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湯是茶還是湯?中國的三大茶湯,各有特色你吃過幾種

2020-12-13 食客提醒

我們中國的喝茶歷史是非常悠久的,而且茶文化也是非常豐富,茶在我們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茶不光是作為一種飲品,同樣的在烹飪中也是會經常用到的。在中國很多地方的小吃裡,都有茶的影子。比如很多地方都有的茶湯,聽起來是茶也是湯,但是,其實各地的茶湯大都不是茶,也不是湯,也不是用來潤口解渴用的。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中國的三大茶湯,看看你到底喝過幾個?第一個我們要介紹的茶湯是北京茶湯。北京茶湯是老北京非常平民化的小吃,據說是從蒙古的油茶演變過來的。

北京茶湯和油茶一樣,雖然名字裡有茶字,但是裡面是沒有茶葉成分的。北京油茶使用的主料是高粱米麵、糜子面,調料有紅糖、白糖、青絲、紅絲、芝麻、核桃仁、什錦果脯、葡萄乾、京糕條、松子仁等等,使用到的原材料是非常多的,所以口味是非常不錯的。製作北京茶湯的時候,先將糜子米淘洗乾淨,用涼水浸泡2—3小時,碾成粉末,然後過細籮,這樣出來的就是糜子面。要吃的時候,先將茶湯眾多的原料放在碗裡,再將銅壺裡的水燒開,師傅們左手端著盛麵糊的碗緊對著銅壺嘴,右手握著胡巴子將壺傾斜,使壺內的開水順著壺嘴衝入碗內。

這時迅速將碗與壺嘴由近而遠地拉大距離,來加大水的衝力,讓麵糊衝得均勻,隨後又由遠至近,將麵糊衝成杏黃色的茶湯。這個調整距離的過程必須是一次性衝完的,這樣茶湯才會衝熟並且很均勻。衝茶湯是一門技術,一般師傅們都要練好久才能衝得又快又好。北京茶湯又香又甜又爽滑,非常好吃。第二個我們要介紹的茶湯是天津茶湯。天津和北京距離很近,所以天津茶湯和北京茶湯也是很像的。使用的原材料和北京茶湯也是差不多,主要也是高粱米麵、糜子面、紅糖、白糖、青絲、紅絲、核桃仁等等。

不過也是在北京茶湯原料的基礎上做出了一些變化,主要是增加了花生和芝麻,這樣讓茶湯的香味更加足。天津茶湯的特點是色澤粉紅、質地細膩,甜潤而香醇,使用的銅壺一般是龍嘴大銅壺,這是非常有氣派的。天津茶湯既不粘碗又不糊嘴,吃過一口,讓人回味無窮。茶湯是天津非常盛行的街頭大眾化小食品,在各大街頭巷尾,到處都可以看到賣茶湯的攤亭。早上的時候喝一碗茶湯,是很多天津人的習慣,既香甜可口又能解餓。第三種我們要介紹的茶湯是濟南茶湯。濟南茶湯是山東的地方名吃,被稱為泉城二怪之一,也是山東人的傳統食品。

現在當地人還有著逢年過節吃茶湯的風俗。和北京茶湯、天津茶湯的甜口不一樣,濟南茶湯是鹹口的。同樣原料其實和北京茶湯、天津茶湯是有比較大的區別的。濟南茶湯不是用高粱米麵、糜子面,而是使用的是五穀之首——小米來製作。要製作出上等的茶湯,可能是要選擇最好的小米,這裡最好的選擇是產於章丘龍山村的龍山小米。龍山小米是全國四大名米之一,是以前進貢皇帝吃的小米,所以有龍米之稱。將小米用石磨磨成粉,然後再炒制好,炒制是一項比較難的工藝,對火候的要求很高。

