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在黃海海面上,中日海軍爆發了戰爭。3月14日,朝鮮遭到日本入侵。大清乃是朝鮮的宗主國。按照朝鮮的要求,北洋水師派出了專門的力量去運兵。誰知,半路上卻被日本人偷襲了。日本人不宣而戰,他們完全不按照國際法。另一方面,大批日本海軍駛向我國海域。當時,北洋水師正在日常維護。誰也沒有發現異常。
甲午海戰
等到哨兵看到敵人軍艦,日軍離我們已經不足十幾公裡了。倉促之中,北洋水師急忙應戰。他們組成之字形隊列,然後很快地準備開炮。在噸位上,我們擁有七艘兩千多噸的艦船。反觀日本,他們則只用五艘。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我們佔有優勢。可是,一場大戰下來。結果卻是出人意料。
兵精糧足的北洋水師竟然不堪一擊。在對戰中,我們的防守很快被撕開了一道口子。日軍的"浪速"艦直接率先開火,並擊中我方的主艦。混戰之中,日軍炮火猛烈,他們瞄準精確,發發命中北洋水師。相反,北洋水師卻屢屢失敗,一些炮彈長期未能得到保養,戰場上無法發揮作用。艦載大炮甚至偏離方位,在行進途中多次出事。
馬關談判
一系列的烏龍事件,最終釀造了北洋水師的慘敗。他們不遺餘力地想要奪回尊嚴,最終卻是越來越慘澹。以鄧世昌為首的愛國水兵們奮勇反擊。他們力戰到了最後一刻。為了不讓敵人奪走艦艇,他們加足馬力,迅速地撞向敵人的"吉野"艦。可是,願望還是落空了。浩渺的黃海上,只有水兵的英魂在迴蕩。
甲午戰爭失利後,大清朝四面楚歌。日本不依不饒,明治天皇親自發來討賊檄文。他們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要從山東登陸,並且打垮清政府。危難之時,清廷又一次把李鴻章推了出來。雙方的談判也正式開始了。在日本馬關,圍繞著賠款價格,雙方不斷討價還價。起初,日本人索要十億兩白銀。看到日本人獅子大張口,李鴻章氣的青筋直冒。
雙方損失出爐
於是,談判陷入了僵局。之後,日本人拿出了損失兵力表。令人驚訝的是,他們竟然清楚的知道北洋水師陣亡人數。在甲午海戰中,清廷累計損失了四萬多名精銳水兵。陪同談判的清廷官員目瞪口呆,他們一下子失去了底氣。實際上,自從明治維新以來,日本人就滲透到了大清。為了打贏甲午戰爭,他們準備了數十年。在情報方面,他們自然佔優勢。
李鴻章默不應答,過了許久,他也慢慢吐出了一句"你們日本也損失了不少吧。"一聽這話,日軍臉色突變。之後,他們臉上又換上了笑容。作為勝利者,他們沒有一點遮掩。當著清廷官員的面,日軍交代了損失情況。在戰爭中,日軍共有一萬三千多人死亡。全場再一次鴉雀無聲,日本人發出了猖狂的笑聲。是的,他們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最終也一定要讓大清來買單。
結語
馬關談判的最後關頭,李鴻章一行人根本無計可施。面對十億兩白銀的勒索,他們甚至一度放棄了。在這個時候,一個日本青年行刺了李鴻章。
後來,列強插手其中。就這樣,在多國的斡旋下,日本人只好重新打算。就這樣,李鴻章用半條性命節省了8億兩白銀。在條約上,他無奈的籤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