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那他究竟在學什麼

2021-01-08 盧鴻影

我們現在常把30歲說成而立之年,把40歲稱作不惑之年,這種說法其實出自《論語》為政篇,原文是這樣說的——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在「三十而立」之前,孔子說他十五歲就「志於學」,那他在15-30歲這十五年都在學什麼呢?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先了解一下孔子那時所處的社會背景。孔子是春秋晚期魯國人,春秋晚期社會上已經出現了禮崩樂壞的局面。從中央層面看,天下共主的周天子統治範圍方圓不到六百裡,諸侯國的「公」不怎麼去朝見周王。在諸侯國內,國主「公」的權力被掌權的大夫傾奪,而且大夫在很多行為上超出了周禮規定的標準規格。孔子所在的魯國,是周公旦及其子孫的封地,本當是「禮」的堅守之地,卻也出現了三桓霸魯,八佾舞於庭等踐踏「禮」的情況。

在《史記》孔子世家篇中,有這樣一段記述:在孔子十七歲的時候,魯國權臣孟釐子對他的兒子們說「當今孔丘年紀雖輕但十分喜好禮的學問,我死之後,你們應該拜他為師」,後來他的兒子孟懿子與南宮敬叔就向孔子學習禮。

在《史記》孔子世家篇中,還有一段記述:南宮敬叔向魯君請求跟隨孔子適周,魯君與之一乘車,兩馬,一豎子俱,適周問禮。

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有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的記載。

