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稱中通快遞就香港二次上市與投行接洽

2020-12-19 新浪財經

來源: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中通快遞就香港二次上市與投行接洽

據日經新聞,中通快遞就香港二次上市與投行接洽。

延伸閱讀:

安永:中概股回歸潮下半年仍持續

2020年上半年行將收官,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IPO活動放緩。安永6月23日發布的《無懼新冠疫情,中國內地和香港IPO活動保持增長》顯示,全球共有412家企業在全球上市,籌資667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IPO數量和籌資額分別下降20%和12%。對比之下,中國內地和IPO數量和籌資額與去年同期相比均有增長。同時,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IPO數量和籌資額分別佔全球的43%和46%。

中國一級市場表現不俗,主要得益於多單大型IPO。中國企業高居全球前十大IPO的前三甲,分別是京滬高鐵、京東和網易。中國資本市場加速改革,新《證券法》正式落地,科創板不斷擴容,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快速推進,交易所為紅籌股的回歸創造條件,香港資本市場IPO改革成效初顯大力擁抱新經濟企業,這些都讓中國企業在上市時多了很多可行的選項。

安永大中華區上市服務主管合伙人何兆烽表示,今年第二季度,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的IPO活動恢復到了新冠疫情爆發前的水平。主要原因是疫情在中國內地得到了控制,一些備受矚目的公司在香港進行了第二上市。隨著政府持續推出經濟刺激措施,中國人民銀行繼續向市場提供流動性支持,這將有助於加快經濟復甦,提振2020年下半年IPO市場前景。

上交所IPO奪冠全球

2020年上半年,A股市場預計共有120家公司首發上市,籌資1399億人民幣,IPO數量和籌資額同比分別增加88%和132%。A股在上半年的平均籌資額回升至11.66億人民幣,去年同期僅為9.44億人民幣。從《報告》數據來看,新冠疫情對整個上半年IPO活動影響不大,僅3月份受到新冠疫情與資本市場表現不佳雙重影響,IPO活動環比下降,IPO數量和籌資額均排列上半年末位。

上海證券交易所奪IPO數量與籌資額雙冠王,74宗IPO共籌資158億美元。籌資額排名隨後的依次是納斯達克和港交所,分別為155億美元和112億美元。

上交所IPO表現去年同期排名第五,今年拔得頭籌主要得益於科創板持續擴容。科創板IPO數量和籌資額在A股各板中分列第一(39%)和第二名(37%)。安永報告認為,疫情對科創板的影響較小,這與科創板行業屬性,特別是信息科技技術所受負面影響較少,正面影響較多相關。上半年A股前十大籌資額的IPO中,科創板企業佔據4席,共籌資138億人民幣,佔前十大的23%。

A股上市企業審核通過率和新股回報率均在高位。截至2020年6月19日,A股排隊上市企業達到632家,新股發行通過率高達93%。上海主板(258%)成為新股平均回報率最高的板塊。總體來說,2020上半年新股平均回報率比去年上半年增長了近8個百分點,達到196%。與2019下半年相比,2020上半年科創板首日回報率上升至186%。

從行業來看,工業與科技、傳媒和通信行業並列IPO數量第一;按籌資額計算,科技、傳媒和通信行業位列第二。上半年僅有2家金融企業在A股上市,IPO數量和籌資額雙雙跌出前五。

註冊制的持續推進令A股市場越來越具有吸引力。6月15日起,深圳證券交易所開始接收中國證監會創業板IPO在審企業提交的相關申請;截至6月15日,創業板存量企業共有183家;6月30日起深圳證券交易所將開始接收創業板新申報企業申請。創業板目前上市公司818家,總市值7.8萬億。

中概股回歸助力港股回暖

香港市場IPO數量雖然同期相比下滑,但是得益於網易、京東等中概股回歸,IPO籌資額不降反升。

2020上半年香港市場預計共有59家公司首發上市,籌資額870億港元。由於疫情影響,IPO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20%,而籌資額增加21%。其中京東和網易兩大中概股回歸香港共籌資543億港元,佔上半年籌資總額62%。

