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勃最新數據解釋暗物質缺失星系成因

2020-12-10 環球網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北京12月7日電 (記者張夢然)自2018年起,科學家曾發現兩個暗物質缺失星系,它們引發了天文學界關於天體性質和引力定律的激烈爭論。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近日消息稱,NASA與歐洲空間局(ESA)利用哈勃望遠鏡的最新數據,解釋了為什麼星系中會有大部分暗物質「失蹤」。該研究不僅解決了一項天文學難題,也讓有關星系形成和演化的現有知識與宇宙學模型達成一致。

2018年,NASA與ESA利用哈勃空間望遠鏡及其他幾個天文臺數據,首次發現了一個大部分暗物質都缺失的星系,距離我們4500萬光年,位於鯨魚座,被命名為NGC 1052-DF2。這一星系的古怪特徵令天文學家非常意外。因為依據現有理論,暗物質是星系形成和演化模型中的最關鍵組成部分,一旦缺失如此之多的暗物質,演化過程也就缺乏足夠的引力而無法形成星系。但就在「意外」出現一年之後,另一個暗物質缺失星系NGC 1052-DF4被發現,進一步引發了天文學家們對星系性質和引力定律的爭論。

此次,科學家們拿到的最新數據為NGC 1052-DF4星系的暗物質缺失提供了證據。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米雷亞·蒙特斯帶領的一個國際團隊,通過深光學成像技術展開研究。他們發現,潮汐破壞的影響可以解釋缺失的暗物質:鄰近的大型星系NGC 1035的引力正在將NGC 1052-DF4拆解開來,在這一過程中,暗物質被「剝離」了,但恆星在隨後「感受」到的其實是與另一個星系的相互作用。

這一情況只有使用能夠揭示極微弱特徵的極深圖像才能觀察到。蒙特斯表示:「我們藉助哈勃望遠鏡以兩種方式發現NGC 1052-DF4正在發生某種相互作用,這兩種方式分別是研究星系的光和球狀星團的分布。」

團隊成員表示,望遠鏡極高的解析度讓他們可以從所得數據中識別出星系的球狀星團,而西班牙的加那利大型望遠鏡和IAC80望遠鏡的數據也對哈勃的觀測結果做出了相應的補充。

該結果對星系缺失暗物質的原因做出了解釋,支持了潮汐破壞機制,同時也意味著,人們目前對引力定律的理解還不用因此而修正。

總編輯圈點

這個研究結果應該讓人又欣慰、又失望。欣慰的是,引力定律的「大廈」依然堅固;失望的是,短時間內仍然不會有科學定理的大突破。庫恩這樣總結科學發展模式:前科學時期(無範式)—常規科學時期(建立範式)—科學革命時期(範式發生動搖)—新常規科學時期(新範式建立)。前人已建好了一套套範式,如今並無新事,新的發現總能找到合理解釋。只要對常規範式修修補補,科學就可以繼續穩步前行。下一次範式革命在何時?會以什麼為契機?誰知道呢。

