國時,一共大概來了多少日軍,又死了多少人呢? 一是日軍在中國戰場的兵力部署會根據戰況不斷變動,戰爭當時不太可能統計得出來;二是年代久遠,許多資料都已經無法找尋齊全。只能根據現有數據推算,前前後後大約有350多萬日本兵投入中國戰場。
  • 甲午戰爭時,清軍陸軍裝備到底如何?武器真是奢侈,但歸結:真亂
    無論是陸軍還是海軍,清軍都被日軍打得落花流水,用白銀堆砌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大清最精銳的淮軍和湘軍也死傷慘重。甲午戰爭中最為人矚目的是北洋水師和日本海軍的海戰,而陸地上的戰鬥,從朝鮮到遼東、山東,一直以來都不受重視。
  • 解密:侵華日軍在中國到底陣亡了多少人?
    日本利用兩次工業革命,在二戰之前就完成了國家工業化,所以相比在侵華戰爭爆發時還是農業國家的中國,日軍依靠強大的工業實力有著武器裝備上的巨大優勢。 而且在日軍發動侵華戰爭的時候,中國經歷了長期的內戰,國家國力大幅度降低,不過即便這樣,日本還是戰敗了。那麼在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打死多少鬼子?自己傷亡又有多大?接下來,就讓小編為你解密侵華日軍在中國到底陣亡了多少人。
  • 揭秘甲午戰爭堅船利炮的清軍為何敵不過不如自己的日軍?
    在甲午戰爭時期,清朝軍隊的軍備要遠遠超過日軍。單從當時的「戰場之王」大炮來看,清軍在作戰戰場上的野戰火炮和要塞大炮實際上達到1000門以上,而且口徑極為巨大,是日本陸軍師團的炮力的至少10倍-20倍以上,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有著絕對優勢。
  • 甲午戰爭期間遼東血戰:「大清炮王」曾重創日軍
    甲午戰爭期間遼東血戰:「大清炮王」曾重創日軍 」  據《海城縣誌》記載,時年已75歲的四川提督宋慶接到北援海城命令後,自率本隊毅軍及銘軍20餘營,9000多人,從營口星夜北上,紮營在距海城縣城10多公裡的馬圈子、缸瓦寨一帶。侵入海城的日軍身陷「以孤軍入重地,兵械糧糗不繼」之境,加之冬季嚴寒,士兵凍傷極多,戰鬥力減弱。清軍理應乘敵立足未穩,全力反攻,收復海城。
  • 甲午戰爭中被俘虜到日本的清軍將士,後來怎麼樣了?
    甲午戰爭後被俘虜到日本的清軍將士,他們能有什麼未來?其實我們每個人心裡都已經有了一個同樣的答案,兩個字,很慘!要知道小日本是比較殘忍的,從二戰時的南京大屠殺就可以看出來其骨子裡的嗜血。
  • 甲午戰爭,如果清軍再堅持幾個月會怎麼樣?日本會亡國麼?
    而最為恥辱,最為可惜的一戰就是甲午戰爭,敗給了幾千年的小弟日本,使得大清顏面盡失,面臨列強瓜分,亡國滅種的危機。而甲午戰爭只打了10個月,清政府就匆忙投降,如果繼續打下去會怎麼樣?日本會亡國麼?首先我們來看下,在清政府決定割地賠款,投降前,中日兩軍的狀況。此時甲午戰爭打了10個月,從海上來看,日軍完勝,北洋艦隊全軍覆滅。但是在陸軍上,日軍可謂是危機四伏。
  • 抗戰時漢奸最多的一個省,20多萬人加入日軍,比日軍還要兇殘
    尤其是甲午戰爭結束之後,臺灣更是被日本侵略者佔領長大半個世紀。甲午戰爭結束之後,臺灣被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割讓給日本,消息傳到臺灣之後,立刻引起一場軒然大波,臺灣人民打起了「寧願人人戰死而失臺,絕不拱手而讓臺」的口號,準備與日本侵略者鬥爭到底。臺灣被割讓之後,日本派陸軍中將白川能久親王率領近衛師團向臺灣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