安永《報告》同時顯示,上半年接近6成數量的新股來自中國內地,籌資額佔總額的96%,與去年同期相比,數量佔比略有下降,而籌資額佔比上升。投資者申購新股的熱情比去年同期升高,平均超額認購倍數達212,較去年提升542%,上半年有96%的香港主板上市企業獲得超額認購。

港股新股發行價進一步保守,新股回報率遠遜於A股。2020上半年,僅有9%的新股以最高價發行,51%的新股以最低價發行。48%的新股首日破發,較去年同期高出2個百分點2020上半年香港新股首日平均回率報為13%,比2019同期上升了9個百分點。

儘管如此,香港投資者新股申購熱情依舊高漲。2020上半年96%的主板上市企業獲得了超額認購,較去年同期上升18個百分點主板超額認購第一名燁星集團獲得1948倍超額認購,而2019上半年香港主板第一名的豆盟科技僅獲441倍超額認購。

受制於美國收緊對中概股的上市要求以及新冠疫情的影響,美股IPO市場表現不及去年上半年。2020上半年美股市場共有15家中國企業首發上市,共籌資22.69億美元,IPO宗數較去年同期下降12%,籌資額上升43%。

展望下半年的資本市場,安永認為,下半年仍可能會有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以二次上市的方式回歸香港。至於A股,下半年IPO仍將保持活躍,具有創新元素的中小企業將是下半年上市主力,特別是創業板的排隊企業數量佔比列首位,下半年可能迎來小高潮。首家具備VIE架構並發行存託憑證(CDR)的上市公司過會,或將在下半年上市,同時亦將有新三板企業轉板至科創板或創業板上市。(來源:經濟觀察網)

(文章來源:界面新聞)

(責任編輯:DF075)

