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編輯:王鑫
據武漢大學官方微博6月7日凌晨發布消息,武漢大學文物保護管理處於6月6日發布了《關於武漢大學早期建築「老牌坊」意外損傷情況的說明》。《說明》稱,2020年6月6日凌晨2:30左右,位於洪山區街道口區域勸業場的武漢大學「老牌坊」被附近工地施工的混凝土攪拌車碰擦,導致部分受損。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據楚天都市報報導,被撞的老牌坊為1937年,武大在勸業場原址建造的鋼筋水泥沖天式牌坊,距今83年歷史。武漢大學指出,該老牌坊始建於1937年,是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武漢大學早起建築之一。
從圖中可以看出,受水泥罐車自背面衝擊,牌坊主體橫梁中下部出現一豁口,鋼筋裸露;部分面層脫落,背面較為嚴重,脫落面呈不規則三角形,底寬2.3米,高約1米,「理」字全部脫落,「法」「工」兩字局部脫落。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6月8日,國家文物局官網刊文回應「國立武漢大學」老牌坊被撞事件。全文內容如下:
6月6日凌晨2時16分許,「國立武漢大學」牌坊被一水泥罐車衝撞,局部受損。事發後,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文物部門三級聯動,在武漢大學和公安、交管、城管等部門的配合下,迅速展開調查和文物受損鑑定,及時查明事故原因,啟動文物修復工作。
經核實,事故原因系湖北某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一輛水泥攪拌車前往湖北省婦幼保健醫院打混凝土時,為圖方便,司機欲從勸業場路繞道醫院後門,在駕駛過程中導致車輛罐體頂端與「國立武漢大學」牌坊下沿相撞,造成文物受損。事故發生後,交警迅速趕到現場,控制車輛和駕駛人,管控涉案公司及其負責人。目前,肇事司機和涉案公司負責人正在接受進一步調查,肇事車輛已被暫扣;肇事司機已被移交公安機關,因涉嫌過失損毀文物罪被依法刑事立案。
「國立武漢大學」牌坊位於武漢市武珞路和珞珈山路交匯處,建成於1937年,坐東北朝西南,四柱三門鋼筋混凝土沖天式,琉璃瓦頂,正面橫書「國立武漢大學」,背面陰刻篆書「文法理工農醫」,是進入武漢大學的引導標誌,2001年作為武漢大學早期建築的組成部分被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受水泥罐車自背面衝擊,牌坊主體橫梁中下部出現一豁口,鋼筋裸露;部分面層脫落,背面較為嚴重,脫落面呈不規則三角形,底寬2.3米,高約1米,「理」字全部脫落,「法」「工」兩字局部脫落。
事故發生後,湖北省文物主管部門高度重視,第一時間組織專班趕赴現場調查核實,武漢大學召開了專家諮詢會,對文物受損情況進行了鑑定;武漢市政府召開了現場協調會,就後續處置工作進行了研究。目前,在文物部門的現場指導下,武漢大學及時採取臨時性支護措施,保護受損文物本體,並搭建安全通道,設置臨時性交通警示標識,確保行人車輛安全;環衛部門第一時間對掉落的殘損構件進行收集、整合,並單獨存放,為後期修復老牌坊保留了儘可能多的原材料、原構件。
下一步,在省文物主管部門的組織下將做好三項工作:一是做好事故責任主體的處罰。由武漢市文化和旅遊局會同市公安、交管部門在文物受損認定的基礎上,對事故責任人和相關單位依法依規進行處置。二是實施文物保護修復。由武漢大學組織相關專業機構對武漢大學老牌坊進行無損結構檢測,進一步明確文物本體受損後的結構穩定性;然後根據檢測結果,委託有相應資質的單位編制文物搶險加固和修復設計方案,並按照法定程序報批後實施。目前,專業機構已確定,並於7日下午進駐現場開展了相關技術工作。三是切實採取有效措施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由交管部門在牌坊周邊加設臨時限高、防撞等警示標識和保護設施,進一步規範渣土車、垃圾車等建築施工車輛運行線路,有效保證文物和施工安全。同時,結合武漢長江大道珞珈山片區改造建設項目的實施,改善文物周邊環境和通行狀況,排除交通安全隱患。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武漢大學官博、國家文物局官網、楚天都市報、中國教育在線等
(封面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