火候不足,小米麵容易夾生,茶湯就會有結塊;火候過了,小米麵會炒糊,吃起來會有苦味,顏色也是不美觀。衝茶湯的時候用開水將小米麵和其他配料衝熟,再撒上炒熟的芝麻,味道醇香,營養豐富吃起來也是非常解餓的,和鹹味的小米粥一樣。看了上面的介紹,大家應該就知道為什麼說茶湯不是茶不是湯的意思了吧,茶湯裡沒有茶,如果要說的話,更像是粥,是用各種糧食的面製作出來的小吃。不管是北京茶湯、天津茶湯還是濟南茶湯,在口感上都是非常醇香的,大家如果有機會的話,可以嘗試一下哦。

相關焦點

  • 綠茶的茶湯翠綠色一定是節前茶?教你1分鐘辨識茶湯顏色
    湯色(茶水色澤)湯色指人視覺判斷的茶湯色澤,包括顏色和光澤度。六大茶類湯色各不相同,如綠茶湯色以嫩綠、綠為主;紅茶湯色以紅為主。不同等級的茶葉湯色也不同,如不同等級的龍井茶湯色可以是嫩綠、杳綠、綠、黃綠等。光澤度也有清激明亮、明亮、暗等區別審評。
  • 什麼樣的茶湯為茶湯中的佳品?讓小壺仙帶你一起鑑定茶湯吧
    2、顏色:新制茶湯色以黃綠色為主,青綠色多表明有高溫製程。若新茶湯色即為黃紅色,可能有發酵度偏高之跡象。黃綠色、清亮透徹有油光,是為佳品。判斷茶湯好壞的標準是什麼呢?主要是通過色度、光澤度以及潤度進行綜合判斷。
  • 茶湯裡有一個絕活,就是扣碗茶湯
    孫磊是茶湯李第五代傳承人,做茶湯將近有十個年頭了,茶湯是一種宮廷小吃,茶湯的名字裡帶茶,其實和茶一點關係都沒有,因為茶湯的色澤金黃,而且顯得又特別富態,所以深受宮裡的喜愛。然後把整個面解開,解的過程中把勺按在碗底,逆時針的均勻攪拌,直到所有的糜子面都攪開攪勻攪成漿,不能有疙瘩,那麼現在這個湯茶湯就解好了。
  • 「泉城二怪」你都吃過嗎?茶湯不是茶,甜沫也不甜
    泉城二怪你都吃過嗎?茶湯不是茶,甜沫也不甜。在濟南其實地方性的小吃有不少,只不過在濟南的小吃街上能見到的卻不多,現在的小吃街基本上都被魷魚臭豆腐的承包了,無論去哪裡總是能看到這幾樣小吃的身影。其實在濟南有個「泉城二怪」,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泉城二怪」之茶湯。
  • T三說茶 丨泡茶出湯時為什麼要把茶湯倒盡?
    T三有機茶那出湯時候是把茶倒盡,還是留一點在壺底?二者有什麼區別?這樣的泡法有兩個好處:一是最後幾滴茶是最濃的,可以說是精華成分,如果沒倒盡,茶湯味道不均衡;二是如果茶湯沒有倒乾淨,餘湯會很快變濃,影響下一泡茶湯滋味,特別是衝泡紅茶、黑茶等滋味較濃強的茶葉時,如若不出乾淨,下一泡茶湯必然是帶著些許苦澀濃稠。
  • 白茶茶湯裡小氣泡久久不散,說明茶湯有什麼特質?
    連帶的連他們的作品也厭惡上了,雖然王小團頻頻表揚這二人詩作有才氣,但是,村姑陳是道德上有潔癖的人,豈能與此等渣男同流合汙?然而,白居易寫的一首長詩,還是在一個夏夜的夜晚,打動了村姑陳。那時候,正在喝一杯稠度極佳的白毫銀針。
  • 北京傳承幾百年的非遺美食「茶湯」,叫茶卻不是茶,吃著香甜爽滑
