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千嶺之松)
過程重要還是結果重要?這是個爭論不休的問題,有些人為此感到迷惑,有些人為此徒添煩惱。本人一貫愚鈍但又自以為稍稍明白,就從工作、學習、人生三個維度七拉八扯說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在工作上,從達成目標的角度看,當然是結果重要。比如制訂的計劃落實情況如何,肯定要看完成的結果,包括完成的時間,完成的質量和數量。如果輕視或忽略任務完成的結果,那麼,就會導致偷工減料、偷奸耍滑、得過且過等等不負責任或不作為的現象發生。如果計劃今天走五千步,結果只走了兩百步甚至五十步,工作怎麼能推進?預期的目標何時能達成?人家完成了一個又一個目標,已經進入輕軌時代,你還拉著老牛車在那裡晃悠。如此,肯定會被淘汰。
從考核和評價工作來講,領導當然只看重結果。無論你多麼辛苦,加了多少天班,熬了多少夜,領導的眼睛都會眯成一條縫,通通視而不見。當他要檢查和評價你完成任務的結果時,眼睛瞪得比銅鈴還大,仔仔細細檢查你完成任務的結果。但不能因此而責怪領導。因為,只有結果,才是工作質量和數量的最好佐證;只有結果,才能帶來利益;只有結果,才能推進下一階段的工作;只有一項一項的結果,才能形成整體的結果;只有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結果,才能促成整體效益的上升。
在學習上,結果也很重要。比如應該讀多少書,完成多少作業,書讀了沒有,理解了沒有,作業做了沒有,做正確了多少,肯定要看結果。否則,該讀的書沒有讀,或者沒有讀懂;該做的作業沒有做,或者錯得太多又不糾正,長此以往,學習時間白白浪費了,在該學習的年紀沒有學到多少本事,就會給以後的人生增添很多艱難困苦。
但是,過程在很多時候比結果重要。我們肯定要重視結果,然而在具體的學習和做事上,不能隨時擔心結果會怎樣,不能讓結果成為思想負擔,影響我們學習和做事的過程。對結果的焦慮影響了過程,當然也直接影響了結果。
一些人在重要的考試前,在複習的過程中,老是因為擔心考試結果而分心,老是考慮如果考不好怎麼辦?考試成績達不到老師的要求和家長的要求怎麼辦?考試成績排不到班級前列怎麼辦?論文過不了關怎麼辦?成天因擔心而焦慮,因焦慮而神思恍惚,無法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
由於在學習的過程中老是想到結果,把結果看得過重,不僅影響了平時的學習,而且影響了考試,在考場上過度緊張,影響了發揮,導致了考得不好的結果。所以,有些學生平時完成作業不錯,成績也較好,但遇到關鍵性的考試,就臨場發揮失誤,這也許與他們過度糾結於結果而導致心情緊張有關吧。
雖然一些考試比如高考和研究生考試的結果很重要,甚至會影響人生的走向。但是,請一定要記住,只能是學習的過程決定學習的結果,而不能讓腦子裡設想的沒有發生的結果來影響學習的過程。如果胡思亂想讓沒有發生的結果來影響學習的過程,那麼,後面發生的結果一定不是好結果。
作為學習者而言,管它什麼結果,只管專心學習就好了,只管認真複習就好了,只管認真考試就好了,完全沒有必要去考慮結果。因為,考慮也是枉然,擔心也是白搭。只要做足了功課,就應該自信堅定地上戰場,沉著冷靜一分一分地去爭取。打贏了當然更好,打輸了也不要緊,大不了重來一場,大不了走一段艱難的路磨練自己。世界上沒有常勝將軍,世界上的路也不止一條,完全沒有必要因為擔心結果給自己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從而導致不理想的結果,更沒有必要把自己逼上絕路。在學習的過程中,重視過程比重視結果更重要。
在工作的各個環節中,肯定是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只有重視過程,認真做好每一件事,重視每一個環節,保證事項與事項之間、環節與環節之間環環相扣,規範有序,講究效率和質量,才會有一個好的結果。如果做事敷衍了事,頭緒混亂,流程不清,效率太低,質量太差,肯定不會有一個好的結果。
有人會說,我們很努力了,但有些領導就是不公正,明明結果很好了,他老是說不好;明明有些人做的結果不好,他卻說很好。這種情況確實有,但並不普遍。
工作的結果擺在那裡,是客觀的存在,是好是差,會有一個公允的評價,或者有一套事先設定的評價體系和具體的評價標準進行評價。但是,由於很多工作無法全部量化,要靠人的主觀評價,即使進行量化評價的部分,也是人在操作。所以,不排除在某些情況下,會因為評價者個人的偏好個人的素質或者微妙的人際關係而偏離評價的客觀性和公正性,因此導致一些好的結果被評價為不好的結果。
