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島戰爭中,英軍最先進驅逐艦,怎麼就被一枚飛魚小飛彈擊沉了?

2020-12-18 科羅廖夫

幾天之前,英國前首相特蕾莎梅辭去了首相一職。貌似特蕾莎梅在任期內沒有多大的功勞,尤其是與她的前任女首相鐵娘子柴契爾夫人比起來更是如此。眾所周知,在鐵娘子柴契爾夫人手上,英國人與阿根廷人就馬爾維納斯群島的主權進行了一場戰爭,稱之為英阿馬島戰爭,時間在1982年4月到6月之間。對於英國和鐵娘子來說是勝利的,因為這場長達七十四天的戰爭最終是以英國勝利告終的。從英國《衛報》披露的信息來看,這場戰爭中有255名英軍、649名阿軍以及三名福克蘭居民付出了生命。

雖說英軍傷亡不大,最後還取得了勝利,但我想英國人自始至終對這場戰爭的過程都不會是開心的,因為他們的「謝菲爾德」號被擊沉了。這是自二戰以來首艘被擊沉的皇家海軍軍艦,總共造成20人死亡,26人受傷,這一事件一度讓英國人很是受傷。而策劃這場襲擊的阿根廷所使用的就是「飛魚」飛彈,由超級軍旗戰機攜帶。很多人都知道英軍「謝菲爾德」號是被「飛魚」飛彈擊中後沉沒的,但具體是怎麼回事卻不是很清楚。隨著越來越多當年的信息被報導出來,我們對當年之事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

1982年5月4日,阿根廷空軍的超軍旗攻擊機發射飛魚飛彈擊沉了英國舍費爾德號飛彈驅逐艦。首先是阿根廷空軍的P-2海王星海上巡邏機發現了在馬島外海(草泥馬敏感詞)航行的舍費爾德號驅逐艦,通過無線電上報位置和航向,阿根廷空軍派出2架超軍旗攻擊機,經過一次空中加油,以30米高度貼近海面超低空飛行,隱蔽的撲向600公裡外的英國驅逐艦。

超軍旗攻擊機躲過了舍菲爾德號驅逐艦的雷達探測,在距離舍菲爾號德驅逐艦46公裡時突然拉起到150米高度,機載雷達開機搜索目標,鎖定目標,隨後戰機再次俯衝到30米超低空飛行,在距離英艦大約30公裡時,再次拉起到150米,發射了2枚飛魚空對艦飛彈。

飛魚飛彈發射後迅速降高,並轉入50米的自控段飛行,當飛彈飛行到距離舍費爾德號12公裡時,彈上雷達開機,迅速捕捉到目標,飛彈隨即二次降高進入貼近海面10米的自導段掠海飛行,直至命中英艦。這次著名的反艦飛彈作戰,是在雷達視距內完成的。

這次阿根廷空軍的反艦出擊,屬於體系作戰,儘管是一個簡單的小海防體系,有海上巡邏機做目標指示系統,有岸基指揮所,有遠程通信系統,有反艦飛彈,有攻擊機,有加油機。

坦白說,面對「飛魚」飛彈,英軍「謝菲爾德」號並不是說就真的沒有一點辦法,問題在於當時整個「謝菲爾德」號的官兵都犯了麻痺大意這個致命錯誤,最終才導致被擊中甚至沉沒。據之後的調查委員會稱,至少有兩名軍官犯有玩忽職守罪,原本是打算將這兩個傢伙送到軍事法庭上呢,但為了不破壞當時整個英國慶祝戰爭勝利的喜悅氣氛,這件事也就被擱置了。

軍官玩忽職守,手下士兵也就更不用說了,據說當時負責防空作戰的士兵離開了該艦的作戰室去喝咖啡,而他的助手也去上廁所了。除此之外,在整個過程中始終沒有一個人通知艦長發生了什麼,也就是說在阿根廷襲擊的時候,「謝菲爾德」號是完全沒有任何反制措施的,到最後就只能是成為羔羊任人宰割。

由於「謝菲爾德」號的電子兼容設計有問題,艦載遠程三坐標雷達和衛星通信系統不能同時工作,否則會引發嚴重的幹擾。當飛魚飛彈來襲時,「謝菲爾德」號正在使用衛星通信系統與倫敦進行遠程通訊,遠程搜索雷達恰好處於關機狀態。當時「謝菲爾德」號的艦載雷達根本就沒有探測到來襲的「超級軍旗」戰鬥機,等到飛彈朝軍艦發射來的時候大家才全部傻眼了。

英軍的懈怠與玩忽職守,我想與他們對這次戰爭的態度分不開的。對於「飛魚」飛彈的威力,許多人還是知道的,但當時的英軍士兵估計怎麼也想不到竟然真的來了。據說其中相當一部人只知道「謝菲爾德」號不在「超級軍旗」戰鬥機的飛行半徑內,然而他們卻忘記了戰鬥機可以通過空中加油來延長打擊距離這回事,所以最後就悲催了。