    說到北京的特色美食,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因為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去北京旅遊,當然就少不了吃當地的美食啦,像烤鴨、炒肝、滷煮火燒、炸灌腸、驢打滾、糖油餅等都是必吃的,種類繁多,而且北京很多美食的歷史都是很悠久的,其中還有宮廷小吃,不知道你們都吃過哪些呢?
  • 美食秘籍:茶湯茶湯李
    到了民國,茶湯李一年裡的大部分時間都扛著他們衝茶湯用的大銅壺東奔西走趕廟會那時京城廟會有前門外和安定門外的兩個精忠廟,左安門內的慈仁寺、法藏寺,虎坊橋的王道廟,琉璃廠的延壽寺還有火神廟等。李同林的兒子李世忠自幼隨父趕廟會,學會了家傳的手藝。
  • 茶事 |「邂逅」一次茶湯會
    無論是登高遠眺,採摘黃花,還是結伴入林,煮酒賞紅葉,無一不是風雅事。總之,秋天的滋味很美就對了。 但是,最後發布的照片都是茶會上大家最美的狀態,所有的辛苦付出只為呈現最美最溫暖的茶湯。茶器選擇了深色系的手繪紫陶茶壺、柴燒公道杯、醒茶罐、盞託,而茶盞則選用白瓷質地,在莊重沉穩的氛圍下露出一抹亮色,更能較好地觀湯色,湯色是茶席色彩的一部分,也是布置茶席時容易忽略的。因在山野做茶會,放棄了攜帶大件花器,一隻老提籃不僅可以盛裝茶點,配上隨手撿來的山石即是最完美的花器。
  • 煮一口好喝的茶不能不知道的三大要點,煮不好,茶湯可能又苦又澀
    如此,煮茶毋須大火烹煮,也不必文火慢燉,而是在火候與出湯節點上尋找最佳的平衡點,講究的是恰到好處、細水長流。唐宋是我國飲茶歷史上煮飲法大行其道、最懂得煮茶真諦的年代。陸羽《茶經》中詳細記載的飲茶大法便是煮茶法。不過,當時煮茶所使用的茶葉多數是茶末,故能欣賞到茶水交融、沫餑歡騰的妙境,與如今葉茶煮飲還是有諸多不同。
  • 你泡的茶為什麼顏色不對,茶湯無味
    其實不然,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有時候正準備泡上一壺綠茶,心情也不錯,但是那個口感和湯色真的能嚇死人,我明明買的是春茶這泡出來怎麼是黃色的,而且為什麼這麼苦,跟我在外邊喝的完全不是一個味道,更別提香味了!這其實不是茶的問題,恰恰是你用了剛燒開的水來泡茶,茶很已經被你折騰的面目全非,春茶本來就很嫩,這讓你一下煮熟了,茶湯品質也是不忍直視!
  • 從新茶的茶湯顏色、漂浮物、沉澱物可以看出哪些問題?
    一款茶適不適口、值不值得收藏,取決於新茶時期的品質。之前已經討論過如何從葉底看茶葉好壞,今天,瀟瀟用一種更簡單的方法——觀湯色,也能大致判斷出來。發酵和不發酵茶的湯色對比:左為不發酵茶湯色,右為發酵茶湯色發酵後湯色偏黃,如果製作過程中發酵度過高(前發酵),會加速茶葉的轉化,雖然前期茶湯醇厚,滋味更有衝擊力,但後期湯感變薄。
  • 茶湯衝制亦醉人
    筆者偏愛甜食,尤好家鄉天津那碗爽滑香甜的茶湯。  茶湯不是茶,而是傳統小吃,全天供應,是人們茶餘飯後的甜品吃食。茶湯的主料原本是糜子面,口感十分細膩。糜子產量不高,處理起來費工費時又費事,因此天津不少店家就改用高粱米製成的秫米麵了。
  • 學會觀茶湯這三點就能分辨出茶的品質
