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標市場殘酷,處方藥企紛紛轉型,OTC市場將井噴!

2020-12-18 生物谷

一、OTC產品概況

我國現有各類藥物大約1.5萬種,目前有OTC產品4727個,自2007年至今,先後有180個產品先後從處方藥轉換為OTC。在所有OTC品種中,中成藥3718個,佔78.7%;化學藥1009種,佔21.3%。在所有的OTC產品中雙跨產品(既是OTC又是處方藥)2300多個,其中中成藥雙跨品種為2000多個,化藥雙跨品種為300多個。

可以預料,隨著自我藥療意識的提升和OTC企業推動,將會有更多的藥品進入OTC行列,尤其是中成藥轉為OTC的品種將會更多。

今年我國將有望躋身世界第二大OTC市場,到2020年,我國OTC藥品市場規模將位居全球第一。

二、OTC產品及其發展趨勢

總體上說,我國OTC產品總體有以下三個發展趨勢:

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使用劑量小;

三效:速效、高效、長效;

三便:貯運方便、攜帶方便、使用方便。

OTC產品做大的條件

一是有明確療效、品質優良;

二是原料和產能有保證,生產工藝成熟。中藥講求到底藥材,沒有到底原料保證的產品,最終必然作假;

三是必須是大病品種;或者是療效顯著且獨特的小病品種;

四是未被完全滿足的需求疾病細分品類;

四是治療慢性病或者多發病、頻發病,需要長期和療程用藥的OTC產品。

五是具有大健康產品性質,即治療、保健、養生、改善健康功能都具備,比如像東阿阿膠、江中健胃消食片、京都念慈庵等類型的產品。

這些產品與其說是藥品,不如說是保健品,或者是當成保健品來賣。

將有更多的產品轉換為OTC產品

由於基藥政策的限價和招投標限制,很多基藥目錄內產品但企業沒有中標,或者企業不具備運作基藥市場的能力時,這些產品就會轉化為OTC產品,或者轉換為OTC渠道進行營銷運作。

基於相同的原因,很多雙跨品種,當競爭對手多過五家時,中標的企業,會把產品當成處方藥運作,按照處方藥的潛規則來自運作該產品,尤其是千方百計讓產品高價中標,這樣就有了打點之間各個環節的費用空間,實現產品銷售。

因此非獨家的大部分基藥,只是極個別中標企業的遊戲,對於非中標的企業,你根本就不是基藥,甚至原來僅有的一點市場,也要被別人蠶食,因此,不能中標的所謂基藥,大部分將會轉為OTC產品,OTC產品將實現井噴。

大健康產品(或者叫準OTC產品、類OTC產品)將越來越多

筆者去年就提出一個觀點是「大病進醫院、小病進社區、健康養生到藥店」的消費行為習慣。藥店要經營大健康市場,首選得有這些大健康產品,大健康產品涵蓋面非常廣泛,可以是藥品、食品、保健品、器械、藥妝、功能性飲料等。

首先是一些古老的中成藥類OTC產品會轉化為大健康產品,比如鴻茅藥酒、江中健胃消食片、京都念慈庵密煉川貝枇杷膏,山西廣譽遠的龜齡集、龜苓膏、維C、維E、一些OTC產品轉換為大健康。

其次是藥企或者非藥企進入大健康市場的各種產品必將越來越多:健康飲料(涼茶類、清潤茶、保健功能茶(以嶺怡夢、廣藥靈芝孢子油、蘭州佛慈的甘麥大棗湯、哈藥六廠的「苗條淑女「瘦身飲料、百靈的愛透「膠原蛋白」等等)、補充體力類如紅牛、哇哈哈啟力、天地一號)、健康保健品、健康食品。筆者有志於大健康OTC產品的營銷、推廣、研究、諮詢,願與各位同行一起探討。

定型裝藥食同源類中藥飲片將成為OTC市場最大的增長明星品類

藥食同源類中藥,可以看成是OTC品類,因為定型裝藥食同源中藥(罐裝、瓶裝、袋裝、異型飲片等)符合OTC產品的銷售和購買習慣。

大健康、治未病、養生、保健延年益壽是富裕起來的人們的需求。最近國家政策鼓勵扶持健康產業,且經過醫藥零售和行業媒體的傳播,大健康類產品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筆者預算:大健康產品將在五年內成為藥店最暢銷的OTC品類。

