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一財網
近段時間,我國行政區劃調整密集進行,涉及多個城市,安徽蕪湖便是其中之一。
7月6日,安徽省公布,國務院批覆同意安徽省撤銷蕪湖市三山區、弋江區,設立新的蕪湖市弋江區;撤銷蕪湖縣,設立蕪湖市灣沚區;撤銷繁昌縣,設立蕪湖市繁昌區。此次區劃調整後,蕪湖市市轄範圍由原先的4區3縣1市調整為5區1縣1市(鏡湖區、弋江區、鳩江區、灣沚區、繁昌區,南陵縣,無為市)。
安徽省社科院經濟所研究員林斐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蕪湖是安徽的區域中心城市,但這幾年與省會合肥的差距不斷拉大。近年來蕪湖也發力補短板,提高中心城市的能級,撤縣設市區有利於蕪湖做大做強中心城市,進一步提升蕪湖在長三角地區的區位競爭優勢。
安徽第二大城市補短板
蕪湖位於安徽省東南部長江沿岸,水陸交通十分便利。到了明代中後期,蕪湖已經成為長江下遊地區的重要商埠,近代蕪湖更是發展成為「四大米市」之首。此外,蕪湖還是安徽現代工業的發祥地,進入20世紀後,蕪湖工商業發達,有著「小上海」之稱。
目前,蕪湖具備了較為雄厚的產業基礎,不僅有奇瑞汽車這樣的著名製造企業,也有三七互娛、三隻松鼠等新興企業,這樣的產業基礎在中西部的普通地市中相當亮眼。
從安徽各城市的主要指標來看,蕪湖是省會合肥之後,目前安徽省內當之無愧的第二大城市。數據顯示,2019年蕪湖實現GDP3618.26億元,排在合肥之後,位列安徽各地市第二。當年蕪湖人均GDP為96154元,位居合肥之後,比全國平均水平70892元高出25172元,也是安徽省兩個人均GDP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地市之一。
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或者叫「資金總量」,是一個地區或者城市經濟運行的結果,是經濟活力的體現。數據顯示,到去年底蕪湖的資金總量達4160.04億元,儘管與合肥有較大的差距,但相比安徽省內其他地市,優勢相當明顯。
國家級高新企業數量是衡量一個地區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指標。2019年蕪湖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804家,在中西部的普通地級市中可謂相當突出。
城區人口規模是一座城市集聚和輻射能力的重要體現,也是修建城市軌道交通的重要依據。到2018年,蕪湖的城區人口達到153.67萬人,位居安徽第二。2016年2月,國務院批覆《蕪湖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2016~2020年)》,至此蕪湖成為全國軌道交通第40城,也是省會合肥之外,目前安徽第二個修建城市軌交的地市。2016年12月,蕪湖軌道交通1號線和蕪湖軌道交通2號線一期開工建設。
表:安徽各地市2019年主要指標(數據來源:第一財經記者根據各地統計公報、公開資料梳理)
林斐說,蕪湖和合肥的區位優勢都很突出,製造業基礎在全省佔有重要的位置,蕪湖的發展優勢曾經不比合肥差,但是近年來在交通樞紐功能打造、對外開放力度上不夠,導致經濟發展與合肥拉開差距,近年來蕪湖也發力補短板。
因此,此次通過行政區域調整,做大做強中心城市,提升中心城市能級,有利於增強蕪湖引領和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能力。
帶動皖南發展
從區域發展格局來看,在長三角中,安徽與經濟發達的蘇浙滬之間,存在著明顯的落差。
數據顯示,2019年,安徽人均GDP 58496元,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2396元。而同期,江蘇人均GDP為123607元,浙江為107624元,上海達到了15.73萬元。總體上,安徽與蘇浙滬之間存在較大的落差。
去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發揮上海龍頭帶動作用,蘇浙皖各揚所長,加強跨區域協調互動。其中要發揮安徽創新活躍強勁、製造特色鮮明、生態資源良好、內陸腹地廣闊等優勢,推進皖江城市帶聯動發展,加快合蕪蚌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興產業聚集地和綠色發展樣板區。
在長三角一體化的過程中,要縮小安徽與蘇浙滬的發展落差,就需要充分發揮中心城市的帶動作用。不過,作為一個省域經濟體,安徽的中心城市發展不充分。尤其是,兩個鄰省江蘇和浙江都有多個中心城市,比如第二經濟大省江蘇有南京、蘇州、無錫、徐州等經濟大市,浙江也有杭州、寧波和溫州三大中心城市。
相比之下,目前安徽僅有一個城市的中心引領作用較為突出,即省會合肥。在合肥之外,其他城市均與省會有較大差距。儘管蕪湖是安徽的第二大城市,但蕪湖GDP總量僅為合肥的38%,總量僅3600多億元;常住人口僅為377.8萬,中心城區人口僅有153.67萬,中心城市規模偏小,帶動力較弱,當前蕪湖人口仍處於淨流出狀態。
安徽作為一個戶籍人口超過7000萬的人口大省、農業大省,未來在加快城鎮化過程中,僅有合肥一個中心城市也是不夠的,需要在合肥之外,加速中心城市平臺建設,引領帶動區域經濟發展。這個過程中,安徽第二大城市蕪湖也迎來新的發展良機。
6月28日,備受關注的商合杭高鐵合肥至湖州段開通運營,該線經湖州站與南京至杭州高鐵接軌,通達杭州,商合杭高鐵實現全線貫通。商合杭高鐵開通後,蕪湖市、宣城市至安徽省省會合肥將打破沒有直達高鐵的歷史,全省16個地級市都有高鐵通達,實現了市市通高鐵。
林斐說,對安徽來說,商合杭高鐵是一條貫穿南北的大通道,將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促進皖北、皖南相互融合。同時,商合杭高鐵連接長三角發達城市,有利於加快長三角區域一體化。
商合杭高鐵開通後,蕪湖到杭州的時間縮短至1個半小時以內,蕪湖與浙江的互動將大幅提升。另外,商合杭高鐵被譽為「華東第二通道」,與正建設中的滬蘇湖高鐵在湖州相連,未來待滬蘇湖高鐵開通後,蕪湖與蘇南、上海的對接也將更為緊密。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分析,蕪湖有很不錯的產業基礎,有非常突出的比較優勢。相比浙江、蘇南和上海,蕪湖的土地價格便宜,勞動資源十分豐富,同時蕪湖的區位優勢很突出,經濟腹地很大,地處長江沿岸,港口也很不錯。
丁長發說,高鐵開通後,大幅拉近蕪湖與長三角發達地區的距離,並形成1-2小時經濟圈,在交通基建、營商環境等軟環境不斷改善的情況下,可以吸收杭州、蘇州、上海等地的產業、資金、技術等要素過來,加快中心城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