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吉仁臺溝口遺址發現帶有太陽崇拜特徵的墓葬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新疆吉仁臺溝口遺址發現帶有太陽崇拜特徵的墓葬
2020-12-18 16:51:31 來源:新華網 作者:田博群 責任編輯:田博群

2020年12月18日 16:51 來源:新華網

參與互動

  新華社烏魯木齊12月18日電(記者張曉龍、周曄)經過連續兩年發掘,新疆吉仁臺溝口遺址考古工作隊現已確認,吉仁臺溝口遺址的高臺遺存是一處距今約3500年的大型墓葬,而由高臺中部中心墓室向四周輻射的密集石條帶、廣泛使用的紅土等遺蹟現象則表明,這處墓葬體現了強烈的太陽崇拜觀念。

  2018年,考古工作者曾對高臺遺存進行試發掘,發現高臺本體120米見方,外周有約10米的坍塌堆積,從出土的陶、石器、罐等文物看,其年代是青銅時代,但高臺遺存的性質仍難以判斷。

  去年,考古工作者在高臺東北部布設探方,發現了由石板交錯壘砌的石圍牆,圍牆外側有紅土鋪墊,同時在探方區清理出17條用小塊角礫石或卵石壘砌的「石條帶」。

  從空中俯瞰,一條條石條帶猶如太陽的萬丈光芒,由高臺中心向周邊輻射擴散。「看到這種形態的文化遺蹟,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遠古原始的太陽崇拜。在新疆的孔雀河、在歐亞草原也有類似遺蹟現象存在。」考古工作隊負責人、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阮秋榮說。

  考古工作隊隨後在高臺中心部位展開的發掘表明,中心部位建有一個石室墓葬,平面基本呈甲字形,遺憾的是,由於曾受到大規模盜擾,墓室內沒有發現任何遺蹟遺物。

  今年,考古工作者再次對高臺遺存進行發掘,考古工作者認為,體量巨大的工程,結構特殊且複雜的墓葬形制,彰顯了墓主人的至高地位,這處高臺遺存應該是王陵級別的早期畜牧人群墓葬。偌大的高臺、無數從中心墓室向四周輻射的石條帶,並且墓室底部鋪紅土、墓室外圍用紅土包裹、高臺外圍鋪墊紅土,這些現象則表明高臺遺存體現了強烈的太陽崇拜觀念。

  位於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尼勒克縣科蒙鄉恰勒格爾村的吉仁臺溝口遺址,在2015年配合基本建設考古中被發現,是一處由房址區和高臺遺存組成的青銅時代晚期大型聚落遺址,對研究新疆史前時期的年代分期、文化譜系、聚落形態、社會狀況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等具有重要學術價值。