目前,我國政府已經批准的藥食同源中藥87種,另有新資源食品涵蓋80多種中藥,這些大健康OTC品類大有文章可做,但市場上除了傳統的參茸貴細類產品外,真正有產品力的養生中藥品類還不多見。

藥妝產品必將在5-10年成為準OTC明星產品

皮膚問題,涉及內分泌、微循環、睡眠、激素分泌、身體臟器出問題在皮膚上的外在表現等多種因素,絕非僅靠化妝品遮蓋、塗抹、調節、延緩所能解決。化妝品都是外用的,無法做到內外兼治,筆者堅定不移的認為,中藥內外兼修,系統解決皮膚美容問題方案,才是美容方法的根本。要做到改善內分泌、微循環、睡眠和激素分泌,必須有真正的藥妝產品出現;有藥食同源類產品調理產品配套,甚至有理療等大健康產品配合。因此藥妝類產品,必將是OTC新品類中的明星,馬應龍八寶眼霜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三、OTC企業發展趨勢

原來強大的OTC企業將更加強大,兩級分化明顯

原來在OTC市場上有大品牌產品和有OTC市場營銷經驗、有銷售網絡和終端資源的企業,將更加強大。國有OTC品牌企業,有團隊資源,會推出更多的OTC品牌產品和其二線產品,牢牢佔領OTC市場,比如三九、廣藥、白藥、滇虹、哈藥、康美、神奇、康恩貝等企業。

國內處方藥企業轉型為做OTC產品的企業

這是由於基藥、招投標失利、限價、醫院營銷費用商昂、回款困難、尤其是醫療系統打擊商業賄賂、稅收嚴查等政策導致的必然結果是處方藥企業轉型做OTC。不轉型對於一些企業是等死,轉型了還有一線生機,儘管轉型難度大、問題多,OTC市場競爭更為靈活激烈,但是還是得轉型。因為誰早一天掌握了終端,誰就掌握了市場,而藥品零售連鎖近年來不斷發展壯大,市場份額逐步增加。

據筆者了解,目前不少製藥企業紛紛將營銷的目光轉向藥品零售終端,到處招兵買馬,組建隊伍,將其作為藥品銷售新的增長點去爭奪,都想以高的投入、最快的速度在OTC市場分得一塊蛋糕。

外企轉型做OTC產品營銷

外企在中國一定會慢慢失去特殊優待的非國民待遇,中國已不缺資金,外企業將不再特殊,中國市場到了淨化外企的時候了,外企在其國內和對中國的兩套標準、兩種做法早該拋棄了。對於龐大肥沃且前景廣闊的中國市場,外企選擇退出是不可能,且外企高管及操盤手大都是中國人,諳熟中國市場運作,他們自然也會選擇轉型做OTC市場,以規避風險。