另外,「謝菲爾德」號的整體滅火系統也是那次事故的一大因素,許多人都是被煙霧燻死或者被大火燒死的,而主要原因就是艦載滅火設備存在「致命缺陷」。如今回首這件事,我覺得英國人應該深刻反省當時的態度,怎麼就能夠忽視阿根廷的「超級軍旗」與「飛魚」呢。

相關焦點

  • 馬島戰爭中,英軍無敵號航母到底有沒有被飛魚飛彈擊中?
    這次戰爭中,阿根廷雖然戰敗,但是其空軍部隊獲得了不小的戰績,擊沉擊傷英軍數艘大型艦船。其中,搭載法制"飛魚"飛彈的"超級軍旗"攻擊機成為最耀眼的明星,該機所發射的5枚"飛魚"取得了阿根廷在戰爭期間兩個最為輝煌的戰果:擊沉英軍"謝菲爾德"號驅逐艦和"大西洋運輸者"號貨櫃船。
  • 飛魚飛彈擊沉英國驅逐艦名聲大噪,美國護衛艦也挨了兩發卻少人知
    說起法國「飛魚」反艦飛彈,不能不提它的成名之戰——1982年的英阿馬島戰爭。此戰中「飛魚」反艦飛彈擊沉一艘英國驅逐艦(42型「謝菲爾德」號)和一艘貨船,還擊傷了另外一艘驅逐艦(郡級驅逐艦「格拉摩根」號),此戰讓該飛彈名聲大噪,先後有十幾個國家引進。
  • 落後了就要挨打,馬島戰爭中,鮮為人知的英國核訛詐
    但戰局的發展並不像英國人想像的那樣一帆風順,1982年5月4日,阿根廷空軍使用兩架法國製造的超級軍旗式戰鬥機,用法國製造的飛魚反艦飛彈,一舉 擊沉了英國皇家海軍最新式的主力驅逐艦「謝菲爾德號」。一枚飛魚飛彈的售價是20萬美元。而謝菲爾德號驅逐艦的造價就高達1.5億美元。
  • 明天的戰爭——馬島之戰
    明天的戰爭——馬島之戰作者:轅固小生 說起馬島之戰,軍迷們都知道。這是英國和阿根廷爭奪馬島的戰爭。馬島,全名馬爾維納斯群島(Islas Malvinas),這是阿根廷稱呼的島名,而英國人稱之為福克蘭群島(Falkland Islands)。
  • 英國贏得馬島戰爭又怎樣?阿根廷失去的尊嚴,被球王馬拉度納贏回
    將時間倒回幾十年前,一場被視為冷戰期間規模最大、戰況最激烈的一次海陸空聯合作戰,差點將這位阿根廷球王的歷史抹去,那就是"馬島戰爭"。1981年,阿根廷軍人政府的無所作為,使國內生產總值下降了11.4%,通貨膨脹率升至600%,與此相比,當地居民的收入增長速度只有19.2%,造成了百姓"吃不飽飯,穿不暖衣"的情況,國內局勢變得動蕩不安。
  • 為解決國內政治經濟危機,阿根廷發起馬島戰役,軍政府卻因此倒臺
    馬島本來是有三個小機場,但是最長與最完整的斯坦利機場的跑道無法供戰鬥機使用,阿根廷空軍的戰鬥機必須從本土起飛攻擊。這嚴重影響了阿根廷空軍的戰鬥機滯空時間,打擊範圍和對戰場的支援能力。阿根廷空軍對英軍發動的第一次大規模襲擊,但效果不佳,機群中的許多飛機遭到了從航母上起飛的英軍海鷂戰鬥機的攔截,一架匕首式戰鬥機與一架坎培拉式轟炸機被擊落。
  • 阿根廷「馬島之傷」,65萬頭羊都沒守住,何談守島?
    最後,面對英軍時,整個阿根廷軍隊基本也是象徵性抵抗下,實際上毫無抵抗之力,因為英國軍隊的人說阿根廷陸軍毫無戰鬥力,還沒有打兩下就舉手投降了。在重新奪回馬島的戰鬥中,英軍僅損失士兵17人,阿軍僅戰死55人。但阿根廷軍隊有11500名官兵成了英軍的俘虜。
  • 「梟龍」試射C802AK空射反艦飛彈,點中印度航空母艦死穴?
    「梟龍」戰機曾經在多場航展中,展示了掛載武器的種類,其中就包括這次試射的C802AK反艦飛彈,這款飛彈射程超過200公裡,擁有高精度,高抗幹擾能力,一枚飛彈就能癱瘓一艘3000噸級別的護衛艦,兩枚飛彈也擊沉一艘7000噸以上級別的驅逐艦。
  • 資料:從馬島之戰看英國空軍
    偵 察  4月7日,英國宣布:馬島周圍200海裡為海上禁區。  4月15日,從阿森松島起飛的英國空軍「獵迷」巡邏機,開始對馬島周邊海域進行空中巡邏。在此後作戰中,「獵迷」巡邏機幾乎每日都對馬島上空及周邊海域進行巡邏偵察。「獵迷」出動約150架次,日均2架次。  評析:戰爭前期,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戰略偵察。