相關焦點

  • 圖說科學:通過宇宙中最小的星系來說明暗物質為什麼一定存在
    (該NASA/ESA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圖像顯示了一個巨大的星系團PLCK-G308.3-20.2,發光的在黑暗中明亮地儘管最容易看到該星團中最大,最明亮的星系,但它們的數量遠不及較小,較暗的,光度低得多的結構,因此無法在該圖像中看到。
  • 星系從何而來?銀河系孤單嗎?哈勃發現了什麼?
    星系我們的星系,銀河系,十分典型:它有著千億顆星星,足夠氣體和塵埃能再形成幾十億顆星星,還有至少相當於這裡所有的星星和氣體十倍多的暗物質。所有的這些,都因引力聚集在這裡。同我們已知星系中的三分之二以上一樣,銀河系是漩渦狀的。
  • 什麼是暗物質和暗能量?目前探索暗物質有什麼進展了?
    為了顯得更博學,說暗物質都會順帶提一句暗能量。其實吧,把「暗能量」和「暗物質」放一起是很業餘的(呃,我本來就是業餘的),兩者雖然同屬「暗」字輩,本質上卻大相逕庭。古人把解釋不了的現象歸結於上帝,科學家遇到解釋不了的現象,就把這黑鍋甩給「暗某某」,「暗」這個字並不是一種分類,而是「黑鍋」的意思。
  • 哈勃發現宇宙中最孤獨的星系|哈勃調查|宇宙星系_網易科技
    實際上,就像動物一樣,星系和恆星也傾向於聚集在一起,不是因為生存本能,而是由於彼此間的重力影響,促成星團的出現。例如,我們的銀河系就屬於一個稱之為「本星系群」的星團。本星系群包含了54個以上的星系,重力中心點位於銀河系和仙女星系中的某個位置。圍繞該星系群的其他星團則構成了室女超星系團。
  • 天文小知識:什麼是暗物質?
    有關暗物質的故事可以分成兩部分。首先,有證據可以證實它的存在。其次,是關於它究竟是什麼的解釋。為什麼宇宙需要暗物質?從對宇宙大尺度結構的觀察中得出結論:宇宙在開放和封閉之間是嚴格平衡的。這個平衡需要一定數量的物質來完成。
  • 宇宙暗物質迷科學家的新發現
    暗物質是構成我們銀河系大部分星系的神秘的看不見的東西,它再次使科學家感到困惑,對遙遠星系的新觀察結果與當前對其性質的理解相矛盾。本周發表的研究表明,在圍繞著數萬億顆恆星的三個巨大星系團中,暗物質濃度的觀測結果與應如何分配暗物質的理論計算機模擬之間存在出乎意料的差異。
  • 科技話題:「超優千號」、玉米基因編輯、「蜻蜓44」星系暗物質、新...
    科技話題:「超優千號」、玉米基因編輯、「蜻蜓44」星系暗物質、新冠病毒、恆星 2020-10-16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哈勃空間望遠鏡升空30周年,歷年哈勃官方生日賀圖巡禮(上)
    6周年在哈勃升空6周年之際,哈勃發布了這張星空引力透鏡的圖片。這是星系團0024 + 1654,周圍一圈被P成藍色的光弧其實是同一個星系,本前景的星系團扭曲了行進路徑,在星系團的周圍形成了多個像。就問你扶不扶……伽馬射線暴是宇宙中最強的能量釋放之一,它一直是天文學的研究對象之一,對於它的成因科學家一直不太清除,這一次記錄的爆發事件跟了科學家沒終於的數據參考。
  • 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先進探測相機最新拍到的星系圖
    這張原型螺旋星系的圖像是由美國宇航局/歐空局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這張圖片的主題被稱為NGC 691,可以在離地球1.2億光年的地方找到它。哈勃望遠鏡能夠捕捉到NGC 691的恆星層和螺旋臂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結構--所有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望遠鏡的高解析度廣域相機3。NASA/ESA哈勃太空望遠鏡對螺旋星系並不陌生。望遠鏡給我們帶來了一些最美麗的圖像,我們的螺旋鄰居--而被稱為NGC 4689的星系也不例外。
  • 最新研究認為,銀河系可能在一個巨大的宇宙「泡沫」中