外企進入中國OTC市場,還會採取賽諾菲收購民生和太陽石以及英國快消巨頭利潔時併購桂龍藥業那樣的方式,通過併購快速布局中國OTC產業和市場。

強大的國企強力進入OTC市場

目前好的中成藥獨家品種,大多在國企手中,國企由於體制問題,一些是處於「病貓「狀態,但業界同仁且不可把這些病貓們不當老虎,他們一旦覺醒發力或者釋放體制能量,都將是猛虎,其實力和規模不是國內一些民營中小企業可以相比的,關鍵是其有優勢的產品資源、資金資源、行政資源和以後流通、零售領域內的國有化運動,以後國有工業對國有商業和國有連鎖也許是一個他們的一個優勢和趨勢。(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OTC藥品價格持續上漲 市場需求不降反升
    「隨著醫改的持續推進,醫院端支付壓力陡增,企業將更多注意力轉移到零售終端,處方藥轉換為非處方藥的意願增強。」政策管制我國OTC藥品銷售過程中,價格受到發改委等部門的統一監管,導致部分OTC藥品脫離市場,處於價格偏低的情況。「在2015年之前,OTC藥品實行最高零售價制,很多常用藥原材料價格上漲,但受制於價格管制無法提價,造成製藥企業虧損。」
  • 外匯otc是什麼意思?外匯OTC市場由什麼組成?
    外匯otc是什麼意思?外匯交易的其中一種方式是OTC,它24小時一直運轉,具體的交易場所是沒有的,主要通過電話或網絡等媒介達成交易。  外匯市場的主要組織形式是OTC方式。
  • 日本otc醫藥品展會開幕,多家知名企業參展
    2018年日本otc醫藥品展會於10月19日在東京開幕,來自日本本土的30餘家大型醫藥品牌參展。小林製藥,龍角散,明治藥品,太田胃散等眾多品牌不僅在日本本土熱銷,甚至受到中國眾多消費者的喜愛。展會現場高標準要求 參展商均為醫藥協會邀請據了解,日本otc
  • 處方外流還是處方創造?
    一文中所強調的,除了醫生的經濟動力,處方外流自身需要解決諸多障礙才可能真正獲得發展,首先是監管平臺的建立,其次是醫保統籌在零售渠道的發展,最後是對藥店的規範。隨著藥品集採和醫保監管趨嚴,處方外流再次成為市場的熱點。一方面,隨著藥品集採,仿製藥市場在院內的銷售面臨困境,尤其是原研藥為了維持全球價格體系,藥價無法與國內藥企匹敵,這推動了其向院外的流動。
  • 韓國四大藥企發力化妝品OEM業務,中國市場也不甘落後
    導讀 如同中國藥企紛紛入局美妝市場一樣
  • 2018年OTC市場產品十大趨勢
    OTC市場是最市場化、最自由化的藥品營銷市場,各種產品、模式層出不窮,OTC市場的營銷方式也是呈現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狀況,2018年OTC市場有以下趨勢:一、OTC市場將快速擴容受到大健康國家戰略層面的驅動、《中醫藥法》實施的鼓舞、處方藥在醫療渠道的各種限制、醫藥分家的強力驅動,OTC市場將快速擴容
  • 多家藥企加大布局力度 DTP藥房迎行業上升風口
    隨著近些年國務院提出的醫藥分家、進口腫瘤藥品零關稅等政策,加上公立醫院改革、醫保控費、掉標棄標等因素影響,藥企紛紛尋求院外市場,DTP藥房成為承接處方藥外流的一個重要模式。◇ 醫藥企業加快布局DTP步伐最早的DTP藥房起源於美國,該模式是承接了來自三甲醫院的外流處方,製藥企業將產品直接授權給藥店作為代理,患者從醫院醫生那兒得到處方,拿著處方直接到藥店去購買的一種經營模式。近年來,由於藥企零售業的競爭加劇,傳統零售企業及網際網路藥店都相繼推出了以DTP服務為核心的線下零售藥店。
  • 把脈2018年OTC市場 十大最接地氣趨勢剖析
    2018年OTC市場將有以下趨勢:一、OTC市場將快速擴容受到國家大健康戰略層面的驅動、中醫藥法實施的鼓舞、處方藥在醫療渠道的各種限制而分流到OTC渠道的助力、醫藥分家的強力推動,以及招、投標資格準入等因素的影響,OTC市場將快速迅猛擴容。
  • 多家藥企裁撤銷售部,醫藥代表的飯碗不保了?
    中新經緯客戶端3月4日電 (高曉鍈)根據規劃,4+7帶量採購將在3月中旬開始實施,目前,已有多家知名藥企開始調整其營銷結構。近日,華森製藥、恩華藥業等多家藥企發布公告,明確了公司對組織架構、營銷體制的改革方案,有的甚至將銷售部整體撤銷。
  • 波士頓諮詢:中國藥品市場下一個十年的 「危」與「機」
    這些改革將影響所有藥品類別—成熟品種、新藥和在研藥。隨著跨國藥企原研藥定價壓力增長,它們將需要經歷艱難的轉型:從價格較高的藥品組合,轉向更貼合政府政策的藥品組合,即重視創新藥以及廉價原研藥和仿製藥。對於本土企業而言,挑戰在於確定自己最有利的競爭領域—仿製藥還是創新藥—並在必要時調整業務,以提高質量和效率。對於所有藥企而言,外部合作的重要性將進一步上升。