在遇到不公正的評價面前,我們不能有一顆玻璃心,不能經不起挫折,不能因為某一次評價不好的結果就不認真工作,不重視工作的每一個過程。如果這樣做,差的結果就會客觀存在,相當於自己打自己的嘴巴,相當於自己給評價者提供了工作不努力結果不好的證據。不僅飯碗不穩,事業不順,每況愈下,而且會養成敷衍塞責的壞毛病,有違職業道德。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這樣一些人,只要遇到之前沒有做過的事情,總是先設定一大堆不好的結果。比如,這個肯定不行呀,這個人家不會同意呀,這個事情肯定辦不成呀等等。也就是說,還沒有過河之前,他就設定了一大堆諸如風很大呀浪很大呀船會翻呀的結果;還沒有爬山之前,總是說山太高呀路太陡呀爬不上去呀的結果。四川話把這種言行叫做「打破鑼」,總是在事情還沒有開始之前,給人家的熱情和計劃潑冷水,形成一種阻力。
這種人是行動上的悲觀主義者,習慣於被動的思維方式,他們做事很保守,很怕麻煩。所以,總是事先設定不好的結果,以減少麻煩和風險,讓自己呆在一個守舊的落後的完全的框框之中。
如果我們做任何事都隨時考慮壞的結果而不敢主動去闖主動去試,我們就永遠無法跨出第一步。當然,也就談不上有好的結果。
但是,如果做事莽打莽撞,不考慮自身的條件和客觀因素,不分析潛在的困難和風險並有針對性地做出相應的對策,而且盲目樂觀只想到好的結果,結果就有可能令人沮喪。
所以,我們應該敢於做事,不能縮手縮腳前怕狼後怕虎,但在做事之前要進行客觀分析和周密思考,既要量力而行設定好的結果,也要針對有可能發生的最壞的結果制訂防範措施,在做事的過程中專心致志,朝好的方向努力。如此做了,我們就可進可退。進,可以爭取好的結果;退,能以退為守,不至於丟掉所有,把自己逼得走投無路。
對於人生而言,當然是過程比結果重要。從整個人生來看,人生就是一個向死而生的過程。至於結果,無非是兩種:好人升天,壞人入地。
人生的快樂,人生的幸福,人生的曲折,人生的磨難,都在人生的過程中發生。所有人生的精彩,人生的精華,人生的豐富,都在於活著的過程。
我們在活著的過程中,認真地學習,認真地生活,認真地工作就行了,至於結果,還是順其自然為好,不要太看重,不要糾結於心。
贏了,成績來了,榮譽來了,我們坦然接受,不必假惺惺地推辭一番。因為,這是我們努力的結果,受之無愧。正當的財富來了,也不必鬼鬼祟祟擔驚受怕。因為,只要錢來得乾乾淨淨,合法合規,只要不鋪張浪費,不張揚炫富,沒有誰會指責你,沒有誰會給你搶走,也沒有誰給你沒收。至於嫉妒的那些人,那就讓他們嫉妒吧。
輸了,失敗了,遭遇挫折了,走下坡路了,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天又不會垮下來,不要太憂心,更不要灰心喪氣。任何艱難曲折都是一個暫時的過程,一切都會過去。失敗和挫折並不是只給你帶來辛酸痛苦,還是加速你成長的催化劑。磨難是個好東西,只有經歷了磨難,你的心智才會更成熟,你的意志才會更堅定,你的思想才會更深邃,你的胸懷才會更寬廣,你才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人的一生中,努力的過程並不意味著一定有一個好的結果。因為,雖然我們在過程中會儘自己的一切努力,但是,會有一些我們無法掌控的因素去影響結果。比如出發的起點,比如一些客觀條件的限制,比如一些人為的因素,比如無法強求的機遇等等。
因此,並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有好的結果,並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能有預期的收穫。沒有任何人可以保證,只要努力了,就一定會有好結果。但是,不努力一定沒有好結果,不付出一定不會有收穫。所以,努力的過程非常重要,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好結果,我們也應該在過程中盡百分之百的努力去爭取。如果我們不盡全力去爭取,一絲一毫的好結果也沒有。
在人生的過程中,總是要經歷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總是要經歷喜怒哀樂的心路歷程,總是要體驗風華正茂的熱烈奔放和衰老時退居於四壁之中的寂寞孤獨。善良的,我們投桃報李;醜惡的,我們揭露反抗;高興了,我們在人少的地方放聲大笑;苦悶了,我們找個沒人的地方對天長嘯;甜的,我們歡喜;苦的,我們忍受。一切都是過程。我們在過程中忙碌奔波,在過程中享受人生的百般滋味。認真生活的過程結束了,自然就會有無愧於心、無愧於人的好結果。
2020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