在《論語》中有「孰謂鄒人之子知禮乎」的說法。可見,孔子在「禮」的學問方面是很權威的。

綜合以上歷史記載,我認為孔子說的「十有五而志於學」是志於學「禮」。

一家之言,敬請指教。

相關焦點

  • 學問貴勤:敏而好學 是為孔子
    作者:弓難張先哲孔子博學多才,但他除了身材高大,腦袋有點「圩頂」之外,並無太多異於常人之處。孔子說自己「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天上不會掉餡餅,同樣地,天上也掉不下來知識。那麼孔子是怎麼學習的,有哪些好的方法是值得我們永久借鑑的呢?
  • 論語閱讀:吾十有五而志於學,聊聊孔子的人生簡歷
    在和孩子聊《論語》聊到孔子的這份簡歷時,想起了世間一般人的簡歷。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學校讀書;某年某月某日到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公司任某職做某事。在簡歷裡,要把自己寫得很能幹、寫得很能勝任工作。這是求職簡歷。其實,要真正了解一個人,不是看他做了什麼、說了什麼,而是要看他心裡想的是什麼。從這種簡歷裡,我們很難了解一個人的個性特點。而公司人與人相處,最終拼的不就是人品嗎?
  • 「樂高」究竟學什麼?
    或者是聽到「樂高」第一感覺是什麼?02「樂高」是什麼?相信很多人聽到「樂高」第一反應都會想到是塑料積木,是價格很貴的玩具,造型很漂亮很精美,還有樂高大電影等等...其實「樂高」是一個品牌,是一家優質的玩具公司,由於積木很出名,所以同時大家也用「樂高」作為了積木的代名詞。
  • 孔子老了才學《易經》給人算了一卦,真準!想不到算卦背後有秘密
    《易經》本來叫《易》,就是因為孔子曾經研讀過整理過它,被認為是孔子做的「傳」,後人便把《易》更名為《易經》。你知道,孔子學《易經》有多麼刻苦?對它的評價又有多高?《史記》記載:「孔子讀易,韋編三絕。」孔子翻閱研讀《易經》,把栓竹簡、木簡的牛皮繩都翻斷了三次。可見讀之之深,閱之之苦。
  • 孔子故鄉曲阜將舉辦第八屆孔子修學旅遊節
    新華網山東頻道6月30日電(記者劉寶森)記者從山東曲阜市文物局獲悉,孔子故鄉曲阜將於7月上旬舉辦以「遊學曲阜,快樂成長」為主題的第八屆孔子修學旅遊節。
  • 史林|韓星:孔子提倡「學為成人」,有何深意?
    人非學不足以成人,孔子提倡「學為成人」,為學之道就是《論語》乃至整個儒學的出發點和基礎。先學做人「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論語·學而》)這裡孔子講了為學的次第和重心,實踐孝、悌、謹、信、泛愛眾五事是人生的根本,有餘力了再去研究學問。即首先學做人,處理好各種人倫關係,在生活中修行仁道,其次才是學習書本上的文化知識。為學要先立本,本即做人。由孝悌而謹信而愛眾而學文,是一種順承關係。
  • 學問、學問,究竟怎麼學?怎麼問?
    什麼是學問之道?簡單地說,就是做人、做事、做學問的目標、準則及方法,古人稱為「道」。古人總是要思考或探索具體事情背後的「道」。筆者這裡講的「學問」,作為動詞是指學習和詢問(知識、技能等)。孟子論「求放心」,而並稱曰「學問之道」,學即繼以問也。子思言「尊德性」,而歸於「道問學」,問且先於學也。他感嘆三代而下有學而無問,故特別強調「問」,批評人們不好問的原因是心不能虛。心不能虛,好學之心就不誠,學問也肯定做不好。
  • 究竟是什麼書?讓孔子都翻爛了好幾次
    人要有志向,「志」這個字,上面是一個士,在古代,我們把士叫做知識分子,他是一個能夠自我學習的人,他對知識有一種熱情,他心中的夢想和理想,就是我們中國人所說的志向。孔子第78代子孫、臺灣孔子學院院長孔維勤教授講,孔子小時很窮,他媽媽顏徵在可能就是不停地織布以此養家。
  • 孔子被譽為聖人,但你可知他是怎樣好學的嗎
    以上三件事情,都是孔子愛做、喜歡做、能做的事情,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困難,但是對他而言,一點兒都不困難。為什麼不難呢?關鍵就是喜歡。默而識之,看到事情認真反思,自己心下就明白了,這也表示,孔子時時刻刻都在關注學習,什麼事情都用心看,就學到東西了。
  • 學甜品主要是學哪些東西?別人說慕斯芝士甜品班,究竟是學些什麼
    但是,由於人們只喝東西,似乎感覺少點什麼,可卻又不想吃飯,吃了會太飽,那怎麼辦呢?於是乎,有了甜品的出現,很多人稱之它為:下午茶!正因為有了甜品的出現,所以很多人就開始研究甜品,尋找商機,想要學習甜品!那麼,甜品課程究竟是學些什麼東西呢?而別人總提到的慕斯芝士甜品班又是學些什麼呢?今天呢,小編就帶領大家一起看一看!
  • 學孔子,要「反省」「認識自己」;要「好學」「戰勝自己」
    學而篇第一(4):讀《論語》,學孔子,要「反省」,「認識自己」;要「好學」,「戰勝自己」。張恩恩 /文1.13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感悟:《論語·子路》中孔子說:「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言必信,行必果』那都是淺薄固執的小人)」和《孟子·離婁下》裡孟子所說的「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這兩句話可以作為「信近於義,言可復也」的一個註腳。講信用一定要符合道義、仁義,這樣的諾言,你去實行,才是值得尊敬的。