  • 看看馬島戰爭中的阿根廷,就知道印度不過徒有其表
    看看馬島戰爭中的阿根廷,就知道印度不過徒有其表。馬島戰爭時的阿根廷,和現在的印度很像。當時的阿根廷是南美第一強國、世界十大工業強國之一。1980年的阿根廷國內生產總值高達2090億美元,排名世界第十。而當時的中國GDP也不過剛擠進世界前十,排名世界第七,約為3015億美元。
  • 一枚能換一艘軍艦,這型飛彈有中國血統,伊朗:海軍就指望它了
    目前荷姆茲海峽是劍拔弩張,美國大力呼籲組建聯合護航艦隊,以保證不被伊朗所威脅,到目前為止,只有英國響應了號召,英國皇家海軍派遣了一艘23型飛彈護衛艦和一艘45型飛彈驅逐艦,參加波斯灣和荷姆茲海峽的商船的護航行動,而美國則派出了兩艘宙斯盾飛彈驅逐艦。
  • 機型對比,1996年空軍和馬島戰爭阿根廷相比並不佔優勢
    先看一組照片,下圖是參與馬島戰爭的阿根廷空軍戰機,包括義大利MB-339教練攻擊機、英國「坎培拉」B.MK6轟炸機、美國A-4P「天鷹」攻擊機。這種場景接下來很多,除部分國產機型外主要來自進口,這也是和中國空軍的最大區別之一。
  • 漁業爭端成導火索,法國向英國發戰爭警告:小心爆發「馬島戰爭」
    當地時間12月20日,據法國媒體《快報》報導,當日法國海濱城市洛涅市市長弗雷德裡克-庫維利耶發出戰爭警告,如果英國在無協議脫歐之前無法與歐盟就漁業資源問題達成一致,有在家門口爆發「馬島戰爭」的風險。法國官員釋放的信號,是不是意味著歐洲火藥桶要點燃?英法漁業資源之爭是在英國脫歐之後產生的。
  • 馬島戰爭擁有航母的南美小霸王阿根廷到底輸在哪?
    隨著實力的膨脹,阿根廷的野心也急劇膨脹,阿根廷決定收回和英國有爭議的馬爾維納斯群島(簡稱馬島,也叫福克蘭群島)。由於英國人態度強硬,因此阿根廷決定以武力解決。1982年,阿根廷出動航母艦載機、巡洋艦等大批飛機艦艇猛攻馬島,很快佔領了由200多名英軍駐守的馬島。阿根廷的行動引發了著名的馬島戰爭,英國迅速拼湊了一支特混編隊遠徵馬島,在阿根廷家門口將阿根廷打的落花流水,從此一蹶不振。
  • 阿聯隱身戰艦雖有美國防空飛彈保駕,卻被中國血統反艦飛彈擊沉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6月13日,葉門胡塞武裝在荷臺達附近,使用2枚反艦飛彈擊沉了阿聯海軍一艘拜努納級輕型護衛艦,這是繼擊傷沙特海軍「麥地那」號護衛艦、擊毀阿聯海軍HSV-2運輸艦,襲擊美國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後,胡塞武裝使用反艦飛彈擊中的又一戰果
  • 馬島戰爭中不作為的阿根廷陸軍:英軍還沒登陸,其實已不戰而敗
    1982年的英阿馬島戰爭已經過去了近40年的時間,但是這一場戰爭中無論是英國還是阿根廷方面,大到戰略抉擇,小到戰術安排,很多方面其實都還有研究價值。尤其有意思的是,這一仗對於英國來說是跨越了大半個地球的「萬裡徵戰」;而對阿根廷來說卻是一場發生在「家門口」的戰爭。但是在後勤供應方面,卻是英軍佔據了全面優勢,而阿軍則是全面劣勢。
  • 英國為何一定要打馬島戰爭?
    英國在這階段主要採取以下作戰行動:將海空封鎖擴大到離阿根廷大陸12海裡以外地區;建立多層次封鎖線;空襲馬島阿軍機場、雷達站、防空飛彈陣地、奪取局部制空權;襲擊艦艇。英軍的一系列侮空封鎖措施,使得阿艦艇、船隻無法駛近馬島,從而逐步取得了戰爭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