相關焦點

  • 新疆考古發現亞歐大陸最早拜火教遺址 距今2500年
    新疆考古發現亞歐大陸最早拜火教遺址 距今2500年   中新社新疆喀什8月13日電 (朱景朝)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隊13日對外稱,在地處帕米爾高原的新疆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發現了距今約2500年的拜火教遺址。
  • 新疆青河三道海子發現早期遊牧社會祭祀遺址
    根據鹿石的風格和圖案分析,三道海子墓葬及鹿石遺址群主體的時代範圍可能為公元前8世紀至前6世紀。  2013年6月28日,經國家文物局、新疆文物局的批准,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阿勒泰地區文物局和青河縣文物局組成的考古隊首次對三道海子中的花海子湖邊高地的一個大型石圍石堆遺址進行發掘。
  • 2018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發布 四川這個項目入圍!
    國家文物局今天正式對外發布2018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包括廣東英德青塘遺址、湖北沙洋城河新石器時代遺址、經遠艦水下考古調查等20個項目入圍。年代最久遠的廣東英德市青塘遺址是華南新舊石器時代過渡階段典型洞穴遺址,清理出墓葬、火塘等多處重要遺蹟,出土的打制石器以定型化生產的各類陡刃礫石石器最具特色,還有人類化石、石器、陶器、動植物遺存等各類標本一萬餘件。
  • 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發現類小河墓地遺址
    新華網烏魯木齊電(記者毛詠) 在「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又一處同樣有著男根、女陰立木的生殖崇拜墓葬遺址被發現。剛剛完成考察任務的新疆考古專家16日表示,這處遺址與此前引起廣泛關注的小河墓地的墓葬形式極為相似。
  • 新疆人文:揭秘伊犁鞏乃斯河谷發現大型青銅時代聚落遺址
    直到現在,很多人不明白新疆歷史上最早的人類存在,也不了解新疆人類文化活動的足跡和印痕,今天我們就根據伊犁鞏乃斯河流域發現的大型青銅時代聚落遺址,來探尋新疆人類的文化活動,以此見證新疆文化歷史的淵源。近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專家在鞏乃斯流域的新源縣南山,新發現一處青銅時代聚落遺址,距今約3500年歷史。報導內容為:這處青銅時代聚落遺址是考古專家在對鞏乃斯河流域哈勒哈西特古墓葬群進行搶救性發掘時發現的,哈勒哈西特墓葬群是距今兩千年左右的漢代墓葬,由大約30多座單人墓葬組成。
  • 匈奴的首都——龍城遺址被發現了
    蒙古國國立烏蘭巴託大學18日宣布:匈奴單于庭「龍城」遺址終於在蒙古國中部杭愛山脈(古稱燕然山)一帶被發現了。其中還發現了漢字瓦當,上面寫道:「天子單于」「與天無極,千秋萬歲」,這是在蒙古國首次發現「天子單于」瓦當。這裡就讓人疑問了,所謂的龍城到底是什麼地方呢?
  • 新疆早鐵器時代鐵器考古發現概述
    (24) c.察吾乎溝口文化:主要分布於塔裡木盆地北緣小區與南緣。以察吾乎溝口墓群為代表,包括新塔拉晚期、哈布其罕、拜樂其爾、群巴克、孢孜東、克孜爾吐爾、喀日尕依、上戶鄉、開都河南岸等多處墓葬與遺存。目前出土鐵器的墓葬與遺址有: 1、和靜縣察吾乎溝口四號墓地出土過一件鏽殘鐵刀。
  • 回眸新疆「十三五」 | 考古發掘工作碩果纍纍 文物「安全網」越織...
    「十三五」期間,新疆考古發掘工作碩果纍纍,成果令人矚目;文物保護力度空前,文物「安全網」越織越密;博物館首次實現從地州到縣市全覆蓋,新技術讓古老文物活力四射,優秀傳統文化得到更好弘揚,社會影響力不斷提升。  考古發現令人矚目  「多個考古項目不斷取得重要發現,填補了相關領域研究空白。」
  • 小河墓地與古墓溝:神秘的生殖崇拜文化
    小河墓地遺址1934年,斯文赫定在羅布泊地區考察,他安排助手貝格曼與羅布獵人奧爾德克去尋找「一千口棺材」的墓地。1939年,他的《新疆考古記》中寫到:「小山的表面,特別是在山坡上,有許多我從未見過的,彎曲的厚木板,不論走到哪裡,腳下都會絆到久經歲月摧殘的人骨,被肢解了的木乃伊和厚毛織物碎片。
  • 崑崙·河源道科考:帕米爾新發現揭秘拜火教起源
    參加科考的專家紛紛表示,該遺址的發現與拜火教早期文化起源有關,甚至可能改寫歷史,堪稱世界重大發現之一;與此同時,此次發現也證明,中國新疆作為世界文明的十子路口,在亞歐大陸文明交流中發揮了無可替代的突出作用。
  • 青銅器和鐵器與石器伴行,新疆先祖是何情況,人們都用哪些器物?
    新疆發現的青銅器遺址遍布天山南北各地如巴裡坤哈薩克自治縣的南灣墓葬、蘭州灣子遺址,哈密市天山北路墓地,鄯善縣境內的洋海早期墓葬,天山南部的孔雀河古墓溝墓葬和小河墓地,以及尼雅和克裡雅流域的早期遺址,天山北部則有尼勒克縣吉林臺遺址,阿勒泰的科爾木齊墓群等。孔雀河古墓溝墓地的地表上有一種環列七圈木樁、外圍布列輻射狀立墓的墓葬形式,極為壯觀且具有典型性。
  • 一組神秘的字符,記錄著古人的「太陽崇拜」
    在世界許多文明古國出土的文物中,都能看到遠古人類的太陽崇拜,比如希臘神話中的三大太陽神:許配利翁、赫利烏斯、阿波羅,在四川金沙遺址出土的「太陽神鳥」金飾,是商周時期古蜀族太陽崇拜的信物,而日照天台山的太陽崇拜,則直接指向中國的太陽神——羲和。
  • 河南葉縣餘莊遺址 發現高等級龍山文化墓葬
    2020年8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考古隊對餘莊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發現墓葬、房基、灰坑及窖穴等各類遺蹟50餘處。餘莊遺址位於河南省平頂山市餘莊村,遺址東西長約1600米,南北最寬約600米,面積約50萬平方米。
  • 二里頭遺址發現一座高規格夏代墓葬!隨葬品最為豐富?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正在清理一座高規格夏代墓葬,該墓葬極有可能是二里頭遺址迄今為止發現的隨葬品最為豐富的一座9日,「考古中國·夏文化研究」重大項目2020年工作總結交流會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召開。會上,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隊長趙海濤不僅介紹了二里頭遺址顯現多網格式布局的新發現,還透露了一項重要工作——該隊正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考古實驗室內清理一座高規格的夏代墓葬。
  • 「世界屋脊」上離太陽最近的拜火教墓地遺址
    「世界屋脊」上離太陽最近的拜火教墓地遺址——新疆帕米爾高原吉爾贊喀勒黑白石條古墓群探秘    新華社新疆塔什庫爾幹6月14日電(記者 張鴻墀、沈橋)在新疆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臨近塔什庫爾幹河谷的臺地上,正在主持吉爾贊喀勒黑白石條古墓群發掘工作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隊隊長巫新華研究員說
  • 巫山發現新石器時代屈肢墓葬 古人屈肢葬有兩種說法
    該遺存區域約1000平方米,發掘了新石器時代的10座墓葬以及10個灰坑。其中,多個灰坑裡發現了堆積的魚骨。專家稱,這表明在新石器時代,該區域已經有漁獵經濟了。同時,也有可能是當時的人們對魚有一種特別的崇拜。  庫區水位下降浮現墓群  今年4月,三峽庫區水位下退,巫山縣文管所在對位於巫山縣曲尺鄉消落帶進行巡查時,發現一處裸露在外的古墓群。
  • 埃及發現太陽神廟遺址
    作者: 來源: 新華社  據新華社專電埃及古文物最高管理委員會26日說,考古人員在開羅郊區一處露天市場下面發掘出一座重要太陽神廟遺址和許多石像殘塊,其中一座雕像重逾4噸,被認為是公元前13世紀的埃及法老拉姆西斯二世。
  • 小河遺址的發現與再發現
    他們到達羅布荒原後,曾經在1900年為斯文·赫定擔任嚮導並發現了樓蘭王國遺址的維吾爾人奧爾得克向考察隊說他發現了一處新的墓葬遺址,並為貝格曼擔任了嚮導。他們在新疆孔雀河下遊支流庫姆河一帶開始搜尋。