相關焦點

  • 中通快遞定於9月29日在香港二次上市
    記者|楊霞中通快遞赴港二次上市進入倒計時階段。自香港時間9月17日上午9:00開始,中通快遞在香港聯交所(簡稱「港交所」)公開發售225萬股新發售股份,股份代號為2057,最高定價為268港元/股,香港公開發售將於香港時間2020年9月22日星期二中午12:00結束。據悉,港股IPO流程一般包含遞表、聆訊、路演、招股、公布配售結果和掛牌上市這幾個階段。
  • 早訊丨瑞幸咖啡再收到摘牌通知;中通快遞計劃二次上市
    明星公司每日優鮮回應外賣員確診病例:立即關閉每日優鮮在餓了麼外賣平臺的服務北京召開第130場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稱餓了麼一外賣員確診新冠肺炎,並且該小哥還曾在每日優鮮四條站點上接過單。對此,每日優鮮方面回應稱,立即關閉每日優鮮在餓了麼外賣平臺的服務。
  • 中通快遞在香港二次上市中將發行4500萬股股票
    9月16日,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文件,中通快遞(ZTO.US)在香港二次上市中將發行4500萬股股票,尋求籌資不超過15.6億美元,香港公開發售的最高定價為268港元/股。計劃9月29日開始在香港掛牌交易。
  • 中通快遞基層網點違規二次收費 鄉鎮不配送已成常態
    近日,河南周口鹿邑縣中通快遞9名基層網點負責人聯名舉報一級網點用假人充當安檢員數月、並強制要求基層網點違規二次收費的消息登上了熱搜。舉報信表示,中通快遞鹿邑縣一級網點不給鄉鎮網點派費,縱容鄉鎮網點二次收費派件,嚴重損害客戶利益。
  • 周報精選:順豐成立電商公司、阿里增持圓通12%、中通香港二次上市...
    據悉,疫情初期,豐巢積極接洽公共場所存包櫃的落地,在人流量密集的核心交通樞紐及場地設豐巢存包櫃,為用戶提供無接觸存包服務。在後疫情時代,豐巢的存包櫃也將繼續緩解交通樞紐病毒傳播的可能。目前,豐巢存包櫃在機場的接入,可承接日均客存件量約為300件左右,預計承擔現場30-35%左右存儲量。
  • 中通快遞在港二次上市募資近百億港元,目標不止坐穩通達系老大
    記者 | 楊霞9月29日,中通快遞(紐交所代碼:ZTO,港交所代碼:2057)在港交所主板正式掛牌。在港上市後,中通快遞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A類普通股將與在紐交所上市的美國存託股完全可轉換。中通已於2016年10月27日成功登陸紐交所,因此中通快遞也成為第一個同時在紐約、香港兩地上市的快遞企業。在上海青浦舉行的儀式上,中通快遞疫情期間奔忙的快遞小哥代表、加盟中通多年的網點負責人代表、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的電商客戶以及各崗位一線員工代表共同敲響了上市銅鑼。
  • 中通快遞香港上市!成為首家美國香港兩地上市的中國快遞企業
    2016年10月在美國「紐交所」上市以來,再次迎來重要時刻——9月29日上午,中通快遞在「港交所」主板正式掛牌上市,成為第一家在美國和香港兩地上市的中國快遞企業,也成為港股物流板塊市值最大的企業。——是由中通快遞疫情期間冒疫奔忙的快遞小哥、加盟中通多年的合作夥伴、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的電商客戶以及各崗位一線員工代表共同組成,在高光舞臺上代表中通快遞敲響了上市銅鑼,見證這重要的歷史時刻。
  • 艾德一站通:順豐要來香港二次上市了?真的假的?
    據彭博社消息,順豐控股正在考慮將快遞業務在香港IPO,擬募資約50億美元,但相關考慮仍處於初步階段。艾德一站通訊:據彭博社消息,順豐控股正在考慮將快遞業務在香港IPO,擬募資約50億美元。消息稱目前順豐與潛在顧問就擬議的交易進行初步討論,但相關考慮仍處於初步階段。
  • 中通香港上市,賴梅松:快遞未來增長點在農村和跨境
    CFIC導讀 ◆中通是第一家在紐交所上市的中國快遞企業,也率先實現了紐約、香港兩地上市。從2016年開始穩居國內快遞包裹量第一的中通,宣布這次募資主要用於基礎設施及產能開發,賦能網絡合作夥伴等。
  • 中通快遞香港上市 董事長賴梅松:將承擔更大責任和擔當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9月29日上午消息,中通快遞(開曼)有限公司(下文稱「中通快遞」,紐交所代碼:ZTO,港交所代碼:2057)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下文稱「港交所」)主板正式掛牌。上市首日中通快遞開盤漲11,93%,報244港元;最新總市值超1979億港元。
  • 募資近百億港元,總市值達2070億港元,中通快遞香港鳴鑼上市!
    此次中通快遞在港上市成為繼小米、美團、阿里巴巴、京東之後,第五家以同股不同權架構上市的企業。五年裡,中通完成了在美國和香港的兩次上市,中通也成為首個在香港和美國均上市的快遞公司。根據公告,中通快遞在全球發售4500萬股股份,其中香港發售股份225萬股,國際發售股份4275萬股,另有15%超額配股權,最終發售價為每股發售股份218.00港元。