  • 孔子和楊絳告訴你:你的問題在於想得太多,學得太少,做得太慢!
    楊絳給他回信了:「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而兩千多年前,我們的孔夫子像楊絳一樣,早就告訴我們了光空想、不學習的壞處了。我們一起看看夫子是怎麼說的吧。01 孔子說:想得太多,還不學習,你完了!
  • 「跟著騎單車的孔子學論語」H5火了,來考考外國記者學得怎麼樣?
    (齊魯網記者 張曉博 劉暢 攝)她告訴閃電新聞記者,自己讀大學的時候就很喜歡孔子,所以才選擇了新儒學專業。在了解了孔子的思想後,她認為應該把他的思想傳播給全世界。所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樣的名句不但難不倒她,她還給記者解釋這句話的含義,她認為這句話「和而不同」的解釋,也符合此次上合峰會的精神。
  • 全網都在學的「凡爾賽文學 」究竟是什麼?
    究竟何為「凡爾賽文學」,凡學精髓有哪三點,凡學創始人究竟是誰,無處不在的「凡學家」究竟象徵著什麼社會現象……本期藍鯨課堂帶您走進「凡爾賽文學」。「凡爾賽文學」入門篇凡爾賽文學,顧名思義,帶有「凡爾賽」氣質的文學形式。凡爾賽可以看做一個形容詞,指代「在社交平臺用看似平和的文字,不經意間流露出自己的優越感」,簡稱「得了便宜還賣乖」。
  • 孔子對於《詩》的推崇究竟是為何?
    通讀論語,發現孔子對於《詩》十分推崇,那因為什麼如此推崇《詩》呢?先明確下,如今一說詩,我們首先想到的詩是唐詩宋詞。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那他說的詩主要指在他之前的詩經。百度解釋詩是指把心中思想用語言表達出來。
  • 孔子:能學而時習之,能溫故而知新,超級學神終成一代大師
    文/喬平人們了解孔子,大多是對他的思想和道德,很少人知道孔子還是個特別熱愛藝術的人。他特別喜歡音樂,常常因為聽歌過了飯點。孔子認為:詩歌、音樂和禮儀是密不可分的三個部分。樂師聽後也很激動,因為他教給孔子的這首曲子恰恰就是《文王操》,是當年周文王被流放的時候做的曲子。這次,樂師是徹底拜服了孔子。也許,這就是青出藍勝於藍吧?孔子憑藉著不斷學習,刻苦專研的精神,很快就超過了他的老師。像孔子這樣,能不斷刻意練習、虛心求學又能創造性地學習,放到現在,不就是傳說中的超級學神嗎?
  • 孔子故裡山東曲阜舉辦修學旅遊節傳播儒家文化
    9日在明故城萬仞宮牆前啟動第八屆孔子修學旅遊節,將持續至9月10日。「以前只聽說過 三孔 ,現在親眼見到才知道這麼雄偉,我們還學到許多有關孔子的故事。」來自浙江省湖州市新世紀外國語學校的學生錢可佩說。古樸幽靜的景區氛圍和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吸引著這些遠道而來的中學生。在導遊講解下,師生們對古蹟名勝和歷史典故的由來有了進一步認識。曲阜市文物局副局長孟坡介紹說,修學遊是曲阜最具市場號召力和競爭力的文化旅遊產品之一。
  • 曲阜孔子修學旅遊節對大陸及港澳臺學生實施優惠票價
    新華網濟南7月17日電(記者劉寶森)隨著旅遊旺季到來,到孔子故裡山東曲阜旅遊的中外遊客日益增多。為滿足更多青少年「遊學」需求,2011曲阜孔子修學旅遊節對師生實施優惠票價。據曲阜市文物旅遊部門介紹,2011曲阜孔子修學旅遊節期間,針對大陸及港澳臺青少年學生散客,「三孔」(孔廟、孔府、孔林)及尼山景區憑學生證半價優惠,顏廟、壽丘、少昊陵、周公廟等景區憑學生證2折優惠;20人以上的學生團隊,執行團隊票的半價優惠;9月10日、11日教師節期間,還將對持有教師資格證的教師給予「三孔」半價優惠。
  • 善讀「論語」1.1:「學而時習」是學什麼?
    【原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譯文】孔子說:「能學道並能適時踐行,不是很愉悅嗎?【注釋】「子」,古時對有德行、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如孔子、孟子等。《論語》中的「子曰」均指孔子所言。「學」,覺悟也,悟所不知也。孔子所謂的「學」,除非特別指明,均應指學習儒家的為仁之道,而非泛指一切學習活動。
  • 第八屆曲阜孔子修學旅遊節閉幕式暨孔廟拜師禮儀式舉行
    原標題:第八屆曲阜孔子修學旅遊節閉幕式暨孔廟拜師禮儀式舉行 9月8日上午,第八屆曲阜孔子修學旅遊節閉幕式暨孔廟拜師禮儀式在曲阜孔廟大成殿前隆重舉行,歷時兩個月的孔子修學旅遊節圓滿落下帷幕。(孔祥春、沈濤 攝)9月8日上午,第八屆曲阜孔子修學旅遊節閉幕式暨孔廟拜師禮儀式在曲阜孔廟大成殿前隆重舉行,歷時兩個月的孔子修學旅遊節圓滿落下帷幕。(孔祥春、沈濤 攝)9月8日上午,第八屆曲阜孔子修學旅遊節閉幕式暨孔廟拜師禮儀式在曲阜孔廟大成殿前隆重舉行,歷時兩個月的孔子修學旅遊節圓滿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