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國的喝茶歷史是非常悠久的,而且茶文化也是非常豐富,茶在我們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茶不光是作為一種飲品,同樣的在烹飪中也是會經常用到的。在中國很多地方的小吃裡,都有茶的影子。比如很多地方都有的茶湯,聽起來是茶也是湯,但是,其實各地的茶湯大都不是茶,也不是湯,也不是用來潤口解渴用的。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中國的三大茶湯,看看你到底喝過幾個?第一個我們要介紹的茶湯是北京茶湯。北京茶湯是老北京非常平民化的小吃,據說是從蒙古的油茶演變過來的。
北京茶湯和油茶一樣,雖然名字裡有茶字,但是裡面是沒有茶葉成分的。北京油茶使用的主料是高粱米麵、糜子面,調料有紅糖、白糖、青絲、紅絲、芝麻、核桃仁、什錦果脯、葡萄乾、京糕條、松子仁等等,使用到的原材料是非常多的,所以口味是非常不錯的。製作北京茶湯的時候,先將糜子米淘洗乾淨,用涼水浸泡2—3小時,碾成粉末,然後過細籮,這樣出來的就是糜子面。要吃的時候,先將茶湯眾多的原料放在碗裡,再將銅壺裡的水燒開,師傅們左手端著盛麵糊的碗緊對著銅壺嘴,右手握著胡巴子將壺傾斜,使壺內的開水順著壺嘴衝入碗內。
這時迅速將碗與壺嘴由近而遠地拉大距離,來加大水的衝力,讓麵糊衝得均勻,隨後又由遠至近,將麵糊衝成杏黃色的茶湯。這個調整距離的過程必須是一次性衝完的,這樣茶湯才會衝熟並且很均勻。衝茶湯是一門技術,一般師傅們都要練好久才能衝得又快又好。北京茶湯又香又甜又爽滑,非常好吃。第二個我們要介紹的茶湯是天津茶湯。天津和北京距離很近,所以天津茶湯和北京茶湯也是很像的。使用的原材料和北京茶湯也是差不多,主要也是高粱米麵、糜子面、紅糖、白糖、青絲、紅絲、核桃仁等等。
不過也是在北京茶湯原料的基礎上做出了一些變化,主要是增加了花生和芝麻,這樣讓茶湯的香味更加足。天津茶湯的特點是色澤粉紅、質地細膩,甜潤而香醇,使用的銅壺一般是龍嘴大銅壺,這是非常有氣派的。天津茶湯既不粘碗又不糊嘴,吃過一口,讓人回味無窮。茶湯是天津非常盛行的街頭大眾化小食品,在各大街頭巷尾,到處都可以看到賣茶湯的攤亭。早上的時候喝一碗茶湯,是很多天津人的習慣,既香甜可口又能解餓。第三種我們要介紹的茶湯是濟南茶湯。濟南茶湯是山東的地方名吃,被稱為泉城二怪之一,也是山東人的傳統食品。
現在當地人還有著逢年過節吃茶湯的風俗。和北京茶湯、天津茶湯的甜口不一樣,濟南茶湯是鹹口的。同樣原料其實和北京茶湯、天津茶湯是有比較大的區別的。濟南茶湯不是用高粱米麵、糜子面,而是使用的是五穀之首——小米來製作。要製作出上等的茶湯,可能是要選擇最好的小米,這裡最好的選擇是產於章丘龍山村的龍山小米。龍山小米是全國四大名米之一,是以前進貢皇帝吃的小米,所以有龍米之稱。將小米用石磨磨成粉,然後再炒制好,炒制是一項比較難的工藝,對火候的要求很高。
火候不足,小米麵容易夾生,茶湯就會有結塊;火候過了,小米麵會炒糊,吃起來會有苦味,顏色也是不美觀。衝茶湯的時候用開水將小米麵和其他配料衝熟,再撒上炒熟的芝麻,味道醇香,營養豐富吃起來也是非常解餓的,和鹹味的小米粥一樣。看了上面的介紹,大家應該就知道為什麼說茶湯不是茶不是湯的意思了吧,茶湯裡沒有茶,如果要說的話,更像是粥,是用各種糧食的面製作出來的小吃。不管是北京茶湯、天津茶湯還是濟南茶湯,在口感上都是非常醇香的,大家如果有機會的話,可以嘗試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