  • 中通快遞香港上市:港交所迎來最大市值物流股
    今天,中通快遞在港交所主板正式掛牌。在港上市後,中通快遞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A類普通股將與在紐交所上市的美國存託股完全可轉換。上市首日中通快遞高開11.93%報244港元;最新總市值超過2070億港元。根據公告,中通快遞本次計劃發售新發行4500萬股A類普通股,最終發售價為每股218港元。中通快遞也成為第一個同時在美國、香港兩地上市的快遞企業,更是港股物流板塊市值最大的企業。
  • 中通快遞今日香港鳴鑼上市,募集金額近百億港元
    來源:一財網已經在美國上市的中通快遞(開曼)有限公司(下稱「中通快遞」,紐交所代碼:ZTO,港交所代碼:2057),今日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掛牌。在港上市後,中通快遞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A類普通股將與在紐交所上市的美國存託股完全可轉換。
  • 中通快遞 (NYSE: ZTO):快遞業規模之王,通達系盈利之最,回港二次...
    近日,中通快遞通過港交所聆訊,高盛為獨家保薦人,意味著其在港股IPO進入加速階段,同時也預示行業整合預期升溫。據市場消息,公司本次擬募資約20億美元。而在目前「快遞業六強」上市陣營中,以當前市值計,中通快遞超過240億美元,位居第二、通達系之首,足見其行業地位之高,尤其是在通達系中的領先優勢更是難以撼動。
  • 中通快遞港交所二次上市,市值超兩千億港元
    9月29日,中通快遞正式登陸港交所。中通快遞成為第一個同時在美國、香港兩地上市的快遞企業,為港股物流板塊市值最大的企業。 這是繼2016年在紐交所上市後,中通快遞的二次上市。 2016年,國內各主要快遞公司陸續上市,中通也於當年10月27日成功登陸紐交所,成為首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快遞企業。 中通快遞今日開盤價為244港元,較發行價上漲11.9%;此後,股價有所回落,市值仍超過2000億港元。
  • 順豐否認考慮在香港上市籌集390億港元,但快遞新一輪資本戰不可避免
    記者 | 楊霞 據彭博社11月17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順豐控股正考慮通過在香港發行股票籌集資金。知情人士稱,該公司一直在考慮各種選擇,其中包括在香港二次上市,可能籌資約50億美元(約390億港元),或是將主營的快遞業務在香港IPO。
  • 阿里發布首款機器人小蠻驢,進軍機器人賽道;中通快遞在港上市最高...
    【中通快遞在港上市最高公開發售價268港元】今日,中通快遞發布公告稱,其將在9月17日至9月22日招股,預期定價日為9月22日。中通擬在全球發售4500萬股股份,其中香港發售股份225萬股,國際發售股份4275萬股,另有15%超額配股權。公告中稱,其發售價不會超過每股香港發售股份268港元,並預計在9月29日上市。
  • 中通香港上市 成為國內第一家同時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快遞企業
    9月29日,中通快遞於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正式掛牌,成為國內第一家同時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快遞企業。上市首日,中通快遞(2057.HK)高開11.93%,報244港元,盤前成交1.68億港元,最新總市值為2070億港元。根據公告,中通快遞本次計劃發售新發行4500萬股A類普通股,最終發售價為每股218港元。
  • 這家包裹可繞地球105圈的快遞公司二次上市了
    9月29日早上9:30,中通快遞(以下簡稱「中通」)在港交所正式掛牌,股票代碼「2057」,開盤價為244港元,較定價218港元高開11.93%,獲6.69倍認購,盤前成交1.68億港元。中通在港二次上市總計新發行4500萬股A類普通股,募集總額約98.1億港元,市值超2000億港元。
  • 攜程計劃回港二次上市正接觸投行 隔夜在美股暴漲10%
    來源:新浪港股新浪港股訊 1月3日消息,據市場消息,攜程計劃回港二次上市,並於最近陸續接觸了多家中資及外資投行。但是截至發稿,攜程暫未正式挑選投行。截至今日美股收盤,攜程暴漲10%。昨日,外電引述知情人士透露,港交所(00388)與網易、攜程就二次上市進行洽談。知情人士稱,港交所管理人士已與這兩家在美國上市的公司,就二次上市事宜舉行了跟進談判。他們補充說,這些討論是初步,可能會有變化。對此,網易、攜程方面均表示,不予置評。港交所則回應稱,不評論個別公司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