  • 新形勢下開拓第三終端市場的六個關鍵問題
    去年的第三終端訂貨推廣會的盛行成一度成為大家目光投向第三終端市場最主要的因素,也使許多行業內人士錯誤的將依託商業渠道舉辦第三終端推廣訂貨會議形勢當成了第三終端營銷模式的全部,但好景不長,隨著第三終端訂貨會議效果的降低,大家開始懷疑甚至批判第三終端。認為他是一個看上去很美麗的陷阱。
  • 基因檢測市場呈井噴式發展,產業整合將成為未來的必然趨勢
    打開APP 基因檢測市場呈井噴式發展,產業整合將成為未來的必然趨勢 工程師青青 發表於 2018-10-28 09:57:10
  • 重慶餐飲行業將迎戰五一小長假市場
    轉眼五一將至,重慶餐飲市場將迎來首次小長假「大考」。五一小長假 重慶餐飲市場或將迎來井噴式爆發隨著春暖花開,疫情的持續向好,各行各業陸續有序復工復產。(重慶融創文旅城供圖)不少業內人士預測,五一小長假期間,重慶市場或將迎來井噴式爆發,但長久來看,在市場消費愈加理性的情況下,傳統經營市場仍將存在著變化,這需要找到新的突破點。
  • 日本藥企再出手!大正製藥16億美金收購施貴寶OTC業務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面對一潭死水的日本國內市場,大正製藥出海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   夕陽無限好,兩家百年藥企再度「喜結連理」。   事實上,這並不是大正製藥首次從施貴寶手中搶購OTC業務,早在2009年9月,大正製藥將施貴寶在亞太地區(不包括中國和日本)價值3.1億美元的OTC業務納入麾下。從此,大正製藥得打開了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的OTC市場。
  • 醫院藥房同藥不同價:帶量採購政策持續衝擊,連鎖藥店如何轉型?
    所謂的「集採擴面」,是指第一批集採的25個中標產品,將在全國所有省份及地區全面啟動帶量採購。但與第一輪帶量採購只有一家製藥企業中標不同,計劃中的「集採擴面」有望引入市場期待的「多家中標」機制,正式文件預計於今年10月前公布,年底進行招標,明年開始執行。
  • 33家上市藥企進軍化妝品行業 大多鎩羽而歸
    受原料漲價、藥品降價、招標採購等因素影響,藥企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為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不少藥企進軍化妝品行業。本月,復星醫藥控股公司湖南洞庭藥業投資成立湖南洞庭康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68%,公司主營業務之一便是化妝品製造與銷售;雙鷺藥業也發布公告稱,控股子公司海布生物提交的含大麻提取物國產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獲通過。
  • 洞悉趨勢,無懼變局——中國醫藥零售市場解讀
    此外,院邊店雖在疫情期間表現欠佳,但從長遠來看,院邊店是承載處方外流的主流之一,因此布局更多院邊店的連鎖將從處方外流中獲益。圖表14:全國醫療服務情況數據來源:中康CMH-零售藥店口罩與消殺品類:井噴式增長,三季度增速仍高達2642.4%       口罩與消殺品種今年均呈現井噴式增長
  • 「保肝藥」存爭議,藥企轉型壓力大
    「保肝藥」存爭議,藥企轉型壓力大近日,一篇名為《中國患者一年吃掉百億元保肝藥,然而國外根本沒這藥》的文章引發了大家對「保肝藥」療效問題的質疑。近日,一篇名為《中國患者一年吃掉百億元保肝藥,然而國外根本沒這藥》的文章引發了大家對「保肝藥」療效問題的質疑。
  • 中國藥企重構本土牙膏市場 雲南白藥模式成仿效標杆
    中國藥企重構本土牙膏市場 雲南白藥模式成仿效標杆 CBO首頁 | 作者:史亮 馬樂 | 來源:金證券  2014-03-01  訪問量:
  • 古老的市場形式煥發生機:各國菜市場紛紛謀求轉型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轉型讓菜市場充滿活力博羅市場中的蔬果攤位。  本報記者 強 薇攝達尼洛夫斯基市場內景。  本報記者 屈 佩攝顧客在新特斯塔丘市場內的店鋪購買食品。  本報記者 韓 碩攝聖米蓋爾市場外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