    一款茶的品質與茶的種類、產地環境、製作工藝和衝泡方式有很大的關係,茶湯能很好的反應出這些特質。六大茶類因其製作工藝、品種不同,茶湯有明顯的區別。,茶葉中影響茶葉顏色的物質諸如兒茶素、葉綠素、花黃素、黃青素等物質,不同的製作工藝會使茶葉內物質發生變化,形成花紅素、花褐素等物質,引起茶湯顏色的變化,中國茶品種豐富,基本上都可以概括到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黑茶六大茶類,這六大茶的顏色差別非常明顯,各具特色,總的來說氧化程度越深,茶湯顏色越深。
  • 一看就知道系列:茶湯的光澤
    有些茶是怎麼濾都不行,看上去只是不透,具體也不好分辨,從黃綠到酒紅褐紅各種顏色的湯都有可能出現這種問題,同時茶湯有沉悶的味道,甚至倉味、雜味、堆味、溼氣,看著不舒服,聞著不舒服,喝著更不舒服,所以只有顏色是沒有用的。
  • 普洱茶茶湯渾濁是什麼情況,是茶葉不好嗎?
    在品鑑普洱茶的時候我們都會說這款茶茶湯黃橙明亮,滋味甘甜清潤,是一款好茶,部分茶友就以為茶湯渾濁的茶一定不是好茶。太過絕對的觀點一般都是錯誤的,茶湯渾濁的原因有以下幾種。撬茶的方式不正確,茶葉會被撬碎,泡茶時未用茶漏過濾,茶葉的碎末漂浮在湯中,會使茶湯渾濁。四、製作工藝有失茶葉從鮮葉成為茶產品必經炒青和揉捻。炒青時茶葉被炒焦,或者炒太熟,揉捻時茶葉被揉碎,內質粘附在茶葉表面,衝泡時茶湯也會出現渾濁。
  • 你或許泡過花瓣浴牛奶浴,但你泡過茶湯溫泉浴嗎?
    華龍網9月8日17時20分訊(記者 趙鐵琥)今日在2015中華山水茶道文化節新聞發布會上,記者聽到了一個新詞「茶湯溫泉浴」。據主辦方介紹,本屆山水茶道文化節,作為中國溫泉之鄉的巴南將在文化節主辦地東溫泉開放茶浴溫泉體驗,讓遊客感受躺在茶湯溫泉中泡泉的別樣滋味。
  • 老包頭的記憶,茶湯
    衝茶湯制湯的人,一般是右手拿壺,左手拿碗,壺身傾斜,之後壺嘴和碗之間形成一個水橋,滾燙的熱水將米麵包圍和馴服。收手的時候,碗隨手走。眼睛和手並用。半碗小米麵立馬幻化成一碗熱騰騰的簡單的茶湯。如果碗底發燙,說明茶湯便是衝熟了。倒過碗來,茶湯像有了手一樣,死死地黏在碗底,大多數的時候,一般還會在碗底加入紅白糖為輔料。說起茶湯是由北京、天津傳入包頭的,最早傳入薩拉齊一帶,至今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 茶湯的「厚」與「薄」,喝起來到底有多玄妙?
    原創: Y老師 巖茶教室在品鑑一款巖茶的時候,茶湯的厚與薄已經成為了茶友們約定俗成的評判標準之一。但對於茶小白們而言,在第一次他人評價說這款茶「湯水厚」時,似乎都是一臉懵逼。啥呀?俺只聽說過衣服厚,被子厚,你們武夷巖茶這「湯水厚」,到底是咋回事啊?
  • 茶湯顏色告訴你的小秘密,太全了!
    答:茶湯的顏色還可以分成色相、明度與彩度來判定。色相指顏色的種類,茶湯的顏色主要是綠與紅之間的變化,這與茶的發酵程度有關,發酵愈少,湯色愈偏綠,發酵愈多,湯色愈偏紅,其間就有黃綠、金黃、橘紅等非階梯式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