    根據目前的研究結論,科學家一致認為宇宙空間正在加速膨脹之中,為了準確描述宇宙的膨脹速度,科學家引入了哈勃常數的概念。按照目前普遍的結論,哈勃常數可以描述宇宙中兩個星系彼此遠離的速度,這大約可以理解為:兩個相距33光年的星系,它們彼此之間遠離的速度大約為每秒67公裡。
  • 失蹤星系?困擾天文學家數十年的問題
    對星系暈中暗物質的模擬顯示了許多暗物質團塊的存在。天文學家想知道,每個團塊的質量必須多大,才能吸引足夠多的普通物質形成矮星系。圖片:Shea C.事實上,只包含暗物質的模擬在重建宇宙的大尺度宇宙結構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這就引出了第二個原因:暗物質負責宇宙的結構布局。暗物質提供腳手架,支撐著散布在宇宙各處的星系。以我們的銀河係為例,銀河系嵌在一個巨大的暗物質雲(或稱暗物質暈)中,它的大小遠超銀河系的螺旋狀星系盤。宇宙學家認為,首先形成的是暗物質暈。隨著時間的推移,暗物質暈的引力吸引了所有的普通物質,形成了塵埃和恆星的旋轉盤。
  • 哈勃廣角圖!NASA將26.5萬個星系拼接成一張不可思議的照片
    美國宇航局宣布,哈勃望遠鏡結合16年的觀測,創造了一幅前所未有的遙遠宇宙的拼接圖。哈勃廣角圖:美國宇航局最新的圖像包含了265,000個星系,可以追溯到133億年前。哈勃太空望遠鏡已經對深空進行了29年的觀測。
  • 超大黑洞突然消失於星系,很可能在宇宙中遊蕩,這是吃飽了撐的?
    利用在1999年和2004年Chandra X射線天文臺的數據,天文學家已經在Abell 2261大型中央星系的中心搜索到了超大質量黑洞的跡象。他們找到了物質朝黑洞墜落時產生的X射線放出的熱,但沒有發現黑洞。
  • 哈勃拍到不可能性神秘宇宙眼,NASA無法解釋
    美國宇航局近日發布了一張令人嘆為觀止的星系圖片,如果你是一個天文愛好者,你第一個感覺就是,不可能!宇宙中絕對不可能出現這樣的星系。宇宙當然對你的感覺不屑一顧,它硬是弄了一個這種看似不可能出現的,完美的環形星系出來,迷惑你的眼睛和神經,萬有引力定律開小差了?
  • 暗物質什麼樣?地殼巖石告訴你
    暗物質之謎的答案也許正被我們踩在腳下。低溫暗物質搜尋計劃是用來追蹤暗物質粒子效果最佳的項目之一。但據最新研究報告稱,最佳暗物質探測器也許正是地球自身。(圖片: SuperCDMS/Slac National Accelerator Laboratory )暗物質是宇宙中我們假設存在的一種組成物質,它被用來解釋恆星和星系出現的許多奇怪行為。雖然幾乎所有證據都證明暗物質的存在無可辯駁,但我們對於它的構造卻一無所知。
  • 銀河系像一隻餅乾怪獸,周圍似乎聚集了數以千計的星系
    事實上,只包含暗物質的模擬在重建宇宙的大尺度宇宙結構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這就引出了第二個原因:暗物質負責宇宙的結構布局。 暗物質提供腳手架,支撐著散布在宇宙各處的星系。以我們的銀河係為例,銀河系嵌在一個巨大的暗物質雲(或稱暗物質暈)中,它的大小遠超銀河系的螺旋狀星系盤。宇宙學家認為,首先形成的是暗物質暈。
  • 暗物質有了新的存在證據,地球生命和月球形成有什麼聯繫?
    比如說,研究小組們發現這些物質的總量(碳,氮和硫)剛好和月球的撞擊是一樣的,這也就能解釋月球的形成和地球上後來有了生命的關鍵。關於宇宙的探索,一直有很多疑問等待著科學家們去解答。暗物質一直是一個神秘的存在,因為宇宙質量的大部分都是它,但我們又無法看見它,只知道他的引力可以影響其他物體。
  • 新宇宙模型無需暗物質並「與現實很接近」
    近期發表在《天體物理學期刊》(Astrophysical Journal)上的研究,首次模擬了一個沒有暗物質的宇宙模型,模擬宇宙從大爆炸初期演變至今的情況。研究者稱裡面誕生的星系形態和分布情況和現實宇宙「很接近」。
  • 新的模擬提出暗物質或並不存在
    一個新的計算機模擬可以在沒有暗物質的情況下形成星系,為一個存在爭議的宇宙理論支持者提供依據,這個理論認為暗物質並不存在。天文學家模擬了星系的形成過程,但沒有使用括暗物質,一些人認為這是一個有爭議的宇宙模型---- 改良牛頓力學模型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