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當年全稱「國立武漢大學」。
古文的書寫順序為從右向左,
「國立武漢大學」,如果按照當代書寫順序,有兩種讀法:
其一,「學大漢,武立國」,像漢朝那樣以武立國,誰不服,就把他打服。
其二,「學大漢武,立國」,像漢武帝那樣經略國家,漢武帝雄才大略,使漢民族威名遠揚。其文治武功,極具個人風格,足以流傳千古。
無論哪種讀法,都是體現了尚武精神,在娘炮盛行的當下,更突顯出古人的陽剛之氣和雄性之美。
「學大漢,武立國」,這一絕妙的巧合是1950年,武大副校長吳於廑在全校抗美援朝參軍參幹動員大會上,首先提出的。他以《學大漢武立國》(把「國立武漢大學」牌樓按由左至右順序來讀)為題,作精彩講演。在美帝將戰火燒到中國家門口之際,憑此演講,激發了學生幹部們投筆從戎,保家衛國的熱血豪情。「學大漢,武立國」從此名滿天下。
一所學府的名字倒過來讀,也一樣意味深長,古今中外絕無僅有。這也是武大學子一直引以為豪的地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